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展开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使民以时”;反对“暴政”,反对残酷剥削,反对“非礼”。孔子有关“仁”和“礼”的学说( )
A. 成为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源泉
B. 标志着儒家思想体系的逐步官方化
C. 推动我国社会伦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D. 阻滞了新的社会形态的孕育和诞生
2.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氏兄弟思想理论,认为对客观世界精致细腻的研究可以使学习者就近发现万物之理。由此可知,朱熹的研究途径为( )
A. 追根溯源B. 探寻真理C. 格物致知D. 内心反省
3.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A. 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B. 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C. 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
D. 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
4.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不断复杂,人们需要一种载体来记录生产和生活,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逐渐在世界各地诞生。下列早期文字中,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为( )
A. 河南殷墟甲骨文B. 埃及象形文字C.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D. 贺兰山岩画
5. 恩格斯曾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以下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
A. 古代各地域文化相互交流交融B. 希腊人独立创造了欧洲文化
C. 欧洲文化是一种跨区域的文化D. 现代欧洲的文化发端于希腊
6. 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但用自己的劳动和心智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由此可知,罗马文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 )
A. 坚持本民族物质文化特色B. 坚持开放并不断融合文化
C. 激发民族创造力和自豪感D. 地中海区域得天独厚优势
7.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逐渐找到可以成为食物的特殊植物:中东有大麦和小麦,中国有水稻和粟,新几内亚发现了芋头,非洲人发现了高粱。位于中美洲的玛雅人的食物之神(如图)主要保佑的食物应为( )
A. 大豆B. 花生C. 甘薯D. 玉米
8. 16-17世纪时,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了约90%,与此同时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洲,非洲黑人大举移入美洲;18-19世纪澳大利亚、新西兰逐步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这些移民活动( )
A. 非洲黑人向美洲移民发端最早B. 深刻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
C. 其性质属于自主性的自愿移民D. 为美洲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9. 澳大利亚的一位前总理曾说:“我们反思过去的虐待行为,特别是对被偷走的一代人的虐待。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他的这番表述主要是因为欧洲殖民者( )
A.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发展不够重视B. 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 掠夺澳大利亚原住民土地D. 掠夺非洲黑人奴隶
10. 20世纪美国新移民(如表)在不同阶段占比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占比状况表
A. 呈现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B. 民族间文化认同异常艰难
C. 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D. 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
11.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其中“谱新辙”的进步作用体现在( )
A. 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 东西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C. 盐铁官营为汉政府积淀了财富D.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富民新路
12. 主营百货及皮毛生意的某山西商号,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该商号不仅运送本家商号货物,还承办别家商号的代运业务。这类山西商号的活动( )
A. 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 凸显晋商在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
C. 推动了西北与国内外和平友好往来D. 构建内地之间物质技术交流平台
13. 如图是17世纪两个欧洲女人喝(来源于海地和巴西)咖啡的讽刺描述,下边的人物代表了土耳其人——17世纪咖啡的主要供应商,左边的非洲仆人正在倒咖啡。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黑奴贸易随新航路开辟更猖獗B. 欧洲对外来商品持排斥立场
C. 各大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 咖啡等饮品深受女性的青睐
14. 如图是波斯文献手抄本里的一幅插图,描绘了蒙古军队驻扎在巴格达城外,而居民们则在城内挤作一团的场景。此次蒙古西征( )
A. 以复仇为由发动的战争B. 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C. 出现在12世纪中期D. 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
15. 埃里·凯杜里在《民族主义》中写道:“1792年后,法国革命和集会逐步把法国的爱国主义带到了欧洲各地,尽管引发了拿破仑的征服下的一些国家不满,但欧洲全境更加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后拓展到拉丁美洲。”该学者旨在强调法国大革命( )
A. 激发世界各地人民的爱国主义B. 唤醒了欧共体成员民族民主意识
C. 对近代欧美民族主义影响显著D. 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16. 1914年以前,英国妇女就已经从事一些低报酬的工作。在一战期间,少数妇女继续从事生活服务项目,大多数妇女走向有技术的工业岗位,但她们未被平等对待。在英国政府管理的工厂里,妇女与男人干同样的工作,但只能获得男人工资的50%。这表明( )
A. 就业结构因社会环境变化出现调整
B. 在战争中女性社会地位优于男性
C. 战争为妇女群体走出家庭开创了先河
D. 福利国家挫伤英国男性工作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至18世纪末,罗明坚、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将大量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转译为西文后传入欧洲。此举使中国儒家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欧洲兴起了百余年的“中国文化热”。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以德治为基础的政府,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启蒙时期的法国持霍尔巴赫观点的思想家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应成为其学习的榜样,这也促使上述思想逐渐成为近代欧洲思想家追求并建立民主思想的渊源。
