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其中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海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其重要一环。2023年6月27日,我国最大的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宁德1号”正式启动拖航,平台总长120米,宽56米,箱体高度12.5米,最大高度32米,养殖总容积为65000立方米。下图为该平台拖船出海驶入远洋图。完成问题。
利用“宁德1号”深海养殖平台开展渔业养殖,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中的( )
A. 海域上空空间B. 海面及水体空间C. 海底空间D. 海岸带空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最大的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宁德1号”深海养殖平台开展渔业养殖,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中的表层海面和深层海水空间,对应的为海面及水体空间,B正确;并未涉及海域上空空间、海底空间、海岸带空间,ACD错误。故选B。
【点睛】宁德1号是全国首座半潜式全框架深海养殖平台,平台总长120米,宽56米,箱体高度12.5米,养殖空间大,提升大黄鱼的产量,增加渔业收入;该地位于深海,深海养殖,水质好,提高大黄鱼质量;深海养殖有利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该平台具有可升降、抗台风、避赤潮及智能化养殖等特征,改善近海养殖污染等问题,从而改善近海海洋环境等。
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贵州梵净山金顶海拔2336米,云海景色独特,清晨常见红色云层环绕而称为红云金顶。下图为一天不同时段梵净山可观赏云海出现频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 与梵净山金顶云层呈红色直接相关的是( )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散射D. 大气辐射
3. 12-16时是一天中云海出现频率最低的时段,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高B. 湿度大C. 大风吹D. 游客少
【答案】2. C 3. A
【解析】
【2题详解】
太阳光中的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散射,太阳光中的光波波长越短的,像紫色、蓝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因此金顶云层呈红色主要是大气散射形成的,选项C正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会形成红色云层,选项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云海是近地面空气受冷凝结形成的。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说明山坡水汽凝结成云。12-16时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大气对流上升运动强烈,不易在山坡冷却凝结形成云海,A正确;空气中水汽多,湿度大,理应形成云雾,这与形成云海的实际情况不符,选项B错误;大风吹,云雾更易消散,但此时段云海仍然出现,只是频率较低,且材料中未有风速数据,选项C错误;游客对云海的形成无关,云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选项D错误。故选A。
【点睛】梵净山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云海形成的条件: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近地面有降温冷却凝结的温度条件;上升气流和风较弱。
前置仓是一种重要的生鲜电商模式,将城市仓分配的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便利、健康的生鲜食品需求。下图为前置仓业务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受前置仓模式吸引最大的消费群体是( )
A. 中小学生B. 家庭主妇C. 城市白领D. 退休老人
5. 与传统菜市场相比,图示前置仓模式的优势是( )
A. 提高购物效率B. 体验直观购物C. 减轻库存风险D. 降低商品售价
【答案】4. C 5.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前置仓以销售生鲜、快消品为主,与中小学生的市场需求不符,A错误。家庭主妇时间充裕,无需前置仓模式便利的销售模式,B错误。城市白领收入水平较高,对健康的生鲜食品需求较大,城市白领工作繁忙,去传统菜市场购物的时间紧张,对便利的前置仓模式需求较大,C正确。退休老人时间充足,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对前置仓模式 的接受能力有限,更喜欢去传统菜市场购买生鲜产品,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前置仓模式节省了去菜市场的通勤时间,购物效率更高,A正确。传统菜市场更能体验直观购物,B错误。前置仓模式下,产品储存在仓库内,增加了库存压力,C错误。前置仓销售模式需叠加储存成本、骑手配送成本等,价格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下图是8月南美洲周边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甲地等盐度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B. 海冰C. 径流D. 洋流
7. 图中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影响甲地等盐度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沿岸的巴西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增盐的作用,D正确;与纬度、海冰、径流无关,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图中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①为秘鲁渔场,受离岸风影响和沿岸寒流的影响,海底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携带至表层海水,饵料丰富,多渔业资源;③为亚马孙河的入海口,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质,饵料丰富,多渔业资源;②④处渔业资源分布较少。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等。
