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行业,包括物流、商务、科技、金融等。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下图示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合作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模式能够( )
A. 提高劳动力素质B. 降低销售成本
C. 扩大市场的需求D. 促进专业化分工
2. 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长三角的原因可能有( )
①较低的用工成本②完善的产销体系
③丰富的人才储备④优良的经济基础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 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B.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C. 引入多类生产性服务业D. 加强整体信用制度建设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物流、广告、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能够让制造业专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而细化分工,加深分工程度,D正确;生产性服务业附加了广告、外包、咨询等,可能会导致销售成本的上升,B错误;市场的需求和劳动力素质并不会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大幅提升,A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①错误;拥有完善的产销体系意味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低,会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扩散而非集聚,②错误;长三角科研院所众多,大量的人才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备人才,③正确;长三角经济发达、制造业较多,基础设施完善,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包括物流、商务、科技、金融等”可知,生产性服务业种类繁多,要提高对制造业的带动应选择最合适的,优化结构能够减少企业筛选成本,选择最高效、适宜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知名度,A正确;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加强整体信用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生产性服务业的入驻,但与带动制造业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引入多类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丰富企业的选择,但不能直接带动制造业,C错误。故选A。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市场(人口密度、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劳动力、交通运输、集聚、历史文化、政策等。
重庆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系统脆弱。因其位于三峡库区核心地段,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除区中心外多以林地等生态用地为主。龙驹镇地处万州区东南边界,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人造地表。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龙驹镇土地利用现状与周边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 生态环境良好B. 政策导向差异C. 资源禀赋优越D. 地理位置重要
5. 龙驹镇立足生态环境,能够发展的产业为( )
A. 生物制药B. 生态养殖C. 林木用材D. 砂石产业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龙驹镇人造地表面积大,说明该镇经济发展较好,形成原因可能是该镇资源禀赋较为优越,C正确;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若生态环境良好,则人造地表占比小,A错误;据材料,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说明区域内的政策导向差异小,B错误;龙驹镇地处万州区东南边界,说明地理位置偏僻,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万州区山地丘陵多且生态脆弱,适合进行生态养殖,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B正确;该地缺乏资金和技术条件发展生物制药,A错误;发展林木用材可能会影响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C错误;砂石产业容易造成生态破坏,不利于生态保护,D错误。故选B。
【点睛】龙驹镇是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镇、万州区乡村振兴重要支点镇。龙驹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工业以加工业、建筑材料为主。
按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2018年10月29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下图为公园按分布划分的“一园四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科普游憩区、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开展的活动有( )
①可进行教学参观②特殊的科学研究③环境监测活动④物种驯化活动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7. 大熊猫“一园四区”的划分面积都比较大,目的有( )
①打破种群隔离地破碎化现状
②基础设施系统建设需要
③丰富食物品质和种类的要求
④进行绝对保护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8. 影响大熊猫“一园四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多寡B. 独特位置C. 管理能力D. 纬度高低
【答案】6. D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执行最严格保护措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②③正确;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①④错。故选D。
【7题详解】