——摘编自周小欣、王丽娟、兰春《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裘廷梁在《无锡白话报·序》中指出,中国要能够与泰西强国竞争,就必须“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不同行业的人皆能人尽其才。按当时的发展趋势,中国将“非行西政不能活吾民,每一行省,非有精通西学数十人,必不能行西政”。按环球各国的大势看,“一人智而天下皆愚,能富强昔日之天下,决不能富强今日之天下”。他认为开启民智的根本措施是兴学校,其次是办报。此外,严复也将《国闻报》视为通上下、通中外的传播工具。“为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一种乐器)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摘编自李滨《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行西政”的前提条件及其解决策略。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司法执法机制的灵活性和审慎性。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北方移民建立的政权东晋和南朝,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并给北方的非汉族政权带来示范作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朝仪的两位主持者,都是熟悉南朝典章制度的人物,改革的参照物也是南朝;秦朝至三国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永嘉之乱后,南迁的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扩大开发地区和设置新的行政区,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北方移民的大量迁入和迅速繁衍,使得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二 陕南原以种植小麦为主,移民的到来,使汉中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米逐渐成为汉中、安康河川地带的主食,但远离汉江沿岸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米面共存或者更偏向面食。面食兼具南北,其中蒸面、热干面等具有荆楚色彩。米食除了米饭,以米制面也是一个特色,汉中著名的热米皮就是以大米粉蒸制而成,这是大米的面条化吃法。陕南山区在明清以前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燕麦、荞麦和豆类,移民的到来导致苞谷和洋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改写了传统的五谷种植结构,其中苞谷糊汤是商州人的最爱,爱用辣椒、生姜、花椒、酿造醋、酸菜、泡菜等,汉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这和湖南、四川人极其相似。汉中有“三天不吃酸,腿杆打闪闪”的俗语,在西南及两湖也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弯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等说法,说明汉中与巴蜀、湖湘在饮食文化上有相通之处。
——摘编自田龙过《明清移民与陕南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移民潮形成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占据。清末到民国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了解外部世界很大程度是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
翻看一本破旧不堪的《良友》杂志,或是目睹县城大街上招摇过市、惊如天人般的洋学堂女教师(齐耳短发和凸凹有致的新款旗袍);或是一块芬芳扑鼻的“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或是一方密织着环形棉线的“三角牌”毛巾(中国最早的国货毛巾),或是一盒贴着印有花园洋房精美小画片的“巧明牌”火柴(中国最早的国货火柴),或是一管可以使自己贝齿洁白、渍垢全无且口溢芬芳的“三星牌”牙膏(中国最早的国货牙膏)。
这些观察和体验使她们隐约感知到这些惊鸿一瞥的“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润物细无声”,继而使原本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克服种种束缚,顽强地加入广大新式民生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
——摘编自王琥《民国商品里的物质文化属性》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国女性的观念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内容充实,史论结合,表达清晰)时间
来自欧洲
来自亚洲
来自拉美
1901—1920
85%
4%
4%
1961—1970
33%
13%
39%
1981—1990
10%
38%
47%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使民以时”;反对“暴政”,反对残酷剥削,反对“非礼”。孔子有关“仁”和“礼”的学说( )
A. 成为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源泉
B. 标志着儒家思想体系的逐步官方化
C. 推动我国社会伦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D. 阻滞了新的社会形态的孕育和诞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孔子有关“仁”和“礼”的学说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仁”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和谐,而“礼”的学说则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这些学说在封建时代被广为接受,并成为了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源泉,对维护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A项正确;儒家思想体系的逐步官方化发生在汉朝后,排除B项;宋明理学推动我国社会伦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排除C项;新的社会形态也需要“仁”、“礼”,因此孔子的“仁”、“礼”学说本身不会阻滞新的社会形态的孕育和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2.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氏兄弟的思想理论,认为对客观世界精致细腻的研究可以使学习者就近发现万物之理。由此可知,朱熹的研究途径为( )
A. 追根溯源B. 探寻真理C. 格物致知D. 内心反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对客观世界精致细腻的研究可以使学习者就近发现万物之理,即格物致知,C项正确;朱熹的研究途径为格物致知,A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朱熹的研究途径为格物致知,“探寻真理”属于目的而不是途径,排除B项;内心反省属于心学的求理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
3.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A. 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B. 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C. 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
D. 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
【答案】D
【解析】
