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共12页。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表为关于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部分),表明(  )A.史前货币材质杂乱B.尚需考古材料加以证明C.反映远古商品经济发达D.体现最早的手工业水平2.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颁行《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这一转变(  )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3.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4.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之数量;继则维持绢帛之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量之不足;再次则限制蓄钱,以谋钱之流通于市面。这些举措旨在 (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5.据记载,清末中国使用的货币中,外国银元占39.38%,中国银元占7.16%,中国银角占10.74%,中国铜钱占11.7%,中国钞票占11.4%,外国钞票占14.32%,其他货币占5.3%。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B.晚清的中国货币多元化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D.近代经济转型道路艰巨6.1949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还有以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材料说明 (  )A.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B.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C.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D.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7.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除买卖金银和汇票、票据贴现以及存贷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外,还负责向驻扎在国外的英国军队转送政府提供的资金,成为服务政府的金融机构。由此可知,英格兰银行(  )A.适应英国金本位制的发展B.发挥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C.拥有铸币和对外宣战特权D.保障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8.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英国由于银币存量极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取代银本位制,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如果英国的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只要开动印刷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这说明(  )A.英镑已失去世界性货币地位B.货币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C.英国本土黄金资源较丰富D.亚洲白银已成为世界货币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说明上述现象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10.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开始形成。该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种新的汇率制度(  )A.使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促进世界多极化出现C.最大限度保证美国利益D.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11.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唐朝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12.西汉时期,吴地“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即官府按照“平贾”(官府评定的市场价格)付给服更役者工钱,以吸引中央辖区农民流入此地。这表明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发达B.盐铁官营得到贯彻C.地方割据隐患加剧D.自由迁徙受到推崇13.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民的部分记载。当时大量农民成为依附民的意图在于(  )A.逃避封建剥削B.取得合法身份地位C.获得主人荫庇D.得到免役政治特权14.《唐六典》卷三记载:“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上户丁税银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贯经二年已上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材料能够说明唐政府赋税征收(  )A.统一采用租庸调制度B.呈现出因地制宜的治理特点C.形式创新并成效显著D.沿用原诸国的征收体制15.宋徽宗颁布的《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乡村田产得免差科(差役和科敷),一品一百顷,二品九十顷,下至八品二十顷,九品十顷,其格外数悉同编户。”该规定有利于(  )A.维护原有的均田制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推动户籍制度改革16.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17.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后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来征收。据此可知,地丁银的推行(  )A.推动手工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C.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D.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繁荣18.1843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的进口税率,绝大多数纺织产品(含半成品和原料)的税率下降到5.56%—6.95%的水平,较之前的税率下降幅度为五成至八成。这一调整(  )A.源于对不平等条约的执行B.顺应了贸易自由化的潮流C.利于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D.增加了清政府的关税收入19.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有类似“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的规定。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20.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部分年份海关关税平均税率的大致情况。其变化(  )A.限制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D.体现了关税主权的回归二、材料题(共40分)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人赵彦卫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以火煅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6分)22.(14分)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材料二 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白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50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主要影响。(6分)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上表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货币的多种变化。概括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以之为主题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史书中有关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主要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属于间接性的二手史料,暂无更直接的一手史料,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对货币起源的探究,没涉及货币材质,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具体的商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这一时期货币的具体铸造工艺,排除D项。2.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转变为汉武帝时期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汉景帝时期治国指导思想仍是黄老之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间私铸货币,保留郡国的铸币权,并未增加地方郡国的权力,故并未导致地方郡国势力迅速膨胀,排除B项;汉代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3.C 解析 材料“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表明民间货币流通通畅且需求量很大,这是商品经济仍然具有充足活力的具体表现,故选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把持政权,排除A、B两项;材料未体现“抑商观念”,排除D项。4.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来政府积极提高铜钱的供应量和流通效率,以迎合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对“重农”政策的改变,排除B项;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属于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不属于目的,排除C项;货币需求量大,说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排除D项。