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地球的变动范围用赤纬表示。赤纬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赤道以北为正值,赤道以南为负值。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了春分到夏至五个节气的太阳赤纬,并推演整理成表(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中学生根据赤纬变化规律,推测表中四个日期可能是( )
A. 甲—7月21日前后B. 乙—8月8日前后
C. 丙—10月21日前后D. 丁—11月7日前后
2. 丁这一天( )
①黄河站的午夜太阳悬挂在正北天空②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③牡丹江市朝霞满天,喀什市繁星点点④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一年中最早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赤纬变化规律可知,丁仍然为6月22日,D错误;表中甲、乙、丙三个日期应分别是4月21日、5月6日、5月21日关于6月22日的对称日期,故甲为8月23日前后,乙为8月8日前后,丙为7月21日前后,A、C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丁为6月22日,是北半球夏至日,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为极昼,午夜太阳悬挂在正北天空,①正确;海口市位于20°N,夏至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非一年内的最大值,②错误;牡丹江市朝霞满天,喀什市繁星点点,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异的表现,并非某一日期的特点,③错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与日出时间相同,夏至日日出为一年中最早,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冰岛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高原,整体似一个碗状高地。冰岛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下图为冰岛地形高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冰岛活火山主要分布在( )
A. 向斜构造B. 背斜构造C. 断裂带上D. 河流峡谷
4. 冰岛似一个碗状高地,说明岛上常见的地貌有( )
①熔岩台地②火山锥③熔岩高原④冰斗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故该国活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上,即断裂带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碗状高地是中部高、四周低,向外缓倾的高原,这与岩浆溢出火山口,向四周蔓延密切相关,故多熔岩台地、熔岩高原,①③正确;火山锥是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地势起伏较大,②错误;冰斗是由山地冰川侵蚀而形成的,一种三面环山的凹地,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早中新世晚期以来,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广,还有安山岩、流纹岩等。
清水河是宁夏境内最大的黄河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于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全长303km。清水河左右岸水系不对称分布,左岸流域面积比右岸大50%以上,支流多10余条。下图为宁夏清水河水系及流域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清水河左右岸流域面积及支流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气候、植被B. 植被、土壤C. 水文、岩层D. 降水、地形
6. 清水河含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
A. 夏季B. 春秋季C. 秋季D. 冬春季
7. 清水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 )
A. 冬季结冰期较长B. 夏季洪水多发C. 河流季节性断流D. 河流下渗量大
【答案】5 D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河流左岸山地与河谷之间相距较远,相对高差较大;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支流多,支流流程长,清水河左右岸流域面积及支流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和地形,D正确;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岩层不是影响清水河左右岸流域面积及支流差异较大的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6题详解】
由图可知,清水河流域主要位于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冬季降水少,春季蒸发旺盛,河流流量小,挟沙能力弱,含沙量小,D正确;夏季、秋季河流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A、B、C错误。所以选D。
【7题详解】
清水河流域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多洪水,为了拦蓄洪水,需要建设水利工程,大量资金、物力、人力的投入,增加了水资源的开发难度,B正确;冬季河流径流量较小,冬季结冰期较长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影响较小,A错误;清水河没有结节性断流,C错误;无法判断该地河流下渗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鸡公山(31.8°N,114.1°E)位于豫鄂交界处,在大别山西段北坡,海拔811米,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为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下表为鸡公山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植物及分布状况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鸡公山森林植被的分布特点是( )
A. 垂直地带性显著B. 水平过渡性典型C. 森林郁闭度较高D. 林木种类较单一
9. 鸡公山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说明该自然保护区( )
A.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B.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C. 人类活动历史悠久D. 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表可知,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主要有适宜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生长的常绿针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落叶阔叶林等,且不同海拔均有出现,故反映的不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而是水平的过渡性特征,A错误,B正确;森林郁闭度较高由信息无法反映,C错误;林木种类多样,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的区域多为自然植被消失的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也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区域,C正确;历史上,自然森林植被曾遭到破坏,如今人工林和次生林保护较好,选项A中的森林植被没有指明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次生植被,A错误;在受保护的情况下,鸡公山的生态环境良好,B错误;这里是自然保护区,人口稀少,环境承载压力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河南农林、师范、医药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
2023年日本东京、印度德里和中国重庆人口达3000万以上,成为排名前三的世界人口超级大城市。下图为2023年世界十大人口超级城市排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印度人口排名世界前十的超级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腾飞,农业现代化水平高B. 工业产值上升,重化工业发达
C. 人口密集,迈入工业化进程D. 城镇化水平高,城镇郊区化
11. 发展大都市圈是城镇化大趋势,表中已形成都市圈功能体系的城市是( )
A. 墨西哥城、开罗、孟买B. 东京、北京、上海
