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01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02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聘娶婚是我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萌芽于商代,创立于西周初年,成熟则在春秋末战国以后。自汉平帝元始三年诏令天下婚嫁须行纳聘之礼后,婚姻六礼便成为传统社会法定的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近现代以来,移风易俗,繁文缛礼简化不少,但聘娶婚标志性的心式——纳征和亲迎却久盛不衰,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婚俗礼仪。
    ②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男方派人向女方家求亲;问名是女家同意后,把女儿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告诉男方媒人;纳吉是男方将两人生辰八字占卜得了吉兆,双方互通婚书;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聘礼;请期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亲迎是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迎新娘回家成亲。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这六道程序才能结成夫妻,否则就是礼不备。
    ③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唐律疏议》即曰:“婚礼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只要行了纳征之礼,婚姻就算敲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悔婚。若男方悔婚,则不能索回彩礼;若女方悔婚,则必须退回彩礼。
    ④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郑重诚信与承诺。《礼记·郊特牲》就讲道:“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正因为如此,议婚过程根本不谈钱,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均以雁为贽。在先秦,人与人相见要带礼物,称“执贽”。议婚执雁体现了古人“不以贽,不敢见”和“自卑而尊人”的原则。
    ⑤秦汉以后,古礼渐行渐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的生活日渐奢侈,婚礼也开始铺张起来。汉惠帝刘盈纳后,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外,又以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作聘礼。上行下效,民间聘礼也以钱财为重,无钱财则不能娶妻,汉相陈平未发达时便是借钱娶妻的。唐代财婚盛行,南北朝时代旧士族之家很受市场欢迎,“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李唐王室试图用礼法规范婚姻,天子聘后用玄纁、六马、谷珪,官员纳征用币,并按品级递减,却收效甚微。两汉以后的论财为婚不但使纳征之礼偏离了本意,也使聘娶婚沾上了买卖婚色彩。
    ⑥亲迎是六礼的最后一项,也是最热闹的一项。迎亲那日,新郎将新娘接回家举行婚礼。先秦的婚礼很简单,只有共牢与合卺,象征着夫妻二人结为一体,从此荣辱共享。故《礼记·昏义》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因为“婚礼不贺”,既不设酒宴,也无闹洞房之说。第二天一早,新娘妇拜见公婆之后便正式成为夫家的一员。秦汉时结婚,众人前往夫家祝贺,后者则设宴招待,宾客“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之闹新房之所为者”。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经过民族大融合,婚礼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六礼程序未变,但迎亲和拜堂仪式却繁复多样。《封氏闻见记》记载:“近代婚家,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庶民,莫不皆然。”
    ⑦障车之俗出现于南北朝,流行在隋唐。古礼新郎亲迎,新妇登车后,新郎需驾车原地转三匝,谓之“御轮”。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新郎则骑马绕婚车三匝。婚车即将出发,女方家人拦车以示不舍之情;为赶吉时,男方就得掏银子,这就是障车。至唐代,障车成为迎亲礼仪中的一个小高峰,场面非常热闹。但在某些地区,城市恶少、乡里无赖借障车之俗勒索钱财,为了不耽误吉时,婚家往往任其敲诈。
    ⑧下婿与催妆都出现于北朝。游牧民族有“拦门”习俗,新郎迎亲被拦在门外,女方家人调侃新郎,增添喜庆色彩。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悍妒之风盛行,“拦门”习俗被发扬光大,迎亲的新郎大都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甚至杖打,连皇帝也不能免俗。唐代下婿还闹出了人命。据《酉阳杂俎》记载,一新郎官迎亲,被女方亲属关于箱柜中,众人笑闹,一时忘记,结果新郎被憋死了。拦门刁难之外,新娘还借口梳妆未完而迟迟不出,男方为赶吉时,则要大声催促,唐代改念催妆诗。
    ⑨纵观古代的婚姻,纳征本是诚信的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婚姻的承诺与责任,婚礼仪式也象征着夫妻一体、荣辱与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率先打破礼仪制度,以厚给聘礼的方式彰显财富和权威,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攀比,结婚开始论财,聘礼水涨船高且愈演愈烈,遂使聘礼带有了买卖婚的色彩。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又使传统结婚仪式变得热闹喜庆,花费也随之增加,但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焦杰《古代婚俗礼仪漫谈》)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礼节齐备,经过六礼才能结成夫妻,其中纳征是关键的环节。
