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春望(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78942/0-17165764072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6.诗词五首-春望(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78942/0-17165764073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案 1 次下载
- 17 昆明的雨(教案)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17 昆明的雨(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19 苏州园林(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23 愚公移山(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及反思
展开本诗是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第一首,而诗歌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杜甫的这首《春望》。
天宝十四载(755) 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廊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因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一一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
学生到八年级,对古诗词大多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古诗短小精悍,它高度浓缩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韵律,让学生易记易背。特别是杜甫的诗歌,非常经典。
只是,也有不少学生对古诗词也有点害怕。因为其丰富的意象,细腻、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特别是意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复杂多变的形象,对于积累不是很多,底蕴不是很深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多角度的赏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更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理解及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样,的确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教学中通过了解作品意象,把握诗歌中的形象特点。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以乐衬哀的写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品读,在探讨交流中把握诗歌感情,学会抓住关键词句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历史盛衰有其必然性道理,体会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诗歌的诵读,表达的情感及写法特点。
(2)如何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我们一下就想到了哪个季节?(没错,正是春天)那你能联想到哪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指名说)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歌,那就是杜甫的《春望》【板书课题】。
二、反复朗诵,体会情感
(一)、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杜甫应该算得上是老熟人啦,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2、理解题意(望,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看、望见,春望就是望春,即作者望到的春天之景。这个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歌内容。)
(二)反复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配乐范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3、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三、深入研讨,品析诗情
(一)知人论世,探究情感
1、品析一二联,领会诗人忧思
春“望”,杜甫望到了什么?(国、城)
解释关键词:国,指国都。城,指长安城。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补充:国都陷落,只有山河还依旧存在,但那也是一个叫人见了更加伤心的存在;长安的春天来了,一个“深”字写出了草木繁茂的样子,可你们知道吗,当时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原本非常繁华,可国破后,却只剩草木繁茂,这就侧面反映出——人烟稀少,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
究竟是什么导致“国破”和“城春”这样巨大的反差?写此诗的时候,杜甫又有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吧!
① 出示背景
观看微视频,了解写作背景。
师:杜甫曾经在长安旅居近十年,深深领略过这个城市的繁华,现在却被叛军占领,眼前只望见这一片破败不堪,难免生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国破与城春,过去和现在,两层对比,一明一暗,总领性地点出了题眼“望”的内容。
(设计说明:重点突出当时作者有怎样的经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作本诗,以实现知人论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② 景语情语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诗人生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引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 设疑:这句诗有两种怎样不同的理解?你觉得这两种理解矛盾吗?
师: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杜甫为国家动荡的时局而感伤,看到花儿也不禁留下了眼泪;杜甫怅恨离别,听到鸟鸣也感觉胆战心惊。本是春日美景,但杜甫见到它们却流泪心惊。这种写法是我曾经在同学们的写作当中提过的,那就是情景交融、用乐景来衬哀情【板书:花 溅泪 鸟 惊心 乐景 哀情 以乐衬哀】。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里的花鸟是拟人,诗人感伤时局,花儿仿佛也在落泪,怅恨离别,鸟儿似乎也在暗自心惊。两种说法,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板书:触景生情 移情于物】,但它们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这两种理解并不矛盾。不过现在一般把诗人当主体,选用第一种理解的居多。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对于国家、人民,杜甫有着深深的忧虑,这是一种深深的家国情怀。】
小结:同学们,前四句写“望””,层层递进。即有所望之景,也含所望之感【白板上板书:所望 所感】,杜甫的“感时”是在感叹时局动荡,这是他的忧“国”之思【板书:忧国】,那“恨别”呢,他又因什么而恨?
2、品析三四联,探究诗人情怀
①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指名汇报,可从多角度来谈自己的体会。
师小结:没错,他恨的是战事,令他与家人失散,“连三月”写出了战事已经延续了很久。自开春以来,战火越烧越激烈。据历史记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到之处,百姓皆惨遭杀戮。“烽火苦教乡信断”,所以,他恨战乱,使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鄜州妻儿的消息,在杜甫眼中,此刻自然足以抵得上万两黄金!国破了,家没了,长时间没有亲人的消息,多么令人忧虑伤痛啊!所以这是一种痛入骨髓的“思亲”!【板书:思亲】
【设计说明:任选角度,挑战自我。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或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可分小组探讨,然后再共同分享成果;也可从炼字,挖掘意象内涵等角度进】
② 在这种国恨家愁之下,诗人内心的感受怎样?
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学生自由探讨。
教师相机补充:左手没有收到他心心念念的家书,右手没有拿到他想换家书的黄金,两手空空,杜甫啊,只能捧着脑袋不停地挠,日思夜想,于是满头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杜甫总是自称“老翁”“野老”,但其实这一年他才刚满45岁。他两鬓花白,如此苍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亲所致。那越搔越少的白发,衬托了诗人对国、对家之忧虑,在国破家散,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使诗歌更添一层悲哀,更是将诗人的愁苦推向了极致。
【设计说明:挖掘意象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对比阅读,探究情感
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其情感也是各有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来感受一下这不同的情感。
【甲】春望(杜甫)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答:【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1、自由阅读,思考练习题。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现在对比来看,《春望》的“望“中,不仅仅有诗人眼中所见,其实更有他心中的期望【白板板书:期望】:他期望着国家和平安定,他期望着亲人团聚相守。而这样的期望,在几年后,他终于等到了,怎能不喜极而泣呀!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诗歌意境
1、写作组:假如你是杜甫,你会对家人说些什么?请写一封家书(150字左右)。
2、绘画组:现场展示诗歌画面。
3、朗诵组:配乐朗诵诗歌。
课堂结语:
天宝乱离,大唐由盛转衰,身陷长安诗二十。写诗,可以明志,更可以展现诗人的忧思与大爱;读诗,可以怡情,更可以唤起共鸣,影响后世子孙。今天,当我们再读此诗,仍是沉郁顿挫,满纸血泪,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未因时间远逝而有所减退。杜甫心系国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他把自己和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有一起,生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在巍峨的顶峰,震撼人心,让世人敬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希望新时代的你们都能有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愿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你们懂得感恩,珍惜当下平凡而又幸福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春 望(杜甫)
花 溅泪 触景生情
鸟 惊心 移情于物
乐景 哀情
忧国 思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对话,导入新课,探索新知,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感知近体诗的韵律,译文,探究活动,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