5.D 解析 货币多样,说明当时中国的金融没有统一,这不利于中国近代经济的转型,表明中国近代经济转型道路艰巨,D项正确;仅根据中国使用的货币种类无法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排除A、C两项;外国银元和外国钞票不是中国自主发行的货币,所以不能体现货币的多元化,排除B项。6.D 解析 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人们用各种方式抵制金圆券,这表明国民政府的金融措施引起了市场混乱,故选D项;引起当时金融乱象的是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排除B项;人们抵制金圆券是经济行为,不能说明民主意识增强,排除C项。7.B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英格兰银行为英国中央政府服务,故选B项;英国金本位制开始实施于1816年,排除A项;英格兰银行没有对外宣战特权,排除C项;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国家税收,排除D项。8.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只要成功地使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就能控制世界经济,说明货币已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故选B项;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后,英镑才成为世界性货币,排除A项;英国本土没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排除C项;当时白银是世界货币,并非“亚洲白银”是世界货币,排除D项。9.A 解析 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故选A项;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不是美国依赖世界资源,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部分,排除D项。10.D 解析 浮动汇率适应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需求,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故选D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排除A项;多股经济力量的崛起和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美国利益,排除C项。11.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强制服役到允许代役,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故选D项;商鞅变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是明朝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排除B项;秦汉至明清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12.C 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吴国因掌握开采铜、盐的权力,百姓享受的利益大,履行义务时还有工钱,这增强了吴国的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故选C项;西汉时期,江南未得到开发,经济相对落后,排除A项;盐铁官营指的是封建政府对盐、铁的垄断经营政策,题干涉及的是中央与吴国的关系,排除B项;在西汉时期,百姓迁徙受到官府的控制,排除D项。13.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民可以逃避赋役,即逃避封建剥削,故选A项;成为依附民与取得合法身份地位无关,排除B项;获得主人荫庇与“皆无课役”“并是役荫之家”“荫附者皆无官役”不符,排除C项;中国古代官员有一定的免役政治特权,普通依附民无此特权,排除D项。14.B 解析 材料说明,唐朝政府对归附的外族,根据归附的时间、户等高低,采取不同的赋税制度,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特点,B项正确;“统一采用”与题意相反,排除A项;“创新”“成效显著”“沿用”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排除C、D两项。15.B 解析 据题干可知,宋徽宗规定官员可免除部分“差科”,免除以外的部分要同“编户”百姓一样缴纳赋税,因此,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故选B项;均田制在唐朝中期已不复存在,排除A项;该规定处理的是国家与官员间的赋税关系,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宋徽宗没有进行户籍改革,排除D项。16.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张居正进行赋税改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明朝赋税制度的改革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但不能得出“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赋役征收方式的改变,不能据此认为农民赋税负担减轻,排除B项;“一条鞭法”是张居正赋税改革的措施,不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C项。17.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选C项;新的经营方式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推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因素是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农业的发展等,排除D项。18.A 解析 《南京条约》有关协定关税的条款付诸实施导致进口税率降低,故选A项;贸易自由化潮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排除C项;由于新税则大幅降低了关税税率,所以清政府减少了关税收入,排除D项。19.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税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虽然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但条约仍存在不平等的内容,中国关税自主仍任重道远,故选C项;国民政府的外交形象没有改变,排除A项;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彻底废除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除D项。20.B 解析 海关关税平均税率总体下降,能够降低进出口商品的总成本,从而促进中外贸易发展,故选B项;“限制了”不符合逻辑,应为“促进了”,排除A项;21世纪初期我国才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21.参考答案 (1)表现:白银采冶和加工规模扩大;官私手工业均有参与生产;白银成为赏赐军人的常用品;银器使用普及化,逐渐打破等级限制。原因:宋代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煤炭开采和燃料的改进;白银开采技术的提升;笼络军队的需要;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发展。(2)史料一、史料二均选自明朝皇帝的实录,为明朝官方正史,是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依据史料一可知,明初由于水路不通,在赋税中使用白银。依据史料二可知,正统年间为了保障卫所军官的薪俸,“金花银”制度逐步出现。上述两则史料表明了明代白银在税收领域的使用情况,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背景。22.参考答案 (1)变化: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资产为主(重人头轻田赋局面改变)。赋税结构:商税比重上升,农业税总额未变,但比重下降。原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稳定财政收入、巩固统治,进行税制改革。(2)影响:赋役征银,大大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白银货币化;人头税取消,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有利于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等。23.参考答案 示例:主题(趋势):从16世纪初多种货币流通到19世纪初英国主导下率先实行金本位制。论述: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一制度确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英国的金融霸权。但是,由于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英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综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和史实亦可) 出处记载《史记·平准书》高辛氏以前(约公元前24世纪)就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汉书·食货志》“神农之世”就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文献记载内容《隋书》(东晋)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南史》凡属名(依附民)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并是役荫之家《魏书》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年份1951年1985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平均税率52.9%42.9%39.9%36.9%23%史料内容文献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回……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时期演变1500年之前欧洲有超过100种不同的银币在流通,金币的发行者有32个政治实体,一国之内流通多种货币,真正称得上“国际货币”的只有佛罗伦萨的Florin金币和威尼斯的Ducat金币1816—1929年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随后德、法、意、日也采用金本位制,西方资本主义建立了相对统一的以黄金为基础和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1929—1944年1929年以后,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4—1971年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