    B. 先秦时夫妻共食一份肉食,共饮交杯酒就算完成婚礼仪式,但第二天女方定会去男方家祝贺。
    C. 唐时,女儿嫁人上车出发,家人拦车表示不舍时,恶少与无赖会趁机敲诈男方,勒索钱财。
    D. 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拦门”习俗尤为盛行,新郎常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和杖打。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纳征之礼和亲迎之礼,二者论述的顺序可以互换。
    B. 文章选取聘娶婚的六礼作为论述对象,详细阐述六礼的流变及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
    C. 文章末段与首段呼应,强调无论纳征礼如何攀比成风,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秦汉前后两个时期,更偏向秦汉前郑重诚信与承诺的纳征礼。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
    B.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通鉴外纪》)
    C. 唐天祐中,南平王钟传女适江夏杜洪子,时及昏暝,令人走乞障车文於汤贫,贫命小吏四人,各执纸笔,倚马而成。(明·张萱《疑耀》卷三)
    D. 婚礼者,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
    4. 下列诗文不是描述聘娶婚六礼的一项是( )
    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汉·司马迁《鸿门宴》)
    C. 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唐·王建《失钗怨》)
    D.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5. 文章是如何论述婚姻六礼中的纳征之礼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冬天
    苏童
    厄尔尼诺现象确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前几年的冬天那么①马虎地蜻蜓点水似的就过去了,让人不知是喜是忧。
    冬季里我仍然负责在中午时分送女儿去学校,偶尔会看见地上水洼里的冰将融未融,薄薄的一层,看上去很脆弱,不像冰,倒像是一张塑料纸。我问我女儿早晨妈妈送她的时候冰是否厚一些,我女儿却没什么印象,事实上她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地上长出来的冰,那种厚厚的、结结实实的冰。
    北方人在冬天初次来到江南,几乎每个人都用上当受骗的眼神瞪着你,说:“怎么这么冷?你们这儿,怎么会这么冷?”人们对江南冬季的错觉不知从何而来。正如我当年北上求学时家里人都担心我能否经受北方的严寒,结果我在十一月的一天,发现北师大校园内连宿舍厕所的暖气片也在滋滋作响,②这使我对严冬的恐惧烟消云散。
    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西北风接连三天在窗外呼啸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部分就来临了。母亲把一家六口人的棉衣从樟木箱里取出来,六个人的棉衣、棉鞋、帽子、围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必须穿上散发着樟木味道的冬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走到大街上去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来了,街道两边的人家关上了在另外三个季节敞开的木门,一条本来没有秘密的街道不得已中露出了神秘的面目。室内和室外其实是一样冷的,闲来无事的人都在空地上晒太阳。这说的是出太阳的天气,但冬天的许多日子其实是阴天,空气潮湿,天空是铅灰色的,一切似乎都在酝酿着关于寒冷的更大的阴谋,而有线广播的天气预报一次次印证这种阴谋。广播员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用一种心安理得的语气告诉大家,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正在南下,明天到达江南地区。
    冬天的街道很干净,地上几乎不见瓜皮果壳之类的垃圾,而且空气中工业废气的气味也被大风刮到了很远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张开鼻孔能闻见冬天自己的气味。冬天的气味或许算不上一种气味,它清冽纯净,有时给鼻腔带来酸涩的刺激。街上麻石路面的坑坑洼洼处结了厚厚的冰,尤其是在雪后的日子,人们为了对付路上的冰雪花样百出,有人喜欢在胶鞋的鞋底上绑一道草绳来防滑,而孩子们利用路上的冰雪为自己寻找着乐子,他们穿着棉鞋滑过结冰的路面,以为那就叫滑冰。(A)江南有谚语道,下雨下雪狗欢喜。也不知道那有什么根据,我们街上很少有人家养狗,看不出狗在雨雪天里有什么特殊表现。我始终觉得这谚语用在孩子们身上更适合。大雪过后孩子们冲出家门冲出学校,就像摇滚歌星崔健在歌中唱的,他们要在雪地里撒点野,为自己制造一个捡来的节日。江南的雪很有节制,每年来那么一场两场,让大人们皱一皱眉头,也让孩子们不至于对冬天恨之入骨。我最初对雪的记忆不是堆雪人,也不是打雪仗,说起来有点无聊,我把一大捧雪用手捏紧了,捏成一个冰坨坨,把它放在一个破茶缸里保存,我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要把那块冰保存到春天,让它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宝贝。结果可以想见,几天后我把茶缸从煤球堆里找出来,看见茶缸里空无一物,甚至融化的冰水也没有留下,因为它们已经从茶缸的破洞处渗到煤堆里去了。
    融雪的天气是令人厌恶的,太阳高照着,但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屋檐上的冰凌总是不慌不忙地向街面上滴着水。路上黑白分明,满地污水悄悄地向窨井里流去,而③残存的白雪还在负隅顽抗,街道上就像战争刚刚过去,一片狼藉。讨厌的还有那些过分勤快的家庭主妇,天气刚刚放晴她们就急忙把衣服、被单、尿布之类的东西晾出来,一条白色的街道就这样被弄得乱七八糟。
