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生物中考二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1.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句中体现的生物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排出代谢废物
B. “蛙鸣求偶”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性状——生物的应激性
C.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辛勤十三日,母瘦雏渐肥——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RNA含量也下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因此,落叶能带走植物的部分废物,A正确。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所以,“蛙鸣求偶”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性状,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错误。
C.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可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鸟类的生殖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可见,“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是鸟类在育雏,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有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有关大熊猫和竹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大熊猫的主要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保护组织
C. 竹子的叶、花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D.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大熊猫的血液与竹子的茎是同一结构层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大熊猫和竹子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A正确。
B.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保护组织是植物的基本组织,B错误。
C.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果实、花、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叶是营养器官,C错误。
D.从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的血液是组织,竹子的茎是器官,D错误。
故选A。
3. 将植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对下图名字中有“藻”的四种植物所属类群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墙藓与A属同一类群B. 肾蕨与B属同一类群
C. 属于藻类植物的是CD. 属于种子植物的是D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根据是否依靠种子繁殖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三种。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苔藓植物具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具有了输导组织。
(2)图中A轮藻属于藻类植物、B莫斯藻属于苔藓植物、C山椒藻属于蕨类植物、D金鱼藻属于种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故A轮藻属于藻类植物,而墙藓属于苔藓植物,A错误。
B.苔藓植物具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故B莫斯藻属于苔藓植物,而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错误。
C.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具有了输导组织,故C属于蕨类植物,C错误。
D.种子植物可以用种子繁殖后代,故属于种子植物的是D,D正确。
故选D。
4. 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进行探究,先将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选取大小一致的两个叶片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标为A、B(如图所示),光照段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B. 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A和B可用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 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A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A正确。
B.B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不见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A和B的变量是光,可用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错误。
D.蒸腾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只不过无关条件下较弱,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C。
5. “探究实践”能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 若乙装置中的唾液换成胆汁,馒头也会被分解
C. 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丁实验应选用同一只水蚤来研究不同浓度酒精对其心率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只能有一个变量光,而甲装置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不能用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A错误。
B.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胆汁只能乳化脂肪不能消化淀粉,故若甲装置中的唾液是胆汁,馒头不会被分解,B错误。
C.丙装置除了温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因此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C正确。
D.实验时,酒精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来研究不同浓度酒精对其心率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6. 花样滑冰运动员随音乐的旋律做出旋转、跳跃等动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的
B. 腓肠肌连接在跟骨上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C. 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D.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运动员的滑冰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1)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包括骨和关节;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详解】A.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错误。
B.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故腓肠肌连接在跟骨上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B正确。
C.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C正确。
D.运动员的滑冰运动是运动员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7. 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科研上可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B. ②和③④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②③④⑤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 ②用芽孢繁殖后代,③④⑤用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详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所以,①在科研上不能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的培养基来培养,A错误。
B.②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都属于真菌,有细胞核,②和③④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②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都属于真菌,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错误。
D.②细菌,分裂生殖,③酵母菌常出芽生殖,,④青霉⑤蘑菇,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d表示肺泡,则过程①②都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若a表示主动脉,则c表示上下腔静脉
