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94,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我国某中学在开展日出观测的跨学科主题研究中,探究影响日出时刻的因素。表为部分观测报告。完成下面小题。
1. 该中学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为( )
A. 晋B. 浙C. 鄂D. 川
2. 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的日出时刻( )
A. 一直推迟B. 先推迟后提前
C. 一直提前D. 先提前后推迟
3. 该校针对《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展开研究,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日地距离近B. 太阳辐射弱C. 大气厚度大D. 太阳高度小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6:14时当地地方时为6:18,因此该地位于121°E。晋代表山西、鄂代表湖北、川代表四川,121°E没有经过这三个省区,ACD错误;浙代表浙江,121°E纵贯浙江省,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位于浙江省。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处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日出时刻先推迟后提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日初出即为太阳刚升起时,此时太阳高度小,太阳光线入射角度小,受大气层的折射和散射作用影响,给人一种此时太阳较大的错觉,D正确;日地距离是公转作用的结果,日出日落与自转有关,A错误;太阳辐射弱和大气厚度大均不会导致太阳看起来更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丹麦西海岸某海上风电场,海面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下图示意当时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
A. 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B. 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C. 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D. 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抬升后降温
5. 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 )
A. 海面水汽整体上升B. 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
C. 风车后风速降低D. 冷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
6. 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春季午后B. 夏季黄昏C. 秋季傍晚D. 冬季早晨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冷湿空气经过、暖湿空气经过、冷锋过境时海面风力均较大,而薄薄的“海烟”容易被风吹散,即“海烟”出现时大气应比较稳定,海面风力较小,ABD错误;海洋水汽蒸发量大,海绵附近的大气湿度高,当海面辐射冷却近海面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雾(海烟),C正确。故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使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B正确;海面水汽整体上升浓雾应是整体大面积的出现,A错误;风车后风速降低对浓雾的形状影响较小,C错误;风车并没有加热冷空气的作用,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上上小题分析可知,“海烟”的形成原因是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冬季的早晨海面温度最低,水汽遇冷条件最好,最容易出现海雾,而春季午后、夏季黄昏、秋季傍晚温度均较高,不利于海雾的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雾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遇冷凝结、无风或微风环境。
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河流断流,在岷县地区形成堰塞湖。研究表明,木寨岭至岷县河段也曾为古河道,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形成现在的洮河水系(图)。如今洮河上、下游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完成下面小题。
7. 洮河流经岷县掉头转向,是由于岷县东部地区发生了强烈的( )
A. 地壳下沉B. 地壳抬升C. 流水侵蚀D. 流水沉积
8. 有关木寨岭至岷县河段流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直向南B. 前期向北,后期向南
C. 一直向北D. 前期向南,后期向北
9. 如今,与下游河道相比,上游河道的( )
①水量较小②落差较小③沉积作用较强④下蚀作用较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抬升,形成堰塞湖,导致洮河流向改变。地壳抬升使东部地势升高,河流流向改变,B正确;地壳下沉、流水侵蚀、流水沉积一般不会改变流向,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木寨岭处有分水岭,早期木寨岭地势高,岷县地势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后来岷县地壳上升,河流由岷县自南向北切穿分水岭,形成新的流向,因此,木寨岭至岷县河段前期流向为向南,后期流向为向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故上游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下蚀作用较弱,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②③正确;④错误;上游支流众多,集水区域大,水量大,①错误,故选C。
【点睛】洮河,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黄河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又因发源于漒台山(西倾山)北,古称“漒水”。洮河全长673公里, 发源于青海省,自甘肃省碌曲县进入甘肃,经甘肃省岷县时折道向北,继续在甘肃境内奔涌574公里,最终在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注入黄河。
四川省西昌市红星林场是我国最大的云南松飞播林区,林下真菌种类繁多。真菌喜暖湿环境,红星林场真菌大多可以食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强劲,红星林场真菌采集规模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西昌农贸市场销售新采集真菌最多的时间是( )