    冬季混迹于大雪的前后,或者就在大雪中来临,(B)江南民谚说邋遢冬至干净年,反映了人们的朴素愿望,而这些要求也常常被天公满足。我记得冬至的街道总是一片泥泞的,江南人把冬至当成一个节日,家家户户要喝点东洋酒,吃点羊羹,也不知道出处何在。有一次我提着酒瓶去杂货店打东洋酒,闻着酒实在是香,就在路上偷偷喝了几口,回到家里面红耳赤的,棉衣后背上则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污泥,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现在我不记得母亲是骂我嘴里的酒气还是骂我不该将新换上的棉衣弄那么脏,反正我觉得冤枉,自己钻到房间里坐在床上,不知不觉中酒劲上来,竟然趴在床上睡着了。
    ④人人都说江南好。但没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我这人对季节气温的感受总是很平庸,异想天开地期望有一天我这里的气候也像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我不喜欢冬天,但当我想起从前的某个冬天,缩着脖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见我们街上的那家茶馆里传来丝弦之声,我走过去看见窗玻璃后面热气腾腾,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热茶,轻轻松松地听着一男一女的评弹档说书,看上去一点也不冷。我当时就想,这帮老家伙,他们倒是自得其乐。现在我仍然记得这个冬天里的温暖场景,我想要是这么着过冬,冬天就有点意思了。
    材料二: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作者从气象名词“厄尔尼诺现象”入手,指出“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引出对气象和季节的论述。
    B. “北方人对江南冬季的错觉”主要源于内心的想象,这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南北之秋的咏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两次写到“阴谋”,体现出作者对词语运用的创新,说明今年冬天寒冷,与“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的印象相一致。
    D. 本文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等感觉的捕捉敏感而细致入微,文章多处采用细节描写,语言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7.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马虎”原指人行事草率,疏忽大意,“蜻蜓点水”原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此处用这两个词形容冬天,将冬天拟人化。
    B. ②处“烟消云散”的原因是御寒手段的进步,该段也采用插叙的手法,用真实经历阐释北国之冬的实际感受。
    C. ③处“负隅顽抗”原是贬义词,形容依仗某种有利的条件,顽固进行抵抗。此处的情感色彩与作者对“融雪的天气”的感受相一致。
    D. ④处“没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言下之意为“我”要来说,既为下文“我不喜欢冬天”蓄势,也点明了全文的情感态度。
    8. 作者开头指出现在的冬天“让人不知是喜是忧”,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9. 苏童在散文中擅长变换组合语言风格,如将典雅文学语言与朴实的民间俗谚相结合,使得文本意蕴深刻,充满张力。请结合文本,完成下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体,而人主怠做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医人咸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
    (节选自《韩非子·备内》)
    材料二: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干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听,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度》)
    [注]小臣:指伊尹,他被汤任为小臣(官名)。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医善A吮B人之伤C含人之D血E非骨肉之F亲也G利所H加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臾,指极短的时间,与《劝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须臾”意思相同。
    B. 故,文中指原因、缘故,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C. 毕,动词,意为全部使出,与《苏武传》“请毕今日之欢”中的“毕”意思不同。
    D. 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常用来代指国家,体现了以农为本的原始崇拜。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子时刻都在窥测君主的意图,而君主处于上位却傲慢懈怠,这导致大臣胁迫甚至杀害君主。
    B. 韩非子认为:造车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制棺材的人希望别人早死,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C. 赵襄子任胆胥己为中大夫,遭到相国质疑,赵襄子说已经亲自考察过此人,相国便不再过问。
    D. 成就霸业者需要依靠贤臣,就像横渡长江的人需要依靠船,到远处去的人需要依靠良马一样。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
    (2)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
    1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及“君臣关系”问题,但二者观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
