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四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一)(原卷+答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练 (统编版)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练 (统编版)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原卷版统编版docx、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未成,弃去 弃:
(2)逢老媪方磨铁杵 方:
3.试着写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古文的意思。
4.“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 ”。我从中也得到这样的启发:
【答案】1.B 2. 放弃 正在 3.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便能获得成功。
【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做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根据句意“路过一条小溪”可知,“过是溪”应从“过”后面停顿。根据句意“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可知,“逢老媪方磨铁杵”应从“逢老媪”后面停顿。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未成,弃去: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弃:放弃。
(2)逢老媪方磨铁杵: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中的“感”被……感动。“还”回去。“卒”完成、结束。故“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的意思为: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学业完成了。
4.本题考查主旨和积累。
本文主要写了李白受到磨铁棒的老妇人的感动,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一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从这个故事中也得到启发: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二)文言文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①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⑦锯中截而入?”遂⑧依而截之。世之愚⑨,莫之及也。
【注释】①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②计:办法。③俄: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古时对年长男人的尊称。⑤圣人:才智超群的人。⑥但:只是。⑦以:用。⑧遂:于是,就。⑨愚:愚蠢。
5.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初竖执之。
(2)俄有老父至。
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7.鲁人“截竿入城”的原因是 ,结果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8.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鲁人说: 会对老父说:
【答案】5. 拿 到来 6.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7.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遂依而截之 8. 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把它放倒后直着拿进去呢?你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呢? 老爷爷,你呀,虽然见的事多了,但考虑问题还是那么简单,你自以为是,其实还是错了,以后遇事还是得多试试呵,可不能倚老卖老呵!
【解析】5.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1)结合译文可知,“初竖执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故这句话中“执”字的释义为“拿”“拿着”;
(2)结合译文的内容可知,“俄有老父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故这句话中“至”的释义为“来到”“到来”。
6.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结合译文和注释可知,画线句子“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中的“何”是疑问词“为什么”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所以“不以”是“不用”的意思。“中截”从中间截断;“而入”进入。故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全文,再结合译文的内容可知,文章开头叙述故事的起因是“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故鲁人“截竿入城”的原因是文中原句: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接着叙述故事的经过“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最后交代故事的结果“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故鲁人“截竿入城”的结果是原句:遂依而截之。
8.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及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对两个人的做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做分析,然后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不能教条,死板,循规蹈矩,要学会思考和变通等这个中心,分别对两个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①我会对鲁人说:在晕倒困难时,你为什么不学者变通一下自己的思想呢?横着进不去为什么不试着把竿子顺过来进呢?②我会对老父说:老人家您虽然经验丰富,办法多,但是,您给出的办法有点愚蠢,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等。
【点睛】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三)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④,乃漆⑤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以:用。 ④足:足够。⑤漆:上漆。
9.根据文意,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①贫无纸可书 ②名其庵曰
10.怀素贫穷无钱买纸,就在 、 、 上练字。
11.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12.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9. 写字 命名 10. 芭蕉叶 木盘 木板 11.反复地书写,最后木盘和方板都被磨穿了。 12.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学苦练。
【解析】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贫无纸可书”的意思: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书”的意思:书写。
②“名其庵曰”的意思: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名”的意思:命名、取名。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可知,怀素在芭蕉叶、木盘、木板上练字。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书:书写;再三:一次又一次。皆:都。穿:通过,透过。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主旨。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贫穷得没有纸来写,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蕉叶来挥文洒墨,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学习要勤奋,坚持不懈,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
