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疆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疆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空气液化
C.海水晒盐D.石油分馏
【答案】A
【解析】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主要含有淀粉、糖类,经发酵后生成了酒精,酒精和淀粉、糖类不是同种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故符合题意;
B、空气液化是指空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空气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D、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其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除了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外,没有其他意义
B.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C.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CO、CO2等有害气体和烟尘
D.每100g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g
【答案】B
【解析】A、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有多种用途,错误;
B、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正确;
C、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体积,错误;
故选B。
3.氮肥可以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下列关于尿素[CO(NH2)2]、碳酸氢铵、氯化铵、氨水(通常含氨17%)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和氨水都属于铵态氮肥
B.氨水中含有大量的OH-
C.尿素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四种氮肥中氯化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B
【解析】A、尿素是有机氮肥,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故说法错误;
B、氨水是一种碱,则氨水中含有大量OH-,故说法正确;
C、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D、经计算,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6.7%,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7.7%,氯化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6.2%,氨水(通常含氨17%)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4%,则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说法错误。
故选B。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B.稀释浓硫酸
C.收集氢气D.过滤
【答案】A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B错误;
C、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要收集氢气,氢气会处于空气的上层,应试管口向下收集,故C错误;
D、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
故选A。
5.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
【解析】A、使用一次性碗筷,会增加树木的砍伐,浪费资源,增加制造餐具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不属于绿色发展,不符合理念,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环境保护,属于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有助于环境保护,属于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环境保护,属于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关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主要有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B.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农业灌溉可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实现节约用水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排放
【答案】B
【解析】A、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主要有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描述正确;
B、地球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描述错误;
C、农业灌溉可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实现节约用水,描述正确;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排放,减少对水的污染,描述正确。
故选B。
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D.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
【答案】A
【解析】A、石蕊溶液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石蕊溶液不能检测溶液的pH,因此不能用石蕊溶液检测雨水是否为酸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闻气味法可以区分和
B.科学态度与责任: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化学观念:添加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量
D.科学思维: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了和,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选项错误;
B、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选项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添加催化剂,不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量,选项错误;
D、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反应后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由于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所以不能确定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
9.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A. 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但是不会增加溶解度;加热升高温度,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
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为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错误;
C.不确定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 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错误;
D. 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食醋有刺激性气味,食盐水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氧气能与灼热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能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氢气、甲烷燃烧都有水生成,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均有水珠生成,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是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请回答下面问题。
(1)小红同学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没有泡沫,且有大量浮渣,这一现象说明该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这样的水最好处理后饮用,生活中应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净水器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高浓度酒精在室内喷洒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 。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作用。
【答案】(1) 硬水 煮沸 吸附
(2)使酒精蒸气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乳化
【解析】(1)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水的方法软化硬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利用活性炭净化水。故填:硬水;煮沸;吸附。
(2)酒精是可燃物,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明火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酒精蒸气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使酒精蒸气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洗洁精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使油污分散为细小液滴被水冲掉。故填:乳化。
12.(5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1)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燃烧排放的CO2过多会导致 。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氧化碳B.氢气C.肼(N2H4)
(3)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捕捉,与氢气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答案】(1) 煤 温室效应
(2)BC
(3) 原子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燃烧排放的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使温度升高;
(2)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肼(N2H4)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BC;
(3)①依据微观示意图,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原子。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 Fe、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实验前发现铁片表面生锈了,铁生锈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 接触,若想用盐酸除去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乙中的实验现象是 。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丁,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答案】(1) 氧气和水蒸气
(2) 铁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2+
(3)丙
【解析】(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故填:氧气和水蒸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发生反应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试管丙中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试管乙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由图丁可知,反应前含有2个铁原子、2个硫酸根离子、2个铜离子,反应后含有2个亚铁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2个 铜原子,可知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Fe、Cu2+,故填:Fe、Cu2+;
(3)甲实验:镁片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镁>铁;
乙实验:铁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铁>铜;
丙实验:镁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镁>铜;
可知甲、乙试管中实验即可验证镁>铁>铜,丙试管实验多余,故填:丙。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4.(9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①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反应后通过_____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Mn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来添加稀盐酸。
(3)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___________%时蜡烛不再燃烧。
③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
【答案】(1)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过滤
(2) BE 分液漏斗
(3) 与氧气接触 15.3 氮气##N2
【解析】(1)①用装置A固固加热型制取氧气,且试管口处没有棉花,该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为回收二氧化锰,由于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反应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Mn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该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该气体的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应选择E,综上制取装置为BE;
分液漏斗用于添加稀盐酸;
(3)①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由此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氧气浓度不再改变,即蜡烛不再燃烧;
③由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5.(8分)垃圾焚烧促进了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垃圾焚烧产生了兴趣,走进垃圾焚烧厂,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项目一:了解垃圾焚烧工艺系统
【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工艺系统由垃圾储存系统、焚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汽轮发电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给排水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组成。
【表达交流】
(1)垃圾进入焚烧系统前,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废旧金属B.快递纸箱C.食物残渣
(2)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中燃烧更加充分,可进行的操作是 。(填一种即可)
项目二:检验垃圾渗沥液的成分
(3)【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垃圾渗沥液中含有氢离子。
【反思交流】
(4)若要证明氢离子是否存在,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pH试纸B.CuC.Fe2O3
(5)向加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垃圾渗沥液也可证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 。
②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项目三:讨论垃圾焚烧的应用
【讨论交流】
(6)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能→热能→电能。
【答案】(1)AB
(2)将垃圾粉碎
(3) 活性炭 溶液变红
(4)B
(5) 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6)化学
【解析】(1)A、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符合题意;
B、快递纸箱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符合题意;
C、食物残渣属于厨余垃圾,不属于可回收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B;
(2)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充分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将垃圾粉碎,增大垃圾与氧气的接触面价,可使垃圾充分燃烧;
(3)步骤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实验现象为上层溶液变为无色,说明加入的是足量的活性炭;
步骤2:根据实验结论渗沥液中含有 H+,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4)A、pH试纸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故错误;
B、铜不能和氢离子反应,因此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故正确;
C、氧化铁能和氢离子反应,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故错误,故选:B;
(5)①酚酞遇碱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不变色,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②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6)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电能。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7分)
16.(5分)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如果少量的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常用3%~5%的NaHCO3溶液处理。现用5g的NaHCO3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某小苏打样品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小,共收集到二氧化碳2.2g。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求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0
(2)解:设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x
答: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选项
目的
方法
A
区分食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杂固体()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黑色的垃圾渗沥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进行吸附色素,静置。
上层溶液变为无色
步骤2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渗沥液中含有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疆卷)(考试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云南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深圳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除去下列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