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歌行 》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短歌行 》课件3 课件 1 次下载
- 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课文课件ppt
展开1.文学常识隐逸的诗人之宗——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以及理由。往往是在想建功立业失败后才想归返艺术,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
2.写作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3.相关知识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用优美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引人向往的田园世界。陶渊明创作的田园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农村是不相同的。这个田园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产物。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境界美,有虚有实,有自然之貌与生命意识。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冲和,意韵悠长,其美学意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精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羁鸟 ②守拙 ③荫后檐 ④暧暧 ⑤墟里烟 ⑥狗吠 ⑦樊笼
2.古今异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义: 。今义: 。
3.一词多义(1)归①守拙归园田(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③返璞归真( )④男有分,女有归( )
(2)去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④大江东去( )
4.填空。(1)“ , ”,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2)陶渊明(365-427), 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 、 、 、 等。
一、合作学习思考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农村生活图景?这样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描绘了恬淡宁静、安谧悠闲的田园风光。诗人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回到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这纯朴清新的画面,既是田园实景,又是诗人胸中真趣。
思考2:诗歌结尾四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直接抒发回归园田的感受。“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最后两句也照应了诗的开头。
思考3:《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思考4: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观点一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观点二 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观点三 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30年之后,“悟已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主旨探微《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高洁避世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得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儿。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拥有了高洁的品质,让菊成为后世正直之士的代名词。
(2)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3)归隐,是生活的艺术陶渊明的归隐,开创了一个先河,以至他的思想,甚至成为了后世文人的精神支柱和归宿。我们在肯定陶渊明在文学上的丰厚贡献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一下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归隐,确实是他为时事所迫,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方式。但回首历史,在乱世中依然挺身,为百姓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比比皆是。试想,若是大家都不那么坚持自己的抱负理想,知难而退,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强盛?农民出身的陈胜吴广,女英雄秋瑾,主张改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用笔杆唤醒民族意识的鲁迅,哪一个不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哪一个的前途不是一片黑暗,哪一个不是抱着理想处处碰壁,哪一个没有受到迫害和排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坚持了下来,对祖国的满腔热血支撑着他们逆流而上,力破险阻,用毕生的精力,甚至自己的生命,为民族为祖国的明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世间万物都是个矛盾体。陶渊明的一生,有崇高灿烂的精神文明遗产,也有令人思考警醒的人生方向。所以说,归隐,应该是艺术,而不是人生目标。
2.在名句中选择①在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以《敕勒歌》为代表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反映游子飘零的,如《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③男子负心,另有所欢,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而造成爱情悲剧的: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④南朝时代,商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相当繁荣,商人阶层生活更加富裕,这就刺激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浪漫的追逐,而他们中有些是来往客商,经常离别远行,因而江边送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歌词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如: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愁乐》
⑤有描写因失恋而产生悲愁和痛苦的,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女子之口说出她们的焦酌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⑥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⑦北朝民歌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
(二)素材这样运用 菊花人生湖北考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菊香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在内心里矛盾,在内心里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隐逸之宗——陶渊明梁实秋说陶渊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拓展阅读一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①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注】 ①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②此已非常身: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③比邻:近邻。鉴赏 这首诗起笔即对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拓展阅读二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阿①,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②。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③,不眠知夕永④。欲言无予和⑤,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⑥。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注】 ①白日沦西阿:沦,落下。阿,山岭。西阿,西山。②荡荡空中景:荡荡,广阔的样子。景,同“影”,指月轮。③时易:季节变化。④夕永:夜长。⑤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和,去声。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掷,抛开。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鉴赏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融为一体。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的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的境界。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的意义,乃是万古长青。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拓展阅读三饮酒·其五结庐①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②。问君③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④,欲辨已忘言。【注】 ①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②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③君:指作者自己。④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鉴赏 《饮酒·结庐在人境》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具艺术魅力。
拓展阅读四《归园田居》系列诗歌阅读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③,虚室绝尘想④。时复墟曲中⑤,披⑥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⑦,但道⑧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⑨至,零落同草莽⑩。
【注】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②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③白日:白天。荆扉:柴门。④尘想:世俗的观念。⑤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⑥披:拨开。⑦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⑧但道:只说。⑨霰(xiàn):小雪粒。⑩莽(mǎng):草。
其三种豆南山①下,草盛豆苗稀②。晨兴理荒秽③,带月荷锄归④。道狭草木长⑤,夕露沾我衣⑥。衣沾不足⑦惜,但使愿无违⑧。【注】 ①南山:指庐山。②稀:稀少。③兴:起身,起床。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④带:一作“戴”,披。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⑤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⑥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⑦足:值得。⑧“但使”句: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其四久去山泽游①,浪莽②林野娱。试③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⑤间,依依⑥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⑦。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⑧?薪者向我言,死没⑨无复余。一世异朝市⑩,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⑪,终当归空无。
【注】 ①去:离开。游:游宦。②浪莽:放荡、放旷。③试:姑且。④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⑤丘垄(lǒng):坟墓。⑥依依:思念的意思。⑦杇(wū):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⑧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⑨没(mò):死。一作“殁”。⑩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⑪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其五怅恨独策①还,崎岖历榛曲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③吾足。漉④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⑤。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⑥。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⑦。【注】 ①策:策杖,扶杖。②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③濯(zhuó):洗。④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⑤近局:近邻。⑥荆薪:荆柴。明烛:明亮的烛。⑦天旭:天明。
其六种苗在东皋①,苗生满阡陌②。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③,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④,稚子候檐隙⑤。问君亦何为,百年⑥会有役。但愿桑麻⑦成,蚕月⑧得纺绩。素心⑨正如此,开径望三益⑩。
【注】 ①东皋(gā):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②阡(qiān)陌:原本指田界,此泛指田地。③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④归人:作者自指。烟火:炊烟。⑤檐隙:檐下。⑥百年:一生。役:劳作。⑦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⑧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⑨素心:本心,素愿。⑩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语本《论语·季氏》。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从何而归,归去如何,为何而归,归向何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田园诗派,请用原文回答,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归向园田,主题归纳,拓展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义疏通,诗歌鉴赏,小结内容主旨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