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0.5ml某不饱和烃能与1ml HCl完全加成,其加成后的产物又能被3ml Cl2完全取代,则该烃是( )
A. 乙炔B. 丙烯C. 丙炔D. 1,3-丁二烯
【答案】C
【解析】
【详解】烃0.5ml能与1mlHCl加成,说明烃中含有1个C≡C键或2个C=C键,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mlCl2完全取代,说明0.5ml氯代烃中含有3mlH原子,则0.5ml烃中含有2mlH原子,即1ml烃含有含有4mlH,并含有1个C≡C键或2个C=C键,符合要求的只有CH≡CCH3,故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与D2O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乙二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C. 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沸点各不相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D. C3H8和一定量Cl2取代后,生成的一氯代物有3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和D都是氢元素,所以两者是同种物质,A项错误;
B. 乙二醇中有两个羟基,甘油中有三个羟基,两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B项错误;
C. C5H12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随着支链的增加,正戊烷的沸点最高,异戊烷次之,新戊烷最低,但它们都属于烷烃,故化学性质相似,C项正确;
D. C3H8的等效氢原子有2种,故一氯代物有2种,D项错误;
故选C。
3.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硫酸能将蔗糖中的H、O元素以H2O形式脱去而生成炭黑,图中实验证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正确;
B.定容时,视线应该与容量瓶中凹液面最低处相切,图中操作为仰视,导致配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故B错误;
C.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NO2,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与阳极材料相同的金属阳离子,图中阴阳极材料应该互换,且用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A(s)+B(g)⇌C(g)+D(g)的反应,加入A,反应速率不变
B. 2NO2⇌N2O4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臧小
C.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容充入He,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D. 100 mL2 ml/L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A(s)+B(g)⇌C(g)+D(g)的反应,A是固体,加入A,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容充入He,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
D.100 mL2 ml/L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故D正确;
选B。
5.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会形成配位键的是
A. 溶于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B. 粉末溶于水形成蓝色的溶液
C. 将硫氰化铵溶液滴加到含的溶液中检验
D.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非极性分子碘溶于非极性溶剂四氯化碳得到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解过程中没有配位键生成,故A符合题意;
B.四水合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则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形成蓝色的溶液是因为具有空轨道的铜离子与具有孤对电子的水分子形成配位键的缘故,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的铁离子能与硫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则将硫氰化铵溶液滴加到含氯化铁的溶液中检验铁离子时,具有空轨道的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键,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反应中有配位键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过滤
B. CO2(SO2)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洗气
C. C2H6(C2H4),高温高压催化剂通入氢气
D. 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后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误;
B. SO2酸性氧化物,虽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二氧化碳也被吸收,B错误;
C. 高温高压催化剂通入氢气,乙烯与氢气能生成乙烷,但是,难以控制气体的量,氢气少,则乙烯未除尽、氢气多,则过量氢气是新杂质,C错误;
D. 乙酸具有酸性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除去乙酸,D正确;
答案选D。
7.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W
B. W与X能形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
C. 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 W、X和Z可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X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而常温下短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气体有H2、N2、O2、F2、Cl2,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W、X只能为H2、N2中的一种,则W为H元素,X为N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5=6,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为Al元素,Z为S元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Al元素,Z为S元素,
A.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Al>S>N>H,故A错误;
B.N与H能形成的化合物日NH3、N2H4等不止一种,故B错误;
C.Y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能与硝酸反应,还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则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H、N、S形成的硫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铵根离子中还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8.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H2(g)+I2(g)⇌ 2HI(g)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各项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 各组分的浓度不变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本题中,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 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A错误。
B. 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B错误。
C. 各组分浓度不变,说明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 混合气的密度一直不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本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不能用压强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判断反应的平衡状态。
9.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汽油B. 塑料袋C. 纸张D. 羊毛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油主要成分是 C5 ~C12 烃类,其所含物质均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类,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塑料袋都是一些高聚物形成,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羊毛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高聚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是( )
A. 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 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A不合题意;
B.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符合题意;
C.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氧化反应,C不合题意;
D.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HCl,D不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 在中燃烧生成和C,则在中燃烧可能生成和C
B. 溶液与反应生成和,则溶液与反应生成和
C. C在足量中燃烧生成,则S在足量中燃烧生成
D. 往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沉淀,则往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在中燃烧生成和C,由此类推、在中燃烧可能生成Na2O和C、Na2O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二者化合生成、则在中燃烧可能生成和C,A正确;
B. 溶液与反应生成和,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则溶液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不会生成和,B错误;
C. C在足量中燃烧生成,不管氧气是否足量,S燃烧都生成,C错误;
D.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往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沉淀;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则往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不到沉淀、而得到四氨合铜离子,D错误;
答案选A。
12. 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放电时从硫电极向钠电极迁移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电池负极,据此解答。
【详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装置,阳离子移向正极,即硫电极,故放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A错误;
B.放电时Na在a电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硫在b电极上得电子与a电极释放出的Na+结合得到Na2S,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B正确;
