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一)-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一)-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一-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docx、化学一-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物质性质与应用
TOC \ "1-1" \h \u \l "_Tc22635" 空气和氧气 PAGEREF _Tc22635 \h 4
\l "_Tc20527" 水和溶液 PAGEREF _Tc20527 \h 23
\l "_Tc12343" 碳和碳的化合物 PAGEREF _Tc12343 \h 47
\l "_Tc11284" 金属与金属矿物 PAGEREF _Tc11284 \h 76
\l "_Tc20175" 常见的酸碱盐 PAGEREF _Tc20175 \h 99
\l "_Tc9497" PAGEREF _Tc9497 \h 129
空气和氧气
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对空气和氧气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题为主,偶尔也会在简答题中涉及,分值在5~8分。考查的考点主要有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备等。有关本章知识点的试题历年的得分率都比较高,虽然知识点容易掌握,但本章知识点内容较多,出题灵活多变。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需要将相关的基础知识灵活掌握,并在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在2024年的中考中,空气和氧气可能会与环境热点问题相结合,以选择、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氧气的相关知识是高频考查点,可能会结合人们当前关注的空气污染事件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空气的成分、污染及防治;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条件也可能考查,命题形式通常为选择,判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描述是否准确;有关催化剂的考查可能会出现在氧气的制取相关试题中,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概念,可能会出现在探究题中;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在实验题中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思维导图】
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2.实验突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特别提醒
如果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则可以使用硫粉或木炭作红磷的替代品,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eq \a\vs4\al(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eq \b\lc\{(\a\vs4\al\c1(有害气体:常见的有CO、SO2、NO2,可吸入颗粒: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细微粒(PM2.5)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知识点三、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低温、高压时,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或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够助燃或支持燃烧,利用此性质可以区别N2和O2、CO2和O2。
(2)常见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的燃烧
Ⅰ.与单质的反应
Ⅱ.与几种化合物的反应
知识点四、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注意事项:
(1)用KMnO4或KClO3制取O2时应注意: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②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③实验结束时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2)用H2O2制取O2时应注意: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的最佳时间为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①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②加入催化剂也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氧气的工业制取
分离液态空气法(如图):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先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制得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典例1 (2023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典例2(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化学真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人工降雨B.冷冻麻醉
C.食品防腐D.制造氮肥
【答案】A
【解析】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属于氮气的用途;
B、液态氮可用于冷冻麻醉,属于氮气的用途;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属于氮气的用途;
D、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制造氮肥,属于氮气的用途;答案:A。
典例3(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D
【解析】A.图1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红磷和水反应生成的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不可以用木炭替代,因为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压强的变化,木炭的着火点太高,错误;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压强变化量小,所以测量结果偏小,错误;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热水中的白磷仅仅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根据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
典例4(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红磷B.木炭
C.硫磺D.铁丝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故选:C。
典例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真题)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N2B.PM10
C.HeD.H2O
【答案】B
【解析】A、空气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污染空气,错误;B、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PM10。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PM10属于空气污染物,正确;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污染空气,错误;D、水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污染空气,错误。故选B。
典例6(2023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3)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4)甲烷(CH4)是最简单、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类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答案】
(1)锥形瓶;
(2)控制反应速率/控制药品滴加的量,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GD/BGD ;2H2O2eq \\ac(\s\up7(MnO2),\(===,====))2H2O+O2↑; b;
(4)AF/AE
【解析】(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控制药品滴加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同时节约药品;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长颈漏斗导管没有深入液面下,长颈漏斗导管应深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反应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发生装置选B或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气体干燥剂,混合气体从a导管通入,经过浓硫酸充分干燥,再从b导管逸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选D,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GD或BGD;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eq \\ac(\s\up7(MnO2),\(===,====))2H2O+O2↑;
(4)甲烷(CH4)是最简单、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类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甲烷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AF或AE。
典例7(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氧气、二氧化碳是航空母舰中的常用储备气体,在急救、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下列操作步骤;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编号)。为检验二氧化锰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 溶液(写试剂化学式),观察现象即可。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 ,小试管的作用是 。
(4)为制取二氧化碳,需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稀释至,所加蒸馏水(密度为)的体积为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锥形瓶;
(2) 2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2KCl+3O2↑ ;③①②④ ;AgNO3;
(3) 氧气/O2 ;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 180 ;偏小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2KCl+3O2↑;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顺序为:③①②④;如果二氧化锰未洗涤干净,表面会附着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故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解:设所加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60g×36%=(60g+x)×9%,x=180g,即180mL;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预测1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作保护气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CO2、SO2、NO2、CO及臭氧等
预测2 (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D.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溶液变蓝
预测3(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从化学视角着“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烟
预测4(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预测)如图装置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白磷燃烧结束后最终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增大
C.白磷的用量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D.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40mL处
预测5(2022·江苏常州·统考三模)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因为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C.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稀薄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
预测6(2023·江苏常州·统考二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预测7(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④组合可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锥形瓶内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和节约药品的作用
C.装置③和⑤组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 a 管口处验满
D.装置③和④组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③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预测8(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三模)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a。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B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选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4)若用装置F收集CO2气体,要将水换成温水,其理由是。
(5)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打开止水夹,发现稀硫酸未能与多孔塑料板上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预测9(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科研测试三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空气的发展史】1772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A;1773年前后,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B;18世纪,拉瓦锡测定了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后来瑞利、拉姆赛陆续发现了氩气、氢气…等稀有气体。
【空气是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空气的保护】洁净空气对于人类、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随着工业发展,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气体A是(填化学式)。
(2)拉瓦锡测定气体B约占空气体积的,请写出稀有气体的用途(任写一点)。
(3)气体A制造得到的氮肥种类繁多,尿素【CO(NH2)2】和硫酸铵都是氮肥,区分它们只要分别加入进行研磨,通过是否闻到刺激性气味达到目的。
(4)为保护空气,工业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主要为了(填序号)。
a.减少酸雨形成 b.减少温室效应 c.防止破坏臭氧层
(5)利用气体A和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如下图示,若观察到现象时,则能说明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预测10(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联考三模)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2)某同学欲用装置①做氯酸钾制氧的实验,该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同样的装置做高锰酸钾制氧实验还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如果选择装置⑤收集氧气当看到现象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填序号),若想获得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该选用装置⑥两次,装置⑥中的液体依次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其作用分别是、。
押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只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押题2成都市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城市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做法不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的是( )
A.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B.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
C.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
D.降低PM2.5,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押题3在图1所示装置中燃烧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有氧气被消耗
C.c点时打开了弹簧夹
D.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
押题4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I、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研究空气的组成,做了如下实验:①他把少量汞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十二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②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认为这全部是氮气;③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④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减少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2)上述②中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 (填“是”或“否”)。
(3)拉瓦锡在实验中的得到的红色粉末是氧化汞(HgO),实验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下列有关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汞是一种非金属单质 B.常温下汞呈液态
C.实验中汞的作用仅作反应物 D.实验中用过的汞要妥善处理,否则可能污染环境
II、空气中的“碳—氧”平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是,空气中含量升高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该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B.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剧
(6)“碳中和”是指的排放量 (选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三)-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三-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docx、化学三-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一)-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79页。
这是一份化学(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5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8,说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