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B.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
D.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鸟类的生殖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可见,“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是鸟类在育雏,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A错误。
B.汗腺分泌汗液,汗液通过导管把人体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可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可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B正确。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正确。
D.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可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A。
2. 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代谢旺盛,常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小红同学用镊子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逆时针转动甲中的⑤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③
B. 在视野中有许多边缘黑色中间透亮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发生了重叠
C. 观察黑藻叶片时,必须要制作徒手切片
D. 若在显微镜下戊中的叶绿体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那么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D
【解析】
【分析】(1)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内是空的,有较亮的黑边,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可以改变形状,并且会移动位置;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边缘较细不黑,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细胞一般不会改变形状,并且不会移动位置。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3)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详解】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根据图示显微镜的侧面观察,需要顺时针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③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A不符合题意。
B.视野丁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要求,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必须要制成玻片标本,黑藻的叶片较小、较薄、透光性好,不需要制作成切片,而是直接可把叶片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制成临时装片来观察,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观察的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不变,所以光学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一个细胞,细胞质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就是顺时针,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涵盖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详解】A.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些条件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A正确。
B.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C正确。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
4.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不少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下列对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雨水:雨润万物生———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B. 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属于双子叶植物,竹为单子叶植物
C. 大暑:一候腐草化为萤———萤火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D. 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瓜豆轮作是利用了豆类植物共生的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雨润万物生,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荷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竹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B正确。
C.萤火虫的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豆类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5. 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互相影响,彼此制约,相互依存,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的狼和鹿②同窝的蚂蚁③蛔虫和人④草盛豆苗稀
a.种内互助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A. ①-b;②-a;③-c;④-d
B. ①-d;②-a;③-b;④-c
C. ①-a;②-c;③-d;④-b
D. ①-b;②-a;③-d;④-c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几种方式。
【详解】①草原上的狼和鹿:狼吃鹿,它们之间属于b捕食关系;②同窝的蚂蚁:同窝蚂蚁之间会互相帮助,共同照顾幼虫和寻找食物,它们之间属于a种内互助;③蛔虫和人:蛔虫生活在人的肠道内,以人的食物为食,但并不提供营养给宿主,反而可能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或疾病,它们之间属于d寄生关系;④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它们之间属于c竞争关系。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白马湖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人员观察到5种植物P、Q、R、S和T,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来分辨。下列关于桃树、银杏、铁线蕨、葫芦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P是桃树B. T是银杏
C. Q是葫芦藓D. S是铁线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体内没有出现输导组织等。
(2)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一般植株长的比较高大等。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等。
(4)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等。
【详解】A.桃树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因此P是桃树,故A正确。
B.铁线蕨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因此T是铁线蕨;银杏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因此Q是银杏,故B错误。
C.据B可知,Q是银杏;葫芦藓无种子,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属于苔藓植物,因此S是葫芦藓,故C错误。
D.据B和C可知,S是葫芦藓,T是铁线蕨,故D错误。
故选A。
7. 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 在傍晚移栽——增强蒸腾作用
C.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 增施气肥———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A.中耕松土能使土壤含氧量升高,促进番茄幼苗根系进行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傍晚光照不强,温度较低,不利于气孔的开启,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故在傍晚移栽,目的是降低番茄幼苗的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
C.番茄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能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存活率,C不符合题意。
D.在温室中种植番茄,要使番茄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气肥,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贮藏,温度控制在46℃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粒小麦是一个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B. 暴晒后的小麦种子水分减少有利于贮藏
C. 趁热进仓贮藏有利于抑制霉菌、蛀虫等有害生物繁殖
D. “热进仓”贮麦法贮藏期间,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将暂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一粒小麦属于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因此,一粒小麦是一个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A正确。
B.暴晒后的小麦种子水分减少有利于贮藏,B正确。
C.水是生物代谢所必需的,种子进仓贮藏,降低含水量有利于抑制霉菌等有害生物的繁殖,C正确。