C.由题给的的一系列方程式相加可以得到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
D.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
故答案选A。
1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
C.反应生成沉淀、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反应生成,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选B。
14.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环影响甲基,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苯甲酸,不能验证实验目的,A与题意不符;
B.KCl对络合反应无影响,则不能说明平衡移动,B与题意不符;
C.水解后检验卤素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没有加酸至酸性,氢氧根离子干扰卤素离子的验证,不能检验氯离子,C与题意不符;
D.生成的AgCl转化为硫化银,为沉淀的转化,可证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的,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5.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l,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B. 1m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C. 已知=则C的燃烧热是110.5
D. 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 =△H=-57.3kJ•m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热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水电解过程是吸热反应,2ml水电解反应吸收热量为571.0kJ,故A错误;
B.1m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时放出890kJ热量,0.5m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放热445kJ,故B正确;
C.选项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C错误;
D. CH3COOH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热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放热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实验室需要用胆矾(CuSO4·5H2O)配制 0.1 ml∙L−1的 CuSO4溶液 240mL,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还缺___________。
(2)本实验应称量胆矾的质量为_____。某同学欲称量胆矾时,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3)从配置好的 CuSO4溶液中取出 200mL,加水稀释到 500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的浓度为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答案】 ①. 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②. 6.3g ③. 27.4g ④. 0.04 ml∙L−1 ⑤. ④⑤
【解析】
【详解】(1)本实验配制 0.1 ml∙L−1的 CuSO4溶液 240mL,因此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还缺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故答案为: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2)本实验应称量胆矾的物质的量为,其质量为。某同学欲称量胆矾时,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g−2.6g=27.4g;故答案为:6.3g;27.4g。
(3)从配置好的 CuSO4溶液中取出 200mL,此时溶液的浓度为0.1 ml∙L−1,加水稀释到 500mL,根据0.1 ml∙L−1×0.2L=c(CuSO4)×0.5L,c(CuSO4)=0.04 ml∙L−1,则稀释后溶液中SO的浓度为0.04 ml∙L−1;故答案为:0.04 ml∙L−1。
(4)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体积不变,对结果无影响;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综上所述,偏高的是④⑤;故答案为:④⑤。
17.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H4与CO2催化重整是实现碳中和的热点研究课题。该催化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I:主反应CH4(g)+CO2(g)2CO(g)+2H2(g) ΔH1 Kp1
反应II:副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 Kp2
反应III:积碳反应2CO(g)CO2(g)+C(s) ΔH3 Kp3
反应IV:积碳反应CH4(g)C(s)+2H2(g) ΔH4 Kp4
(1)已知H2(g)、CO(g)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kJ·ml-1、-283.0lkJ·ml-1,H2O(l)= H2O(g) ΔH5=+44kJ·ml-1,则反应II的ΔH2=____kJ·ml-1。
(2)设Kp为分压平衡常数(用分压代替浓度,气体分压=总压×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反应III、IV的lgKp随(T表示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反应I的ΔH1_____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
(3)下列关于该重整反应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在投料时适当增大的值,有利于减少积碳
B.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移去部分积碳,反应III和反应IV平衡均向右移
C. 随着投料比的增大,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增大
D. 降低反应温度,反应I、II、IV的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反应III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4)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按照=1加入反应物,发生反应I(反应II、III、IV可忽略)。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平衡状态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4),在T=800℃下的x(CH4)随压强P的变化曲线、在P=100kPa下的x(CH4)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对应T=800℃下,x(CH4)随压强P的变化曲线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
②若x(CH4)=0.1.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
【答案】(1)+41.2
(2) ①. 大于 ②. 温度T升高,Kp3减小,Kp4增大,Kp1=,则Kp1增大,故反应I正反应吸热(或温度T升高,Kp3减小,Kp4增大,说明反应△H30,则△H1=△H4-△H3>0) (3)AC
(4) ①. b ②. 反应I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逆移,x(CH4)增大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①H2(g)+ O2(g)= H2O(l) ΔH=—285.8kJ/ml,②CO(g)+ O2(g)= CO2(g) ΔH=—283.0kJ/ml,③H2O(l)= H2O(g) ΔH5=+44kJ/m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得到反应II,则反应热ΔH2=(—285.8kJ/ml)—(—283.0kJ/ml)+( +44kJ/ml)= +41.2kJ/ml,故答案为:+41.2;
【小问2详解】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V—反应III得到反应I,则ΔH1=ΔH4—ΔH,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反应III分压平衡常数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H30,则△H1=△H4-△H3>0(或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V—反应III得到反应I,则反应I分压平衡常数为Kp1=,由图可知,温度升高,反应III分压平衡常数减小,反应IV分压平衡常数增大,Kp1增大,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温度T升高,Kp3减小,Kp4增大,Kp1=,则Kp1增大,故反应I正反应吸热(或温度T升高,Kp3减小,Kp4增大,说明反应△H30,则△H1=△H4-△H3>0);
【小问3详解】
A.在投料时适当增大相当于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反应I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浓度增大,反应III、IV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碳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在投料时适当增大的值,有利于减少积碳,故正确;
B.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移去浓度为定值的碳固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反应III和反应IV的平衡均不移动,故错误;
C.投料比增大相当于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反应I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D.降低反应温度,反应I、II、III、IV的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错误;
故选AC;
【小问4详解】
①反应I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800℃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是b,故答案为:b;反应I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逆移,x(CH4)增大;
②设起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都为1ml,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a,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可得:=0.1,解得a=,故答案为:。
18. 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第四周期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F元素与Cr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中且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r原子相同。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BD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__________杂化;CA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1m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5)比较D、E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低: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顶点为C原子。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C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N>O>C
(3) ①. sp2 ②. 正四面体
(4)2NA (5)H2O>H2Se
(6) ①. Cu3N ②. 6 ③.
