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
展开
这是一份98,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视网膜视杆细胞不能合成视紫红质。图为某家族中此病的患病情况,以及第III代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II-1与II-2均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后代III-1患病
C. II-3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均含有致病基因
D. 若III-2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后代的概率是1/4
2.幽门螺杆菌(Hp)通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分泌的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尿素产生氨,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炎等疾病的发生。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Hp的遗传物质RNA中有控制尿素酶合成的基因
B. Hp在宿主核糖体合成尿素酶的过程中产生水
C. Hp分泌的尿素酶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D. Hp通过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环境
3.甜瓜是一种耐淹性较强的品种。为研究其耐淹性机理,研究人员将甜瓜幼苗进行水淹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幼苗根部和叶片细胞中酶a和酶b的活性,结果如图1;图2为甜瓜幼苗细胞中存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提供24小时找卷服务,全网性价比高。 A. 酶a和酶b均存在于甜瓜幼苗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
B. Ⅱ、Ⅲ过程在甜瓜幼苗细胞中均能发生且产生少量ATP
C. 水淹前后,甜瓜幼苗无氧呼吸的产物主要是酒精
D. 水淹时间越长,酶a和酶b的活性越高,叶的无氧呼吸强度更高
4.某种小鼠的毛色受基因Y1(黄色)、Y2(灰色)、Y3(黑色)控制,Y1、Y2、Y3位于某常染色体的相同位置,Y1对Y2、Y3为完全显性,Y2对Y3为完全显性,且基因型为Y1Y1的胚胎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Y1、Y2、Y3中的任意两个互为等位基因
B. 2只黄色小鼠交配,子代中的黄色小鼠约占2/3
C. 某只黄色雌鼠与黑色雄鼠的杂交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多于表型种类数
D. 某只黄色雌鼠某次生育的子代有3种毛色,则父本为灰色杂合子
5.我国新疆捷蜥蜴(2n=38)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灰色)和b(绿色)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要完成捷蜥蜴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测19条染色体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可根据体色来判断绿色雄性捷蜥蜴与灰色雌性捷蜥蜴杂交后代的性别
C. B、b的分离可以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但不会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D. 在新疆戈壁滩上,由于灰色捷蜥蜴不易被天敌捕食,B基因频率会升高
6.现代生物学技术能用荧光物质来标记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使之显现出特定颜色,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可看到细胞中荧光点的分布。研究人员使用某种单细胞生物进行了如下图示实验(图中只画出每个细胞中有关染色体和荧光有无的情况):第一次分裂后马上观察子细胞中荧光分布情况,最大可能(概率)看到的图象是( )
A. B.
C. D.
7.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红色R对黄色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C. 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D. 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8.拉布拉多猎犬毛色分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黑色犬与米白色犬杂交,F1均为黑色犬。将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米白色相对于黑色显性
B. F2米白色犬有3种基因型
C. 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为1/16
D. 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9.人体胃液的pH约为1.5,远低于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的pH。如图是人体胃壁细胞分泌胃液(主要含H+和Cl-)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Cl-通道蛋白在转运Cl-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Cl--HCO3-反向转运载体运输Cl-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 H+-K+泵具有逆浓度运输H+、K+以及水解ATP的功能
D. 图中细胞膜上运输Cl-的两种转运蛋白的结构相同
10.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分为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较多的光合色素以及形成了垛叠的基粒(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类囊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类囊体属于叶绿体内膜的一部分,是光反应的场所
B. 据图推测基质类囊体吸收光的能力强于基粒类囊体
C. 从结构上分析,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的意义与线粒体中形成嵴的意义类似
D. 类囊体不属于细胞器,类囊体薄膜也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11.某种家禽(2n=48)的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有正常眼和豁眼,由Z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让正常眼雄性和豁眼雌性杂交,F₁均为正常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家禽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B. 该种家禽体内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中含有24个四分体
C. F₁雌雄个体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都含有两个B基因
D. 雌性家禽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1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 步骤③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C. 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
D. 若图中B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5S标记的蛋白质
13.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14.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
B.分别从F1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
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
D.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适当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为探究温度对西瓜幼苗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图甲的实验装置需要置于_______条件下,红色小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表示装置内_______的减少量;
(2)西瓜幼苗细胞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具体分布部位是_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西瓜幼苗在20℃时比在10℃时呼吸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西瓜幼苗细胞在无氧条件不产生乳酸。在20℃、t₁条件下,西瓜幼苗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20℃、t₃条件下,西瓜幼苗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西瓜根细胞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学习小组欲通过实验验证该假说,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荠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于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科研人员分别设置了昼夜温差和昼夜恒温两种环境(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昼夜各12小时),研究温度对荠菜生长的影响(图一日温为26℃,图二昼夜恒温)。回答下列问题:
(1)荠菜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上,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一和图二分析:日温26℃夜温20℃环境中白天荠菜的净光合速率比日夜恒温20℃环境________(填“大”或“小”);