    B. 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
    C. “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
    D. 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
    16. 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般举动,指出这些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心态。
    (2)扬州自古就是一个繁华的都市,但姜夔到扬州后,感受到的却是一片凄凉,他在《扬州慢》中含蓄写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的内容常常被后世诗文提到,其诗句也常常被后世诗文引用,足见《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 ① 。当山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群发化学求救信号。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快朵颐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 ② 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后顾之忧。
    ③ ,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措手不及。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修改为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源最早画长卷山水,那正是艺术为他开启的一扇门,使他走出皇家的金碧山水,再走进淡设色的水墨江山。当他在千里江山里发现另一个世界的桃花源时,便 ① ,他的灵魂拽着他的生命跟着山水奔跑起来。从《潇湘图》到《北苑山水图》,展示了他从肉体生命到内在灵魂不息的长卷。米芾更彻底,只在小幅上点染他对自然的“印象主义”,“宁作我”的文艺脾气,反倒作为一种动力,成全了他写意山水的倔强风格。院体派基本是俯首于皇家格范的画师匠奴,是不被允许也不敢有千里江山的家国情怀的。
    但代表国家意志的《千里江山图》横空出世了,一幅近12米长的壮丽卷轴,青绿山水,金碧辉煌,满载了大宋王朝的江山理想。《千里江山图》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群山参差连绵,江波浩渺,但它们彼此并不孤立,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有跨江大桥,有激流栈桥,有避雨遮阳的廊桥,还有浅溪碇步,有大船小船,有商帆,有钓者,以及散布在江渚山坳甚至半山腰上的村落民居,连成不尽的远方。纵深则常常依靠后山的瀑布叠泉、山坳里的人家、蜿蜒盘桓的山径,给出前山深幽的背景。观看的焦点如人在 ② 的关系中行走,透视是动态的、时间性的、美妙的散点式审美运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22. 请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以“《千里江山图》”为陈述对象写三句话,概括介绍其构图特点。要求语言连贯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一个名叫士成绮的人,常常听到时人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衣食住处也乱七八糟,便说:“人们都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说:“我心有大‘道’,你骂我是老鼠又能奈我何?我还是我。”说罢,低头继续读手中的书。
    士成绮说:“你固然心有大‘道’,但也应该听我一句劝,又何必生活自苦如此?”
    老子说:“我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的嘴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 A【解析】B项“但第二天女方定会去男方家祝贺”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可知,第二天去男方家祝贺是秦汉时期的风俗,先秦时期没有。且原文是“众人”去祝贺,不一定指女方。
    C项表述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但在某些地区,城市恶少、乡里无赖借障车之俗勒索钱财,为了不耽误吉时,婚家往往任其敲诈”可知,不是唐朝所有的婚礼都会被恶少和无赖敲诈。
    D项“新郎常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和杖打”错误。原文是“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悍妒之风盛行,‘拦门’习俗被发扬光大,迎亲的新郎大都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甚至杖打”,意思是说绝大部分新郎会受到戏弄,但杖打不是常常遭受的。
    2. D【解析】A项“二者论述的顺序可以互换”错误。二者顺序不可互换,首先纳征之礼在亲迎之礼前面,且纳征之礼是决定婚姻达成的关键,因此必须放在前面进行论述。
    B项“详细阐述六礼的流变及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错误。文章虽有阐述六礼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但“详细”谈不上。
    C项“文章末段与首段呼应”错误。文章首尾并不呼应。首段写聘娶婚的流变及影响当代的婚俗礼仪。末段再次强调纳征礼的本义,指出即使其逐步形成攀比之风,但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

    3. C【解析】第⑥段观点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迎亲仪式繁复多样。
    A项强调夫妻生活和谐美满。和文章第⑥段观点无关。
    B项指出男女嫁娶产生的时间和以成对的鹿皮为聘礼。和文章第⑥段观点无关。
    C项描述了唐代婚礼中的障车和催妆习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⑥段观点。
    D项强调君子重视婚姻的原因。和文章第⑥段观点无关。