D.热进仓贮麦法贮藏期间,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弱,但仍有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9. 将红色樱桃(Dd)的花粉授到黄色樱桃(dd)的柱头上,则黄色樱桃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红色,dd,Dd或DD
B. 黄色,dd,Dd或dd
C. 红色,Dd,Dd或dd
D. 黄色,Dd,DD或dd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将红色樱桃(Dd)的花粉授到黄色樱桃(dd)的柱头上”,则黄色樱桃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
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所以,将红色樱桃(Dd)的花粉授到黄色樱桃(dd)的柱头上,遗传图如下:
可见,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Dd或dd,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所示为有关植物三大作用的试验装置,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用来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 乙装置用来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C. 丙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D. 三个装置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实验现象都大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A.甲装置的变量是叶,在光下照射几小时,A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最多,C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最少。因此,甲可用来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A正确。
B.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乙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正确。
C.氧气帮助燃烧。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燃烧的蜡烛因为缺氧会熄灭。因此,丙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C正确。
D.蒸腾作用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光合作用只在光下进行,因此,甲装置和乙装置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实验现象都大不相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丙装置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实验现象基本相同,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
B. 图乙中结构⑤将来发育成图丙中结构①
C. 由丁发育成甲的过程中有机物一直减少
D. 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叶、②茎、③根。图乙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A.种子的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可见,图甲中的①叶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A正确。
B.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结合题图可知,图乙中结构⑤子房壁将来发育成图丙中结构①果皮,B正确。
C.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可见,由丁(种子)发育成甲(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
D.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因此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C。
12. 流程图可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对以下流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 若此图表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则a可表示外界光线,b为视觉感受器,c为视觉中枢
B. 若此图表示人消化道内的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的消化过程,则a、b、c分别代表的结构是口腔、胃、小肠
C. 若此图表示生物进化,从a到c的趋势为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D. 若图示表示肺循环,则a为右心室,b表示肺,c表示左心房,②内流的是动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视觉的形成过程、蛋白质消化过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肺循环的途径相关知识。
【详解】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中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视觉感受器)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A正确。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内经过胃蛋白酶的作用,一部分被水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所有蛋白质都被水解成多肽,多肽再在肠肽酶的作用下最后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由此可知,口腔没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B错误。
C.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正确。
D.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由此可知,a为右心室,b表示肺,c表示左心房,②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叙述不能体现人体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是( )
A. 肺泡多,肺泡壁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适于气体交换
B. 小肠绒毛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食物消化
C. 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毛细血管,适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D. 心脏的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互不相通,可以防止动、静脉血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种的吸收,与食物的消化无关,B错误。
C.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心脏四个腔内,左心房、左心室内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内是静脉血;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互不相通,可以防止动、静脉血混合,增强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D正确。
故选B。
14.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远不只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说明,提出聪明的猜想或预言,也是科学探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推测是指根据已知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探究中的推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乱蒙,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依据一定的证据作基础,从而对未知事物提出猜想、设计研究思路。
【详解】A.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说明了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原有的微生物,而不是瓶内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的空气,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在原始地球的大气(不是原始海洋)中,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错误。
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种子蕨有蕨类般的树叶,但是与真正的蕨类不同。因为种子蕨是带有种子的植物,或称裸子植物。种子蕨化石可以推断,种子植物是由古代蕨类植物进化来的,C错误。
D.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说明人、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D错误。
故选A。
15.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期是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B. 不与他人沟通心理困惑,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C. 性意识开始萌动,正确对待性意识萌动,与异性正常交往
D. 女生在月经期间应注意清洁卫生,科学对待生理变化,学会接纳与调试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的。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的成长,也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A正确。
B.在青春期,青少年确实会发展出更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应该与他人沟通心理困惑。相反,良好的沟通和社交技能对于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B错误。
C.青春期是性意识觉醒的时期,学会与异性正确交往,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C正确。
D.月经的到来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女生需要注意月经期间的清洁卫生,以及科学地对待这一生理变化,学会接纳和调整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 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 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 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因此,由3、4、8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正常为显性性状、患病为隐性性状,个体3和4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Aa,A不符合题意。