(3)给荠菜提供18O2,在有光照的条件下,18O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在光合作用产物(CH2O)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17.(10分)科研人员在野生植物A的细胞中发现某种抗旱基因,并将这种抗旱基因导入了农作物B的细胞中,从而得到甲和乙两种抗旱植株,抗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进一步检测可知,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植物A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是因为___________;
(2)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植株;
(3)若植株中抗旱基因越多,抗旱能力越强,则让甲植株自交,其子代会出现___________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农作物B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乙植株是高茎杂合体,若要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否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18.(10分)下图表示胡杨光合作用等过程中部分物质的代谢关系,①~⑦表示代谢途径。Rubisc是光合作用的关键酶之一,CO2和O2竞争性地与其结合,分别催化C5(RuBP)的羧化与氧化。C5羧化固定CO2最终合成糖,C5氧化则产生乙醇酸(C2),C2在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协同下,释放CO2,形成C3,完成光呼吸碳氧化循环(C2循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的代谢途径有__________(从①~⑦中选填),胡杨叶肉细胞的四种光合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光呼吸属于___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NADP+的消耗速率会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胡杨同一株树上自下而上会逐渐出现条形叶、卵形叶和锯齿叶。在最适温度及大气CO2浓度下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单位:μml·m-2·g-1)。
注:光饱和点为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为光合作用固定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呼吸有保护光合结构免受强光伤害的功能;叶绿素b对荫蔽条件下占优势的漫射光的吸收能力大于叶绿素a的。
据表分析,锯齿叶有利于胡杨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1点)。
19.(10分)下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及记录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波器,图2表示示波器记录的相关实验的波形(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神经元A、B、C轴突末端的___________与神经元D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突触;髓鞘由_____________细胞参与构成,髓鞘及其内的神经元D的轴突构成____________;
(2)已知图1中示波器的一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外侧,若要检测神经元D的静息电位,则另一个微电极应放在细胞膜_______________侧;按照该方法放好电极,相同强度电刺激后记录下图2所示波形I、Ⅱ、Ⅲ,产生波形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根据波形Ⅲ判断,神经元C释放神经递质使神经元D产生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3)比较图2中波形Ⅱ和I,说明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照图示,若要验证“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则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
20.(10分)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该项技术被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一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这项技术未来在能源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及改善全球气温等问题。但人工合成淀粉的灵感及部分原理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依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合成淀粉时,将CO2通过电氢还原及单碳缩合两个过程转变为C3中间体,植物光合作用中通过____过程获得C3,若将强光下的植物移到黑暗环境中,短时问内C3的含量将____(填“减少”、“不变”、“增多”) ;
(2)农作物根尖细胞白天光照时,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在雨季来临前,农田需要做好排水措施,原因是____ ;
(3)农业中,施加工业肥料时,需要将肥料与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 ;
(4)下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若白天处于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则每天至少光照____h,该植物才能存活。若再将该植物突然移到CO2浓度为0.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则图2的B点将向____移动。
参考答案
15.【答案】(1) ① 黑暗 ② O₂(氧气)或有机物
(2)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 ② 20℃时西瓜幼苗细胞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较高,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
(3) ① 进入线粒体基质与H₂O反应生成CO₂和[H] ② 在细胞质基质中被[H]还原生成酒精和CO₂
(4)将根破碎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₂,乙组处于无氧环境;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如果观察到甲、乙两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假说不成立。若甲试管不变色,乙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假说成立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生成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生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与氧气生成水,生成大量ATP。
(1)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图甲的实验装置需要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即置于黑暗条件下;置于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红色小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表示装置内O₂(氧气)或有机物的减少量。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生成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生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与氧气生成水,生成大量ATP,故西瓜幼苗细胞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具体分布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据图乙分析,西瓜幼苗在20℃时比在10℃时呼吸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是20℃时西瓜幼苗细胞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较高,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
(3)在20℃、t₁条件下,氧气较为充足,西瓜幼苗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去向是进入线粒体基质与H₂O反应生成CO₂和[H];在20℃、t₃条件下,容器内氧气含量较低且西瓜幼苗细胞在无氧条件不产生乳酸,故在20℃、t₃条件下,西瓜幼苗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去向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H]还原生成酒精和CO₂。
(4)实验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题干“已知西瓜根细胞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因变量为产物酒精的有无,实验思路为:将根破碎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₂,乙组处于无氧环境;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预期实验结果为:如果观察到甲、乙两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假说不成立。若甲试管不变色,乙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假说成立。
16.【答案】(1)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防止色素被破坏
(2)大
(3) ①可能 ② 18O2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C18O2参与暗反应生成光合作用产物(CH218O)
【解析】据图分析,茎的生长速度在夜温为25℃左右生长最快,同时在图示范围内其生长速度随日温增加而增加。
(1)荠菜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够参与光反应过程;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CaCO3可以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因此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要加入CaCO3。