A. 1~3月B. 7-9月C. 4~6月D. 10~12月
11. 大规模采集红星林场野生真菌,可能导致( )
A. 养分循环减慢B. 枯枝落叶减少C. 林下土壤疏松D. 松林稳定性增强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真菌喜暖湿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西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暖湿,适合真菌生长,选项中与7-9月比,1~3月、4~6月、10~12月气温和降水均不能满足真菌生长需求,因此西昌农贸市场销售新采集真菌最多的时间是7-9,即夏秋季节其生长迅速,可大量采集,B对,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真菌可以分解枯枝落叶,促进松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大规模采集真菌,导致真菌数量和种类变少,其分解功能减弱,养分循环减慢,A对;真菌数量减少使枯枝落叶腐烂分解速度减慢,枯枝落叶增多,B错;大规模采集红星林场野生食用真菌,踩踏林下土壤,加上有机质补给量变少,土壤会板结,C错;养分循环减慢,松林生长受到影响,稳定性变差,抗逆性减弱,D错。故选A。
【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德国造船业在困境中实现了从造船向发展海上风电的转型。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目前,德国已经在波罗的海建设多座海上风电站,且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图为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①常年受西北风控制 ②海陆温差较大 ③地形平坦,阻力小 ④狭管效应显著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3. 德国北部沿海地区成功实现此次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是( )
A. 风电市场广阔B. 产业基础雄厚
C. 风力资源丰富D. 企业战略推进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德国北部沿海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①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海陆温差小,②错误;德国北部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对西南风阻挡作用小,③正确;由图可知该地海域南北狭窄,地形狭管效应显著,④正确。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德国造船业成功转型到海上风电业依靠的是德国造船业的雄厚基础设施,B正确,风电市场广阔、风力资源丰富,企业战略推进是产业转型的基础,但不是转型的突出优势,ACD错误。故选B。
【点睛】德国是海上风电强国,市场占有率30%,仅次于英国。伴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德国海上风电电价正逐渐退坡,实行竞标制,走向零补贴,但过度恶性竞争的趋势也日渐明显。作为海上风电领跑者,环北海的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之鼓励低碳环保、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这些国家较高的科技、工程和管理水平,最终使得该区域形成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全球产业链。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活动层(季节性冻土层)沿多年冻土层滑脱,如图示意青藏高原某次降水后滑坡事件中滑坡体的主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 )
A. 植被覆盖率增加B. 风力侵蚀加剧C. 土层含水量增加D. 山体坡度变大
15. 在本次滑坡事件中,图示活动层中水分运移的过程是( )
①多年冻土层阻隔水分 ②水流竖直下渗方向为主
③活动层土壤含水饱和 ④水流转为顺坡方向为主
A. ②①③④B. ②④③①C. ③④①②D. ③②①④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冻土层融化,土层含水量增加,土壤滑脱概率增加,C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少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A错误;全球变暖,土壤水分增加,风力侵蚀减弱,B错误;山体坡度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在本次滑坡事件中,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冻土层消融,活动层水流竖直下渗方向为主,但是多年冻土层阻隔水分使其无法下渗,导致活动层土壤含水饱和,最终水流转为顺坡方向为主,从而导致滑坡发生,所以图示活动层中水分运移的过程是②①③④,故选A。
【点睛】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它具有夏季单向融化、冬季双向冻结的特征。多年冻土层是永冻土层,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题,满分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1)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
(2)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
(3)分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冬季气温(持续)较高;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四面环海,空气湿润;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2)东方市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空气干燥;东方市生态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
(3)夏半年候鸟老人北回,导致经济萎缩;经济对省外(候鸟老人)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稳定;(老人到来前,为获取高额利润)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老人回归后)因客户较少导致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候鸟老人为材料,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人口流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我国东北和北京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可知,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老人过冬。海南岛纬度低,冬季白昼时间较长。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多晴天,阳光充足。海岛四面环海,空气湿润,空气质量较好,雾霾天气少,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小问2详解】