B.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正常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B不符合题意。
C.1号患病,基因组成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传递给了7号,而7号表现为正常,则7号的基因组成为Aa;8号患病,基因组成为aa。7号(Aa)和8号(aa)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个体11是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而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占;因此,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C不符合题意。
D.在5、6、10家庭中,5号个体患病,基因组成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会传递给10号个体,而10号个体正常,因此10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为Aa的概率是。当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时,其后代均正常;当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时,其与10号个体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因此,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的患病概率是,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如图中Ⅰ与Ⅱ、Ⅲ间为包含关系,Ⅱ与Ⅲ间为并列关系。以下生物概念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 )
A. Ⅰ生态系统、Ⅱ草原生态系统、Ⅲ农田生态系统
B. Ⅰ内耳、Ⅱ鼓膜、Ⅲ耳蜗
C. Ⅰ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Ⅲ脑
D. Ⅰ遗传病、Ⅱ白化病、Ⅲ夜盲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Ⅰ包含Ⅱ和Ⅲ,Ⅱ与Ⅲ间为并列关系。
【详解】A.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Ⅱ农田生态系统、Ⅲ草原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B.Ⅰ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Ⅲ耳蜗,不包括Ⅱ鼓膜,B不符合题意。
C.Ⅰ神经系统包括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Ⅲ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C不符合题意。
D.Ⅱ白化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Ⅰ遗传病,但是Ⅲ夜盲症是维生素A缺乏症,不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列对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 线形动物———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C.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口无肛门
D.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C
【解析】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2)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4)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正确。
B.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圆柱形,有口有肛门,故B正确。
C.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体表裸露湿润,有口有肛门,故C错误。
D.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故D正确。
故选C。
19.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主要通过生殖系统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泡移入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B. 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①分泌激素有关
C. 若⑤堵塞,则该妇女没办法获得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D.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卵巢,②⑤是输卵管,③受精卵,④是子宫。
【详解】A.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④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是怀孕,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在雄性激素的促进下男性出现遗精,在雌性激素的促进下女性出现月经,而遗精和月经也是男性和女性性成熟标志。故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①卵巢分泌激素有关,B正确。
C.②⑤是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因而②堵塞无法受精,但是可以通过试管婴儿,获得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C。
20. 某小组在研学报告中记录了部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成虫
B. 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C. 胚盘是鸡卵中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 以上三种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属于变态发育。
(3)胚盘含细胞核,将来发育成胚胎,进一步发育成幼体。
(4)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详解】A.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青蛙的受精过程是在水里完成,受精卵的发育也在水里完成,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里,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B正确。
C.胚盘含细胞核,是鸡卵中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C正确。
D.家蚕、青蛙、鸡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D正确。
故选A。
21. 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细胞个体,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②乳酸菌主要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③制作酸奶和泡菜时离不开乳酸菌
④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些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等特殊结构。
(2)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性细菌,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①乳酸菌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菌,①错误;
②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约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繁殖速度很快,②错误;
③乳酸菌能够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制作酸奶和泡菜时离不开乳酸菌,③正确;
④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④正确;
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3月16日,前体操运动员李小鹏的女儿奥莉参加了一场专业的花滑比赛。她在冰场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优美的音乐刺激运动员的耳蜗,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B. 运动员完成高难度腾空旋转动作,依赖小脑协调身体平衡
C. 观众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增加
D. 观众看到精彩表演鼓掌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因此,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耳蜗,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2)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详解】A.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完成高难度腾空旋转动作,依赖小脑协调身体平衡。故B正确。
C.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因此观众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增加。故C正确。
D.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观众看到精彩表演鼓掌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故D错误。
故选D。
23. 关于输血、献血、传染病、免疫、用药急救、发酵等说法错误的是( )
A. OTC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可以自己在药店购买的药物