“工业上楼”就是将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层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让企业在大厦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活动,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模式。20世纪50年代,迫于土地紧缺和工业扩张的压力,香港将部分工业搬上高楼,形成工业大厦。目前,深圳、上海、武汉、杭州等多个大城市陆续推出工业上楼计划。完成下面小题。
8. 20世纪50年代,香港搬上高楼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的是( )
A. 纺织服装B. 船舶制造C. 芯片设计D. 木材加工
9. 目前,国内多个大城市推行工业上楼带来的影响是( )
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②改善城市拥堵交通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④加大企业竞争强度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工业上楼”的对象一般为轻型生产、绿色环保和低能耗型的制造业。结合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迫于土地紧缺和工业扩张的压力,香港将部分工业搬上高楼,最有可能的是纺织服装,A正确;船舶制造属于大型重型工业,不符合标准,B错误;芯片设计适合布局在科研院所附近,对环境的质量要求极高,C错误;木材加工属于原料指向性工业,应布局在林场附近,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目前,国内多个大城市推行工业上楼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①正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正确;对改善城市拥堵交通的作用微弱,②错误;不会加大企业竞争强度,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上楼,是为了解决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短缺和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开始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工业载体空间模式。
无人机配送快递常态化商用航线在上海率先开通。该航线涵盖快餐、正餐、饮品等15家商户,可为周边的居民提供3公里15分钟送达的无人机配送服务(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规划无人机配送快递航线,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B. GISC. BDSD. GNSS
11. 该商用航线率先落户上海的最主要优势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B. 政策C. 市场D. 工资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该航线涵盖快餐、正餐、饮品等15家商户,可为周边的居民提供3公里15分钟送达的无人机配送服务”可知,线路规划需要借助GIS,B正确,RS具有监测的功能,BDS、GNS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无人机配送快递常态化商用航线在上海率先开通主要是因为市场,技术和工资关系对其影响不大,材料并没有提到政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技术因素、集聚、历史文化。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各区县之间出现职住分离现象,表现为“工作区”和“睡城”两种状态。通过计算城市各地区相对就业人数与相对常住人数之比(也称作“昼夜人口比”)可直观反映地区的职住分离情况。下图为北京市2005~2021年部分区县昼夜人口比值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2015年以来,“睡城”趋势最明显的是( )
A. 东城区B. 海淀区C. 昌平区D. 门头沟区
13. 下列事项中,会进一步加剧北京职住分离状况的是( )
A. 疏解核心区的非首都功能B. 适度下调核心区的高房价
C. 延缓周边区县的产业升级D. 改善周边区县的基础设施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城市各地区相对就业人数与相对常住人数之比可直观反映地区的职住分离情况。读图,东城区、海淀区的昼夜人口比>1,说明相对就业人数>相对常住人数之比,“工作区”趋势明显,排除AB;昌平区与门头沟区的昼夜人口比<1,说明相对就业人数>相对常住人数之比,有“睡城”趋势,与昌平区相比,2015年门头沟区的昼夜人口比值下降更快,说明“睡城”趋势最明显的是,D正确,排除C。故选D。
【13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疏解核心区的非首都功能,会增加周边区县的就业人数,职住分离状况缓解,A错误;适度下调核心区的高房价可以增加核心区(工作区)的常住人口,职住分离状况缓解,B错误;延缓周边区县的产业升级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C错误;改善周边区县的基础设施,可以缩小核心区与周边区县的通勤成本,提高通勤效率,由于核心区与周边区县之间的房价差异短期内始终存在,因此选择居住在周边区县、核心区工作的人口会增加,加剧了北京职住分离状况,D正确。故选D。
【点睛】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勒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自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开通以来,北方受水城市的供水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2001~2021年水资源配置状况年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该城市2001年以来水资源消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的占比维持稳定B. 地下水的占比始终较高
C. 再生水消耗量先增后减D. 水资源消耗量先减后增
15. 调入该城市的南水北调水年际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
①该城市需水量的年际变化大②该城市地表水供应量不稳定
③调出区可调水资源量不稳定④调水途中水资源消耗有差异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2001年以来地表水的占比波动变化,A错误;地下水的占比始终较高,B正确;再生水消耗量呈增加趋势,C错误;水资源消耗量波动变化,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调入该城市的南水北调水年际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调出区可调水资源量不稳定,③正确;调水途中水资源消耗有差异,④正确;该城市需水量的年际变化小,①错误;该城市地表水供应量虽有波动,但总体较稳定,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淮河生态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为主,林地为辅。下表为199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西南山区用地结构占比百分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1990~2020年该地区用地结构变化显著,最有可能的是( )