    4. B【解析】A项描述的是纳吉和亲迎。
    B项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婚”,男方之父叫“姻”,没有描述聘娶婚六礼
    C项描述的是亲迎。
    D项描述的是请期。

    5. ①首先引用《唐律疏议》中的话来证明纳征之礼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②然后引用《礼记·郊特牲》中的话来证明先秦时期纳征之礼的意义,即体现男方对联姻的郑重、诚信和承诺。③最后列举汉惠帝刘盈、汉相陈平以及唐王朝的纳征之礼等例子,证明随着经济和财富的增加,纳征之礼沾上买卖婚色彩。
    【解析】分析各段中心语意可知,本文论述婚姻六礼中的纳征之礼的内容主要在第③段、第④段和第⑨段。
    第③段,介绍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引用《唐律疏议》里的内容说明“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
    第④段,说明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郑重诚信与承诺。引用《礼记·郊特牲》中的话进一步证明诚和信的重要性。
    第⑨段,总结古代的婚姻里纳征和婚礼仪式的代表意义,“纳征本是诚信的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婚姻的承诺与责任,婚礼仪式也象征着夫妻一体、荣辱与共”,进而说明随着经济和财富的增加,纳征之礼带有了买卖婚的色彩。
    6. B【解析】B项“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南北之秋的错觉”有误,原文中“北方人对江南冬季的错觉”是指北方人未到南方时对气候有错误的估计,属于误判;而郁达夫经历过南国、北国之秋,有切身的体会,只是在审美喜好上有高下之别。
    7. D【解析】D项“为下文‘我不喜欢冬天’蓄势”不当,此处言下之意为“我”要来说与“我不喜欢冬天”没有因果关联,“点明了全文的情感态度”也无中生有。

    8.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情感态度:①“喜”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冬季不必经受严寒的折磨;②“忧”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并非正常的气象状态。/或答:现代生活中由于忙碌导致感官退化,没有时间去体验体会生活。
    【解析】解答时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其语境义,最后明确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根据“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西北风接连三天在窗外呼啸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部分就来临了。”“融雪的天气是令人厌恶的,”可知,“喜”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以前的冬天受冻,穿厚厚的、有气味的冬衣,现在冬季不必经受严寒的折磨,这是令人欢喜的一方面;
    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确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前几年的冬天那么马虎地蜻蜓点水似的就过去了……”“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热茶,轻轻松松地听着一男一女的评弹档说书,看上去一点也不冷。我当时就想,这帮老家伙,他们倒是自得其乐。现在我仍然记得这个冬天里的温暖场景,我想要是这么着过冬,冬天就有点意思了。”可知,“忧”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并非正常的气象状态;过去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悠闲地听曲,生活得有温度,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现代生活中由于忙碌导致感官退化,没有时间去体验体会生活,令人忧虑,此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结构上总领下文,极为关键。
    9. ①如果冬至这天雨雪交加,街道脏乱;过年期间则多是阳光明媚,街道整洁。 ②江南的孩子们因一场大雪欢喜不已。 ③虽然记忆中也有脏乱、忙碌,不愉快,但平安幸福依然会在新年到来。
    【解析】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再根据表格中已经填出的内容,理解句子语境义和主旨义。
    ①结合“我记得冬至的街道总是一片泥泞的……”“棉衣后背上则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污泥”可知,作者回忆的那个冬至街道泥泞,溅脏行人的衣服,让人受到责备;结合“冬天的街道很干净,地上几乎不见瓜皮果壳之类的垃圾,而且空气中工业废气的气味也被大风刮到了很远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张开鼻孔能闻见冬天自己的气味。冬天的气味或许算不上一种气味,它清冽纯净,……”可知,谚语中“干净年”就是过年期间则多是阳光明媚,街道整洁,空气清冽,气味纯净。
    ②结合“……看不出狗在雨雪天里有什么特殊表现。我始终觉得这谚语用在孩子们身上更适合。大雪过后孩子们冲出家门冲出学校”等信息可知,语境中想要表达的是下雪天,孩子们在雪地里撒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作者想保留白雪到春天,江南的孩子们因一场大雪欢喜不已。
    ③结合“江南民谚说邋遢冬至干净年,反映了人们的朴素愿望,而这些要求也常常被天公满足。我记得冬至的街道总是一片泥泞的,江南人把冬至当成一个节日,家家户户要喝点东洋酒……”虽然记忆中也雪融化后泥泞、脏乱、但家家都会喝点酒,人们期盼一个干净的春节,此处的“干净”有平安顺遂之意。
    10. CEG【解析】句意:医生善于吮吸别人的伤口,吸出别人的脓血,不是与别人有骨肉亲情,是利益所致。