【点睛】参考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四)文言文阅读
小古文一则:孙敬①,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时疲寝②,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③。
——东汉·战国(汉书)
小古文二则:(苏秦④)读书欲⑤睡,引锥自刺其股⑥,血流至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①东汉著名政治家 ②睡觉 ③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④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 ⑤将要⑥大腿
13.两则小古文讲的是古人读书不倦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填序号)
①囊萤夜读 ②悬梁刺股 ③手不释卷 ④凿壁偷光
14.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对约打“√”,不对的打“×”。
①“悬梁刺股”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 )
②“(苏秦)读书欲睡”,是说苏秦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 )
15.理解文意,找出跟意思对应的文句(填字号)。
①用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
②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自己往大腿上刺。( )
A.晨夕不休 B.以绳系头,悬屋梁 C.引锥自刺其股 D.血流至足
16.填空:“悬梁刺股”,分别是讲 (谁)和苏秦的故事,他们共同的品质是
【答案】13.② 14. √ × 15. B C 16. 孙敬 勤奋好学,刻苦学习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小古文一则,读句子“以绳系头,悬屋梁。”可知,讲的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小古文二则,读句子“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可知,讲的是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由此可知,故事的名字为悬梁刺股。
故选②。
1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小古文一则,讲的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小古文二则,讲的是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由此而来,题干表述正确。
②“(苏秦)读书欲睡”的意思是苏秦因为长时间读书,十分困倦,想要打瞌睡。故题干表述错误。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①小古文一则,读句子“以绳系头,悬屋梁”可知,“悬”指悬挂,句意为:(孙敬)用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故选B。
②小古文二则,读句子“引锥自刺其股”可知,“股”指大腿,句意为: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故选C。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分析。
小古文一则,读句子“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可知,本文的主人公是孙敬,讲述了孙敬好读书,晚上头悬梁的故事。小古文二则讲的是苏秦为了多读书拿锥刺股的故事。他们共同的品质是勤奋学习,刻苦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小古文一则:孙敬,字文宝,十分好学,从早到晚不停地学习。等到疲倦了,想睡觉的时候,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将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后来,孙敬成为当世大世大儒。
小古文二则:苏秦因为长时间读书,十分困倦,想要打瞌睡,这时他为了保持清醒,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流了很多血,一直到脚踝处。
(五)文言文阅读
逐雀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17.对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雀:追逐B.拍手噪逐之:麻雀C.雀闻人声:听到
18.“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翻译成现代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地上剩下的麦粒。
B.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几粒麦子。
C.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寻找地上几粒麦子。
19.用原文内容填空。
从“ ”看出天色将晚,小雀一群,纷集场上,是想“ ”雀群散入林中是因为“ ”。
20.“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是想 ,可以看出童子们 。
【答案】17.A 18.A 19. 红日将下 觅食余粒 雀闻人声 20. 赶走吃麦粒的小麻雀 非常爱惜粮食
【解析】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逐雀:追逐——驱赶;
故选A。
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纷:众多杂乱;集:聚集;觅食:寻找食物;余粒:这里指遗落下来的麦粒。
句子意思为:一群小麻雀纷纷飞到打谷场上,寻找剩余的麦粒吃。
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红日将下”可知红日将要落山,天色已晚;结合句子“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可知小雀一群,纷集场上,是想觅食余粒;结合句子“雀闻人声,散入林中。”可知雀群散入林中是因为雀闻人声。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章句子“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可知几个小孩子站在门前,拍着手大声叫,驱赶着麻雀,小孩子们想驱赶吃麦粒的麻雀;小孩子看到小麻雀吃打谷场上的粮食,抓紧驱赶麻雀,可以看出小童们非常珍惜粮食,非常懂事。
【点睛】参考译文:红日将要落山,人们已经打完麦子,一群小麻雀纷纷飞到打谷场上,寻找剩余的麦粒吃。几个小孩子站在门前,拍着手大声叫,驱赶着麻雀。麻雀听到人的声音,吓得四散而逃,飞到旁边的林子里。
(六)文言文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1.翻译下列句子。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2.车胤“囊萤夜读”的原因“ ”。从“ ”想象到车胤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的画面。从“ ”一词感受到了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用课文原句)
23.积累带有“勤”的四字词语: 、 。
24.你知道的关于古人读书的故事一定还有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个故事。
【答案】21.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2.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 23. 天道酬勤 勤能补拙 24.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他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最终成为当世大学者。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最后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
【解析】21.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分析可知,重点字词有:恭:谨慎的意思。博学:学识渊博。通:通晓。即“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2.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家贫不常得油”的意思: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可知车胤的困难是:家贫不常得油。
结合文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的意思: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中可以想象到车胤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的画面。