“一园四区”的面积都比较大,可通过扩大面积打破保护区碎片化,能打破大熊猫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化的现状,可丰富多样化环境,进而丰富食物品质和种类的要求,①③正确;划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不是为了规划基础设施,也不进行绝对保护,②④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和大熊猫物种的保护密切相关,其设立需要结合现有物种的存在空间、食物、活动空间以及联系通道、地貌特征,这些均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而与人口多寡、管理能力以及纬度高低无关。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一园四区”的占地面积大,自然保护区内垂直差异较大,便于大熊猫度过严冬和酷暑,也获得更丰富和更好品质的食物;范围大能打破大熊猫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化的现状;将大搬猫的活动范围连成一片,便于保护种群;范围大能让大熊猫拥有更安静的活动空间。
莫图塔普岛为大陆岛,岛上以草原为主,是奥克兰地区最早的毛利人聚居区之一;朗伊托托岛为火山岛,岛上森林广布,没有常住居民。距今1.8万年前,当地海平面比现在低100多米。7000年前,海平面快速上升,莫图塔普岛成为一个与新西兰其他地区分离的岛屿。公元1450年和1500年的两次火山喷发塑造了朗伊托托岛。20世纪40年代,当地修筑堤道连接两岛。下图示意莫图塔普岛和朗伊托托岛的相对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莫图塔普岛典型地质剖面中,距今7000年前以来的沉积岩自上而下可能是( )
A. 火山凝灰岩一砾岩一砂岩B. 火山凝灰岩一砂岩一砾岩
C. 砾岩一砂岩一火山凝灰岩D. 砂岩—砾岩—火山凝灰岩
10. 朗伊托托岛和莫图塔普岛植被类型差异主要取决于( )
A. 岛屿面积B. 人类活动C. 火山活动D. 气候条件
11. 堤道修筑后,朗伊托托岛和莫图塔普岛呈扩大趋势,主要因( )
A. 坡地水土流失减轻B. 沿岸海浪侵蚀减弱
C. 海平面下降速度加快D. 珊瑚礁发育速度加快
【答案】9. B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7000年前莫图塔普岛已经抬升到海平面之上,接受陆相沉积。随着海平面上升,同一个采样点距离海洋越来越近,沉积物粒径变小,由砾岩变为砂岩。朗伊托托岛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沉降在莫图塔普岛,覆盖在砂岩上,形成凝灰岩。综上所述,沉积岩自上而下可能是火山凝灰岩-砂岩-砾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两岛面积相当,且地形地势、气候差异不大,都有火山灰覆盖地表,所以造成差异的只能是人类活动强度。莫图塔普岛为大陆岛,开发较早,原生森林遭到破坏。朗伊托托岛为火山岛,受制于岩浆活动影响,开发程度较低,原生森林保留。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堤道修筑后,堤道两侧海水运动受阻,海水侵蚀减弱,海水沉积增强,导致以堤道为核心淤积扩张,B正确;堤道修筑在海洋中,对坡地水土流失影响较小,也不会导致海平面下降,AC错误,B正确;朗伊托托岛和莫图塔普岛并不是珊瑚岛,珊瑚礁发育速度加快与其呈扩大趋势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古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一处天然洼地开垦梯田(13°S,73°W),.不同高度处铺设不同覆盖度、厚度的鹅卵石,越往下鹅卵石越密集、越厚,以营造差异化的小气候,进行农业环境模拟,全年栽培不同农作物。下图示意古印第安时期该梯田剖面结构,该梯田底部和顶部相对高差约15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梯田不同地点的昼夜温差( )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丙>乙>甲D. 丙>甲>乙
13. 从热力成因看,该梯田内( )
A. 白天吹山风,夜晚吹谷风B.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C. 全天盛行山风D. 全天盛行谷风
14. 该梯田同一地点的昼夜温差在每年4~10月更大,主要取决于( )
A. 气温高低B. 白昼时长C. 植被状况D. 天气状况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鹅卵石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能增大昼夜温差。越往下鹅卵石越密集,越厚,昼夜温差越大,丙处昼夜温差最大;甲处能和外界大气自由交换,昼夜温差最小。昼夜温差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白天,梯田底因鹅卵石多,升温快,谷坡升温慢,形成山风;夜晚反之形成谷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4~10月为南半球冬半年,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4-10月受东南信风控制,属干季,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D正确;该地位于热带,气温高低、白昼时长差异全年较小,AB错误;该梯田全年栽培农作物,印制植被状况不是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光照时长) 大气状况:热量交换(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天气系统、热力环流),气象条件(晴天雨天) 地形地势:海拔、坡向、阻挡(类型、走向、封闭) 下垫面性质:地表反射率、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和陆地、植被和裸地)、洋流(暖流寒流)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土地利用
冷流云是指来自大陆的强烈干冷空气经过温暖海洋或大湖时,与低空的水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云。2023年12月22日,卫星云图特写上可见絮状或羽状的冷流云正从渤海向南延伸到山东半岛多地。山东半岛北部多地形成冷流雪,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其形成与冷流云密切相关。12月是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雪量最大的月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了解并推测冷流云的影响范围,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BDSB. BDS+GISC. RS+GISD. GNSS+BDS
