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砀山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展开1.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你拿到的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古诗词中深蕴着诗人高远的志向和炽烈的家国情怀。曹操《龟虽寿》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将士们忘身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杜甫《春望》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
(2)诗人笔下,景色如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用“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暮色下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用“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描绘月光的清明澄澈。
【答案】 ①. 老骥伏枥 ②. 志在千里 ③. 报君黄金台上意 ④.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 白头搔更短 ⑥. 浑欲不胜簪 ⑦. 夕阳欲颓 ⑧. 沉鳞竞跃 ⑨.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⑩. 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骥、枥、携、搔、簪、颓、藻、荇”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zī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提供24小时找卷服务,全网性价比高。 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信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做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圈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xiān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zī( )态 蜷( )成 xiān( )细 盛气凌( )人
(2)《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对其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3)结合《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昆虫记》是一首诗,让我在昆虫的世界里读出了韵味。
【答案】(1) ①. 姿 ②. quán ③. 纤 ④. líng
(2) ①. 法布尔 ②. D
(3)示例一:《昆虫记》是一幅画,让我在昆虫的世界里看见了色彩。
示例二:《昆虫记》是一首歌,让我在昆虫的世界里听出了节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姿态: zī tài,指容貌神态,样子,风格,气度等。
蜷成:quán chéng,形容(肢体)弯曲成一定的形状。
纤细 : xiān xì,非常细。
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第一空:由题干“《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可知,《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第二空:D.由题干中的描述“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可知,这一描述存在明显的事实错误。蜘蛛蟹是海洋生物,它们不可能迁移到枝头。因此,这个描述是不正确的。
故应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题干要求结合《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参照给定的示例,仿写句子。这要求考生不仅对《昆虫记》的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需要能够准确地捕捉示例中的比喻手法和表达风格,以类似的方式进行仿写。
(1)深入理解《昆虫记》:首先,考生需要回顾《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观察、描述和感悟,以及他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策略等。(2)分析示例句子:示例句子“《昆虫记》是一首诗,让我在昆虫的世界里读出了韵味”中,将《昆虫记》比作“一首诗”,突出了其文字的优美和内涵的丰富。考生需要理解这种比喻手法,并捕捉其中的表达特点。(3)构思仿写内容:在仿写时,考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如“一部史诗”、“一幅画”、“一本书”等,并结合《昆虫记》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4)注意语言表达: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力求在表达上与示例句子风格相近,同时又要有所创新。答案示例《昆虫记》是一部探索之旅,让我在微观的宇宙中发现了生命的奥秘。
示例:《昆虫记》是一部探索之旅,让我在微观的宇宙中发现了生命的奥秘。
3. 复兴中学八年级开展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课上,同学们了解了网络热词的含义,例如“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夺笋”意为“多损呐!”;“绝绝子”表达“太绝了!太棒了!”的意思……同学们就网络热词能否应用于写作展开了辩论,小语作为反方辩手发表了以下看法,假如你是正方辩手小文,请你进行反驳。
小语:这些网络热词太有意思了,下次写作文我准备用上这些词。首先,这些词语热度很高,代表了语言的流行趋势,便于网络交流。其次,缩写和谐音等方式让汉语变得灵动有趣。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语言不会一成不变,时代会重新塑造语言。所以,我们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网络热词。
小文:小语,我认为我们写作文时不应该大量运用“网络热词”“缩写体”。
(2)学校政教处决定面向八年级全体同学举办一次“告别网络沉迷,打造精彩青春”的专题讲座,下面是小敏同学听完讲座后做的部分学习笔记,因失误造成了语病,请你帮她修改。
①【甲】句中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②【乙】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3)在了解短视频时,李辉同学收集了一幅有关短视频的漫画,请你为它拟写一段介绍文字。