A. 生态退耕B. 退耕还草C. 围湖造田D. 快速城镇化
17. 为保障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粮食安全,该地区需坚持的措施是( )
A.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障粮食高产
C. 持续修复自然植被,巩固生态屏障D.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控制城市规模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得,1990~2020年耕地面积占比大幅减少,林地面积占比大幅增加,最有可能是退耕还林,生态退耕,A正确;草地面积占比减少,并未退耕还草,B错误;围湖造田,耕地面积占比应该增加,C错误;快速城镇化会导致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表中1990~2020年建设用地占比为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为保障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粮食安全,该地区需坚持的措施是持续修复自然植被,巩固生态屏障,C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A错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障粮食高产,也未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B错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控制城市规模,不切实际,D错误。故选C。
【点睛】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数量和耕地面积数量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土壤有机碳来自植物分泌物及残体的归还,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下图为天山北坡三处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天山北坡植被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9. 该区域山地森林有机碳含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低、湿度大B. 海拔高、坡度缓
C. 枯枝落叶积累少D. 人工增施有机肥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天山北坡植被带是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更替,因此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垂直分异规律,故C选项符合题意;从低海拔的荒漠草原带到山地草原带再到山地森林带,自然带更替方向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不同,排除ABD,故选C选项。
【19题详解】
山地森林带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故A选项符合题意; 山地森林带海拔高但是坡度信息在题中未体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山地森林带植被以森林为主,枯枝落叶多,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天山北坡山地森林带海拔高人类活动少,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选项。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时发现: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其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为该考察点剖面地层序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推测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 )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
21. 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变化状况是( )
A. 由暖干向冷湿变化B. 由暖湿向暖干变化
C. 由冷干向暖湿变化D. 由冷湿向暖干变化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为2次。理由:据所学知识,河流处于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河流的搬运作用较强,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远,沉积物颗粒增大;据古洪水沉积层的颗粒大小特征分析,古洪水沉积层中先后两次出现大颗粒物集中沉积的现象,说明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为2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风力作用强,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时期,植被状况较好,气候相对暖湿。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是气候由冷干转向暖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风力作用强,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时期,植被状况较好,气候相对暖湿
湖北某中学生在开阔野外观察太阳高度变化,某时刻该学生面朝太阳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手指太阳,仰角为40°(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22. 紧接图示时刻,该学生观察到的太阳方位和仰角将( )
A. 偏右、偏低B. 偏右、偏高C. 偏左、偏低D. 偏左、偏高
23. 图示日期后数天内,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可能是( )
A.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B. 昼夜等长且昼渐短