    “善”的宾语为“吮人之伤”,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伤”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含”的宾语为“人之血”,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血”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非……也”否定式判断句,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所”和“加”构成“所”字结构,中间不应断开。

    11. B【解析】A项正确。均为“极短的时间”;句意:没有一会儿停止过。/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B项“文中指原因、缘故”错误。“所以/旧交情”;句意:所以李兑辅助赵王最终饿死了主父。/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C项正确。“全部使出/结束”;句意:那么贤能的人就会用尽全力。/请结束今日的欢聚。
    D项正确。
    12. C【解析】C项“赵襄子说已经亲自考察过此人”错误。由原文“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可知,赵襄子已经亲自考察过任登,并没有亲自考察过任登举荐的这个人。

    13. (1)做君主却非常相信他的儿子,那么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达成私利。
    (2)任登举荐的人,我还要亲耳听亲眼看他的情况,这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人就无休止了。
    【解析】(1)“大信”,非常相信;“乘”,利用;“私”,私利。
    (2)“举”,举荐的人;“耳、目”,名词作动词,亲耳听、亲眼看;“已”,停止。
    14. ①材料一认为君臣关系的本质是利害关系,臣子只是迫于权势侍奉君主,君主对于臣子应加以防备。②材料二认为贤臣是君主成就霸业的关键,君主应当知人善任,避免任人不用或用人多疑。
    【解析】由原文“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可知,材料一认为君臣关系的本质是利害关系,臣子只是迫于权势侍奉君主,君主对于臣子应加以防备。
    由原文“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可知,材料二认为贤臣是君主成就霸业的关键,君主应当知人善任,避免任人不用或用人多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臣子对于君主,被权势所迫而不得不侍奉。所以做臣子的,窥测君主的意图,没有一会儿停止过,而君主却懈怠傲慢地处于上位,这就是世上出现胁迫并杀害君主事件的原因。做君主却非常相信他的儿子,那么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达成私利,所以李兑辅助赵王最终饿死了主父。做君主却非常相信他的妻子,那么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妻子来达成私利,所以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像妻子和儿子那样亲近的人尚且不可相信,那么其余人就没有可以相信的了。
    医生善于吮吸别人的伤口,吸出别人的脓血,不是与别人有骨肉亲情,是利益所致。因此造车的人制造成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造棺材的人制成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这不是造车的人仁德制棺材的人狠毒。别人不富贵,那么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那么棺材就没有人买。本意并不是憎恨别人,而是因为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因此君主不能不留心那些认为自己死了对他们有利的人。
    材料二:
    赵襄子当政时,用任登担任中牟令。任登向上汇报政事时,对赵襄子说:“中牟有位士人叫胆胥己,请您召见他。”赵襄子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中大夫。相国说:“我猜想您对这个人的才能只是耳闻尚未亲眼见到吧!当中大夫,竟是这样容易吗?这不是晋国的旧法。”赵襄子说:“我提拔任登时,已经耳闻并且亲眼见到他的情况了。任登举荐的人,我还要亲耳听亲眼看他的情况,这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人就无休止了。”于是就不再询问,任用胆胥己为中大夫。赵襄子还需做什么呢?他只要任用人,那么贤能的人就会用尽全力。
    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职却不让他做事,让他做事却与不了解他的人议论他。横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到远处去的人依靠的是良马,成就霸业的人依靠的是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这些人都是成就霸业者的船和马。君王不用自己的父子兄弟,并不是有意疏远他们;君王任用厨师、钓鱼者和仇人、仆虏,并不是有意抬举他们。治理国家建立功业的方法,不得不这样。这就好像大工匠建造宫室,度量大小就知道要用多少木料,测量版筑的数量和长度,就知道要用多少人工。因此,伊尹、吕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殷、周可以在天下称王了;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桓公、秦穆公可以在天下称霸了。
    15. B【解析】B项“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错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春山客共寻”是为了寻路登山采摘新茶,所以诗人才会用“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写茶树的新芽。
    16. 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
    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
    【解析】“试尝应酒醒”意思是:鉴定茶叶品质的时候,要去除醉态,身上不能残存酒味,其意在不能有任何异味。“封进定恩深”意思是:包装加封进贡朝廷后,一定会获得皇上的重赏。姚勖作为毗陵刺史,亲自进山监督贡焙乃其职责。诗人获知胞弟毗陵刺史姚勖同僧人取道罨溪进入顾渚山采制贡茶,便展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应酒醒”当是虚写,“试尝”表现了姚勖的恪尽职守,鉴定贡茶时的认真、仔细,如此才能选制出好茶,进贡朝廷,获得皇帝隆恩,暗含了诗人对胞弟的期许。