【详解】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中国陶瓷和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表明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D项正确;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与埃及发现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A项错误;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C项错误。
4.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不断复杂,人们需要一种载体来记录生产和生活,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逐渐在世界各地诞生。下列早期文字中,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为( )
A. 河南殷墟甲骨文B. 埃及象形文字C.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D. 贺兰山岩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发明是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C项正确;中国的甲骨文兴盛于商朝,即最早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排除A项;埃及最早的象形文字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排除B项;贺兰山岩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排除D项。故选C项。
5. 恩格斯曾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以下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
A. 古代各地域文化相互交流交融B. 希腊人独立创造了欧洲文化
C. 欧洲文化是一种跨区域的文化D. 现代欧洲的文化发端于希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是近代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对于欧洲后来的思想解放有推动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希腊的文化影响,没有体现各地域的交流,排除A项;独立创造说法错误,排除B项;欧洲文化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6. 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但用自己劳动和心智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由此可知,罗马文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 )
A. 坚持本民族物质文化特色B. 坚持开放并不断融合文化
C. 激发民族创造力和自豪感D. 地中海区域得天独厚优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可知,罗马人不但用心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积极的吸纳外部文化,最终通过融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可见罗马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缘于坚持开放并不断的融合其他文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通过开放与融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并不是在一味的坚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在激发本民族的创造力并因此而具有自豪感,排除C项;材料并未就地域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
7.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逐渐找到可以成为食物的特殊植物:中东有大麦和小麦,中国有水稻和粟,新几内亚发现了芋头,非洲人发现了高粱。位于中美洲的玛雅人的食物之神(如图)主要保佑的食物应为( )
A. 大豆B. 花生C. 甘薯D. 玉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玛雅时期(中美洲)。据题干展示的玛雅人的食物之神图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文明所在的中美洲地区,玉米是其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玉米对于玛雅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D 项正确;大豆并非玛雅人主要且特别突出的食物,排除 A 项;花生虽然可能也是食物之一,但相比玉米不是最具代表性的,排除 B 项;甘薯也不是玛雅人食物中最典型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 16-17世纪时,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了约90%,与此同时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洲,非洲黑人大举移入美洲;18-19世纪澳大利亚、新西兰逐步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这些移民活动( )
A. 非洲黑人向美洲移民发端最早B. 深刻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
C. 其性质属于自主性的自愿移民D. 为美洲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近代的移民活动使得美洲的印第安人锐减、大量白人涌入美洲、美洲的黑人人数也大增;大洋洲白人人数也大增,这些都说明了移民活动深刻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把黑人移民和白人移民的时间早晚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非洲黑人向美洲移民发端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非洲黑人的移民属于非自愿移民,排除C项;黑人是美洲的劳动力,白人并不是,排除D项。故选B项。
9. 澳大利亚的一位前总理曾说:“我们反思过去的虐待行为,特别是对被偷走的一代人的虐待。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他的这番表述主要是因为欧洲殖民者( )
A.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发展不够重视B. 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 掠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D. 掠夺非洲黑人奴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殖民时期(澳大利亚)。据题干“我们反思过去的虐待行为,特别是对被偷走的一代人的虐待。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了诸多残酷的行为,其中包括对“被偷走的一代人”的虐待,这给原住民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B 项正确;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发展不够重视表述不准确,不能全面体现这种严重的虐待行为及其后果,排除 A 项;题干强调的是整体的虐待情况,掠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 C 项;掠夺非洲黑人奴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0. 20世纪美国新移民(如表)在不同阶段占比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占比状况表
A. 呈现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B. 民族间文化认同异常艰难