【解析】
【分析】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A应为H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n=2,所以B为C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为O元素;则C为N元素;E是第四周期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E为Se元素;Cr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F元素与Cr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中且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r原子相同,所以F为Cu元素;
【小问1详解】
Se是34号元素,第四层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 基态S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小问2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由于N原子最外层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O,所以C、N、O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小问3详解】
CO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3+,C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NH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4+,无孤对电子,所以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小问4详解】
CN-与N2为等电子体,含有CN键,则1ml CN-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 NA;
【小问5详解】
含有氢键的氢化物沸点较高,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H2Se;
【小问6详解】
由晶胞结构可知,N原子位于顶点,晶胞中含N原子个数为8=1,Cu原子位于棱上,晶胞中含Cu原子个数为1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u3N;晶胞中位于顶点和棱心位置最近,则N原子的配位数是6;若相邻N原子和Cu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晶胞的边长为2a,晶胞体积为;晶胞的质量为g,所以密度为g/cm3。
19. 已知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B中含有醛基,D是A的同系物。F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其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甲基。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2)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3)请用结构简式表达C+E→F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A和D均能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D→E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 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鉴别C、E、F
D. C和E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5)与F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种。
A. 10B. 7C. 11D. 8
【答案】(1)CH3CHO
(2)羟基 (3)CH3COOH+ + +H2O (4)AC (5)D
【解析】
【分析】已知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则A是CH2=CH2,CH2=CH2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B中含有醛基,则B是CH3CHO,B催化氧化产生C是CH3COOH,D分子式C3H6,是A的同系物,则D是丙烯,结构简式是CH2=CH-CH3,CH2=CH-CH3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E是醇,其结构可能是CH3CH2CH2OH或,乙酸与醇E反应产生的F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该物质是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甲基,则E为,F为。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是乙醛,结构简式是CH3CHO;
【小问2详解】
E是醇,结构简式是,其官能团-OH名称为羟基;
【小问3详解】
C是CH3COOH,E为,二者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异丙酯和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H2O;
【小问4详解】
A.A是乙烯,D是丙烯,二者都属于烯烃,在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合物,A正确;
B.D是丙烯,丙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E是,故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B错误;
C.C是CH3COOH,E是,F是。CH3COOH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了CO2气体,故有气泡产生;与饱和Na2CO3溶液互溶,液体不分层;属于酯,与饱和Na2CO3溶液不相溶,液体分层,油层在上层,三种物质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后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C正确;
D.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C;
【小问5详解】
F是,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还有HCOOCH2CH2CH2CH3、、、、CH3COOCH2CH2CH3、CH3 CH2COOCH2CH3、CH3CH2CH2COOCH3、,共8种,故合理选项是D。A.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C.制备并收集
D.铁件镀铜
X
Y
Z
目
装置
A
甲苯
KMnO4溶液
稀硫酸
证明甲基对苯环的性质存在影响
B
FeCl3溶液
KSCN溶液
饱和KCl溶液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1ml/LNaOH溶液5mL
1﹣氯丁烷5mL
2%AgNO3溶液1mL
证明1﹣氯丁烷中含有氯元素
D
0.1ml/LNaCl溶液2mL
0.1ml/LAgNO3溶液1mL
0.1ml/LNa2S溶液1mL
证明AgCl大于Ag2S的溶解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设NA代表阿伏德罗常数的值,化学为生活创造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