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课件,共30页。
“五步骤”准确解答选择题步骤1 正确理解诗句意思 步骤2 准确分析意象、意境 步骤3 准确分析技巧手法步骤4 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步骤五 准确把握语言风格
“4步骤”准确解答主观题步骤1 抓标题 步骤2 看作者 步骤3 析注释 步骤4 巧翻译
鉴赏要点1.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和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2.掌握语言。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控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3.抓住关键。抓标题、看作者、析时代、抓意象、赏典故
(2023·全国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2023·全国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答案: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2022·全国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 别李 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16.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答案】 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2024·山东烟台一模·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①杜甫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④。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
大意:很高兴认识品学俱佳之士,知道你探望双亲去州远游。俺愿参与蔡侍御张罗的投辖饮。你肯否为俺传递书信到澧州?高鸟飞过黄云日已暮,碧树寒蝉鸣叫天已秋。到了冬天湖南也不下雪,因生病俺不得不再此淹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B. 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C. 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D. 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错误,“慈颜望远游”的意思是:父母慈祥的面容望向远方游子。此句是从对面落笔,借父母双亲思子,表达殷六的思归之切。
16. 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鉴赏诗歌情感可以抓住表现情感的词,如本诗第一句的“欣”,意思是“佳士们欣喜地认识”,表达杜甫结识佳士们的欣喜之情。 可以通过分析叙事,来把握诗人情感,诗歌最后一句“吾病得淹留”,意思是“我因病得以久留此地”,流露出杜甫生病的伤感,以及因病滞留他乡不能回家的惆怅之情。 所以,由第二句“慈颜望远游”及题目中的“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可知,不能回家的杜甫,看到要回家“探望双亲”的殷六,心里非常羡慕。 当然,可以从题目“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及诗歌第三句“甘从投辖饮”得知诗歌写作背景,在酒宴上,杜甫也要表达对主人蔡五热情好客的感激,所以引用典故,赞美主人的好饮与唯恐招待不周。结合注释,以及诗歌里的“甘”字,可以看出杜甫要表达的主勤客欢之意。 另外,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揣摩诗人情感,“湖南冬不雪”,对应的是家乡风物的不同,自然牵动离愁与思乡之情,诗人想念家中亲友,并解释了不能早归的原因“吾病得淹留”。
【答案】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②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对归家不得的惆怅,对自己病情的伤怀。
(2024·东北三校二模·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法惠寺横翠阁(节选)苏轼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月流逝,归期渺无,作者用春比秋悲的说法,将思乡愁绪展现得更为浓烈。B. 三四句紧承思乡之情,怀念过往,回忆起在家乡泛舟平湖、观览群山的情景。C. 由“平湖”思及“濯锦”、由“横翠”忆及“峨眉”,联想自然,对仗工整,圆转流动D. 诗中暗用了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和“独自莫凭栏”等词句,反其意而用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回忆起在家乡泛舟平湖、观览群山的情景”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虚实结合,“平湖”“横翠”为眼前所见,是实写;“濯锦”“峨眉”,为家乡之景,为虚写。
16.最后四句,诗人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诗句意为“百年兴废,转眼即过,更使我无限伤悲。我知道,这华美的楼台,也很快会成为荒草”,“百年兴废”感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变迁;料想将来这里的池台会变为草莽。许多现在很美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由盛转衰,不再美好。表达出作者对岁月沧桑变迁的悲叹;“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两句意思是,可是,那时定然有游人寻觅我的游踪,在这吴山横翠之处,留连忘返,观望徘徊。诗人自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人因寻诗人的游踪而到吴山来。到此,诗人的情感由悲叹转为旷达、洒脱。
【答案】 ①诗人的情感由悲叹转为旷达、洒脱。②“百年”两句感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变迁。诗人由百年兴废推知“草莽”与“池台”的转化。③“游人”两句,诗人自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人因寻诗人的游踪而到吴山来。
(2024·8T联考二模·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④砉然⑤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髫(tiá)年:幼童时期。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⑤砉huā :象声词(砉 xū 皮骨相离声:砉然.砉 huā 象声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己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B. “壮岁”“髫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C. 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D. 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解析】B.担任“高位”理解错误。此联用典意在表现诗人自幼即养成像晋代名士那样狂放、倨伥的性格,“壮岁”却不得不苟且偷生。
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结构特点的能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章开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表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显得那么协调潇洒。“砉然响然”,描写牛的骨肉分离的声音,声形逼真。 本诗“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尾联写如果束缚人们思想的关卡能被打破,将出现天下英才大展宏图的局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砉然”这一象声词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结构上,首联“沉沉心事北南东”,尾联下句“美人如玉剑如虹”,“砉然”这一象声词照应上文,引出下文。
【答案】 ①庄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乎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纯熟。②本诗用“砉然”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③本诗中“砉然”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
(2024·8T黑龙江省协作体三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中“斜日”点明了时间,“西风”突出了季节,这首词写出了词人在秋日把酒临风时的所见所感。B.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两句描写荷花如同被胭脂染过一般红艳,可谓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词人愁思之深。C. “尚想三径菊花丛”一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意,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D. “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写词人想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老翁,直抒胸臆,进一步表达词人的归隐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直抒胸臆”说法有误,这两句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退隐之意。
16.“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三句与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同:二者都化虚为实。本词将抽象的愁绪写得可用斛装载,李煜词则将抽象的愁绪比作浩荡的春水,都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异:杨词中“无处落征鸿”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离愁之多,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李词中还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抽象的本体“愁”,表达词人内心无尽的悲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同:二者都化虚为实。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心中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可见两词都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 异:杨词中“无处落征鸿”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离愁之多,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 李词中还运用设问的手法,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表达词人内心无尽的悲伤之情。
(2024·广东深圳高三二模·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B. “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C. 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D. 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16.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注意,“自尊”借助梅花来表现,是托物言志,需要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诗句加以分析。①“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苦留客”,正是桃李争妍的春深之际,竟然还有几支梅花在盛开,诗人感到很奇怪,难道是东君苦留的结果?梅花应在严冬开放,而这几支梅花却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梅花就是诗人的化身,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这里的“桃李”代表权贵或者世俗之人,而身为“梅花”的诗人向来不与之交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即今已是丈人行,肯与年少争春风?”,“丈人行”就是“长辈”,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比在春天开放的桃李开得早,故有此一说;“年少”指的就是晚开的桃李了,因桃李开得正绚烂,春风得意,此处可以理解为当权者或者得势小人。此句是说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肯与”就是“不与”,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答案】 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基础题+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讲评1ppt、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练习1doc、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答案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巩固练+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讲评2ppt、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练习2doc、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答案2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鉴赏诗歌的语言(豪放与婉约)-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讲评版ppt、专题0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教师版doc、专题0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学生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