C. 开罗、圣保罗、重庆D. 德里、墨西哥城、孟买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印度城市是德里、孟买,这两座城市之所以人口众多,一是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二是已经迈入工业化进程,C正确;印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不高,A错误;印度的工业结构较为多元化,并非单纯重化工业发达,且这不是人口超级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误;超级城市主要看城市人口数量,主要原因不是城镇化水平,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东京位于发达国家,多年来重视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形成由不同功能城镇构成的大都市圈;北京、上海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发展,会带动周边城镇的协同发展,分别建立起功能体系完整的大都市圈。选项A、C、D中城市虽然也是人口众多,但是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没有形成都市圈功能体系,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宽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宽城板栗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人们依地形修建撩壕(在山坡上依等高线挖成浅沟,堆土成壕,果树种在壕上)、梯田,栽植板栗,在林下间作农作物,饲养家禽,用剪下的枝条栽培栗蘑,形成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复合生产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宽城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复合生产体系能够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该生产体系( )
①依靠丰富的栽种经验,产品稳产高产②三大产业相互融合,高速发展
③结构合理,循环互养④以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促进农林牧副各业兴旺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13. 该生产体系适宜布局在( )
A. 山地顶部和上部B. 山坡中下部C. 山麓沟谷地带D. 满山遍野
14. 目前,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受到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②农业现代化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冲击
③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④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2. D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栽培经验丰富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特点,但传统农业不一定都能够持续发展下来,①错误;漫长的历史中,加工工业在宽城县板栗生产体系中基本是缺席的,②错误;由材料“形成梯田—板栗—作物一家禽复合生产体系”可知,宽城县板栗之乡不仅种植板栗,也耕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以及蘑菇培育等副业。板栗、农作物秸秆和牧业粪便为土壤有机质来源,作物秸秆为家畜饲料来源,板栗枝条可以栽培栗蘑,能量在四业中得到交换,物质在四业中得到循环利用,形成循环互养的结构体系,③正确;板栗生产体系将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副则副,即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板栗生产体系,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山地上部和顶部土层较薄,养分含量低,水分条件差,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或用材林,为板栗生产体系的稳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选项A错误;山坡中下部土层较厚,土壤肥沃且水分条件好,栽植板栗,林下间作农作物,饲养家禽,用剪下的枝条栽培栗蘑比较适宜,选项B正确;山麓沟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深厚,水肥条件最好,应以种植粮食作物或进行农作物与板栗间作比较适宜,选项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板栗生产体系不可能遍布山地田野,选项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宽城县不可避免地走向工业化道路,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这会影响板栗的品质,①正确;农业现代化是促进板栗生产高效化的必由之路,②错误;城镇化发展,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文化遗产难以传承,③正确;宽城传统板栗栽培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上级政府会不遗余力地实施各项优惠政策,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正在开凿的平陆运河,是广西钦州的出海大通道,始于平塘江口,经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5千米。该运河项目开发任务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预计2026年底完成主体工程。下图示意平陆运河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平陆运河建设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运输快捷性B. 交通通达性C. 国防安全性D. 运费廉价性
16. 平陆运河开通后,广西钦州港( )
A. 潮汐影响减弱B. 港口腹地扩大C. 抵御台风增强D. 内需货物减少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平陆运河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经济效益显著,但更大的意义在于战争时期,内河水路不容易被破坏,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运输方式。战备基地设在内陆的纵深,物资可以经平陆运河快速运往沿海,支援南海海防,该运河的国防安全意义更大,C正确;河运的快捷性、通达性不高,AB错;平陆运河运距只有135千米,运费廉价性的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潮汐影响的强弱取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施加的引潮力大小,与运河开通无关,A错;平陆运河的开凿为钦州港开辟了一条新的运输通道,无疑扩大了港口腹地,加快了货物流通,内需货物和对外贸易规模均在扩大,B对,D错;运河在内陆,无法对沿海地区的钦州港起抵御台风的作用,C错。故选B。
【点睛】平陆运河作为广西钦州出海大通道,将大大提高内陆地区的交通运输效率,增加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运输布局的完善可以加强与偏远地区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数十年来肯尼亚一直是非洲清洁能源发展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国将地热资源作为战略性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如今,肯尼亚有48%的电力来自地热电站,其中奥尔卡里亚地热电站由6个发电站构成,提供了肯尼亚四分之一的电力。尽管如此,肯尼亚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然缺乏电力供应,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下图示意奥尔卡里亚地热电站位置。
(1)分析肯尼亚将地热资源作为战略性能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2)阐释奥尔卡里亚地热电站发电规模较大的有利条件。
(3)指出并说明为保障电力供应,肯尼亚还可开发的新能源(试举两例)。
【答案】(1)东非大裂谷纵贯肯尼亚南北,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且地热资源清洁,可再生,为绿色低碳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地热资源能量密集,发电效率高,发电量稳定且持续;地热资源的开发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2)地热能储量集中,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开发难度小;地下热水温度高,单位时间发电量大;地热电站数量多,总发电量高。
(3)太阳能、风能。赤道横贯中部,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一年有较长时间的干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季节性受信风和季风影响,风力与风向稳定,风能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纵贯肯尼亚南北,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地带附近,地热资源丰富,肯尼亚有开发地热资源的先天资源优势。同时,相比于传统能源而言,地热资源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环保,有利于减轻当地的大气污染。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比,地热资源的能量密集,发电效率高,且发电更为稳定和持续,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肯尼亚有48%的电力来自于地热电站,地热资源的开发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所以肯尼亚要将地热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进行开发。