    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表面描写闲居生活。陆游矢志抗金,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抗金的愿望再一次落空,诗人只能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17.(1)①旦视而暮抚 ②已去而复顾
    (2)③过春风十里 ④尽荠麦青青
    (3)⑤青青子衿 ⑥悠悠我心(好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解析】易错字词:“抚”“已”“荠”“衿”“悠”“淫”“怨诽”“窈窕”。
    18. 示例:①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②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
    ③除了反击、求救
    【解析】第①处,横线前有“除了防御”,后文有“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无力继续为非作歹”,可知该空应填植物有关“反击”的措施;下文有“有些植物”,故主语“植物”前加“有些”更加科学准确。另外,第4段有“山艾树积极反击天幼虫的例子”呼应,可填: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第②处,该段第一句中有“发化学求救信号”总起,后文是举例说明,横线前有“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可知该空应填“野烟草的求救信号”之类文字,还应该有“就成了”这样的文字衔接以呼应前文。
    第③处,横线后面有“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情报”,“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可知横线处应填过渡句,总结上文,从而引出下文的植物第三种措施:未雨绸缪,主动防御。另外,第二段有句子“除了防御”,此处应对应。可填:除了反击、求救。
    19. 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解析】原句语病是搭配不当。
    从后文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子的主语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中间偷换了主语。
    可让“天蛾幼虫”作主语,题干要求修改成假设关系的复句,可增加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在“摄入”前加“一旦”,改成: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20. ①一发不可收 ②纵横交错(错综复杂)
    【解析】①处,由前后句子“当他在千里江山里发现另一个世界的桃花源时”“他的灵魂拽着他的生命跟着山水奔跑起来”可知,董源被山水吸引找到“桃花源”时地难以停止,全身投入,所以可填“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 指事情一旦开始发生,就迅速而顺利地发展,并且保持这种发展趋势,难以停止或控制
    ②处,由前文“《千里江山图》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群山参差连绵……”可知,《千里江山图》各种山、桥﹑船以及钓者、村落民居等叠落多重空间,非常复杂。所以可填“纵横交错”或“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横竖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的复杂性。“错综复杂”,指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21.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灵魂”以“拽”的动作,赋予“生命”以“奔跑”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董源对山水的挚爱及全身心投入水墨山水创作的专注精神。
    【解析】“拽”是动词,赋予了“灵魂”以人的动作,“奔跑”也是动词,也赋予了“山水”人的动作,将“灵魂”“山水”这些没生命特征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所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拽”是用力拉的意思,“奔跑”是快速奔跑的意思,生动地表现出董源对山水的挚爱及全身心投入水墨山水创作的专注精神。化抽象为具体。
    22. 《千里江山图》运用散点透视法,画了六组群山,叠落多重空间。各种桥﹑船以及钓者、村落民居将群山连接起来。瀑布叠泉、山坳人家和山径使画面具有纵深感。
    【解析】概括介绍《千里江山图》构图特点要依据据第二段的内容进行。
    第一句主要引出《千里江山图》,第二句,主要介绍《千里江山图》的画面内容,“《千里江山图》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群山参差连绵……”可知画了画了六组群山,叠落多重空间,各种桥﹑船以及钓者、村落民居等。第三句纵深方向介绍《千里江山图》的内容。第四句观赏特点,如透视是动态的、时间性的、美妙的散点式等。
    所以以《千里江山图》为主语的构图特点概述为“《千里江山图》运用散点透视法,画了六组群山,叠落多重空间。各种桥﹑船以及钓者、村落民居将群山连接起来。瀑布叠泉、山坳人家和山径使画面具有纵深感。”
    23. 【审题指导】
    材料讲述了庄子和士成绮的故事,士成绮慕名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生活简朴,甚至杂乱无章,很是失望,出言不逊,将老子比作老鼠。老子却心中有大“道”,不以为意,低头继续读书。士成绮依然劝说老子,“何必如此自苦”,老子却说活在自己的“道”里,不是活在别人的嘴巴里。