C. 若d表示小肠,则进食后c内血液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D. 若d是胰岛,②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若d表示肺泡,则过程①②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
B.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若a表示主动脉,则c表示上下腔静脉,B正确。
C.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若d表示小肠,则进食后,c小肠静脉内的血液含丰富的营养物质,C正确。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其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若d是胰岛,②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甲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
B. 图一中若①处阻塞,则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C. 图二中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其消化开始于图一中的乙
D. 图二中D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含胆汁、胰液、肠液三种消化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胆管,甲胰腺,乙是胃。
图二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X是淀粉,Y是蛋白质,Z是脂肪。
【详解】A.图一中的甲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故A正确。
B.胆汁能乳化脂肪,图一中若①胆管处阻塞,则小肠消化脂肪的能力减弱,故B错误。
C.图二中C是胃,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所以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故C正确。
D.图二中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胆汁、胰液、肠液三种消化液,能参与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侏儒症——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B. 佝偻病——缺少含碘无机盐
C. 先天性愚型——染色体异常引起D. 脚气病——由真菌感染引起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2.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血友病等。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A错误。
B.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钙形成的,缺少含碘的无机盐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脖子病),B错误。
C.先天性愚型病属于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C正确。
D.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₁引起的,而人的脚气(不同于脚气病)是由真菌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11. 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等重要功能。甲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乙是血液的分层图,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少量的A型血输入O型血中时会引起凝聚反应的是图乙中的B
B. 若某人体内有炎症,明显增多的细胞是甲中的1
C. 成熟的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只有图甲中的2
D. 图丙中可观察到2号血管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小板,4是血浆。
图乙中:上面的A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的B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C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图丙中:1是小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小静脉。
【详解】A.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见,当少量的A型血输入O型血中时会引起凝聚反应的是图乙中的C(红细胞),A错误。
B.甲中的2是白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B错误。
C.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血小板的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因此,成熟的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有图甲中的1红细胞和3血小板,C错误。
D.毛细血管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图丙中,可观察到2号血管(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D正确。
故选D。
12.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
B. 蝗虫的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
C. 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卵外有坚韧卵壳,能在陆地上发育
D. 家鸽的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适于空中飞行时获得更多的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详解】A.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A正确。
B.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B正确。
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卵外有坚韧卵壳保护。可见,蜥蜴的生殖发育不需要水,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正确。
D.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13.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通过插艾叶、挂五色蛋、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来纪念我国诗人屈原。根据图示,下列有关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艾的六大器官,Ⅰ表示生殖器官,则a可以表示叶
B. 若该图表示被子植物,Ⅱ表示单子叶植物,则a可以表示水稻
C. 若该图表示人体的关节,Ⅱ表示关节囊,则a可以表示关节腔
D. 若该图表示鸡蛋中的营养物质,Ⅰ表示无机物,则a可以表示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时从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物的分类、运动系统的组成、被子植物的分类等角度切入即可。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若该图表示艾的六大器官,Ⅰ表示生殖器官,Ⅱ表示营养器官,则a可以表示叶,故A正确。
B.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若该图表示被子植物,Ⅱ表示单子叶植物,则a可以表示水稻,故B正确。
C.若该图表示人体的关节,Ⅱ表示关节囊,则a不可以表示关节腔,故C错误。
D.有机物的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若该图表示鸡蛋中的营养物质,Ⅰ表示无机物,Ⅱ表示有机物,则a可以表示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C。
14. 如图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B. 图二若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物像落在[b]视网膜的前方
C. 图三中听觉是在内耳的[5]耳蜗形成的
D. 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A]脑、[B]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图二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
图三中:1耳郭、2外耳道、3鼓膜、4半规管、5耳蜗、6听觉神经,7咽鼓管。
图四中:A大脑、B脊髓、C神经。
【详解】A.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正确。
B.图二中,如果[a]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b]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正确。
C.图三中,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5]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C错误。
D.图四中,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措施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 课间休息多看远处——避免眼部肌肉疲劳B. 进食过程不说笑——避免影响营养吸收