(2)据图一可知,在夜间温度是20℃时,茎的生长速率是25mm/天,日温是26℃时茎的生长速率>20mm/天,但当日夜恒温是20℃环境下茎的生长速率在白天生长较慢,故日温26℃夜温20℃环境中白天荠菜的净光合速率比日夜恒温20℃环境大。
(3)给荠菜提供18O2,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其转移途径是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C18O2参与暗反应生成光合作用产物(CH218O),给荠菜提供18O2,在有光照的条件下,18O可能出现在光合作用产物(CH2O)中。
17.【答案】1)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 ① 相同 ② 乙
(3) ① 5 ② 1∶1
(4) ① 不能 ② 乙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由同一密码子控制的氨基酸相同,故野生植物A的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
(2)据图可知,甲和乙均含有2个抗旱基因,结合题意“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可知,故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相同的;甲植株的两个抗旱基因分布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抗旱基因,设相关基因为CcDd(C和D是抗寒基因),则自交后ccdd的个体不抗旱,乙植株两个抗旱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可以认为是纯合子,设为CC,产生C的抗旱配子,自交后均抗旱,即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乙植株。
(3)甲植株(设为CcDd)减数分裂产生含有抗旱基因个数分别是:2个(CD)、1个(Cd、cD)、0个,甲自交后代含有抗旱基因数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0个,故子代会出现5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CCDD(含4个抗旱基因)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ccdd(含0个抗旱基因)均可视为纯合子,故两者比例为1:1。
(4)假设控制高茎与矮茎的基因为B/b,抗旱基因为A,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能产生两种配子AB: 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其中AaBb表现为高茎抗旱,Aabb表现为矮茎抗旱,比例是1: 1。如果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能产生两种配子AB: 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因此,不能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
18.【答案】(1) ① ①⑥ ② 胡萝卜素
(2) ①吸能反应 ② 加快
(3)光呼吸强,可保护光合作用相关结构免受强光伤害(或光饱和点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
【解析】据表格可知,锯齿叶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最高,光呼吸最强,卵形叶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条形叶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最低,叶绿素a/b最小,光呼吸最小。
(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水的光解,⑥是NADPH的合成,均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四种光合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条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2)图示光呼吸消耗了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快,NADPH的产生速率加快,NADP+的消耗速率也会加快。
(3)光呼吸能消耗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伤害的功能,表格中,锯齿叶光饱和点高、光呼吸强,适应高光强,其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所以锯齿叶有利于胡杨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是光呼吸强,可保护光合作用相关结构免受强光伤害(或光饱和点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
19.【答案】(1) ① 突触小体 ② 神经胶质 ③ 神经纤维
(2) ① 内 ② 刺激强度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
③抑制
(3)用同等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神经元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波形Ⅱ(合理即可)
【解析】由图1可知,示波器一个微电极接在神经纤维外侧,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欲检测静息电位,则另一个微电极应接在神经纤维内侧。
由图2可知,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但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多次阈下刺激可能可以叠加刺激强度。
(1)突触是由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构成的;神经元的轴突和髓鞘可构成神经纤维,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
(2)要检测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需要将示波器的两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异侧,图中的一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外侧,则另一个微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内侧;刺激强度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结果产生波形I。波形Ⅲ显示神经元D被抑制。
(3)欲验证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可用同等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神经元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波形Ⅱ,若产生波形Ⅱ,则可说明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0.【答案】(1) ① CO2固定 ② 增多
(2)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② 避免农田中积水过多,使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导致农作物根部腐烂
(3)肥料溶于水时可能浓度较大,若离根部较近可能会导致根部细胞失水死亡
(4) ①6##六 ② 左
【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暗反应阶段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3的还原需要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进行。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 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酒精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会毒害细胞,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1)植物光合作用中通过暗反应阶段中二氧化碳固定过程获得C3;若将强光下的植物移到黑暗环境中,光反应停止,产生ATP和NADPH的量减少,C3还原过程受阻,C3消耗量减少,此时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C3生成量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增多。
(2)白天光照时,农作物根尖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雨季来临前,农田需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农田中积水过多,营造出缺氧环境,使根部细胞缺氧,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农作物根部腐烂,影响经济收益。
(3)农业中,施加工业肥料时,需要将肥料与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若施肥时离根部较近,肥料溶于水时可能浓度较大,根部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死亡,植株萎蔫,出现烧苗现象。
(4)植物要正常生长,其白天制造的有机物量需大于一天内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由图2可知,细胞的呼吸速率为5[mg/(100 cm2叶•h-1)],则一天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24×5=120,在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15+5=20[mg/(100 cm2叶•h-1)],因此白天至少光照6 h,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图2中B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外界CO2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基本不变,而光合速率增大,因此需降低光照强度才能保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图2中B点要左移。叶型
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呼吸作用
光呼吸
叶绿素a/b
卵形叶
17.47
1881
2891
2.31
8.90
4.337
锯齿叶
16.54
2066
4260
3.08
9.12
4.397
条形叶
12.56
1428
2542
1.38
6.65
3.9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B卷原卷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A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