B. 艾滋病毒(HIV)是病原体,是动物病毒,有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C. 静脉出血可按压近心端止血,如果大量失血要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 做酒要用酒曲(包括曲霉和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用酵母菌,做酸奶、泡菜要用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发酵是一个由微生物(如细菌、酵母)或酶引起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其中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被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个过程可以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进行,具体取决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类型和它们的代谢途径。
【详解】A.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OTC)是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可以自己在药店购买,按说明书服用的药物,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进行繁殖,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是病原体,只能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中生活,是动物病毒,有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B正确。
C.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可按压远心端止血,如果大量失血要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错误。
D.曲霉能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因此做酒要用酒曲(包括曲霉和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用酵母菌,做酸奶、泡菜要用乳酸菌,D正确。
故选C。
24. 某学习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等器材,模拟人眼球成像原理。(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透镜和光屏分别模拟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
B. 模拟看远处物体时,“F光源”适当左移,用注射器向内注水,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
C. 此模型还不够完善,应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瞳孔
D. 通过该实验可知: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
【详解】A.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模拟的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光屏上显示像模拟的是视网膜上形成物像,A正确。
B.模拟看远处物体时,眼睛和物体距离增大,“F光源”应适当左移,模拟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应变小,即应用注射器向外抽水,减小曲度,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B错误。
C.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这就相当于眼的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一样。因此,某同学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了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瞳孔,C正确。
D.通过该实验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的物像,即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D正确。
故选B。
25. 科学以证据为判断尺度,下列证据与推论之间不相符的是( )
A. 研究中华龙鸟化石——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B. 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的解剖结构——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C. 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无法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D. 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差异——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详解】A.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A正确。
B.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的解剖结构,发现他们虽有差异,但有很多同源器官,说明这些生物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能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C错误。
D.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目的是探究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图二为玉米籽粒萌发到开花结出玉米粒的全过程简略图,玉米籽粒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图中A的[___];萌发时图中A的[ ]___首先突破种皮。
(3)若播种或育苗期选择不当,玉米果穗会出现缺粒现象,图三在进行___进行弥补。
(4)玉米的叶容易受到花叶型病毒侵染,感染后会出现叶片变黄变小,植株生长缓慢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科研人员将玉米不带毒的芽尖转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获得大量“脱毒苗”,该过程利用了___技术。
(5)科研人员为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测定了三块样地玉米生产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和表所示。
①据图可知,在玉米播种后的前80天均能使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SPAD增加,进而(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总份数)(叶绿素SPAD是一个代表植物绿色程度的参数)有利于提高玉米的___(生理过程)。
②据表可知,秸秆覆盖处理产量高,原因可能是:秸秆覆盖处理可延缓春玉米叶片衰老,同时,秸秆可经过微生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根系对土壤中___的吸收,进而实现增产。
【答案】(1)空气 (2) ①. ② ②. ③胚根
(3)人工辅助授粉 (4)组织培养
(5) ①. 光合作用 ②. 无机盐和水分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果皮、胚、胚乳。胚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人工辅助授粉的概念是指通过人为的干预,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以帮助植物完成授粉过程。图二所示结构: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胚根。
【小问1详解】
种子萌发必备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图一是一组对照实验,有一组种子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其它条件都相同,由此可知此实验的变量是空气,因此图一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目的是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小问2详解】
图二所示结构: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胚根。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胚乳储存营养。因此玉米籽粒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图中A的②。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因此萌发时图中A的③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小问3详解】
如果播种或育苗期选择不当,或者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玉米果穗可能会出现切粒现象,即部分籽粒未能正常发育。这是由于传粉不足或受精不良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人工手段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可以增加授粉的成功率,促进子房和胚珠的受精,从而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因此若播种或育苗期选择不当,玉米果穗会出现缺粒现象,图三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弥补。
【小问4详解】
组织培养,也称为组织培养物或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的部分组织从本体分离出来进行培养的技术。在广义上,它指的是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脱毒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此科研人员将玉米不带毒的芽尖转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获得大量“脱毒苗”,该过程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
【小问5详解】
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色素分子参与到光能的吸收和传递过程中。可以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从而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因此在玉米播种后的前80天均能使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增加,进而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秆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释放出大量的氮、磷、钾等无机盐,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秸秆可经过微生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根系对土壤中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进而实现增产。
27. 目前我市中小学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跳绳成了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某中学举行一场跳绳比赛(图中序号表示器官或结构,字母表示系统)。
