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4个小题。
2.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写在答题卷Ⅰ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5.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Al-27Si-28S-32
卷I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原子结构B. 垃圾分类标识
C. 甲烷分子结构D. 足球烯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此图为原子结构的模型图,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图为垃圾分类标识,不属于模型,故B符合题意;
C、此图为甲烷分子结构,是化学分子的表现形式图,属于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图为足球烯结构的表达形式图,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氮化镓(GaN)是一种可用于电力转换技术的新兴材料,有潜力在未来替代硅基半导体,实现能源效率和成本的优化。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0B. +1C. +2D. +3
【答案】D
【解析】
【详解】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0,则x=+3价。故选D。
3. 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酸根离子:SOB. 氯元素:CL
C. 氯化镁:MgCl2D. 氖气:Ne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硫酸根离子表示为:,故书写错误;
B、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故书写错误;
C、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故书写正确;
D、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故书写错误。
故选C。
4.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直接用手拉开触电者
B. 选用保险丝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小于电路正常工作的电流
C.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绝对不能碰到金属部分,以免触电
D. 接地线是用电器的安全线,两脚插头的用电器尽量不要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用手去拉开触电者,故A正确;
B.选用保险丝时,应使得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即当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小于或等于额定电流时保险丝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一定接触笔尾金属体,如果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无论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还是零线,氖管都不发光,但是手不能触碰笔尖金属体,故C错误;
D.用电器带有金属外壳,其金属外壳一定要通过三孔插座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若将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但不安全;当用电器不是金属外壳时,可以选用两脚插头的用电器,故D错误。
故选A。
5. 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D. 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 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微观模型图。关于氯化钠的形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B. 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C. 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后相互吸引,构成氯化钠分子
D. 有些氯化钠带正电,有些氯化钠带负电,聚合在一起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氯化钠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其构成微粒为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B、由形成过程图可知,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故说法正确;
C、1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故说法错误;
D、1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方向标注正确
B. 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C. 电源的右侧为正极
D. 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即线圈内部应标注磁感线,故A错误;
B.根据题意知道,通电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侧,即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B错误;
C.由安培定则知道,电流由左侧流入线圈,右侧流出,即电源的右侧为负极,左侧是正极,故C错误;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外部磁感线的方向应该从右向左,则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故D正确。
故选D。
8. CO2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能传递给我们很多信息。下列有关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由两种元素组成
B.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CO2)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的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干电池周围能产生磁场
C.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D. 甲、乙、丙三次实验共同表明电能生磁,且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即一次通电,一次断电,通电时小磁针偏转,断电是小磁针不偏转,故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C.甲、丙两次实验中,电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变化,表明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次实验现象共同表明电能生磁,且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三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氮原子B. 甲、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C. 甲、乙属于同一种元素D. 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是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丙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甲、乙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丙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 电流表接入电路通电时指针发生偏转指示电流大小,小科同学对电流表指针偏转原理产生了兴趣,查资料得知内部结构如图。则如图中与电流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因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
A.图中为研究电流磁效应的实验,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一个电磁铁,其原理是电流磁效应,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图,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每年3、4月份为流感高发期,经临床试验,药物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有明显的疗效,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下列有关这种物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奥司他韦是一种化合物
B. 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28:2:4
C.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D.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9%
【答案】B
【解析】
【详解】A、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B、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28:(2×14):(16×4)=48:7:7:16,故说法错误;
C、奥司他韦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2×14+16×4=312,故说法正确;
D、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3. 小科在学习电动机后自制了一个直流电动机模型(如图)。回形针做成两个金属支架,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用漆包铜线绕成一个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方,闭合开关,轻轻拨动线圈,线圈顺时针转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仅改变磁极方向,线圈会逆时针转动
