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物理为90分,化学为6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第I卷 (选择题,共6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1-14小题为化学题,每小题2分;15-26小题为物理题,每小题3分,共6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 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A. 钠(Na)B. 钙(Ca)C. 镁(Zn)D. 锰(Mn)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N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钙的元素符号表示为Ca,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g,锌的元素符号表示为Zn,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锰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纺纱织布B. 伐木制舟C. 烧制陶瓷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某化学实验小组书写的化学式、类别和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A. NaOH、碱、苛性钠B. C2H5OH、有机物、酒精
C. CO2、氧化物、干冰D. Na2CO3、盐、小苏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构成,属于碱,且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该选项正确;
B、C2H5OH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且其俗称酒精,该选项正确;
C、CO2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该选项正确;
D、Na2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其俗称为苏打、纯碱,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净水器净水B. 除水中不溶物
C. 量水的体积 D. 测水的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水从下端进入,这样可以充分吸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测定水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H4+2O2CO2+2H2OB. C+2CuO2Cu+CO2↑
C. Zn+Cu(NO3)2=Zn(NO3)2+CuD. Fe+2HCl=FeCl2+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C+2CuO2Cu+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Zn+Cu(NO3)2=Zn(NO3)2+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 某管道疏通剂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中阴离子的符号为OH-2B. 氢氧化钠中含有一种非金属元素
C.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 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符号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钠中含有钠、氢、氧三种元素,氢、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为13号元素,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3,核外电子排布为2、8、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Na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题图是一个研究动物呼吸的装置,该装置放在室温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着色水滴将()。
A. 向试管方向移动B. 向远离试管的方向移动
C. 先移向试管后远离试管D. 保持不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蚱蜢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着色水滴将向试管方向移动,所以A正确。
故选:A。
8. 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1实验中蒸馏水和通入二氧化碳的蒸馏水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图1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A错误;
B、图2实验75℃热水提供的热量使铜片上白磷燃烧,不能使铜片上红磷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正确;
C、图3实验中铁片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比铜活泼;银片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即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C正确;
D、图4实验将硝酸铵固体加入烧杯中的水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白色晶体析出;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即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9. 工业氧化二氧化硫制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在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为4:1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只生成一种生成物,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生成物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因此,在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工业氧化二氧化硫制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等于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即,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 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 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着火区域上方,故人应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选项A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而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打开排气扇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燃泄漏出来的天然气,甚至发生爆炸,选项B不正确;
C、电器着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了防止触电,不能立即用大量水泼灭,选项C不正确;
D、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1. 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交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 23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lg
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结合化学式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乙为CO2,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3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甲为H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溶液pH均大于7,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铜均能与硝酸银反应,则不是将铁、铜分离,而是将它们除去,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能除去硫酸钡沉淀,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铵根结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均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不能鉴别,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3. 下列推理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②Na2MO4中钼(M)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③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⑤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⑥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A. ①②④B. ②④⑥C. ①③⑤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但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故不正确;
②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x=+6价,故正确;
③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不正确;
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正确;
⑤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不正确;
⑥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故正确。
故②④⑥说法正确。
故选B。
14. 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a点时,锌有剩余
B. 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 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 所用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答案】D
【解析】
【分析】黄铜是铜锌合金,向该黄铜中滴加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黄铜中铜的质量。
【详解】A、由图可知,a点时,固体质量还在减少,说明锌未完全反应,锌有剩余,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c点时,稀硫酸过量,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C、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黄铜中铜的质量,即黄铜中铜的质量为5.6g,则黄铜中锌的质量为:10.0g-5.6g=4.4g,故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9.8% ,符合题意;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9-44小题,共32分)
四、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2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执写在各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5. 化学不仅能指导我们健康生活也能助力饮食安全。