(1)上场前参赛选手深吸一口气,此时膈肌处于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听到开赛哨声,参赛选手立刻开始跳绳属于___反射。
(2)跳绳时膝盖需要缓冲身体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关节中能起到缓冲震荡的结构是[ ]___。
(3)跳绳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该物质在图中___(填序号)被最终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进入B系统。
(4)同学们大声呐喊加油,参赛选手大受鼓舞,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使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_的共同调节。
(5)赛后选手们及时补充水分,一部分水经过___(填生理活动)后在⑤中形成原尿。
【答案】(1) ①. 收缩 ②. 条件/复杂
(2)②关节软骨 (3)⑨
(4)神经系统和激素 (5)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肾小球、⑤肾小囊、⑥肾小管、⑦胃、⑧大肠、⑨小肠,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
【小问1详解】
人体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过程。所以,上场前参赛选手深吸一口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听到开赛哨声,参赛选手立刻开始跳绳,是在后天训练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从反射类型来看,这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小问2详解】
跳绳时膝盖需要缓冲身体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图中的②是关节软骨,它能够缓冲跳绳时产生的震动,避免运动损伤。
【小问3详解】
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淀粉(糖类),所以跳绳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该物质在图中⑨小肠被最终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葡萄糖后,进入B血液循环系统。
【小问4详解】
同学们大声呐喊加油,参赛选手大受鼓舞,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小问5详解】
赛后选手们及时补充水分,一部分水经过通过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8.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2年1月,科学家将一颗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进了一名57岁男性心脏病患者的体内,术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基因编辑过程中,科学家敲掉了3个表达产物会引发免疫排斥的基因,同时插入了6个来自人类的基因,以减弱排斥反应,使这颗猪的心脏更适应人体。
资料二:春暖花开,正是踏春、出游、赏花的好时候,可是每年这时候,一些人都会被花粉过敏折磨得苦不堪言。让人产生花粉过敏的,往往是柳树、杨树等树木开的花,还有路边不知名的杂草类植物开的花。它们的花粉不起眼,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漂浮,过敏人群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发生过敏。
资料三:图一和图二是1960年9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特43《爱国卫生运动》特种邮票中的两枚,其主图分别为“讲卫生”“锻炼身体”。图三为1992年11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的第二枚,图案为: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汤非凡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他研发了中国第一批狂犬疫苗,被称为中国疫苗之父。
(1)科学家应用了基因编辑等技术改造了猪的基因,解决了异体移植最大的问题,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___。
(2)杨、柳树等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属于___(填“虫媒”或“风媒”)花。
(3)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移植的器官、花粉中引起过敏的物质都属于___(填“抗体”或“抗原”),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
(4)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图一的做法属于___,图二的做法属于___。
(5)科学家汤飞凡研发的狂犬疫苗,可降低狂犬病的发生风险。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免疫(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答案】(1)性状 (2)风媒
(3)抗原 (4) ①. 切断传播途径 ②. 保护易感人群
(5)特异性
【解析】
【分析】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生物体。2、抗体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3、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它是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或者注射疫苗、类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后获得的抵抗感染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科学家应用了基因编辑等技术改造了猪的基因,解决了异体移植最大的问题,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小问2详解】
风媒花的特点是:具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的花粉。杨、柳树等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属于风媒花。
【小问3详解】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移植的器官、花粉中引起过敏的物质以及甲流病毒都属于抗原,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
【小问4详解】
题干中“图一和图二是1960年9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特43《爱国卫生运动》特种邮票中的两枚,其主图分别为“讲卫生”“”、锻炼身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所以“讲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5详解】
科学家汤飞凡研发的狂犬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免疫力,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它是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或者注射疫苗、类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后获得的抵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注射狂犬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29. 智慧大棚是一种现代化设施,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优势。下图中的图一为辣椒智慧大棚的示意图。
(1)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图一中___的开闭程度以调控光合作用的强度。
(2)温度会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夜晚检测到大棚内温度较高时,系统会通过调温设备降低温度,目的是___。
(3)为了探究辣椒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二实验,将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按图二装置连接好,再移至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叶片 B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___。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叶片___。
(4)夏季晴朗的一天,科研人员利用传感器,测定了一日之内辣椒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三。图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是曲线___(填“Ⅰ”或“Ⅱ”)。从图三可以看出,辣椒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起点是___点,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是___点。
(5)在种植辣椒过程中,智能灌溉要防止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___。
(6)请写出智慧大棚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优势:___。
【答案】(1)遮光卷帘
(2)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 ①. 二氧化碳 ②. A
(4) ①. Ⅱ ②. a ③. b、f
(5)积水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6)提高产量和质量、节省成本、保护环境、节水、节能等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5)图三中:曲线Ⅰ代表光合作用,Ⅱ曲线代表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图一中遮光卷帘的开闭程度以调控光合作用的强度。
【小问2详解】
夜晚通过调温设备降低温度,目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图二中,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在黑色塑料袋中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叶片A见光,叶片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产生了淀粉;B叶片不见光,处理后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小问4详解】
曲线图三中,曲线Ⅰ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Ⅱ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曲线Ⅰ代表光合作用,Ⅱ曲线代表呼吸作用。可见,光合作用是从a点开始的。b点和f点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小问5详解】
