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69525/0-17163856267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69525/0-17163856267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69525/0-17163856268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2.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见”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D.《饮酒》是一首五言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3.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B.天子为动 所以动心忍性C.劳其筋骨 上自劳军D.一怒而诸侯惧 惧其不已也4.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喧,实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写出了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自问自答,说只要远离名利争斗,自然就会获得心灵的宁静。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映入眼帘,表现作者悠然自得的情趣。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从中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失落之情。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本文重在刻画汉文帝这个人物形象。C.周亚夫是课文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地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D.本文通过记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经过,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始一反焉C.惩山北之塞 D.无陇断焉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 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二、基础知识综合9.下列划线诗句都含有典故,请为各诗句选择合适的选项。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B.希望自己能被朝廷委以重任。C.既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D.含蓄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三、综合性学习10.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学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材料一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摘自歌曲《愚公移山》)材料二 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摘自《重庆晚报》) (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文)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2)以顺为正者( )(3)庶几无愧( ) (4)至则死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民由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行拂乱其所为C.系之衣带间 三里之城 D.见闻者无不流涕 经纶世务者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7.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五、作文19.按要求作文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文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B2.B3.D4.B5.D6.B7.C8.B9. C A D B10. (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篇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2)示例: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3)示例:愚公让子孙后代来移山,实际上是毁了子孙的前程,因小失大,谈不上“智”。11. 真正,确实 常法 惭愧 到达 12.D 13.(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2)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 1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15. 苦于 赞同 之于 通“返”,返回 16.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7.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19.点亮心灵的灯在这繁花似锦的青春中,我相信每个人都绝望过,都放弃过吧。但又是什么是你站起来了呢?我想是人生的一个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亲密朋友的安慰,也可以是一句名言,甚至可以是一个动作。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雨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等着父亲的归来。直到夜深了,巷子里静得可以听见那密密的雨在空中划过的声音。 突然在深巷的尽头有一个身影朝这里奔跑,她把所有的希望都负之那个身影。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是她家邻居老李。他不知怎么了心怦怦直跳!果不其然,老李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丫头,你爸在回家的路上让车撞了。” 天哪!他几乎晕倒了,他自幼丧母,从小便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次,父亲出了车祸,犹如天塌下来般。从此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从小品学兼优的她,一落千丈,犹如丧家之犬般。整天精神恍惚,不务正业。以前在老师眼里犹如神童般,可现在,是一个人人避之的坏学生。 那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样,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来到学校。可不同的是,学校喇叭里响起了一阵歌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她的心顿了一下,那首歌钻进她的耳朵,透过她的脑袋,穿过她的心,在她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上课,他仍没有听课,但她在抚摸那道疤痕,悄悄地,她哭了,他将从前所有错误决定随泪水带走。 从此,她的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你是否也像她一样,虽然经历不同,但你也像她一样坚强地走了出来,焕发出自信的光芒。 而你这个点亮心灵之灯的介质又是什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