C. 昼夜差距扩大且昼渐长D. 昼夜差距缩小且昼渐长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示时刻为当地的正午时刻(12:00),12点过后,该学生观察到的太阳方位为西南方向,在其右侧,太阳高度角将降低,仰角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图示日期后数天内,太阳直射点南移或者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昼夜差距扩大且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北移,昼夜差距缩小且昼渐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夏至-秋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雨滴下降到近地面0℃以下物体表面冻结而成的天气现象。下图1为冻雨发生过程示意图,图2为2024年2月2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央气象台预报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冻雨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四地,预报最有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5. 该冻雨发生区由地表向上的风向变化状况是( )
A. 东北风转西北风B. 东南风转东北风
C. 西北风转东南风D. 东北风转西南风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冻雨的形成条件是过冷雨滴下降到近地面0°以下物体表面冻结而成的天气现象,可得出冻雨是冷锋影响下形成的,此时为2月2日,我国的冬季,丙、丁位于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受冷气团影响降水会以固体的形式降落,即降雪,C、D错误;甲位于大陆南端,纬度低,结合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可得出甲不受冷空气的影响,A错误;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且位于冷空气行进的路径上,因此形成冻雨,B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受冷锋影响,冷气团势力较强,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近地面形成东北风。北方地表温度较低,冷空气下沉,较高处气压变低;南方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较高处气压变高;所以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在地转偏向力基础上右偏,形成西南风。综上所述,冻雨发生区由地表向上的风向变化状况是东北风转西南风。故选D。
【点睛】冻雨会造成交通、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害;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间有个夹角,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揭阳地处粤东沿海,民营经济历来十分活跃,是重要邮政快递枢纽城市。近年来,揭阳加强城市建设,构建“一主三副多点”的多级城镇空间结构,积极建设国家级快递物流示范产业园、快递物流平台和物流安全中心,深入推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2023年,揭阳突破高铁货运限制,实现揭阳到深圳高铁的客货混运。
材料二:下图为揭阳市地理位置及其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简图,下表为揭阳与上海2023年快递业务及主要工业部门对比情况。
(1)与公路运输相比,指出揭阳市采用高铁动车运输电商快件的优势。
(2)从工业角度分析揭阳快递业务收入比上海低原因。
(3)在揭阳市多级城镇体系中,土地利用强度最大的是____,简析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对促进揭阳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____。
【答案】(1)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大、运费低、货物安全及监控能力强、客货混运节能减排。
(2)工业结构相对简单,产业链偏短,附加值较低;工业产品体小量轻(以快消品为主),运输配套服务较少,快递单价偏低。
(3) ①. 揭阳中心城区 ②. 加快快递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物流平台,形成快递业系统布局;优化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揭阳市的邮政快递业务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高铁和公路运输的优缺点、城镇化对快递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公路相比,高铁最主要的的优势是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大、运费低、有固定的列车时刻表则监控能力强、客货混运还能节能减排。
【小问2详解】
通过分析表格材料,揭阳的主要工业部门为服装纺织、五金、制鞋、食品等,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可以分析出工业结构简单、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配套服务少,单价低。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中揭阳市城镇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的为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因此为揭阳中心城区;根据材料,近年来,揭阳加强城市建设,构建多级城镇空间结构,建设了国家级物流示范产业园、物流平台和物流安全中心,可得出加快快递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物流平台,形成快递业系统布局;突破高铁货运限制,实现揭阳到深圳高铁的客货混运,优化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发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2011年,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受持续强降水影响发生溃决,湖水外溢后与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联通,卓乃湖在溃决后8年间面积缩小约10km2,后三湖面积则有不同程度增加。
材料二:下图1为卓乃湖-盐湖流域概况图,图2为四湖东西向水力联系图。
图1
图2
(1)从自然要素的角度说明可可西里四湖实现自西向东贯通的条件。
(2)湖水外泄后卓乃湖周边出现沙化现象,简析其原因。