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可能是东方市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影响明显,气候干旱,空气干燥,气候体验感较差;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环境体验感较差;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空气中氧含量较低;当地宣传力不够,知名度不高。
【小问3详解】
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使海南岛夏半年会出现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夏半年候鸟老人回流,经济萎缩,经济发展不稳定;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资源利用率不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受盛行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明显。人们前往该区域考察,需要防范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
(1)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异同。
(2)从地形角度解释该区域雪崩多发的现象。
【答案】(1)同:都由西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较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都受山谷风影响,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异:乙地相对于甲地,更位于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或甲地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河谷,受山谷风影响更大,多夜雨;甲地地处山坡,白昼降水更多。
(2)海拔高,山顶附近积雪规模大;地形陡峻,坡度大,落差大,给雪崩提供充足能量;地形复杂,地表破碎,能发生雪崩的空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雪崩形成原因等相关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所以甲乙两地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降水较多;都受山谷风影响,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相较甲地,更位于河流上游,加上南侧山地阻挡,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甲地相较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河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夜间多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夜雨率较高;甲地位于山坡,白天降水量较多,夜雨较少。
小问2详解】
雪崩可从积雪保存和积雪滑落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海拔较高的山地较多,气温较低,积雪量较大,为雪崩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落差较大,积雪不稳定,为雪崩提供了充足的动能,易滑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破碎,能够发生雪崩的范围较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曼杰湖地处加蓬南部,面积约40平方千米,湖水较深,表层和深层水温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导致曼杰湖表层增温显著,1987~2017年三十年间上升约2°C。曼杰湖表层水温上升具有时空分异,8月因气压带、风带移动曼杰湖表层升温幅度最小,湖区不同方位差异较大。曼杰湖表层水温上升导致水质下降,透明度降低,威胁当地生态安全。下图示意曼杰湖的位置。
(1)指出曼杰湖表层水温的影响因素。
(2)说明气候变暖导致曼杰湖表层增温显著的原因。
(3)推测曼杰湖表层升温幅度最大的方位,并简述理由。
(4)说明表层水温上升导致曼杰湖透明度降低的机制。
【答案】(1)太阳辐射、湖泊热容量(比热容)、湖水运动(入湖及出湖径流、上下对流)。
(2)地处热带地区,表层水温高,湖水较深,中下层水温较低,形成稳定的水体垂直分层,上下交换弱。湖水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首先加热表层湖水,气候变暖能使湖泊从阳光和空气中吸收更多的热量,表层升温显著。
(3)东北方。理由:受入湖、出湖径流影响最小,湖水流动性弱,热量不易扩散。
(4)升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降低透明度;浮游生物死亡后的残骸分解不完全,悬浮在湖中进一步降低透明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曼杰湖为材料,涉及湖水温度影响因素、湖水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影响水温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从热源即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内因主要从湖水的运动(入湖及出湖径流、上下对流)和性质角度(湖水比热容)分析。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湖水的热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该地纬度位置较低,表层湖水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热带地区较深的湖泊由于增温主要发生在表层,表层的水温较高;湖水的深度较深,中下层的水温较低,形成上暖下冷的相对稳定的水体垂直封层,上下对流交换弱,所以表层水温增温显著;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表层湖水从大气河太阳辐射中吸收的热量更多,表层升温更加显著。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泊东北方没有径流注入,受入湖、出湖径流影响小,水体稳定,热量不易扩散、增温快。其它方位都有径流注入,增温幅度较小。
【小问4详解】
主要从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与降解的角度分析。升温能够高山湖水的热量条件,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湖水中浮游生物增多,导致透明度降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之后,湖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增多,浮游生物死亡之后,遗体不能被完全分解,导致湖水中悬浮的浮游生物残体增多,湖水透明度进一步降低。