种植辣椒过程中,智能灌溉要防止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积水会影响根的正常呼吸,即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导致植物就会死亡。
【小问6详解】
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智慧大棚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优势是:为农作物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可更好控制作物生长过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30. 我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一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图二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其中甲是___,
(2)若图二丙中的 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a代表___。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是___的。
(4)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___形式反复循环的。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填序号)。
(5)为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国家倡导多植树造林,实际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是___。
【答案】(1) ①. 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鸮 ②. 分解者
(2)蛇或沙云雀或蜥蜴
(3) ①. 2 ②.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①. 二氧化碳 ②. 1、3、4、5
(5) ①. 碳-氧平衡 ②. 节约用电、爱护植被、绿色出行等
【解析】
【分析】图二中,乙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1、3和4是呼吸作用,2是光合作用,5是燃烧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青草→沙鼠→荒漠雕鸮、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鸮。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鸮。图二中乙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是生产者,丙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丙为消费者;甲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甲是分解者。
【小问2详解】
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图二中的食物链为:乙→c→a→b,对应的图一中的食物链有: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鸮。因此,a代表蛇或沙云雀或蜥蜴。
【小问3详解】
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过程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一般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汲取10%到20%的能量,因此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此可知,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
【小问4详解】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生产者固定进入生物群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生物体内的含碳有机物经呼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散失到无机环境。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二氧化碳。由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有:1、3和4,生物体除了通过呼吸作用将碳返回无机环境,还有通过5燃烧作用,当生物体的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变化后,可以形成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1、3、4、5。
【小问5详解】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此过程实际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是节约用电、爱护植被、绿色出行等,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31.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稻壳顶端存在有芒和无芒的现象。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探究某种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水稻的稻壳顶端存在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
(2)据实验判断,海水稻的有芒是___性状。子一代有芒海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填图2的序号)。
(3)对子二代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若无芒海水稻为288株,则理论上有芒海水稻的数量是___株。
(4)稻花很小,自然状态下很难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培育杂交种子。袁隆平团队发现图1中的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海水稻,利用其与普通海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海水稻。该育种方法对应图3中的___(填图3的字母)。该高产杂交水稻的产生,运用了植物的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
(5)经卫星搭载的普通黄稻(籽粒的果皮为黄色)种子,在返地种植时,出现了几株果皮为棕色的水稻,这种变异属于___变异,如果把这种变异的植株选择成为新的水稻品种,这种选择称为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 ①. 显性 ②. ③
(3)864 (4) ①. B ②. 有性
(5) ①. 可遗传 ②. 人工选择
【解析】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水稻的稻壳顶端存在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依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从图2中子一代有芒海水稻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其性状出现了有芒和无芒,可以推断海水稻的有芒是显现性状,子一代有芒海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为图2中的③所示。遗传图谱如下:
【小问3详解】
由(2)知,子一代有芒海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子一代自交,遗传图解如下:
子二代无芒海水稻的基因组成是aa,所占比例是四分之一,子二代有芒海水稻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所占比例是四分之三,四分之一是288株,则四分之三是864株。
【小问4详解】
图3中A为诱变育种,B为杂交育种,C为转基因。因此,“袁隆平团队发现图1中的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海水稻,利用其与普通海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海水稻。”属于杂交育种,因此对应图3中的B;杂交的育种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小问5详解】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经卫星搭载的普通黄稻(籽粒的果皮为黄色)种子,在返地种植时,出现了几株果皮为棕色的水稻,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如果把这种变异的植株选择成为新的水稻品种,这种选择称为人工选择。
32. 资料一:《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公布的结果,我国现有植物47100种,动物69658种,真菌25695种,细菌469种,病毒805种。下图是部分生物分类图。
资料二:外来入侵物种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红火蚁、鳄雀鳍、草地贪夜蛾、福寿螺、美洲牛蛙、红耳彩龟等59个物种被纳入。
(1)资料一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多样性,其实质是___的多样性。
(2)资料一的生物分类图中,A 代表的动物,其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是A代表动物的体内有___,与蜥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
(3)红火蚁和草地贪夜蛾在发育和长大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___会限制其发育和长大。
【答案】(1) ①. 生物种类/物种 ②. 基因/遗传
(2) ①. 脊柱 ②. 青蛙
(3)外骨骼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图中A表示脊椎动物。
【小问1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资料一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小问2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因此,A代表脊椎动物,其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是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青蛙和蜥蜴都属于脊椎动物,因此,与蜥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青蛙。
【小问3详解】
红火蚁和草地贪夜蛾都属于昆虫,昆虫体表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证据
推测
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
B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
种子蕨化石
蕨类植物是由古代种子植物进化来的
D
埃及古猿头骨化石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处理
产量(吨/平方公顷)
无覆盖处理
14.62
地膜覆盖处理
14.30
秸秆覆盖处理
16.40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