B. 若再增加一节干电池,线圈转动速度加快
C. 在制作过程中,将轴的两端漆皮全部刮去
D. 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仅改变磁极方向,那么线圈的受力方向会发生改变,则线圈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线圈会逆时针转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再增加一节干电池,电压增大,经过线圈的电流增大,线圈受到的磁力增大,导致线圈转动速度加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刮去上半周绝缘漆,当转动180°后,绝缘漆切断电流,线圈依靠惯性完成下半圈的转动,从而回到起始位置,利用刮掉的部分接通电路再次受力转动,它的作用相当于换向器,所以不能将轴的两端漆皮全部刮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动机模型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一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得: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A。
15. 一条刚接好的家庭电路,安装了三盏规格相同的灯泡,当开关闭合,保险丝熔断。为了检测线路故障,将同规格的灯泡L0接在装保险丝的两个接线柱上(如图)。当只闭合S1时,L0正常发光:当只闭合S2时,L0和L2发光都偏暗;当只闭合S3时,L0不发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灯泡L1所在支路短路
B. 灯泡L2所在支路断路
C. 灯泡L3所在支路正常
D. 同时闭合S1、S2、S3,四盏灯泡均能发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只闭合S1时,L0正常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L0正常发光,其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故障是L1短路,故A正确;
B.只闭合S2时,L0和L2都呈暗红色,说明电路是通路,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知道,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小于电源电压,所以两盏灯都成暗红色,该电路是正常的,故B错误;
C.当只闭合S3时,L0不亮,说明L3所在电路断路,故C错误;
D.综上所述,同时闭合S1、S2、S3,灯泡L1短路,则只有L0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A。
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16. 下列化学符号①2N、②N2、③、④2CO、⑤2Al3+、⑥中的数字“2”可以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_________,可以表示离子所带电量的是_________,可以表示化合价的是_________。(均填序号)
【答案】 ①. ④ ②. ③ ③. ⑥
【解析】
【详解】①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
②N2中的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③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④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为2;
⑤2Al3+中的2表示铝离子个数为2;
⑥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故填:④;③;⑥。
17.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均填容器下学母)
【答案】 ① BC##CB ②. D
【解析】
【详解】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物质,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氧气、二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是混合物;
氧气、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是混合物;
冰和水是一种物质,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BC,属于化合物的是D。
18. 电水壶的蒸汽开关能在水沸腾时自动断开,若蒸汽开关失效、发热盘底部有一个双层金属片开关,当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后双金属片受热弯曲也会使电路断开。如图表示该双层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1)从安全用电考虑,电水壶应采用_________(填“两”或“三”)脚插头。电水壶蒸汽开关与双层金属片开关应_________(填“串”或“并”)联;
(2)双层金属片受热时,_________(填“a”或“b”)金属片的膨胀更明显。
【答案】 ①. 三 ②. 串 ③. a
【解析】
【详解】(1)[1]从安全用电考虑,电水壶金属外壳选用三线插头,使电水壶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因漏电导致触电事故。
[2]从材料中知道,蒸汽开关与双金属片开关只有同时闭合时才能工作,只要其中一个开关断开,那么电路就断开,所以它们应该串联在电路中。
(2)[3]由图知道,双金属片同样受热时,金属片向b弯曲,说明金属层a比b膨胀快。
19. 如图所示,小科利用磁铁、线圈等器材自制了一个玩具小车,在粗糙水平面的小车上放有一条形磁体。
(1)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螺线管的b端为_________极,此时小车向_________运动。
(2)若让小车能运动更远,可将滑动变阻滑片向_________移动。
【答案】 ①. N ②. 右 ③. 左
【解析】
【详解】(1)[1][2]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b端为N极,小车上的磁体左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小车向右运动。
(2)[3]让小车运动得更远,需要增大排斥力,即增大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因为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大,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阻值应减小,由图可知滑片应向左移动。
2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2)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填字母)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3)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B ③. Al2O3
【解析】
【详解】(1)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则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①;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3)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为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二者可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21. 如图所示实验中,闭合开关,观察到铝棒向左运动,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机;断开开关,对调电源正、负两极,重新接入电路,再次闭合开关,观察到铝棒向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电动 ②. 右
【解析】
【详解】[1]给铝棒通电,观察到铝棒向左运动起来,实验现象说明磁场对通电铝棒有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
[2]将电源两极对调,改变了铝棒中电流的方向,铝棒运动方向与之前相反,故铝棒向右运动。
22. 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_________种,双氧水中含有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答案】 ①. 2 ②. 1:16
【解析】
【详解】根据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的化学式可知都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双氧水中含有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16。
23. “珍爱生命,安全用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意识。
(1)如图甲是家用电饭煲的插头,有一根插脚明显要长于其他两根,将电饭煲插头插入插座时,较长的那根插脚接触的是_________(填“火线”“零线”或“地线”)。
(2)小科在使用台灯时,未闭合开关,将台灯插头刚插入插孔,发现空气开关断开,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插座内短路 B.插头处短路 C.开关处短路
(3)使用测电笔检测电路故障时,手必须接触测电笔的_________(填图乙字母)部位。
【答案】 ①. 地线 ②. B ③. D
【解析】
【详解】(1)[1]三角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上较长的插脚与地线相连,所以接触的是地线。
(2)[2]台灯插头插入插孔,才发现空气开关断开,说明插头插入插孔后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则故障可能是插头处短路。故选B。
(3)[3]使用测电笔检测电路故障时,手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可能会引起触电,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由图乙可知使用时手指必须接触测电笔的D点。
