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插秧歌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芣苢》《插秧歌》 课件4 课件 1 次下载
- 《芣苢》《插秧歌》 课件5 课件 1 次下载
- 《芣苢》课件6 课件 2 次下载
-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芣苢》《插秧歌》 课件1
展开
这是一份《芣苢》《插秧歌》 课件1,共26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其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2、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背诵并默写诗歌中的名句;3、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其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 “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走进《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1、《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风、雅、颂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歌,多为朝廷贵族及公卿大夫所作,分为大雅、小雅。颂:是祭祀和颂圣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以彼物比此物,类比、比喻。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诵读诗歌重章复沓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同“彩彩”;繁茂、鲜艳。薄言:含有劝勉的语气。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诗歌大意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结构图解第一章: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满载而归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欢乐的场景。动词分析采有掇捋袺襭诗歌分析【思考】这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诗歌分析【思考】“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明确 不可以调换。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 本诗通过对妇女们弯腰摘取,成把捋采和手扯衣襟兜装的连续动作的真切描写,更突出了她们心灵手巧、操作娴熟的劳动技能与本色。所以,对于这六个字的顺序安排,作者是有意为之,不可以调换其顺序。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作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写作赏析 美学意义:章句的复沓美:音律的回环效应得以通过这种审美形式得到充分表现。旋律的主建美:这种形势对整个诗篇有重要的组织规范作用。情感的递增美:自然质朴、真切感人。主旨概括 《芣苢》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了解“诚斋体”的特点;2、分析文中白描、比喻、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析诗歌中描绘的农民插秧劳作的情景,把握诗人的情感。《插秧歌》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诵读诗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ji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任务:描绘画面请描绘诵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动作——画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人物插秧繁忙紧张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冒雨插秧主旨概括 《插秧歌》通过对农民插秧情景的细节捕捉和细致描摹,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芣苢》《插秧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其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2、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背诵并默写诗歌中的名句;3、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其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 “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走进《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1、《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风、雅、颂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歌,多为朝廷贵族及公卿大夫所作,分为大雅、小雅。颂:是祭祀和颂圣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以彼物比此物,类比、比喻。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诵读诗歌重章复沓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同“彩彩”;繁茂、鲜艳。薄言:含有劝勉的语气。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诗歌大意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结构图解第一章: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满载而归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欢乐的场景。动词分析采有掇捋袺襭诗歌分析【思考】这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诗歌分析【思考】“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明确 不可以调换。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 本诗通过对妇女们弯腰摘取,成把捋采和手扯衣襟兜装的连续动作的真切描写,更突出了她们心灵手巧、操作娴熟的劳动技能与本色。所以,对于这六个字的顺序安排,作者是有意为之,不可以调换其顺序。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作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写作赏析 美学意义:章句的复沓美:音律的回环效应得以通过这种审美形式得到充分表现。旋律的主建美:这种形势对整个诗篇有重要的组织规范作用。情感的递增美:自然质朴、真切感人。主旨概括 《芣苢》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了解“诚斋体”的特点;2、分析文中白描、比喻、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析诗歌中描绘的农民插秧劳作的情景,把握诗人的情感。《插秧歌》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诵读诗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ji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任务:描绘画面请描绘诵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动作——画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人物插秧繁忙紧张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冒雨插秧主旨概括 《插秧歌》通过对农民插秧情景的细节捕捉和细致描摹,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