结合文中的“以夜继日焉”的意思: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可从“以夜继日”一词感受到了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
23.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
结合日常知识的积累,写出相对应的词语,要注意平时多积累。
带有“勤”的四字词语:勤勤恳恳、克勤克俭、业精于勤、勤学好问、勤学苦练、四体不勤等。
2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学生写出一个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七)文言文阅读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25.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满握( ) 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
(2)母曰( ) A.说,告诉 B.日子
(3)汝勿贪多( ) A.你 B.女孩
26.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意思。
27.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
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答案】25. B A A 26.你不要贪多,手就可以出来了。 27.B
【解析】2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取之满握:抓了一大把果子。之:代词,代指果。故选B。
(2)母曰:母亲说。曰:说。故选A。
(3)汝勿贪多:你不要贪多。汝:你。故选A。
2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重点字:勿,不要;拳,手。句意: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2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可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要太贪,要懂得取舍。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瓶子里有一些果子,小孩伸手去取,抓了一大把果子,由于瓶口小,手无法出来,手疼,于是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八)文言文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分别指什么?(填序号)
(1)诸儿竞走取之( ) (2)人问之( )
A.王戎不摘取李子这件事 B.李子 C.诸儿
2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0.结合文章,你认为哪个成语出自这则文言文( )
A.得心应手B.道旁苦李C.桃李满门D.通情达理
3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B.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C.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随便去取。D.听从智者的见解是明智的。
32.王戎不像其他孩子去摘路边李树上的李子,在他看来不去摘的原因是: 。(用原文原句回答)
【答案】28. B A
29.B 30.B 31.B 3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解析】2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诸儿竞走取之,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之,代词,指李子,故选B;
(2)人问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之:王戎不摘取李子这件事 ,故选A。
2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结合句义,“李树”后面应该停顿,“多子折枝”是形容李树的,中间不停顿,因此朗读停顿应划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故选B。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得心应手,是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B.道旁苦李,大路旁的李子,因为苦涩,无人采摘,比喻无用被弃之物和不被重视的人。
C.桃李满门,意思是桃李满门指学生众多,
D.通情达理,意思是指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用于对人的美好评价。
结合文章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出自这则文言文的成语为“道旁苦李”。
故选B。
3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故选B。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王戎不像其他孩子去摘路边李树上的李子的原因: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九)文言文阅读
王冕求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1)辄:总是(常常)、就。(2)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3)已:过后。(4)曷:通“何”,为什么。(5)潜:暗暗地、悄悄地步行。(6)执策:拿着书。(7)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牧牛陇上( )(2)窃入学舍( )
34.翻译句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已而复如初。
35.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王冕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这让我们想到,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请你写出这个故事
36.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33. 放牧 偷偷地,暗中 34.过后,他仍是这样。 35.囊萤夜读 36.王冕是个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人。
【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1)牧牛陇上:在田地上放牛。牧:放牧。
(2)窃入学舍:偷偷跑进学堂中。窃:偷偷地,暗中。
3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已而:不久;复:再次;如:像;初:从前。“已而复如初”意思是没过多久,就又跟以前一样。
35.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
结合题干中的句子“王冕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可以想到“囊萤夜读”的车胤,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3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章句子“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可知王冕的好学;结合句子“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可知王冕的勤奋刻苦。因此王冕是一个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十)文言文阅读
孟母戒子(5)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
37.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
其母方( )织 其母引( )刀裂其织
38.孟母是如何告诫孟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39.结合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答案】37. 正在 拿
38.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39.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解析】37.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其母方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方:正在。
其母引刀裂其织: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引:拿。