16. 相较于1月份,山东半岛北部12月冷流雪量更大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频繁B. 空气尘埃较多C. 海陆温差最大D. 渤海水温较高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RS是遥感系统,主要是获取地理事物信息;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授时和测速;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了解并推测冷流云的影响影围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获取信息,然后用GIS处理和输出,不需要GNSS和BDS,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6题详解】
冷流雪量的多少取决于渤海的的加湿加热能力,渤海12月相较于1月份表层水温较高,与冷空气的温差大,冷空气更易凝华成冷流雪,D正确;1月份的气温更低,冷空气势力更强,A错误;无法判断两个月份空气尘埃的差异,B错误;1月份海陆温差更大,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冷流雪也称“冷流降雪”,是由于海上富含水汽,而且海水的水温在冬季相较内陆的地表温度更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当冷空气南下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飘落下来,形成降雪。冷流降雪又被称作“大湖效应”。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黎市区的人口密度高达20667人/平方千米,而近郊人口密度仅为7108人/平方千米。为提高近郊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当地规划建设大巴黎快线铁路,全线计划于2030年之后通车。大巴黎快线部分区间以桥代路,采用高架桥形式通过。下图示意大巴黎快线位置。
(1)分析大巴黎快线对提高近郊公共交通可达性的作用。
(2)简述大巴黎快线部分区间采用高架桥形式的目的。
(3)推测大巴黎快线沿线快速增长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为不同方向近郊之间的连通提供条件,避免通过市区中转;连接多条其他轨道交通线,便于满足换乘需求;扩大运量,提高通行效率,完善轨道交通网。
(2)减少对林地等郊区生态用地的占用;减轻与地面其他交通线路的互相干扰;减少振动、噪音等对地面生产生活的干扰。
(3)功能区类型:住宅区。
理由:郊区地价低,但交通通达度有限;快线通车能缩短通勤时间,提高居住吸引力,促进住宅开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黎市内的交通线路为材料,涉及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合理进行城市交通线路规划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环线的重要意义在于侧向沟通,避免向心性交通。大巴黎快线长轴分别连接东北向机场和西南向郊区林地,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多条运输线路密切相连,为不同方向近郊之间的连通提供条件,避免通过市区中转,避免造成市区交通拥堵;连接多条其他轨道交通线,便于满足乘客的就近换乘需求;扩大运量,提高通行效率,提高运输效率,完善轨道交通网。
【小问2详解】
可从减少与地面相互干扰的角度展开分析。减少对林地等郊区生态用地的占用,保证生态用地;节约了等待红灯的时间,减轻与地面其他交通线路的互相干扰;减少车辆通行产生的振动、噪音等对地面生产生活的干扰。
【小问3详解】
可从提高通行效率受益最大群体角度展开分析。巴黎市区要素集中度高,为就业中心,地价高,住宅价格昂贵;郊区地价低,但交通通达度较低,快线通车能缩短通勤时间,节省通勤时间和交通成本,对于工薪阶层,提高居住吸引力,促进住宅开发。故住宅区是大巴黎快线沿线快速增长的城市功能区类型。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和田地区种植花卉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玫瑰花的栽培历史有2000多年。如今因玫瑰花而形成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和田地区依托玫瑰花资源大力发展“花海经济”,积极打造赏花、采摘、文化民俗旅游等项目。据统计,2022年和田地区玫瑰花种植面积达到5.62万亩,玫瑰花总产量达到8900吨,产值达到3.57亿元。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新疆地区图,右图为和田“花海经济”模式图。
(1)评价和田地区发展玫瑰花种植自然条件。
(2)简述“花海经济”给和田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
(3)说明和田地区“花海经济”对我国振兴乡村经济的启示。
【答案】(1)有利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阔。
不利条件:水资源缺乏;多风沙活动。
(2)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技术投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和田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与以及区域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评价条件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和田气候干旱,发展玫瑰花种植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不足,风沙活动多,有利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玫瑰花的品质,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花海经济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小问3详解】
振兴乡村经济要懂得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投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是我国重要的东西向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下图示意阴山垂直自然带谱。
(1)在下图中绘制从北坡山脚—山顶—南坡山脚沿线的气温变化趋势。
(2)指出阴山山腰处南北坡植被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先减后增的趋势,南坡山脚温度比北坡山脚高
(2)差异:阴山山腰处南坡植被为疏林、灌木丛,北坡植被为森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原因:南坡为阳坡,光热组合条件好,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只能满足需水较少的疏林、灌木丛生长;北坡为偏北风的迎风坡,可以带来部分降水,且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遮阴多,地表水分蒸发较少,土壤水分可以满足森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的生长需要。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阴山垂直自然带谱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影响自然带垂直分异的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气温先减后增;南坡为阳坡且纬度较低,北坡为阴坡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所以南坡山脚的气温高于北坡山脚。如图:
