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19,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古人还经常引用《周易》来论证这个理论。《左传·昭公元年》:“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内测》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相,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会中常见的“男子社会”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礼记·坊记》则从礼制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做了规范。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坊记》中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这是就常时、常事而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礼制又有特殊的规定。《坊记》就说:“礼,非祭,男女不交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非礼即为越礼。
    男女之防,著于叔嫂。礼书中特别对叔嫂之间的接触做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礼记·杂记》:“嫂不抚叔,叔不抚嫂。”《礼记·曲礼》:“叔嫂不通问。”《礼记·奔丧》:“无服而为位者,唯叔嫂。”考《仪礼·丧服》,家庭同辈成员如兄弟、姊妹、娣姒之间,死后皆有相应服制,唯叔嫂无服。古代人死大殓,哭者必以手抚尸,而《杂记》所说是人虽死,彼此不得接触。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男女的“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载,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权者,权衡也,权而得中。在遵循礼制精神的同时,可以对礼的某些教条做出变通,这在孟子看来,并非越礼之举。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该遵循的。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来说,仍然对两性的接触有着规范作用。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提供24小时找卷服务,全网性价比高。 (摘自肖发荣《“男女有别”观念探源》,有删改)
    材料二:
    Oswald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阿波罗式的(Apll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过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地改变。
    这两种文化观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套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的,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地改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深,求同的阻碍也愈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上来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种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会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不只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合。
    在社会结构上,因之发生了同性间的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男女有别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它影响着后世思想家对男女关系的论述。
    B.古代男女在言论上也是隔离的,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事实上女子事务男子也不知道。
    C.《内则》言:“非祭非丧,不相授器。”言下之意是在祭祀和丧事时,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
    D.材料一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主要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做出变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浮士德的文化观来看,两性恋爱的目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生活经验和生命意义的创造。
    B.乡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阿波罗式的,它追求稳定,拒绝破坏,所以它不欢迎激动的、热烈的感情。
    C.在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表明当时人们认可同性原则比异性原则更为重要。
    D.阿波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安排了一个完善的秩序,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它、维持它。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男女有别”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忒勒玛科斯曾对他的母亲说:“去做你的事情,谈话是我们男人的事。”
    B.《内则》记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
    C.《诗经·静女》中的描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D.《百合花》中小通讯员一直走在“我”前面,始终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
    4.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材料,分析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对如今“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这:做法可能持有的不同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四凤端过药碗来。]
    鲁四凤 您喝吧。
    周繁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 我。
    周繁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鲁四凤 倒了它?
    周繁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鲁四凤 (犹豫),嗯。
    周繁漪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
    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倒了?哦?倒了!药还有么?”这一句连用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明了周朴园的冷酷和专制,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周朴园强逼繁漪喝药,一方面是他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另一方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
    C.“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语,为繁漪说情,表现了他天真善良、打抱不平的形象。
    D.“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有着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在情节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
    B.“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的各有所思,又引出了下文戏剧高潮部分。
    C.文中繁漪的相关舞台说明,很好地揭示了繁漪从一开始的痛苦,到反抗,最后无奈接受的复杂的变化过程。
    D.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
    8.选段中画线部分繁漪的话和括号里的文字反映了繁漪内心的冲突,试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分析周朴园逼繁漪喝药这一事件中戏剧语言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吕望,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对应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分)
    夫民不知子A父讼之B不善者C久矣D是则E上过也F上有道G是人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悌”字含义相同。
    C.“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成之勿败”和“喜之勿怒”中“败”和“怒”在这里都是使动用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
    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
    C.吕望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认为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
    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加重赋税等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4分)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4分)
    14.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原文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项羽里①
    林景熙②
    英雄盖世竟何为,故里凄凉越水涯。
    百二③势倾争逐鹿,八千兵散独乘骓。
    计疏白璧孤臣去,泪落乌江后骑追。
    遗庙荒林人酹酒,至今春草舞虞姬。
    【注】①项羽里:指项羽故里,在今江苏宿迁市南郊。②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③百二:语出《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载百万,秦得百二焉。”借指秦国,后喻指山河险固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句先问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结局如何,然后以其故里凄凉的境况暗示他的结局。
    B.三、四句用典,先写秦国统一六国称帝,后写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骑着骏马各自逃命。
    C.第五句写项羽的志大才疏,在鸿门宴未采用范增计谋,反接受刘邦白璧,致使范增无奈离去的故事。
    D.第六句写项羽兵败后泪洒乌江,在后有敌军骑兵追杀的情况下走投无路,令人扼腕。
    16.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2)古代文人常摘句为联,《念奴娇·过洞庭》下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上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可以集成副对联,用以赞颂高洁人格。
    (3)古诗词中的“西风”一般指秋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西风”来指秋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①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②,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1)________________: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2)________________,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①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②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腻”属于形声字,从肉,贰声;文中加点的“被”字删去不影响意思。
    C.“承袭”可以用“沿袭”替代;“耳熟能详”不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D.画线句是病句,正确表述为:“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享受视觉的盛宴”。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请运用上面文段中的有效信息点评下面这幅《白蛇传》年画。(注:《断桥》是《白蛇传》中的一折。讲的是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后,行至西湖断桥,腹疼难行。恰遇许仙踵至,小青恨许仙负心,欲杀之,播断:白力为解脱,亲责许之薄幸,许仙赔罪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6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准确连贯;③语言简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阿巴贡 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 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 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 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 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
    瓦赖尔 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 (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
    ……
    雅克师傅 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瓦赖尔 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 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 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 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 (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 不不不,我受不了溜须拍马的人。不不,我每天看见他干事我就生气。
    注:文段改编自莫里哀《吝啬鬼》。
    21.对文中划线句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是指阿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是指瓦赖尔和阿巴贡有精神上的追求。
    C.“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是指瓦赖尔讥讽雅克师傅对马的仁义之心。
    D.“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是讽刺瓦赖尔不顾廉耻,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巴贡。
    22.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8个“钱”字,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的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城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