3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读句子“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意思为: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可知,此句为孟母告诫孟子的语句。
3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复:再。根据注释可知,喧:遗忘。故可翻译为:从此之后,孟子不再因分心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点睛】参考译文:
孟子年轻时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然后再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之后,孟子不再因分心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十一)文言文阅读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及②生子,爱之,恐坠③,稍下④作巢。子长羽毛,复⑤益⑥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⑦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避患:避免灾祸。②及:等到……的时候。③坠:落,掉下。④稍下:稍微低一点。⑤复:又,再。⑥益:更加。⑦遂:于是,就。
40.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 A.当作 B.假装 C.筑
(2)恐坠( ) A.惊恐 B.害怕 C.恐慌
4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B.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C.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D.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42.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43.翠鸟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答案】40. C B 41.B 42.等到翠鸟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害怕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43. 爱之,恐坠 翠鸟和小鸟被人捉住了 不要溺爱孩子;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
【解析】4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作:筑。故选C。
(2)恐坠: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恐:担心,害怕。故选B。
4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本句意思: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主语“翠鸟”后面需停顿,“先高作巢”为动作,后面需停顿。
故选B。
4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及:等到……的时候;生:生下;坠:落,掉下;稍下:稍微低一点。
4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翠鸟将巢筑得一次比一次低的原因是“爱之,恐坠”,害怕子的孩子掉下来。最终的结果是“而人遂得而取之矣”,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
翠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味地把窝往下挪,但父母却恰恰忽视了“被人掏走”的隐患。告诉我们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娇惯,到头来是害了他们。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一个方面,一定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要全面权衡事情的利弊而审慎行事。
【点睛】参考译文: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到了它生了小鸟的时候,特别喜爱它,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
(十二)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4.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
②“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
45.文中第一句话点明杨氏子的特点是 ,这句话在短文中的作用是 。
46.品读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7.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答案】44. × √ 45. 聪明
总领全文 46.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之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杨氏子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和有礼貌。
47.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地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解析】44.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①文中的“家禽”指家里的鸟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家禽”指家中养的鸡、鸭、鹅等。故此项判为错误。
②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的意思是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新鲜的杨梅。故此项判为正确。
4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的意思是梁国有一户姓杨人家儿子才九岁,很聪明。写出了杨氏之子的特点是聪明。
本文讲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在原文中位于第一句话,于是作用是总领全文。
4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句子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之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杨氏子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家的果”。这写出了杨氏之子面对大人时不胆怯,从容地回答孔君平的话。体现了他的聪慧、机智和勇敢以及有礼貌。
4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本题要结合问与答的内容去分析。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氐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点睛】参考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十三)文言文阅读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①司州主簿②。同寝③,中夜闻④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⑤也!”因起舞。
【注释】①为:当,做。②主簿:古代官名,主管文书簿籍。③寝:睡觉。④闻:听到。⑤恶声:令人厌恶的声音。
48.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注释。
(1)少有大志( ) A shà B shǎ
(2)俱为司州主簿( ) A 一起 B 全,全都
(3)蹴琨觉( ) A 踏 B 踢
(4)因起舞( ) A 于是 B 因为
49.夜半鸡鸣在祖逖看来并非是 的声音,而是一种 的声音。
50.请你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
51.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励志小古文《 》。
【答案】48. A A B A 49. 令人厌恶 催人上进 50.闻鸡起舞 51.囊萤夜读
【解析】48.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少”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少[ shǎ ]1.数量小(跟“多”相对)。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3.丢;遗失。4.亏欠。5.暂时;稍微。