【小问2详解】
南北坡植被的差异主要是南北坡水热状况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读图可知,阴山南坡山腰处植被主要是疏林、灌木丛,北坡植被主要是森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南坡位于阳坡,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光热条件好,且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只能满足需水较少的疏林、灌木丛生长;该地区是阴山山脉,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北坡是偏北风的迎风坡,冬季风带来部分降水,并且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加上植被对地表的遮盖导致蒸发较少,所有山腰处的水分条件可以满足森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生长需要。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沱沱河流域位于长江源头,终年低温,降水较少,多年平均气温约-3.4℃,每年冻结期长达6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03.6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源区水沙运移的影响较大。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沱沱河近40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增加。沱沱河流域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及裸地为主,植被生长期为6~9月,并在7~8月达最大覆盖面积,研究发现近年来沱沱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持续增加。下面左图示意沱沱河流域概况,右图示意1998~2017年沱沱河非冻结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
(1)沱沱河6~7月输沙量增速大于7~8月,推测其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过度放牧及适度放牧对沱沱河水沙运移的影响。
(3)说明全球变暖对河流输沙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答案】(1)6月气温较高,季节性冻土解冻深度较大,加上前期冻融作用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泥沙物源充足;植被生长但覆盖面积未达到最大值,保护能力有限;河冰处于快速消融时期,河岸崩塌事件多,进一步增加泥沙来源。
(2)过度放牧:影响植被生长,破坏原有植被结构,使地表更加裸露易被外力(风、水)侵蚀;同时减少下渗,地下活动层补给水源减少而蒸发强烈,表土因变干而更加松散,增加水沙运移量。
适度放牧:可帮助植被种子萌发和生长;牲畜粪便可增强肥力,促进植被生长,减少水沙运移量。
(3)全球变暖促使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冰川、冻土融化,地表反射减少,吸热增加,促进土壤解冻程度增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泥沙来源增加;冰川融化量和降雨增加使径流增加,侵蚀加剧,挟沙能力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沱沱河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输沙量增速需要对比不同月份冻土解冻程度和河岸沙源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对地表的保护。结合材料可知,植被生长期为6~9月,并在7~8月达最大覆盖面积。6月气温回升,气温较高,季节性冻土解冻深度较大,加上前期冻融作用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并容易引发河岸坍塌,泥沙物源充足;植被进入生长期,生长速度加快,但覆盖面积未达到最大值,保持水土的能力有限;6月气温回升速度较快,河冰处于快速消融时期,伴随着河冰消融,河岸侵蚀加剧,河岸崩塌事件多,进一步增加泥沙来源。而7、8月反之,一方面,由于温度很高,河冰完全融化,因冻融作用导致的河岸坍塌减少,泥沙来源少,同时植被覆盖度在7~8月达最大,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为明显,可以减少地表侵蚀。
【小问2详解】
该地区生态脆弱,过度放牧使得植被减少,原有植被结构被破坏,植被覆盖度下降,植被保护土壤的能力降低,地表裸露,风力和流水的侵蚀加强;同时由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减少,而土壤裸露,表层土壤水分被蒸发,导致土壤变干,变得更加松散,更易被侵蚀,因此增加了水沙运移量;但适量放牧,牲畜在草场走动,可以踩碎种子外壳,促进萌发,帮助植被种子萌发和生长;同时牲畜还会产生粪便,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从而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外力侵蚀,从而减少水沙运移量。
【小问3详解】
全球变暖促使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暖湿化。伴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冻土大量融化,地表裸露,对太阳辐射反射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促进土壤温度升高,土壤解冻程度增加,永冻层深度加深,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由于降水增多,土壤更易被雨水击溅和坡面径流侵蚀,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南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全真模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docx、高三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文件包含地理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北师联盟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北师联盟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北师联盟高三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