C. 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 田间松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3)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破坏生态环境。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否则生态平衡就破坏。
【详解】A.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如果课间休息多看远处可以避免眼部肌肉疲劳,能够预防近视,故A正确。
B.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B错误。
C.绿色出行,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C正确。
D.给农作物松土,保证根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故D正确。
故选B。
16.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可立即用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B. 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D. 外出郊游置备郊游药箱,药物一般为非处方药
【答案】C
【解析】
【分析】(1)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2)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处渗出,把伤口冲洗干净后再贴上创可贴;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手指按压伤口静脉的远心端;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流猛急,指压近心端止血。
【详解】A.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故A正确。
B.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故B正确。
C.过量的酒精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而尼古丁使血液凝结加快,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心肌缺氧等心脏疾病,故C错误。
D.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因此外出郊游置备郊游药箱,药物一般为非处方药,还可以加入特需药物,故D正确。
故选C。
17. 如图分别是水稻的果实、植株、花蕊和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米饭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一中的②
B. 图一中的④发育成图二中的①②
C. 图一所示结构是由图三中③发育形成
D. 图四中的①用来吸收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一: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图二:①叶,②茎,图三:①花药,②花丝,③子房。图四: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详解】A.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②胚乳中,A正确。
B.种子结构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图一中的④胚芽发育成图二中的①叶、②茎, B正确。
C.一粒水稻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因此图一所示结构是由图三中③子房发育形成,C正确。
D.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水稻的①成熟区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若M表示蝗虫、家蚕和青蛙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则M表示变态发育
B. 若乙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D为受精卵,为提高蚕丝产量,则应延长A时期
C. 鸟类生殖发育过程要经求偶、交配、产卵等阶段,其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图丙中的①
D. 图丁表示植物的嫁接,若嫁接时砧木的基因组成是RR,接穗枝条的基因组成是rr,则嫁接存活后的植株所结果实的果肉基因组成为Rr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3)丙图中,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④卵壳。图丁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详解】A.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M表示变态发育,A正确。
B.若乙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D为受精卵,A为幼虫,B为蛹,C为成虫。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提高蚕丝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B正确。
C.图丙中①为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正确。
D.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嫁接存活后的植株所结果实的果肉基因组成为rr,D错误。
故选D。
19. 如图是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流程图,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输精管和卵巢产生B. 图中A表示的是卵巢
C. 图中B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D. 新生儿诞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此图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受精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先形成的细胞团为桑葚胚,然后形成囊胚,并植入子宫内膜中,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胚胎经过两个月的发育,长度可达22毫米,从外形上看已初具人形,因此,到第8周左右的胚胎就叫作胎儿;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精子由父亲的睾丸产生,卵细胞由母亲的卵巢产生,故A错误。
B.图中A表示的在输卵管中完成受精,故B错误。
C.过程B表示胚泡发育,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故C正确。
D.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故D错误。
故选C。
20. 荒漠植物梭梭在荒漠环境(a)和人工创设的最适环境(b)中的构型(是指植物根、茎、叶、芽等空间排列的表现形式)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环境下的构型是遗传物质和荒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 b环境下的构型只与植株遗传物质有关
C. 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表明梭梭不能适应荒漠环境
D. 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A.a环境下的构型是遗传因素和荒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b环境下的构型说明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而不是与植株遗传因素的影响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表明梭梭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而不是不能适应荒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
D.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通常群集于番茄幼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作物减产。番茄遭到烟粉虱取食时会启动抗反应机制,产生具苦味的茉莉酸,从而使烟粉虱厌食,达到抗虫目的。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粉虱和番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未被烟粉虱取食的番茄不会产生茉莉酸
C. 为了抵抗烟粉虱的取食,番茄产生了分泌茉莉酸的变异
D. 烟粉虱对番茄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烟粉虱和番茄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错误。
B. 从图中可知:未经烟粉虱取食的番茄也会产生茉莉酸,只是量比较少而已,错误。
CD.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番茄在未经烟粉虱取食时就出现了有会分泌茉莉酸和不会分泌茉莉酸的变异,通过烟粉虱对番茄的变异的定向选择后,最终会分泌茉莉酸的变异保留下来,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 中国农业大学把拟南芥抗旱基因导入到玉米中,获得抗旱性强的新品种玉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拟南芥抗旱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B. 抗旱性状是由抗旱基因控制的
C. 抗旱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培育此新品种玉米运用的是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把一种生物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AC.细胞核中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因此,拟南芥抗旱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抗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C正确。