[ shà ]1.年纪轻(跟“老”相对)。2.少爷。3.姓。
(1)少有大志shà yǒu dà zhì: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向。这里的中“少”的读音是shà,意思是年轻、年纪小。当读shǎ时,表示数量词,多少。
故选A。
(2)俱为司州主簿: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其中“俱”意为“一起”。
故选A。
(3)蹴琨觉:一脚把刘琨踢醒。其中“蹴”的意思是“踢”。
故选B。
(4)因起舞:于是就起床舞剑。其中“因”的意思是“于是”。
故选A。
49.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
根据阅读文言文“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可知,夜半鸡鸣在祖逖看来并非是令人讨厌的声音,而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声音。
50.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中主人公是“祖逖”每天半夜听见鸡叫就起床舞剑,故可取名为“闻鸡起舞”。
51.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结合人物的行为,感受人物品质。古文中祖逖每天在睡梦中听到鸡鸣也不觉得厌恶,立刻起来舞剑,从中可以看出祖逖是一个积极努力、坚持不懈的人。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或启示。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要像祖逖一样积极努力,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手不释卷》《鼓乐齐鸣》《铁杵成针》。
【点睛】参考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把刘琨踢醒,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
(十四)文言文阅读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①,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②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③在其下也。
【注释】①委身曲附:弯着身子,曲着前肢。②傍:同“旁”,旁边。 ③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52.运用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欲取蝉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53.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中填上省略的事物。
①(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②(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54.读完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 。
55.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52. 想,想要。 伸,伸长。 53. 螳螂 黄雀 54.黄雀在后 55.做事情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边的危险,要把眼光放长远。
【解析】5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欲取蝉:(螳螂)正要捉蝉。“欲”,想要。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延”,伸长。
5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由“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可知,“欲取蝉”前面省略的是“螳螂”;
②由“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可知,“欲啄螳螂”前面省略的是“黄雀”。
54.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
由“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可知,螳螂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因此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5.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螳螂捕蝉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点睛】参考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爬在高枝上悲伤地叫唤,喝着露水,并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着身子,曲着前肢,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弹弓的人在它下面。
(十五)文言文阅读
孙敬①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②不休。及至③眠睡疲寝④,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⑤。
注释:①孙敬:汉朝著名政治家。②夕:晚上。③及至:等到……的时候。④眠睡疲寝:这里指困乏得要躺下睡觉。⑤大儒:这里指非常有学问的人。
56.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晨夕不休( )(2)后为当时大儒( )
57.“以绳系头,悬屋梁”这句话意思的是( )。
A.他用绳子绑住头,另一头悬挂在房梁上。
B.他用绳子绑住头发,另一头悬挂在房梁上。
C.他用绳子绑住头发,另一头系在房子上。
D.他把绳子连在头发上,另一头系在房梁上。
58.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孙敬有相同品质的是( )
A.《囊萤夜读》中的车胤B.《铁杵磨针》中的李白
C.《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D.《曹冲称象》中的曹冲
【答案】56. 休息 成为 57.B 58.A
【解析】5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理解字词意思。
(1)晨夕不休: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止学习。休:休息。
(2)后为当时大儒:后来孙敬成为当时非常有学问的人。为:成为。
5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以绳系头:用绳子系住头发。悬:悬挂。梁:房梁。
这句话意思是:他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悬挂在房梁上。
故选B。
5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掌握。
本文主要讲了孙敬学习很困时就悬梁,描述人物学习的刻苦,表现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A.《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表现的是他勤奋刻苦的精神。
B.《铁杵磨针》中表现了李白虚心学习,励志成材的优秀品质。
C.《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筋,非常会观察的孩子。
D.《曹冲称象》中曹冲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思考的孩子。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孙敬,字文宝,喜爱学习,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止学习。等到困乏得要躺下睡觉的时候,他便用绳子把头发拴住,吊挂在房梁上。后来孙敬成为当时非常有学问的人。
(十六)文言文阅读
凿 壁 偷 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②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③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不逮(dài):(烛光)照不到。②与:帮助。③资给:借,资助。④大学:大学问家。
5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偿:报酬B.主人怪 怪:怪罪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愿:希望D.遂成大学 遂:于是
60.匡衡读书时没有蜡烛。匡衡在墙壁上凿洞引来了邻居家的光亮。(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起来)
6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的心情是怎样的?