24. 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是硫的两种氧化物,SO2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这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氧化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其中表示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答案】 ①. 甲 ②. 5:6
【解析】
【详解】(1)SO3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为:32:(16×3)=2:3,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甲;
(2)设SO3和SO2的质量都是1,则:
SO3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00%=;
S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00%=;
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5. 小科受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产生了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兴趣,探究过程如下:
(1)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放上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待静止后,调节直导线,使_________;
(2)闭合开关时,图中小磁针的N极将_________(填“指向纸面内”或“指向纸面外”);
(3)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磁针的转动方向将_________(填“不改变”或“改变”)。
【答案】 ①. 小磁针静止时与直导线平行 ②. 指向纸面外 ③. 改变
【解析】
【详解】(1)[1]由于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会位于南北方向,要能观察到小磁针由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偏转,通电直导线不能放在东西方向,应将导线南北方向放置,并且平行放在小磁针的正上方。
(2)[2]由安培定则知道,通电直导线下方的磁场方向是指向纸面外,所以;图中的小磁针N极将指向纸面外。
(3)[3]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因为磁场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小磁针的转动方向将改变。
26. 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是否受力”实验时,小科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请回答:
(1)实验装置中的导体ab应选用轻质的铝棒而不是铁棒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中小科观察到导体ab运动起来,能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3)小科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探究_________。
【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③.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解析】
【详解】(1)[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时,因为磁体能够吸引磁性材料,因此磁性材料不能为通电导体,故不能选择铁棒进行实验,而是铝棒。
(2)[2]通电后导体ab能够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3)[3]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所以增加滑动变阻器可以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7. 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举例及分析】
(1)NaCl、CuO、Fe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从电子得失角度回答)。
(2)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推测二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
【得出结论】
(4)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_________价。
【答案】 ①. 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②. 不成立 ③. 负
【解析】
【详解】(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
(2)H2O、SO2、CO2中氢、氧、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有正价,即推测二不成立;
(4)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金属元素常显正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故与氧元素化合时显正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与氢化合时显负价。
28.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活动中,小科设计的电路如图,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回答:
(1)该表格中“?”处应填_________;
(2)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该实验中,将A、B两线圈串联在电路中的目的是_________;
(4)该实验在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
【答案】 ①. 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个 ②. 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 控制线圈电流大小相等 ④. 不能控制线圈的匝数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表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所以表格中“?”处应填: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个。
(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在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吸引的大头针的个数越多,磁性越强,故结论为: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3]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由控制变量法知道,将A、B两线圈串联在电路中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线圈电流大小相等。
(4)[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是因素是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多少,该实验在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是不能控制线圈匝数。
29.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_________。
(3)基于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你认为丁图中最符合实际的原子结构为_________(填字母)。
【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4)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戊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
【答案】 ①. 原子核 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③. C ④. 调整碳、氢的空间位置,体现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解析】
【详解】(1)卢瑟福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4)对比指标二,优秀为“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合格为“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所以改进建议是:调整碳、氢的空间位置,体现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30. 为探究影响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小科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用铜夹将塑料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管的上下两端各固定100匝的线圈,线圈与发光二极管相连,在塑料管的正下方放置一个塑料盒,用来承接下落的强磁铁,如图所示(其中固定装置已省去)。
b.让强磁铁从管的上端自由下落到其下端的塑料盒中。
c.观察现象,两个二极管均发光,下方二极管更亮。
(1)实验中,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探究_________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
(3)为进一步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后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答案】 ①. 显示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 ②. 运动速度 ③.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强磁铁从管的上端自由下落到其下端的塑料盒中,与线圈发生相对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显示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