B.将抗旱基因导入到玉米中,获得抗旱性强的新品种玉米,说明抗旱性状是由抗旱基因控制的,B正确
D.把拟南芥抗旱基因导入到玉米中,获得抗旱性强的新品种玉米,叫做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D。
23. 早在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泡菜的记载。制作泡菜主要包括清洗、装坛、压实、密封等步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清洗泡菜坛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 密封坛口可以创造无氧环境
C. 导致蔬菜变酸的主要是酵母菌D. 发酵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中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故需注意坛口的密封十分重要。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随着发酵的成熟会使泡菜产生酸味,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坛内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
【详解】A.清洗泡菜坛能够除掉大部分杂菌,因此可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乳酸菌属于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不需要氧气,必须创造无氧的条件。可见,密封坛口可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导致蔬菜变酸的主要是乳酸菌,不是酵母菌,C错误。
D.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因此,发酵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古代爬行类进化为原始鸟类和哺乳类B.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C.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 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即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A正确。
B.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的比较,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
C.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C正确。
D.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D错误。
故选D。
25. 如图分别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C
B. 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 草原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图二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②代表光合作用,①③④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因此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C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故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②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通常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等方面的作用。因此,草原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错误。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26. 洋葱味道辛辣,所含的大蒜素具有降压、抑菌等作用。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如图二)。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填字母),如果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图一中____(填字母)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2)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四中的[ ]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 ]____。
(3)图三中的_____最可能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若制作图三甲切片,则不需要进行图一中_____步骤(填字母)。
(4)图二中,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
(5)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_____。
①观察葫芦藓的孢蒴里的孢子 ②观察酵母菌 ③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④制作叶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⑤观察桃花雌蕊内部结构 ⑥观察鸡卵的结构
【答案】(1) ①. cdbae ②. a
(2) ①. ⑥粗准焦螺旋 ②. ③物镜
(3) ①. 乙 ②. e
(4)叶绿体 (5)②③④
【解析】
【分析】图四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小问1详解】
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d撕、b展、a盖、e染、吸,因此,正确顺序为:cdbae。
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图甲中a盖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小问2详解】
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四中的⑥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③物镜,以防损坏物镜镜头或压碎玻片。
【小问3详解】
图三中甲是叶片的横切面结构模式图;丙中有细胞结构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乙中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是洋葱内表皮细胞,因此,最可能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乙。
制作图三甲叶片的切片时,不需要进行图一中e——稀碘液进行染色,原因是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呈绿色。
【小问4详解】
图二中,鳞片叶细胞无色透明,因此无叶绿体,管状叶细胞内有叶绿体,因此,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小问5详解】
①观察葫芦藓的孢蒴里的孢子,需用放大镜而不用显微镜;
②观察酵母菌,需要借助显微镜;
③观察草履虫的运动,需要借助显微镜;
④制作叶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
⑤观察桃花雌蕊内部结构,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即可;
⑥观察鸡卵的结构,不需要借助显微镜。
所以需要显微镜的是②③④。
27.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番茄又名西红柿,生长周期短,其秧苗培育简便,是大棚种植常选的果蔬作物。图一是探究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番茄幼苗生命活动模式图,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经验的农民在移栽番茄时,选择在傍晚而不是在中午进行的原因是为了降低图二中的[ ]____,以提高成活率,图一中[ ]____是该过程的“门户”。
(2)番茄植株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通过叶脉及茎中的______(选填“筛管”或“导管”)运输到果肉中使番茄变甜。番茄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是由图二中[ ]____提供的。
(3)图三中,该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填字母)点,如果番茄能正常生长,则24时氧气的浓度应____0时氧气的浓度(选填“低于”或“高于”)。
(4)在“精确农业”理念指导下,科技工作者研究了某品种番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此品种番茄的叶面积指数为____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番茄不能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为____时,番茄产量最高。
【答案】(1) ①. B蒸腾作用 ②. ⑤气孔
(2) ①. 筛管 ②. A呼吸作用
(3) ①. d ②. 高于
(4) ①. 10 ②. 5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图二中:B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D表示根吸收水分。
图三中:ab段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1详解】
选择在傍晚而不是在中午进行移栽番茄的原因是为了减少叶片散失水分,保留植物体内水分以利于成活,所以是为了降低图二中的B蒸腾作用,以提高成活率;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⑤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
【小问2详解】