19. 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埃及耕地分为传统耕地和新垦耕地两大类。因灌溉用水短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埃及实施灌溉网络系统改造、农户参与式灌溉等项目:用“梅斯卡独立泵”取代分散的农户水泵,通过防渗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至农田,同时限制取水量和排水回流,排水经处理后泵入水渠重复使用,并形成了梅斯卡、支渠、灌溉管理区等灌溉管理层级,协调参与体利益,提供安全稳定的水源。图示意埃及耕地分布及某灌溉管理区。
(1)描述埃及新垦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埃及灌溉网络系统所解决的传统灌溉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3)埃及政府计划继续在沙漠中开垦耕地,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新垦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新垦耕地范围较大;主要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南侧和东南侧边缘、尼罗河沿岸传统耕地外侧、苏伊士运河沿岸;多在传统耕地外围,与传统耕地相比分布更加破碎、分散。
(2)用“梅斯卡独立泵”取代分散的农户水泵,避免水源不合理分配,提高水资源覆盖面;防渗渠道或管道减少农业蒸发、下渗等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取水量,避免过度取水导致的水源枯竭;排水回流,经处理后泵入水渠,减轻只灌不排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并提高尾水利用率,减轻尾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形成有序的管理层级,减少因争水产生的社会矛盾。
(3)赞同。理由:全年高温,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优;沙漠空间大,开垦耕地潜力大;灌溉技术的进步,为沙漠开垦提供水源保障;增加粮食产量,降低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维护粮食安全;缓解有限耕地的人地矛盾,提高农民收入。
或不赞同。理由:全年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匮乏;过度取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生态系统退化,三角洲萎缩;沙漠地区环境承载力低;沙漠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成本高;应通过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等其他措施保障农业生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埃及耕地面积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即可。图中颜色较深的部分为埃及新垦耕地。读图可知,新垦耕地范围较大,但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南侧和东南侧边缘、尼罗河沿岸传统耕地外侧、苏伊士运河沿岸;多在传统耕地外围,与传统耕地相比分布更加破碎、分散。
【小问2详解】
埃及传统灌溉农业为分散的农户水泵抽水灌溉,而“梅斯卡独立泵”取代了传统的分散的农户水泵,统一调配水资源,避免水源不合理分配,提高水资源覆盖面;通过防渗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至农田,防渗渠道或管道减少了水体的蒸发、下渗等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限制了取水量,避免过度取水导致的水源枯竭;排水回流,减轻了只灌不排造成的土壤盐分累积出现的盐渍化;排水经处理后泵入水渠重复使用,既提高了尾水利用率,又减轻了尾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形成了梅斯卡、支渠、灌溉管理区等灌溉管理层级,协调参与体利益,减少因争水产生的社会矛盾,有利于提供安全稳定的水源。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赞同可不赞同,理由能对应观点即可。如果赞同继续在沙漠中开垦耕地,则应从该地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和开垦耕地带来的有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热量条件优越,生长期长。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优;沙漠空间大,地广人稀,开垦耕地潜力大;随着灌溉技术的进步,农业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为沙漠开垦提供水源保障;开垦耕地可以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降低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维护粮食安全;缓解现有的有限耕地所造成的人地矛盾,提高农民收入。
若不赞同,则应从该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和开垦耕地带来的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匮乏;过度取水灌溉会导致河流流量减少,下游水量生态系统退化,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减少,面积萎缩;沙漠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不适合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沙漠地区人烟稀少,开发程度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成本高;应利用科技手段,通过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等其他措施保障农业生产,而不是靠简单的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点睛】
班级
高三(x)班
姓名
xxx
日期
x月x日
地点
x省x中学
日出时刻
北京时间6:14(地方时6:18)
影响日出时刻的主要因素
地理位置、大气、海拔、地球公转速度、地平线开阔度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定时检测地理4-12docx、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定时检测地理答案4-12docx、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定时检测地理答案4-12pdf、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定时检测地理答题卡4-12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