62.凿壁偷光是形容 的成语,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 。
63.匡衡是一个 的人。
【答案】59.B 60.因为匡衡读书时没有蜡烛,所以他在墙壁上凿洞引来了邻居家的光亮。 61.求书若渴,追求进步 62. 勤奋学习 囊萤映雪 63.好学、勤奋、懂事
【解析】5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主人怪:主人感到奇怪。怪:感到奇怪。
故选B。
60.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读书时没有蜡烛”和“在墙壁上凿洞引来了邻居家的光亮。”之间是因果关系,前因后果,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连接。
6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的意思是: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可以体会到当时匡衡对读书的极度渴望。
6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本文讲的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悬梁刺股。
6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可以看出匡衡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帮工,却不要报酬。这家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这家主人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十七)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注释】① 嗜:爱好 ②假借:借。③弗之怠:不敢有所怠慢。
64.用组词的方式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家贫( ) 计日以还。( ) ( )
65.请用横线画出宋濂刻苦读书的句子。在《囊萤夜读》一文中描写车胤读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我想用格言:书山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他们。
【答案】64. 贫困、贫穷 计算、计时 归还 6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6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
解答时要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句意:家里贫穷。贫:贫穷。
句意: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计:计算。还:归还。
6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名言警句。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意思是: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这个是文中宋濂刻苦读书的句子。
《囊萤夜读》一文中描写车胤读书的句子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指拥有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有收获。书写时注意“勤”“径”“涯”的正确写法。
【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十八)文言文阅读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窗,每日昧爽②辄③执书立窗下,就④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②昧爽:拂晓,破晓。③辄:就。④就:依靠。⑤双趺(fū):两足。
6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寓城西宝界寺( ) A.寄托 B.居住
(2)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 A.拿着 B.坚持
67.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68.“凿壁借光、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程门立雪”这些成语故事中,和本文一样讲了古人认真读书的是
【答案】66. B A 67.我感受到张无垢勤奋好学。 68.凿壁借光、囊萤夜读。
【解析】6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寓城西宝界寺:住在城西的宝界寺。寓的意思是居住。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执的意思是拿着。
6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从中可以感受到张无垢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68.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
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程门立雪:宋朝时,有一个人叫杨时,他很爱学习。有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看法,为了求得正确答案,就去老师程颐家请教。来到程颐家时,正赶上先生在睡觉休息。他们不敢打扰,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杨时的一只脚都冻僵了,冷得发抖。过了很久,程颐醒来后得知二人站在风雪中等候,赶忙起身迎他们进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含义: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凿壁借光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阅读本文,和本文一样的是囊萤夜读、凿壁借光。
【点睛】参考译文: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他像这样(坚持)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
(十九)文言文阅读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69.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善射者( ) 纪昌归( ) 视微如著( )
70.我能根据文中意思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甘蝇是射箭能手。 ( )
(2)飞卫是甘蝇的徒弟,所以他的射箭本领不如甘蝇。 ( )
(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飞卫却让他练眼力,飞卫不是一个好的师父。 ( )
71.纪昌为什么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呢?请找到理由并简要说明(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1)
(2)
【答案】69. 擅长 回去 显著 70. √ × × 71. 有良师的引导 自己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
【解析】6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善射者:善于射箭的人。善:擅长。
纪昌归:纪昌回到家里。归:回去。
视微如著: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著:显著。
70.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文中“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可知选项正确。(2)有误,从“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可知,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3)有误,飞卫却让他练眼力,这是先练基本功,从后来的结果可知纪昌成功了,飞卫是一个好师父。
71.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梳理。
仔细文中“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可知,纪昌之所以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一是因为有良师的引导,二是因为自己按老师的要求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
【点睛】参考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词曲鉴赏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练 (统编版)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5诗词曲鉴赏-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原卷版统编版docx、专题05诗词曲鉴赏-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练 (统编版)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原卷版统编版docx、专题0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练 (统编版)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2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原卷版统编版docx、专题02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