C. 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D. 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美国)。依据材料中图表可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从1901年移民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D项正确;图表信息体现不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显示文化认同过程,排除B项;“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反映不出变化,是一直存在的现状,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其中“谱新辙”的进步作用体现在( )
A. 推动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B. 东西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C. 盐铁官营为汉政府积淀了财富D.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富民新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汉武帝时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富强安宁,人民生活好,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是措施,不是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主营百货及皮毛生意的某山西商号,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该商号不仅运送本家商号货物,还承办别家商号的代运业务。这类山西商号的活动( )
A. 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 凸显晋商在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
C. 推动了西北与国内外和平友好往来D. 构建内地之间物质技术交流平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表明山西商号的活动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未对商帮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做对比,不能得出晋商起引领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晋商与外国商业的往来,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商业往来而非技术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如图是17世纪两个欧洲女人喝(来源于海地和巴西)咖啡的讽刺描述,下边的人物代表了土耳其人——17世纪咖啡的主要供应商,左边的非洲仆人正在倒咖啡。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黑奴贸易随新航路开辟更猖獗B. 欧洲对外来商品持排斥立场
C. 各大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 咖啡等饮品深受女性的青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漫画讽刺了17世纪两个欧洲女人喝(来源于海地和巴西)咖啡的行为,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C项正确;材料讲述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没有讲述黑奴贸易随新航路开辟更猖獗,排除A项;据材料“17世纪两个欧洲女人喝(来源于海地和巴西)咖啡”并不能得出欧洲对外来商品持排斥立场,排除B项;材料讲述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无法得出咖啡等饮品深受女性的青睐的论断,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如图是波斯文献手抄本里的一幅插图,描绘了蒙古军队驻扎在巴格达城外,而居民们则在城内挤作一团的场景。此次蒙古西征( )
A. 以复仇为由发动的战争B. 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C. 出现在12世纪中期D. 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时空是13世纪中叶(阿拉伯、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是第三次蒙古西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D项正确;第一次蒙古西征是以复仇为目的,材料显示的是第三次蒙古西征,排除A项;第二次蒙古西征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材料显示的是第三次蒙古西征,排除B项;第三次蒙古西征是13世纪中叶发生的,不是12世纪中叶,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埃里·凯杜里在《民族主义》中写道:“1792年后,法国革命和集会逐步把法国的爱国主义带到了欧洲各地,尽管引发了拿破仑的征服下的一些国家不满,但欧洲全境更加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后拓展到拉丁美洲。”该学者旨在强调法国大革命( )
A. 激发世界各地人民的爱国主义B. 唤醒了欧共体成员民族民主意识
C. 对近代欧美民族主义影响显著D. 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2年后(欧洲、拉丁美洲)。据材料“1792年后,法国革命和集会逐步把法国的爱国主义带到了欧洲各地”和“但欧洲全境更加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后拓展到拉丁美洲。”可知,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欧美民族主义影响显著,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欧美民族主义影响显著,没有讲述激发世界各地人民的爱国主义,排除A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欧美民族主义影响显著,没有讲述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大陆封建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
16. 1914年以前,英国妇女就已经从事一些低报酬的工作。在一战期间,少数妇女继续从事生活服务项目,大多数妇女走向有技术的工业岗位,但她们未被平等对待。在英国政府管理的工厂里,妇女与男人干同样的工作,但只能获得男人工资的50%。这表明( )
A. 就业结构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调整
B. 在战争中女性社会地位优于男性
C. 战争为妇女群体走出家庭开创了先河
D. 福利国家挫伤英国男性工作积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量男性参战,劳动力短缺,英国妇女开始从事一些原本由男性从事的工作,这使得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无法得出在战争中女性社会地位优于男性的结论,排除B项;一战期间妇女群体走出家庭主要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战争开创了先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福利国家对男性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二战后才建立福利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至18世纪末,罗明坚、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将大量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转译为西文后传入欧洲。此举使中国儒家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欧洲兴起了百余年的“中国文化热”。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以德治为基础的政府,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启蒙时期的法国持霍尔巴赫观点的思想家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应成为其学习的榜样,这也促使上述思想逐渐成为近代欧洲思想家追求并建立民主思想的渊源。