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主要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番茄植株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通过叶脉及茎中的筛管运输到果肉中使番茄变甜;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番茄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是由图二中A呼吸作用提供的。
【小问3详解】
由图三可知,b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de段和ab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消耗,所以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d点;如果番茄能正常生长,则24小时内有机物有剩余,即氧气量应该有剩余,所以24时氧气浓度高于0时氧气浓度。
【小问4详解】
从曲线图可知,叶面积指数为1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条曲线相交,二者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相等,有机物不能积累;叶面积指数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高于呼吸作用,且两条曲线相差距离最大,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番茄产量最高。
28. 人体的抵抗力与体内充足的水分、营养及充足的睡眠息息相关,其中水分所占的地位相当重要。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E、F、G、H代表生理过程,1、2、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图二表示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们感冒发烧时,医生建议患者多喝温开水。水分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 ]___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并随血液循环途经心脏,最先回到心脏的[ ]____。
(2)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有助于感冒患者的身体康复。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糖类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_,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这种物质,这与发生在3处的____作用有关。
(3)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一中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选填“关闭”或“张开”)状态。与血管⑤相比,从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至少写出2种)。
(4)图一中的E过程,对应图二中的___段,此时膈顶部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5)运动中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一中的_____(用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经肺排出体外。
【答案】(1) ①. G吸收 ②. A右心房
(2) ①. 葡萄糖 ②. 肾小管的重吸收
(3) ①. 关闭 ②. 尿素、氧气
(4) ①. ac ②. 下降
(5)②→A→D→①
【解析】
【分析】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吸气、F呼气、G吸收、H消化、①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⑤肾动脉、⑥肺静脉、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小问1详解】
水分是小分子的物质,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G吸收进入到循环系统,并随血液循环途径最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小问2详解】
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3肾小管能重吸收作用所有的葡萄糖,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小问3详解】
图一中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肾脏,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与血管⑤肾动脉相比,从血管③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营养物质、水。
【小问4详解】
图一中的E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扩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ac段肺的容量上升,表示吸气,因此,E过程对应图二中的ac段,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5详解】
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下肢静脉→②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
29. 《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米,别名:玉蜀黍、玉高粱,具有调中开胃的功效。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无性染色体,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窄叶与宽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B、b)控制,BB、bb为纯合子,Bb为杂合子。现用甲(窄叶)和乙(宽叶)进行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甲、乙分别在两块田地,单独种植,甲的子一代均为窄叶,乙的子一代中既有宽叶又有窄叶。
实验二:甲、乙在同一块田地,间行种植,分别统计分析甲、乙子一代叶片宽窄情况。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乙的子一代中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由实验一可知显性性状是____,乙的子一代宽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用分数表示)。
(3)实验二甲的子一代性状表现为____,基因组成是_____。
(4)我国宇航员携带了一些玉米种子利用空间站内特殊的微重力和射线等条件进行了太空育种,经选育得到了高产抗病以及不同籽粒颜色的玉米种子,这些种子发生了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将太空育种获得的玉米与地面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玉米作为两个亲本,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这种方法属于____育种。
(5)为进一步研究玉米,需要测定玉米的基因序列,至少需要测定_____条染色体。
【答案】(1)变异 (2) ①. 宽叶 ②. 1/3
(3) ①. 宽叶或窄叶 ②. BB、Bb、bb
(4) ①. 可遗传 ②. 杂交
(5)10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小问1详解】
实验一中,乙单独种植,子一代中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实验一中,乙的遗传规律(亲代:宽叶×宽叶→子代出现:窄叶),可推知宽叶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窄叶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窄叶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宽叶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由实验一可知显性性状是宽叶,乙的子一代宽叶(BB、Bb)中纯合子(bb)所占比例为1/3。
【小问3详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的基因组成是bb,乙的基因组成是Bb。实验二是甲乙在同一块田地,间行种植。①同种植株传粉时,遗传图谱
②异种植株传粉时,遗传图谱
故实验验二甲的子一代性状表现为宽叶或窄叶,基因型为BB、Bb和bb。
【小问4详解】
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育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这些种子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将太空育种获得的玉米与地面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基因的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子代,这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
【小问5详解】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所以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序列,至少需要测定10条染色体。
30.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涵涵今年5岁,最怕打针,听妈妈说要接种疫苗,吓得大哭,这一反射属于____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图一中的____(填序号)。
(2)接种人员对涵涵说,如果接种疫苗而且不哭就送她漂亮的小贴纸,涵涵忍着疼痛接种了疫苗,痛觉形成的路径是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的类型属于图二中[ ]___免疫;图中丁表示_____。
(4)疫苗一般要接种2~3次,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①表示首次注射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疫苗) 。
