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秀教案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导入,课文研读,类诗探读,幸福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学生没有目标学习没动力,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但是班上前五名的学生的情况还是较好的,只是优等生比较少而已。所以要利用好优等生来带动全班,营造学习气氛。另外,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作业的现象极为严重,所以,语文成绩的保障关键还在课堂。
教学工具
希沃白板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大意,领会诗歌主旨,背诵诗歌;
学会从诗歌的关键词、写作技法入手,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引导学生拓展迁移,学习同类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拓展迁移,学习同类的诗歌。
3、探究作者写法。
教学方法
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这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联系扩充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老师讲李白满怀抱负入长安的故事,学生补充故事的后文(李白被赐金放还)。
二、课文研读
(一)推进式诵读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2、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3、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4、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学法指导:
①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音韵之美;
②注意语气和节奏,把握好感情基调。
(二)明意
1、明大意
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大致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原诗。
学法指导:结合文章注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教师点拨:
酒杯里盛着价值千金的清醇美酒,玉盘里摆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今后要去哪?
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
(三)悟诗情
(1)体会诗人情感在各联的转变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我最喜欢______这句诗,因为这里用了______的技巧(抓修辞、表达方式、关键词),写出了李白内心的______,我从这里看到了一个______的李白。
示范:我最喜欢“停杯投箸不能食”这句诗,因为这里用了“细节描写”的技巧(抓修辞、表达方式、关键词),写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我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李白。
教师点拨:体会诗人情感由欢乐、到苦闷,失望,由希望,迷茫,自信振作的转变。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把握背景、内容、情感的变化。
教师点拨:这首诗叙述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三)品技
面对坎坷的人生遭遇,李白是如何将自己复杂的情绪表达出来的呢?
学法指导:①抓关键词②修辞手法。③赏意象。
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❶用典精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志向远大。
❷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因此,诗人摆脱了个人的苦闷与失望,表达诗人乐观、自信、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师点拨:
1、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四)小结
1、诵读诗歌,读出韵味。
学法指导:要求读出情感变化,注意重音、语调、语气。
2、请尝试总结出解读诗歌的步骤和感悟诗情的技巧。
技法总结:
解读诗歌的步骤:朗读→明意(明大意、悟诗情)→品技(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小结
感悟诗情的技巧:知作者晓背景、抓关键词、赏意象、品写作技法
三、类诗探读:《长沙过贾谊宅》
运用以上总结的学习方法,请围绕预设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长沙过贾谊宅》,完成后在班上汇报交流。
知识链接: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预设问题:
1、品一品,你从本诗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学法指导:关键词、意象、赏意象
2、悟一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和《行路难》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教师点拨: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放逐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自怜之意,溢于言表;《行路难》诗表现李白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四、幸福达标
1: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师点拨:
从千古文人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人生总有低谷,关键是在挫折打击之中要坚持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要像李白一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背诵古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