(1)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蒸鲈鱼、红烧肉、鸡蛋汤,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补充的食物是_______(填标号,下同)。
A. 牛奶B. 素炒西兰花C. 排骨汤D. 小米粥
(2)某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该地区某农田土壤为弱碱性,则该农田比较适合种植的下列农作物是_______。
(3)农业上常用氯化钠溶液选种,若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是12%的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则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kg。
(4)小麦生长中出现部分倒伏现象,俗称“软骨病”,可施加下列哪一种化肥
A. NH4HCO3B. CO(NH2)2C. KNO3D. NH4HPO4
【答案】(1)B (2)萝卜 (3)12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米饭中富含糖类、鲈鱼中富含蛋白质、红烧肉中富含油脂、鸡蛋汤中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则还需补充维生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B。
【小问2详解】
碱性溶液的pH>7,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故该农田比较适合种植萝卜。
【小问3详解】
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是12%的氯化钠溶液中,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kg×12%=12kg。
【小问4详解】
钾元素能使农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故小麦生长中出现部分倒伏现象,俗称“软骨病”,可施加含有钾元素的化肥,由选项分析可选择KNO3,故选:C。
16. “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课堂上演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1)水球光学实验使用了“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7%。上述气体与在空气中含量相同的是______。
(2)太空“冰雪”实验:从一个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随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棒触碰一下,液体球迅速“结冰”,成为一个通体洁白的“冰球”悬浮在空中、液体球“结冰”实际是溶液中析出了晶体。无论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质质量B. 溶剂质量C. 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地面分课堂的同学提出问题:“在空间站里,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怎么循环的呢?”下图展示了空间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流程。
①在氧气生成系统中,运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该流程中,理论上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质量比是______。
【答案】(1)氧气、氮气 (2)A
(3) ①. ②. 2:1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则“人造空气”,与在空气中含量相同的是氧气、氮气;
【小问2详解】
降温结晶溶质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蒸发结晶时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减少,如果恢复到原温度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无论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减小的是溶质质量;故选A;
【小问3详解】
①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分析流程,电解水中的氢元素转化到了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和甲烷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理论上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质量比是2:1。
17. 实验室现有KMnO4、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棉花。
(1)小明根据现有药品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制取一瓶较干燥的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标号)。
(2)根据现有药品选用_______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CO2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AC
(2) ①. 块状大理石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3)尽可能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KMnO4、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棉花几种物质,可用于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K2MnO4+MnO2+O2↑;
装置A为固体受热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时不生成水,生成的气体比较干燥,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C,故填AC。
【小问2详解】
KMnO4、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棉花几种物质,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物质是块状大理石,故填块状大理石;
发生的反应是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3详解】
用C装置收集CO2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能够尽可能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较多空气混入氧气。
18. 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步骤②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_______。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______。
【答案】(1)
(2)蒸发皿 (3)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①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蒸发时需要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和蒸发皿。
【小问3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因为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所以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7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 B.刷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探究铁的腐蚀】
(2)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_________(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
【拓展探究】
(3)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小明同学的实验是探究______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_____。
(4)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_______;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40 ③. 铁锈蚀消耗氧气, 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④. 温度 ⑤. 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⑥. 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 ⑦. 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60℃、70℃下, 重复上述实验, 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
【解析】
【详解】(1)A.未擦干的铁锅,铁与氧气、水蒸气作用,铁锅易生锈,符合题意;
B.刷油漆的栏杆,因油漆隔绝了氧气和水蒸气,栏杆不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不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铁锈蚀消耗氧气, 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即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10mL,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50mL-10mL=40mL刻度处;
(3)由表格可知,小明同学的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可以得出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4)50℃以后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所以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可进行如下改进: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60℃、70℃下, 重复上述实验, 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0.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盐酸。为测定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25.0g盐酸样品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温度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放出 (2)14.6%
解:设盐酸样品中HCl的质量为x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测定溶液pH是否大于7
B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除杂:溶液混有少量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D
鉴别:固体和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小麦
萝卜
土壤pH
5.0~5.5
5.8-6.7
6.0~7.0
7.2~7.5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适应性考试九年级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适应性考试九年级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适应性考试九年级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测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测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测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