    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道”。首先,考生要理解“道”的内涵。在老子哲学中,“道”是一个核心概念,代表着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在这里,“道”可以理解为个体的生活理念、价值追求或精神寄托。其次,要分析对话中的冲突与矛盾:士成绮与老子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一种冲突与矛盾。士成绮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老子,认为他的生活状态与“圣人”形象不符;而老子则坚守自己的“道”,不为外界所动。这种冲突反映了不同个体在面对外界评价时的不同态度。再次,探讨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的关系: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士成绮的评判是基于他对“圣人”形象的期待和想象,而老子则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引发了我们对于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如何平衡自我认知与外界期望? 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坚守自我,不受他人左右,不受外界影响。面对外界评价时应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独立,根据自己的内心追求来生活,而不是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当然,他人评价若有正确的成分和因素,也可以听从或选择性地采纳。这里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人与事,运用多种手法,来凸显一个人面对他人的评价时的态度。若写议论文,首先亮明观点——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然后运用并列式结构,阐述在面对外界评价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独立。
    【参考立意】
    (1)为心中大道而活,勿为他人流言而活。
    (2)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
    (3)执着心中大“道”,不为物欲易初心。
    (4)强大内心,笃定追求,方可成就不凡人生。
    5.心怀壮志成大师,贪图享受变庸人。
    【参考例文】
    活在自己的“道”里
    在春秋时代,士成绮因听闻时人对老子的赞誉,跋山涉水而来,期待见到一个超凡脱俗的圣人形象。然而,眼前的老子却其貌不扬,生活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杂乱无章。士成绮失望之余,出言不逊,将老子比作老鼠。面对这样的羞辱,老子只是淡淡地回应:“我心有大‘道’,你骂我是老鼠又能奈我何?我还是我。”这句话,如同清风过耳,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心中。
    老子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人活在自己“道”里的从容与坚定。他的“道”,或许并非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也非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他坚守自己的“道”,不为外物所动,不为世俗所扰。这种坚守,让我深感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判所左右,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不断地改变自己。我们追求名利,追求地位,却往往忽视了内心的需求。我们活在他人的嘴里,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如何生活。正如士成绮所说:“你固然心有大‘道’,但也应该听我一句劝,又何必生活自苦如此?”他似乎认为,老子应该改变生活方式,以符合世人的期待。然而,老子却坚定地回应:“我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的嘴里。”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位古人——陶渊明。他也曾身居官位,享受过权力的滋味。然而,当他发现那并非他真正追求的生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田园。他坚守自己的“道”,不为五斗米折腰,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活在了自己的“道”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
    活在自己的“道”里,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或是拒绝成长。相反,它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坚持,对内心需求的尊重。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当然,活在自己的“道”里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或是盲目自大。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理解和坚守自己的“道”。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总之,活在自己的“道”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让我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吧!
    本义
    语境义
    主旨义
    (A)“下雨下雪狗欢喜”
    狗通人性,大雪飘飘象征丰年,主人高兴,狗也欢喜。
    B。_________
    雪在童年记忆中纯洁美好,反映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作者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B)“邋遢冬至干净年”
    A.___________
    江南百姓情愿牺牲一个冬至,也要过一个干净的无雨无雪的春节。
    C。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