A. B. C. D.
(5)除接种疫苗外,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你能说一说在预防流感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吗?_______(写出1条即可)。
【答案】(1) ①. 条件 ②. 反射弧 ③. ⑧ (2)②→③→⑥→⑧
(3) ①. [乙]特异性免疫 ②.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4)C
(5)戴口罩(或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餐、不聚集、用公筷、分餐制,减少疾病感染风险等)
【解析】
【分析】图一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上行的脊髓白质、⑦下行的脊髓白质、⑧大脑皮层;图二中的甲非特异性免疫、乙特异性免疫、丙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小问1详解】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复杂)反射,条件(复杂)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涵涵今年5岁,最怕打针,听妈妈说要接种疫苗,吓的大哭,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复杂)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图一中的⑧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⑧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痛觉形成的路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⑥上行传导束→⑧大脑皮层。
【小问3详解】
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接种新冠疫苗属于图二中哪种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图中丁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
【小问4详解】
第①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少,且持续时间较短。第②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见图C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小问5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减少人员流动。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餐、不聚集、用公筷、分餐制,减少疾病感染风险等。
31.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济南市近年加快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新建提升黄河防护林1万余亩,完成济西、白云湖等6处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图一是济西某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相对数量,图三是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四表示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并回到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的生态系统中鹭可以通过___条食物链获取能量,图二中丁对应图一的生物与鱼的关系可用图四中的_____表示。
(2)图一中碳元素以_____的形式,通过[ ]____过程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图一中动植物遗体等被[ ]____分解后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_______,图三中,流经该食物链的总能量为___千焦。
(5)在通常情况下,适度地引种外来绿化苗木,并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失衡,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答案】(1) ①. 4 ②. b、c
(2) ①. 二氧化碳 ②. ②光合作用
(3) ①. C分解者 ②. 物质循环
(4) ①. 太阳能 ②. 1250 (5)自动调节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可知,A表示无机环境,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作用。图四中,a表示共生关系,b表示捕食关系,c表示竞争关系。
【小问1详解】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分析图一可知,B表示生产者,形成的食物链有B→蟹→鹭,B→浮游动物→蟹→鹭,B→浮游动物→虾→鹭,B→浮游动物→虾→鱼→鹭,共有4条食物链。因此,鹭可以通过4条食物链获取能量。图二丙的数量最多,是生产者,丁的数量最少,营养级最高,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一中的最高营养级都是鹭,因此,图二中丁对应图一的生物是鹭。鹭吃鱼,鹭和鱼都吃虾,鹭和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可用图四中的b和c表示。
【小问2详解】
图一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物质循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②光合作用过程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小问3详解】
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图一中动植物遗体等被C分解者分解后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可以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图三中的食物链的总能量是X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它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通过捕食传递到下营养级的和X的遗体及枯枝落实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所以总能量为175+875+112+30+58=1250千焦。
【小问5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