【小问2详解】
该地地热发电站发电规模较大的首要条件是该地的地热能储量集中,资源条件较好,且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开发难度较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其次,该地的地下热水温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电量大,发电效益高。该地热电站由6个发电站构成,地热电站数量多,装机规模大,总发电量高。
【小问3详解】
结合纬度信息可知,赤道横贯中部,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同时,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干季,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丰富,可以开发太阳能资源。当地还受到信风带的影响,同时,位于沿海地区,还有季风的影响,风力和风向相对稳定,还可以发展风能资源。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7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宣布,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所在的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这里海洋生物丰富、生态网完整,大约生活了50%的南极C型虎鲸、40%的阿德利企鹅和25%的帝企鹅。2016年,罗斯海被正式划设为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秦岭站所在区域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科学考察价值高。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恶劣环境的考验。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
(1)分析南极秦岭站建立重要科考意义。
(2)说明秦岭站所在区域的恶劣环境条件对其施工的影响。
(3)推测秦岭站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答案】(1)依靠秦岭站能够开展海洋与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海冰和冰川、海平面、低高空大气等的调查、观测和监测,为了解区域自然特征、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与有关国家共同对罗斯海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开展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生态监测,为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作出贡献,为我国参与南极国际治理提供支撑。
(2)秦岭站所在区域气候寒冷,冰川、积雪、冻土广布,施工难度大;极地高压势力强,岛上风力强劲,大风、暴雪天气多,影响施工进度。
(3)安装厨余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分类装袋,通过压缩、打包,统一放入集装箱并运送回国进行处理。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秦岭站开站为材料,涉及南极科考、区域开发条件以及秦岭站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秦岭站所在的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可知,秦岭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可以依托秦岭站开展南极海洋与陆地生态、海洋和陆地地质条件、陆地冰川和海洋冰面、海平面变化以及近地面大气变化的调查、观测和动态监测等,为深入研究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评估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和基础支撑;根据材料信息“2016年,罗斯海被正式划设为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可知,可以与其它国家共同对管理和保护罗斯海保护区、开展罗斯海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等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南极地区的国际治理提供大国担当和支撑。
【小问2详解】
秦岭站所在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冰川、积雪、冻土等分布面积较大,施工难度较大;该地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极地高压势力较强,该地近地面风力较大,多大风暴雪天气,影响施工的进度。
【小问3详解】
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多以有机质为主,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和其他垃圾需要经过分类,然后装袋,压缩打包之后,统一放入集装箱运送回国内之后,再进行处理,不能扔在当地。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是了解全球、区域、地方天气状况和气象灾害的主要信息载体。下图为某年某日6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图示当日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图示区域冷锋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
(3)描述甲地即将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
【答案】(1)冬季。图示区域西北部的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达1045hPa以上,为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亚洲高压的鼎盛季节在冬季。
(2)锋线以西北等压线密集,风向偏北,风速较大,即冷气团快速南下;锋线以东南等压线稀疏,风向偏北,风速较小,即较暖气团移动缓慢;快速南下的冷气团与移动缓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3)过程1:较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风力微弱;过程2: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天气多云、转阴、风力增强,降雪可能性大;过程3:冷锋过境后,风力增强,天气转晴,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湿度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年某日亚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状况分析能力和天气系统的判断能力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西北部的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达1045hPa以上,为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亚洲高压的鼎盛季节在冬季,图示当日所处的季节是冬季。
【小问2详解】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锋线是冷暖气团的分界线,读图可知,锋线以西北等压线密集,气压较高,因此风向偏北,风速较大,说明锋线以西北是冷气团,即冷气团快速南下;锋线以东南等压线稀疏,风向偏北,风速较小,说明锋线以东南是暖气团,即较暖气团移动缓慢;快速南下的冷气团与移动缓慢的暖气团相遇,属于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是冷锋天气系统。
【小问3详解】
甲地即将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可分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过程1:过境前,距锋线以东南有一段距离,较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风力微弱;过程2:冷锋过境时,受锋面控制,气温下降,天气多云、转阴、风力增强,降雪可能性大;过程3: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风力增强,雨过天晴,气压升高,气温下降,湿度降低。
日期
节气
日期
赤纬
3月21日
春分
9月23日
0°
4月21日
谷雨
甲
+11°
5月6日
立夏
乙
+15°00'
5月21日
小满
丙
+20°00'
6月22日
夏至
丁
+23°26'
主要植被类型
主要植物
人工林
次生林
天然林
分布状况
常绿针叶林
马尾松、杉木、柳杉
✔
✔
不同海拔均有分布
落叶针叶林
水杉、池杉、落羽杉
✔
不同海拔均有分布
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栓皮栎、麻栎、枫杨、枫香、化香
✔
集中分布
落叶阔叶林
栓皮栎、枫香
✔
✔
不同海拔均有分布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青冈栎、枫香、短柄泡、青冈
✔
✔
不同海拔均有分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