——摘编自周小欣、王丽娟、兰春《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裘廷梁在《无锡白话报·序》中指出,中国要能够与泰西强国竞争,就必须“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不同行业的人皆能人尽其才。按当时的发展趋势,中国将“非行西政不能活吾民,每一行省,非有精通西学数十人,必不能行西政”。按环球各国的大势看,“一人智而天下皆愚,能富强昔日之天下,决不能富强今日之天下”。他认为开启民智的根本措施是兴学校,其次是办报。此外,严复也将《国闻报》视为通上下、通中外的传播工具。“为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一种乐器)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摘编自李滨《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行西政”的前提条件及其解决策略。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的认识。
【答案】(1)历史背景:17世纪至18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将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家的某些观点有利于抨击封建君主专制;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与罗马教会、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资产阶级批判教会神学和专制统治。主要目的: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专制的斗争。
(2)前提条件:开启民智。
解决策略:兴学校以育人才;办报刊宣传世界历史及重要信息。
(3)认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欧洲近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优点;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西文化史上的东学西渐、西学东渐都属于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规模碰撞和交流,推动了各自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末的欧洲。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外国传教士、中国儒家思想、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思考即可。外国传教士方面,据材料一“罗明坚、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将大量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转译为西文后传入欧洲”可得出17世纪至18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将儒学介绍到欧洲;中国儒家思想方面,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以德治为基础的政府,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可得出儒家的某些观点有利于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欧洲经济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欧洲政治方面,据材料一“他们认为中国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应成为其学习的榜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产阶级与罗马教会、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资产阶级批判教会神学和专制统治。
第二小问主要目的,据材料一“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促使上述思想逐渐成为近代欧洲思想家追求并建立民主思想的渊源”可得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专制的斗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前提条件,据材料二“中国要能够与泰西强国竞争,就必须“‘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不同行业的人皆能人尽其才”可得出开启民智。第二小问解决策略,据材料二“他认为开启民智的根本措施是兴学校,其次是办报。此外,严复也将《国闻报》视为通上下、通中外的传播工具”可得出兴学校以育人才,办报刊宣传世界历史及重要信息。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欧洲近代文化的优点、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以及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积极作用等角度思考即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司法执法机制的灵活性和审慎性。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答案】(1)相似性:在奴隶主、自由民与奴隶发生矛盾的法律条款中,倾向于保护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利益,奴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突出重视维护奴隶制私有制的倾向。
实质:都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主要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评价:《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法律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巴比伦和古罗马。相似性:根据材料“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主、自由民与奴隶发生矛盾的法律条款中,倾向于保护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利益,奴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突出重视维护奴隶制私有制的倾向。实质:根据材料“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和所学知识可知,都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罗马。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可知,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评价: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法律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北方移民建立的政权东晋和南朝,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并给北方的非汉族政权带来示范作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朝仪的两位主持者,都是熟悉南朝典章制度的人物,改革的参照物也是南朝;秦朝至三国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永嘉之乱后,南迁的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扩大开发地区和设置新的行政区,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北方移民的大量迁入和迅速繁衍,使得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二 陕南原以种植小麦为主,移民的到来,使汉中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米逐渐成为汉中、安康河川地带的主食,但远离汉江沿岸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米面共存或者更偏向面食。面食兼具南北,其中蒸面、热干面等具有荆楚色彩。米食除了米饭,以米制面也是一个特色,汉中著名的热米皮就是以大米粉蒸制而成,这是大米的面条化吃法。陕南山区在明清以前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燕麦、荞麦和豆类,移民的到来导致苞谷和洋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改写了传统的五谷种植结构,其中苞谷糊汤是商州人的最爱,爱用辣椒、生姜、花椒、酿造醋、酸菜、泡菜等,汉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这和湖南、四川人极其相似。汉中有“三天不吃酸,腿杆打闪闪”的俗语,在西南及两湖也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弯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等说法,说明汉中与巴蜀、湖湘在饮食文化上有相通之处。
