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含有两种元素的是( )
A.空气B.金C.干冰D.氯酸钾
2.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盘子:我摔碎了B.天然气:我燃烧了
C.铁锅:我生锈了D.蔬菜:我腐烂了
3.2024年3月21日“世界森林日”的主题是“森林与创新——创新型解决方案,创造更美好世界”。下列有关森林的说法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推广可持续林业发展
B.冬季禁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
C.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
D.为发展农业,焚烧森林以获取耕地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熄灭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5.客观、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是化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氧化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D.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溶液变红
6.关于下列化学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2H
④
⑤Hg
⑥
A.①⑥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B.②表示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硝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③和⑤都只有微观含义
7.下列是与水有关的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b为电源的正极
B.实验一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实验二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
D.实验二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B.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2种阴离子
C.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氢氧化钠
D.三份白色沉淀的成分均不相同
二、填空题
10.2024年是我国极地科考40周年。
(1)2月份,国产极地重型载具“雪豹”2完成技术测试与性能验证。其机身使用了大量的不锈钢,钢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合金”)。
(2)极地工作时,工作人员穿着的防寒服由聚酯纤维做面料,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为了抵御寒冷、保持体力,科考人员的食物中需含有较多的糖类和油脂。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牛奶B.西红柿C.豆腐干D.面包
(3)4月份,央行发行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金质纪念币(如下图)。仿制的纪念币一般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检验真假,可将纪念币放入_______溶液中,观察现象。
11.“高喷灭火救援无人机”因其优良的性能备受市场青睐。
(1)灭火无人机携带的灭火剂中,最常见的是水。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2)含有碳酸氢钠的干粉也是常见灭火剂,一种制取碳酸氢钠的方法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副产物在农业上可做_______(填“氮肥”或“复合肥”)。
(3)无人机在经过火场上空时,需要随时调整速度、高度和姿态等参数,避免损坏。火场上空的空气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间距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2.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电池制造变得日益重要。
(1)锂(Li)、钴(C)、钠(Na)是制造电池的几种重要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x=_______。
②许多电池使用了相对廉价的钠替代高价格的锂来制作,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2)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含有铂制成的催化剂,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并释放出电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3.金属锰()的合金在建筑、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为探究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用打磨后的金属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实验中无明显现象;B实验中_______;C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
(2)小华分析后指出,只需进行两组实验即可得出以上结论,这两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
(3)写出C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14.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向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加入固体,现象如图所示。(忽略实验过程中液体的挥发)
(1)由实验现象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
(2)将甲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的质量。结果记录如下表:
①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
②升温至60℃时,所得溶液是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若要得到一杯t℃时恰好饱和的溶液,需向烧杯中再加入_______g水。
15.如图是以稀盐酸和为“双核”构建的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其中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1)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填序号)。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任写一个)。
(3)为探究反应⑨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可向溶液中逐渐加入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银
16.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B装置,不能用C和D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
(4)装置E中水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细沙代替。
(5)装置F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若用于收集氧气,应从n处通入气体
②若用于收集氢气,可在瓶中装满水,从n处通入气体
③若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可在瓶中盛放一定量的浓硫酸,从m处通入气体
三、实验题
17.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将溶液加入到盛有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渣和滤液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根据溶液中元素的种类,猜测该滤渣可能为:
猜想①:
猜想②:
猜想③:和
【查阅资料】、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无水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将下图装置按A→_______(填“B→C”或“C→B”)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_______,C中的现象为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
探究二: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有和
猜想三:有和
【实验探究】
(2)甲、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交流】
(3)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乙中的溶液可用_______(填序号)代替也能得出正确结论。
①溶液
②溶液
③
④稀硫酸
四、计算题
18.为测定某氯化钠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请分析并计算:
(1)滤渣的质量是_______g。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氮气含有氮元素,氧气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金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不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盘子摔碎了,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积极植树造林,推广可持续林业发展,符合世界森林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B.冬季禁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可以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符合世界森林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C.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有利于净化空气,符合世界森林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D.为发展农业,焚烧森林以获取耕地,不符合世界森林日的主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使用托盘天平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①⑥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①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⑥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A说法正确;
B、②表示两个镁离子,故B说法错误;
C、④表示硝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故C说法错误;
D、③2H表示2个氢原子,只具有微观含义,⑤可以汞这种物质,一个汞原子,汞元素,既具有微观含义,又具有宏观含义,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与b端连接的管内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则b端为电源的正极,故A说法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实验一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减少多少体积的水,所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的体积为:,故C说法正确;
D、胶头滴管中的水是为了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二者的作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过程放热,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无法验证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A错误;
B、溶液和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过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法区分二者,B错误;
