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秀教案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拓展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导入余光中的生平、写作时代背景和诵读品析来分析,并在具体的小组合作中深度理解诗歌。考虑到本诗写实性较强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以“读诗”——“读人”——“读意境”——“读主题”。先注重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最后理解感悟。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借助时空变幻,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小组合作,品析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
2.发挥想象和联想,理解诗人以借助时空变化来抒发思乡之情的独特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人以借助时空变化来抒发思乡之情的独特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小组合作,品析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回家》,伴着绵长的萨克斯声音:在1972年的一个深夜,余光中于台北市厦门街的旧居内,听着窗外的潇潇冷雨淋淋漓漓、淅淅沥沥,那雨就一点一滴地打在了他的心头。他想起自己21岁离开大陆,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而且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诗人此时的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已,仅用了二十分钟就写出了令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当64岁的诗人再度踏上那片故土之时已是白发苍苍,正如诗人他自己感慨的“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如此漂泊天涯的断肠之痛,浓缩在这短短的一首诗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光中的这首诗歌,来感受他的这份乡愁。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首诗歌。
二、找准语速语调,以第一节为例朗读整首诗歌
(一)找准语速语调,以第一节为例朗读整首诗歌
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才是十分。”而余光中的诗更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读好了才有味道,那我们要读好一首诗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明确: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板书)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范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语速语调,哪些是重音,又该如何把握节奏呢?大家可以带上笔,边听边做记号。(播放音频)
1.以第一小节为例,明确语速语调,了解重音、节奏并齐读;(PPT展示)
2.小组分读二、三、四小结,评析;
3.个人展示;
4.齐读全诗(配乐)。
(二)体会情感,找出意象
1.从朗读过程中,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答案示例:乡愁。
2.乡愁这种情感它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诗人把他的这种情感寄托在什么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明确:它们就是意象,这种投射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具体的实物在诗歌里边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象,这也是余光中语言表达的一个独特之处。
(三)具体分析,品味语言独特之处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范读,认真品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我们来揣摩一下余光中的这首诗歌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独特之处,老师给大家放录音,大家可以边听边做些记号。(播放音频)
明确:
1.本文运用时间顺序,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特色,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这头”“那头”句式齐整,回环往复的节奏(重章叠句)。
3.分析第三节:和其他三节不一样,“这头”“那头”,这里是“里头”“外头”。里头外头的距离有多远?(生与死的距离,母亲不在了,心中的思念再也无法告诉母亲了,他的心里多么地悲痛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把这种悲痛和浓烈的思念传达出来。
4.意象前面有修饰语,叠音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PPT出示)。
读一遍,你们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在这里运用这样的叠音词吗?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看到黑板上,男生读上一句,女生读下一句。(PPT出示)
乡愁是一枚邮票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船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坟墓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弯海峡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比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叠音词。
总结:情感更浓重,一层叠一层,重重叠叠,这种乡愁的感觉就浓了,余光中的叠音词,让我们品味到了诗歌的音韵美,读到了乡愁的绵延之感。
5.诗人把如此浓重的情感浓缩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上,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以小见大,以一种“轻描”和“淡写”,把乡愁浓缩在面积小且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更能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分量,应该重读,再读诗歌。
(四)品味升华,感知深意
1.作者为什么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乡愁?
明确:小时候外出求学,离开母亲,可路途遥远,在当时只能把思念寄托在信封上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娶妻生子,除了对母亲更多了对妻子的思念,在海峡另一岸的诗人只能把思念寄托在一张窄窄的船票上;后来啊,人到中年,母亲也老去了,化为一抔黄土深埋地下,再也见不到了,他所能见到的仅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样的悲痛和思念便都聚在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上;而现在,自己也老了,“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白天忙着,不觉得,到了晚上,故国故乡故园便都来入梦了,而诗人此时依然还在台北市厦门街的一座小房子里,在这个时候,他想到的不仅是自己和亲人的分离,更是一个漂泊海外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自己所在地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所以此时乡愁便都凝聚在了那一弯浅浅的海峡上。(板书)
2.小结:诗人由小家想到大家,这种家国之思是一步步上升的,所以整首诗歌来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思乡、盼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板书)
3.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伴着音乐,一起试背这首诗,再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升华
从古至今,多少爱国志士写下多少令人潸然泪下的爱国诗篇,捧出了一颗炙热的爱国心,哪怕远在海外仍然心怀故国,他们在国外有着百万年薪,体面的生活,令人尊崇的地位,却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奉献。如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还有中国芯片奠基人尹志尧,为什么?正因为他们心系故国,依恋故乡,也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情感。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该如何发扬这种爱国精神呢?(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