——摘编自田龙过《明清移民与陕南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移民潮形成的原因。
【答案】(1)主要表现:北方移民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北魏等北方政权积极学习南朝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南迁的汉族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设立新的行政区,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
(2)特点:荟萃南北,多元融合。
原因:自然灾害;政府政策推动;战乱;少数民族政权迁都带动;人民自发性移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由北方移民建立的政权东晋和南朝,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可得出北方移民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朝仪的两位主持者,都是熟悉南朝典章制度的人物,改革的参照物也是南朝”可得出北魏等北方政权积极学习南朝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据材料一“南迁的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扩大开发地区和设置新的行政区,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可得出南迁的汉族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设立新的行政区,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据材料一“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大米逐渐成为汉中、安康河川地带的主食”“面食兼具南北”“苞谷糊汤是商州人的最爱,爱用辣椒、生姜、花椒、酿造醋、酸菜、泡菜等,汉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这和湖南、四川人极其相似”可得出荟萃南北,多元融合。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自然灾害;据材料一“南迁的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扩大开发地区和设置新的行政区”可得出政府政策推动;据材料一“永嘉之乱”可得出战乱;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南迁的政权”可得出少数民族政权迁都带动;结合所学可得出人民自发性移民。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占据。清末到民国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了解外部世界很大程度是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
翻看一本破旧不堪的《良友》杂志,或是目睹县城大街上招摇过市、惊如天人般的洋学堂女教师(齐耳短发和凸凹有致的新款旗袍);或是一块芬芳扑鼻的“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或是一方密织着环形棉线的“三角牌”毛巾(中国最早的国货毛巾),或是一盒贴着印有花园洋房精美小画片的“巧明牌”火柴(中国最早的国货火柴),或是一管可以使自己贝齿洁白、渍垢全无且口溢芬芳的“三星牌”牙膏(中国最早的国货牙膏)。
这些观察和体验使她们隐约感知到这些惊鸿一瞥的“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润物细无声”,继而使原本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克服种种束缚,顽强地加入广大新式民生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
——摘编自王琥《民国商品里的物质文化属性》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国女性的观念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内容充实,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社会转型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民国女性的思想观念进步。
民国时期中国的城乡妇女,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风潮中,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对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观察的途径主要靠书刊、杂志间接获取信息,或者在大街小巷耳闻目睹;体验的途径则通过衣食住行,使用新的卫生用品而获得;女性内心对美的热爱被唤醒,进而反抗封建礼教的约束。
总之,社会转型以及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民国女性亲身体验西式商品、接触新的思想观念,促使她们要求打破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继而使原本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克服种种束缚,顽强地加入广大新式民生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社会转型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民国女性的思想观念进步。论述围绕着民国时期中国的城乡妇女,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对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观察的途径主要靠书刊、杂志间接获取信息,或者在大街小巷耳闻目睹;体验的途径则通过衣食住行,使用新的卫生用品而获得;女性内心对美的热爱被唤醒,进而反抗封建礼教的约束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社会转型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民国女性亲身体验西式商品、接触新的思想观念,促使她们要求打破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
时间
来自欧洲
来自亚洲
来自拉美
1901—1920
85%
4%
4%
1961—1970
33%
13%
39%
1981—1990
10%
38%
47%
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恩格斯曾说, 澳大利亚的一位前总理曾说, 20世纪美国新移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白银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白银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忻州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忻州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雍正六年,全新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