C、高温煅烧时不反应,分解生成和,逸散到空气中,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只有,达到目的,C正确;
D、碳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法检验是否含有碳粉,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水溶解后形成无色溶液,步骤②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步骤③加入足量的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故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故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未反应完的氯化钡,步骤④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氯化银,故是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硝酸钠,但氯化钠可能是原固体中的,也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钠分别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步骤⑤向过滤后的无色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A、根据分析,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分析,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其中阴离子为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共两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三种白色沉淀成分分别为碳酸钡和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答案:(1)合金
(2)合成纤维;D
(3)稀硫酸(合理即可)
解析:(1)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
(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A、牛奶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豆腐干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面包富含糖类,符合题意。
故选D;
(3)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黄金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将纪念币放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11.答案:(1)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氮肥
(3)变大
解析:(1)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能够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变,反应后含有1个Na、5个H、1个C、3个O、1个N、1个Cl,反应前含有1个N、5个H、3个O、1个C,相差1个Na、1个Cl,则X的化学式为;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3)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间距变大,故填:变大。
12.答案:(1)1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
解析:(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7=2+8+x+2,x=15;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钠元素和锂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氢气与氧气在铂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13.答案:(1)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B
(3)
解析:(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写: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由题干可知,A实验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B实验中的现象是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因此,锰、铁、铜三者的金属活动性是:锰>铁>铜,没有必要再做实验C,故填写:AB。
(3)锰与稀硫酸的溶质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14.答案:(1)温度或溶剂的种类
(2)31.6;不饱和;25
解析:(1)分别向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加入80g固体,对比甲乙,说明温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对比乙丙,说明溶剂的种类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①20℃时,甲烧杯中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48.4g,则说明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80g-48.4g=31.6g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31.6g;
②由表格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升温至50℃时,硝酸钾固体已完全溶解,继续升温至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更大,此时所得溶液是的不饱和溶液;
③t℃时,甲烧杯中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16.0g,则说明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80g-16.0g=64g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故若要得到一杯t℃时恰好饱和的溶液,需向烧杯中再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64g=x:16.0g,x=25g。
15.答案:(1)①④⑤⑧
(2)(合理即可)
(3)A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等反应);B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推测B为碳酸钠(盐),则A、C为金属氧化物、碱中的一种,D为酸。
(1)①可以为稀盐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③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④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⑤为氢氧化钙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⑥为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⑦为稀盐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⑧可以为稀盐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⑨为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故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①④⑤⑧;
(2)反应②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⑨为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⑨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镁,可能含有盐酸,即探究是否存在盐酸;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若观察到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银和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1)铁架台
(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
(4)能
(5)②③/③②
解析:(1)a的仪器名称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因此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B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C装置(排水法)和D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4)装置E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能用细沙代替;
(5)①若用于收集氧气,氧气对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应从m处通入气体,故错误;
②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于收集氢气,可在瓶中装满水,从n处通入气体,故正确;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洗气时,应该长进短出,即从m处通入气体。
17.答案:(1)C→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固体变蓝
(2)二
(3)
(4)②④/④②
解析:(1)①装置B检验,装置C检验,若先检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带出水分,干扰实验对的检验,故填:C→B;
②由于猜想三正确,故生成物里面有和,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遇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装置C中白色的无水遇变蓝,故填:白色固体变蓝。
(2)能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由于无明显现象,故滤液中不含,猜想二不成立,故填:二。
(3)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猜想三成立,推知是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4)的作用是检验,与、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①错误;与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②正确;与、都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③错误;稀硫酸与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反应产生气泡,可以鉴别,④正确。故选:②④。
18.答案:(1)19.6
(2)13.5%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滤渣的质量为200g+200g-380.4g=19.6g,故填:19.6;
(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解得:
则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13.5%。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B
区分溶液和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C
除去中的少量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D
检验铁粉中是否含有碳粉
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温度/℃
20
30
t
50
6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8.4
34.2
16.0
0
0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加入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不成立
乙
加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汉中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中考化学模拟卷(二):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中考化学模拟卷(二),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