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全国通用)(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全国通用)(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名句默写,孔子曰,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23分)
复兴中学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1-2小题。
我们要重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技术创新。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而非“保存”,既不能(过度/过渡)开发,也不应与世隔绝,活化利用是关键。平遥古城西北角的柴油机厂在闲置几十年后,成为举办“平遥中国年”等活动的文化场所;故宫博物院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创新了故宫文化知识的(传播/传递)方式;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给大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考古体验;河南博物院以“青玉人首蛇身饰”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风靡( )全网……种种创新都显示,文化遗产(不仅/虽然)是中华文明yuán( )远流长的实物见证,也可成为“飞入百姓家”的新生活方式。另外,近年来,计算机视觉、AI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已为文物的保护、复原、研究和展览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人们期待VR、AR、游戏等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突破口。元宇宙博物馆、虚拟( )人非遗体验官、文物数字藏品……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脑洞”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
1.(3分)根据文意,写出相应汉字或者拼音。
风靡( ) yuán( )远流长 虚拟( )
2.(2分)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过渡 传播 虽然B.过度 传递 虽然
C.过渡 传递 不仅D.过度 传播 不仅
3.(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空间站转入长期在轨运营阶段,未来几年,长七火箭将保持每年两次左右的发射频率,为空间站天地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B.中国动画不仅内容取材和思想内核始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而且很早就形成了追求民族风格的艺术自觉。
C.今年8月,这条1052米长的隧道正式开通,这一重要工程节点的完成,为实现雅万高铁总进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D.叶少兰高兴地看到,近来一些剧团的青年演职员们改编、创造、整理了多部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
4.(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历经1300多年农耕文化的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层浩瀚梯田,构成了哈尼人的幸福阶梯。
①炎炎夏日,佳禾吐翠,碧波万顷
②冬日初春,梯田水满,天水一色
③中秋时节,稻穗金黄,硕果飘香
④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哈尼人生生不息,用汗水作墨,用山坡作纸,用农具作笔
⑤在云岭大地上雕刻出一幅幅悠长静谧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卷
A.④⑤②①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⑤
5.(6分)小宁需要完成一份主题为“书写汉字之美,传承中华文明”的研学报告,为此他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临沂书圣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8届,成为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节会品牌。举办书圣文化节,进一步弘扬了我市优秀历史文化,打造了“书圣故里·魅力临沂”品牌,成为临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名片。文化节期间,为迎接八方宾客,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部门协同作战,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整修完善,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书圣节这一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使得书圣文化节具备了推向市场,形成产业的条件。通过市场的整合发展,临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沂蒙特色的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体系。
材料二
①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②北京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③上海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1)书圣文化节的举办给临沂带来了哪些变化?请你根据材料一概括。(3分)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请你给学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分)
6.(8分)名句默写
流淌在古诗文中的中华文化,吟咏至今,情思悠长。①“秋风萧瑟, ”是曹操胸中的磅礴力量,②“ ,飞鸟相与还”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得;③“ ,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岑参驻守边疆的愁思,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则是李商隐羁旅的苦涩;“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的盎然生机,⑥“浮光跃金, ”是范仲淹心中的洞庭美景,⑦“日出而林霏开, ”则是欧阳修描画的山间朝暮。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疑是先贤共同的赤子情怀。
二、阅读实践(共47分)
(一)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2分)古人写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结合颔联中的“钟”字进行赏析。
8.(2分)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有登临必有佳作。下列两句诗中,哪一句和杜甫“登高望岳”时的心情最接近?请简要分析。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②过:指苏轼的小儿子苏问。③韩退之:即韩愈。
9.(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
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微颔之
D.更欲远去/意与日去
10.(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11.(2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描写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抒发了作者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
B.甲文中的“遂”“亦”“但”三字,将苏轼和张怀民的知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C.乙文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D.两篇选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在文章结构上先叙事,再抒情议论,整体层次分明。
12.(4分)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⑪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⑫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⑬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⑭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⑮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⑯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⑰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⑱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3.(2分)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与后文移植胡杨树形成照应。
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避免平铺直叙。
C.小说通过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由开山的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
D.小说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了多处议论与抒情,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引发读者的思考。
14.(4分)小说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极富感染力。文章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5.(4分)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2)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6.(4分)本文结尾说:“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分)请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5月21日,是小满。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②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所说:“小满,江河渐满。”此时节,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③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在小满节气,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反倒是气温的快速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节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北方的干空气比南方的湿空气更容易被“加热”,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上升得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小满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的刺激,颗粒会更加饱满。
(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①立夏过了,小满姗姗而来。“满”,《说文解字》释为“盈溢”,引申义便是充满、饱和、足够。“小满”,便有“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意思。
②小满时节,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麦子由青转黄,再过十余日,滚滚的麦浪便会在天地间铺陈出一片金黄色。小满节气的农谚很多都是说麦子的,如“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唐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这样写麦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摘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
①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彦华表示,小满养生,应以健脾祛湿为主。
②小满是“湿”的开始,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风湿、水肿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好,就能祛除多余的湿气。此时可以多吃些红小豆、丝瓜、白扁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③另外,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其实,适当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不过,要选择合适的运动,不宜太剧烈,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
④王彦华表示,初夏时节早晚仍会较凉,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也要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
⑤“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个别地区因气温升高而使用风扇、空调时,要注意使用方法。一般来说,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2℃,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时间关闭,应保持通风。“小满时节,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保证水分充足,代谢良好。”王彦华说,炎热天气,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单纯靠喝水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
(摘选自“人民网”,有删减)
【材料四】
小满拉开主汛期序幕全国雨季形势图
注:华西地区(也称西南地区):是我国川、藏、滇、贵、渝等地的合称。
17.(3分)阅读材料一可知,“小满”在中国南方和北方有许多不同之处,请补全下表。
18.(4分)下面是同学们根据材料四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
4月上旬至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会率先奏响我国汛期序曲,进入小满节气之后,降水进入全盛阶段。
结论二:
6月上旬至7月中旬,雨带也北移至长江流域,大名鼎鼎的梅雨季正当时。
结论三: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地区进入多雨季,主雨带由北向南推进,降雨以东北三省为盛。
结论四:
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冷暖交汇主战场转移至华西,绵绵华西秋雨如火如荼。
上面四个结论中,表述有误的是______(填序号),请阐明理由。
19.(3分)有人对材料二里画波浪线的句子做了这样的批注: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满虽为自然之道,也是人生至理。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0.(3分)请阅读材料三,向大家提三条健脾祛湿的建议。
(四)名著阅读
21.(4分)班级文学组将创编以“名著中的精神”为主题的专刊。请参考下面示例,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专刊扉页的设计。(不少于50字)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作文(共50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作。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挪威小说家温塞特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德国哲学家尼采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美国思想家爱默生
信念、努力、智慧、爱心、勇气、宽容……都能助力创造奇迹。
请以“我也能创造奇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
地域
“小满”时天气
农作物
“小满”含义
南方
①
以水稻为主
③
北方
降雨量很小或无雨,气温快速上升
②
指“小麦饱满程度”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期间,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受到侮辱和歧视,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先生爱国爱民,以国家与民族利益为先的精神品质值得钦佩,我愿以先生为榜样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名句默写,孔子曰,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泰州卷)(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浙江专用)(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阐释批注5,图解批注6,照应批注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