(3)盐湖溃决将危害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指出其主要危害方式。
【答案】(1)四湖间分水岭不高;间隔距离不长;地势西高东低;突发降水,湖水水位上涨;气温升高,冻土消融,表土松软;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抗蚀能力弱。
(2)气候冷干,多大风,植被稀少,湖泊萎缩,湖床裸露,湖床堆积物贫瘠,新生植物难覆盖。
(3)冲毁桥梁、路基,淹没桥梁、路基,加速冻土融化,削弱桥桩承载力,中断交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全球变暖下青藏高原的湖泊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由图可知,四湖间分水岭不高,海拔落差不大;且四湖的空间距离较近;从山脉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西高东低;突发性的降雨,使得上游湖泊水位暴涨;且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冻土消融,表土变得更松软;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抗蚀能力较弱;上游湖泊水位达到极限,溃湖形成季节性河流,将下游湖泊联通,最终四湖实现自西向东贯通。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本身海拔高,气温较低,湖水外泄后,地表变干,气候干冷化,多大风,且地表植被稀疏,湖泊面积减小,湖泊逐渐萎缩,湖床裸露,湖床堆积物土壤较贫瘠,多盐碱土,新生植物难覆盖。
【小问3详解】
盐湖溃决产生大量洪水,冲毁并淹没桥梁和路基;加之冻土融化,会使得路基不稳,削弱桥桩承载力,中断交通。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西班牙和丹麦是欧洲主要生猪养殖和猪肉出口国,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其养殖饲料由农作物加工而成。2018年德国转变传统猪粪处理方式(贮存池堆肥,腐熟6~9个月还田),推出发酵床技术,在猪舍铺撒干草及添加催化剂,促使粪污在猪舍直接分解后还田。2020年,“非洲猪瘟”在德国蔓延,其养猪业受巨大冲击。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及2017~2020年上述三国猪肉出口值柱形统计图(单位:10亿欧元)。
材料二:世界气象组织建议日最高气温超过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2017年以来,欧洲乃至全球频繁遭受热浪袭击。下表为德国汉诺威2022年7月17~23日天气统计资料。
(1)2022年7月17日~23日期间,汉诺威发生热浪的时段是____,描述热浪时段的天气特征____。
(2)说明德国生猪养殖中可能遭遇来自热浪的挑战。
(3)2017~2020年德国猪肉年出口值的变化趋势是____,分析其变化的原因____。
(4)与传统粪污处理方式相比,简述德国推行发酵床技术的积极影响。
【答案】(1) ①. 19日到21日 ②. (日最高、最低)气温较高;多云转晴;东南风转西南风;风力稍大。
(2)气温偏高,猪舍降温成本提高;水资源消耗量大增;生猪食欲、免疫力下降,生长减缓甚至死亡;加剧病菌繁殖,诱发猪瘟;农作物减产,影响饲料供应。
(3) ①. 减少 ②. 热浪灾害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产量下降;非洲猪瘟使德国猪肉市场竞争力降低;其它国家猪业生产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加剧。
(4)在猪舍内降解,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劳动力成本;缩短粪肥处理时间;保障动物健康;节省贮存池等处理空间;带动相关技术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德国、西班牙养猪业和欧洲热浪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区域认知、综合分析、地理实践及人地协调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最高气温超过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最高温判断19到21日为热浪发生时段;根据表格中这段时间相应数据的表述可得出:气温(最高、最低)较高;阴晴状况:多云转晴;风向:东南风转西南风;风力:2-3级,风力稍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生猪养殖主要是猪舍养殖,以农作物加工饲料;当热浪来袭,猪舍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生猪因高温生病死亡,必须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高了成本;温度升高,水资源需求和消耗增多,同时温度升高利于病虫害蔓延,加上因高温猪的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会造成猪的生长减缓甚至诱发猪瘟,导致死亡;最后,因高温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饲料供应减少。
【小问3详解】
根据三个国家猪肉出口值柱状统计图可知,右上角的统计图为德国,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故出口值变化趋势为减少;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热浪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同时导致猪生长缓慢或者猪瘟蔓延,导致德国生猪产量和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同时其他未受热浪影响或者影响小的地区生猪生产快速发展,抢占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发酵床技术主要特点是猪舍直接降解后还田,而传统为贮存池堆肥、6-9个月还田;所以新技术不用建设贮存池,节省处理空间、减少环境污染,不来回搬运粪污,节省人力和成本,同时从效率上来说业提高不少,缩短了粪肥的处理时间,最后新的方式还能带动相关的技术发展。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1990
74.8
7.1
8.8
4.2
51
2000
51.3
39.7
0.3
3.6
5.1
2010
47.6
38.1
5.6
3.5
5.2
2020
45.3
40.5
5.4
3.5
5.3
城市
快递量(万件)
快递业务收入(万元)
主要工业部门
揭阳
407227
2005611
服装纺织、五金、制鞋、食品等
上海
370311
3667164
电子信息、汽车、化工、机械等
日期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最高温℃
25
31
37
38
34
31
33
最低温℃
9
14
18
22
18
16
20
阴晴状况
晴
晴
多云
晴
晴
晴
多云
风向
西北
西南
东南
西南
西南
西
西北
风力
1级
2级
2级
3级
3级
2级
1级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