(2)[2]两个二极管均发光,说明都有感应电流产生,下方二极管更亮,强磁铁在下落过程中越来越快,说明相对运动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故可以探究运动速度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
(3)[3]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需控制速度相同,改变线圈匝数,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塑料管上下两端的线圈匝数,让强磁铁从管的相同的上端自由下落到其下端的塑料盒中,观察二极管的亮度是否变化。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第34题各8分,第33题7分,共29分)
31. 小科家的厨房新装了目前流行的轨道插座(如图甲),可以左右移动插座也可以增加或减少插座。将厨房电路简化(如图乙),轨道内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恒为220伏,
(1)图乙中,控制厨房照明灯工作的开关应该接在方框_________(填“1”或“2”)中;
(2)照明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500欧,计算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一次使用过程中,插座B上连接了电饭煲,插座D上连接了烧水壶,并且都在丁作中。小科为了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在轨道右边又增加了一个插座(如图丙),并在插座F上连接了微波炉。小科的操作是否会影响电饭煲和烧水壶的工作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①. 2 ②. 0.44A ③. 不影响 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因此控制厨房照明灯L的开关应该接在方框2中。
(2)[2]由知道,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
(3)[3][4]根据并联电路特点,互不影响,独立工作可知,小科的操作不会影响电饭煲和烧水壶的工作,因为插座之间是并联。
32. 2024年1月,四川雅江发现亚洲最大单体锂矿,该锂矿主产高品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而锂(Li)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1)锂辉石的主要成分(LiAlSi2O6)中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2)LiAlSi2O6中锂、铝、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3)Li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4)在勘测时,工作人员测得某锂辉石样品中含LiAlSi2O6的质量为93g。若矿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锂元素,请计算该矿石样品中含锂元素多少克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①. 4 ②. 1:1:2:6 ③. 186 ④. 93g的LiAlSi2O6中含锂元素的质量为:
【解析】
【详解】(1)根据化学式(LiAlSi2O6)可知中LiAlSi2O6含有锂、铝、硅、氧四种元素;
(2)根据化学式可知,LiAlSi2O6中锂、铝、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2:6;
(3)Li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7+27+28×2+16×6=186;
(4)见答案。
33. 随着科技发展,商场中出现了很多无人售货机。小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自动饮料售货机,设计电路如图甲,R1是阻值为100欧的定值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如图乙,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6伏。小科的设计思路是:当开关S闭合,衔铁被吸下,出液装置有电流通过将会自动流出饮料,当饮料达到一定量时,出液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同时指示灯亮起。
(1)根据小科的设计思路,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将图甲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2)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后,当电流≤20毫安时,衔铁会被释放,出液装置停止工作。请计算通过该装置获得的饮料的质量(杯子的质量忽略不计)。(g取10牛/千克)
(3)小科的设计方案存在一个缺陷:当装满饮料的杯子被拿走后,出液装置又会重新开始出液。请解释原因。
【答案】(1);(2);(3)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根据题意,当开关S闭合,衔铁被吸下,出液装置有电流通过将会自动流出饮料,当饮料达到一定量时,电路中电流减小,衔铁没有被吸引,出液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同时指示灯亮起,连接如下图:
(2)当电流为20毫安时,电路总电阻为
由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则R2的阻值为
R2=R总-R1=300Ω-100Ω=200Ω
由图乙可知当电阻为200Ω时,压力为3N,水平面的物体重力与压力大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为
G=F=3N
饮料的质量为
(3)杯子拿走后,R2的受到的压力减小,阻值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变强,衔铁被吸下,出液装置开始工作。
答:(1)连接情况如图
(2)通过该装置获得的饮料的质量;
(3)杯子拿走后,R2的受到的压力减小,阻值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变强,衔铁被吸下,出液装置开始工作。
34. 人类对“磁”的探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资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磁石有吸引铁的特性,并用磁石制作了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如图甲)。
资料二:19世纪初,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微粒成为徵小的磁体(如图乙),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方向是杂乱无章的(如图丙),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方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磁场相互叠加,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
资料三:19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体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
(1)司南的勺子静止后勺柄朝南方,勺柄是磁体的_________极。
(2)下列说法中支持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能形成环形电流
B.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环形电流能产生某一方向的磁场
C.铜原子核外电子也是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铜却不能被磁体吸引
D.随着科技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已经发生变化
(3)若图丙的磁体磁化后右端为北极,则磁化后丙物质的微观模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填字母)。
A.B.
C.D.
(4)“居里点”产生的可能原因是:高温使分子或原子_________,磁体的微观结构重新变成杂乱无章(如图丙)。
【答案】 ①. N ②. A ③. B ④. 无规则运动加剧
【解析】
【详解】(1)[1]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由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司南静止勺柄应指向地磁场的N极,即指向南方。
(2)[2]根据题意知道“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微粒成为徵小的磁体(如图乙),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根据原子结构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能形成环形电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根据题意知道“铁棒被磁化时,各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当铁棒受到猛烈撞击后,改变了各分子电流取向,电流取向变得杂乱无章,可使铁棒失去磁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由于磁体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此现象说明高温使分子或原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分子电流方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磁体的微观结构重新变成杂乱无章。线圈
线圈匝数/匝
电流/安
?
A
50
1
11
B
20
1
5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科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85,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科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