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783107/0-17166789549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783107/0-17166789550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8份)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道理是( )
①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艾思奇被誉为“善用大众话语的人民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23·浙江卷1月份)从1 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桂花酿酒、手工织布、古法造纸……某网络博主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题,以唯美古风的镜头重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带给无数人治愈的力量。这种文化作品( )
①来源于生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反映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为中华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④具有影响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中大多数成员国认可并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6.(2023·全国甲卷)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该节目把舞蹈与国画相结合,通过“青绿腰”等舞蹈动作生动演示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把中国画“舞”活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张力和无穷魅力。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依赖于艺术形式的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23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2周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宁夏水洞沟、浙江上山、辽宁牛河梁、浙江良渚、陕西石岇、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等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
8.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构成方式。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一凹一凸之间即可将构件稳固连接。早在7000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居民建筑中便运用了多种形制的榫卯结构。在钢筋水泥密布的现代生活中,榫卯工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精巧别致的微缩版世博会中国馆、美观实用的“鲁班凳”、结实环保的木拱桥……近来,木工匠人“阿木爷爷”的木工视频在海内外圈粉数百万,收获上亿播放量。通过他的短视频,更多人见识了中国传统木匠精湛的技艺,以及蕴藏在榫卯结构中的“天人合一”“和谐”等古老文化和智慧。
有人认为,传统榫卯工艺因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而具有价值。请你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考点规范练24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A “枫桥月,灞桥柳”表明了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①正确。材料中的种种景象体现了家乡的景物对游子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正确。文化背景影响人的行为,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④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2.D “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③正确;“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④正确;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但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①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说法错误,②排除。故选D项。
3.D 4.B
5.A 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特有的包容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未强调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未涉及文化多样性与人类进步的关系;D项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6.C 社会实践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把舞蹈与国画相结合,把中国画“舞”活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张力和无穷魅力,这种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它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②③正确;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对其内涵与当代价值的认同而非简单对其创新艺术形式的认同,④错误。故选C项。
7.答案 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推进人类文明史研究,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8.答案 ①传统榫卯工艺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传统榫卯工艺所具有的价值是其本身所固有的。②传统榫卯工艺通过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有助于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推动其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赋予其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2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小题精练第24练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