(4)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沉迷网络误学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首先,在写作中大量使用网络热词,会使错字率进一步升高;其次,网络热词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学规范,破坏了汉语原有的语法结构;然后,网络热词破坏了汉语纯净的美感,显得粗俗;最后,网络热词脱离了中老年群体,使交流发生障碍。(或:网络热词使语言变得贫乏,褪去了汉语美感;语言是思维的具象化,大量使用网络热词会使思维退化;网络热词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大量使用会使我们变成语言的贫民等)所以,中学生写作时应少用网络语言,坚持规范用语。)
(2)甲,在句末(“网络游戏”后)加上“服务”。
乙,将“合理使用、正确认识、科学对待网络”改为“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
(3)示例:漫画左边的名著与右边满是短视频的手机屏幕相连,一名学生正盯着手机屏幕,专注于短视频;有一本名著已被抛到一边,另一本被抛弃的名著《西游记》想用手把专注于短视频的学生拉回而无果。
(4)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辩论词。要表达的是正方观点,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
示例:首先,网络用语中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谐音以及英语、拼音缩略词汇,已经开始了代替原字词的进程,使语言的规范模糊化。其次,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第三,网络热词容易过时,且不规范,有些网络热词还非常庸俗甚至粗俗,会破坏作文的意境和美感。所以,我们适当地使用可以丰富汉语的词汇。但不能滥用网络语言,保持语言文字特有的规范性。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甲句:成分残缺,“提供”后缺少宾语,补充宾语“服务”,即“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乙句:“合理使用、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应调整为: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
画面的主体是学生对着标着“短视频”字样的手机屏幕,左边有两本名著。画面中左边的名著与右边标着“短视频”字样的手机屏幕相连,学生正盯着手机屏幕,浏览短视频;左侧的名著一本被抛开,另一本被抛弃的名著《西游记》试图想用手把专注于短视频的学生拉从手机屏幕前拉开而无果。据此回答即可。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上联“沉迷网络误学业”中“沉迷网络”与“误学业”均为动宾短语,末字“业”为四声,为仄声;“误学业”是“沉迷网络”的后果(结果);
联系题干“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可知,阅读使网瘾少年受益匪浅,可拟写下联为“阅读经典长学识”,其中“阅读经典”与“长学识”均为动宾短语,末字“识”为二声,为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长学识”是“阅读经典”的意义。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指高的温暖
张侗
①只要有空,母亲就从街上的裁缝铺拾掇来一布兜碎布,搬个矮凳子坐在一地阳光里,花费几个中午,细心地把每一块碎布捋顺,绷直,扯周正,压平,分大小、形状、颜色摞好。趁好天气分盆洗净,晒干晾透。那些青灰黑色布料,母亲打糨子糊袼褙,衲千层鞋底;那些碎花布,母亲单放进一个针线簸箩里,一块一块依颜色、纹路、形样拼接,做成鞋垫。
②我们一家都喜欢穿布棉鞋。母亲要忙一段时间,起早贪黑,有时候纳鞋底到深夜。我们喜欢看母亲飞针走线,把针锥在头发上不断篦着,篦着,时间无声裁剪着母亲在墙上的影子,寒冷和恐惧在母亲的故事中流逝。听不到我们的惊呼声了,母亲扭脸看看我们,我们像几头贪睡的小兽,发出轻鼾。
③第一场寒流到来之前,垫了新鞋垫的新鞋就放在枕头旁边,我们急不可耐地穿在脚上,鞋面紧贴着脚面,松紧正合适,从没感觉脚面受挤压而有丝毫的不舒服;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在雪地里走上几个来回,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母亲做的棉鞋的鞋帮总要比别的母亲做的鞋帮高出一指。暖就一下子抓住了我们。母亲说暖从脚底生,脚暖心就暖,心暖人就不容易生邪念。那一指高的温暖,在我的人生中扎下根来。小孩长得快,就费鞋。鞋大了小了,母亲绝不让我们糊弄,她做的每双鞋都跟脚。有年冬天大雪纷飞,父亲从城里开会踏雪归来,兴奋地说整个会场除了掌声,最多的是踩脚声。他们鞋里进了雪,化成水,冷得只能跺脚。父亲这鞋帮高出一指,正好拥贴住脚脖,一点儿雪也进不去,让人羡慕得要命。
④母亲做的棉鞋鞋头稍宽,有人嘲笑说像鲶鱼头,虽然这常让我们哭着回家,母亲却说宽敞多好,喘气也舒服——脚趾头也需要喘气。无论什么时候都记住,穿得再好,人冷就显不出体面,穿得厚一点难看一点不要紧,暖会给人最大的体面。我们在地上轻轻跺着脚,虽然有些蹼蹼踏踏,但脚趾头每一次蜷曲,透过鞋垫,都能感觉鞋底上针脚的细密和那些密密麻麻但均匀有致的平浅的针窝。而针窝藏着的温暖传到脚底的每一条纹理中去。我们走路生风,碰到路上的石子砖瓦,不再怕碰疼了脚尖,硌痛了脚掌。穿着这样的鞋,我们每一天都那么踏实,母亲从不担心我们在人生路上踩跐。
⑤做鞋期间,母亲总要抽出空,晾晒几把稻草,在傍晚来临之前,在门框窗户框缝隙里塞实,塞得再也摁不进去一根。母亲说多塞一指高的稻草,就能阻挡外面千军万马似的冷风寒气,寒冷揣着再锋利的刀子,也穿不透紧紧抱在一起的稻草。穿着新布鞋,吸溜吸溜喝着烫嘴的玉米粥,阳光透过风门子的厚白纸照射进来,我们家的角角落落都那么温暖。我们有母亲,还能暖着,多好。
⑥虎年,母亲有了重孙子,她老早做好几双虎头鞋,虎头“呆萌”,鞋帮高出一些。我说现在谁还穿这鞋。母亲拿着虎头鞋说专门做了软鞋底,轻便跟脚,城里有地暖,穿着不硌脚不冻脚,学走路也快,学会走稳当路。她要让重孙子也感受一指高的温暖。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了母亲纳鞋底、鞋垫和做棉鞋的复杂过程。
B. 本文在选材方面上以小见大。从小处着眼,大处落笔,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C. “分大小、形状、颜色摞好”中“摞”的意思是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D. 本文描写细致,细节突出,让读者在阅读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5. 文中母亲特意把棉鞋的鞋帮做得“高出一指”的原因是什么?
6. 请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们喜欢看母亲飞针走线,把针锥在头发上不断篦着……
7. 选文围绕“一指高的温暖”叙事;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选文标题意蕴丰富,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答案】4. B 5. 因为高出一手指的鞋帮,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这样脚就会保暖,脚暖心就暖,心暖人就不容易生邪念。母亲这样做鞋表现出她对家人深深的爱。
6. “飞针走线”,一语双关,既表现出母亲纳鞋底的熟练程度,也表现出母亲的辛苦程度,为了全家人每天熬夜不停地忙着。
7. 棉鞋的样式、穿着的感受,父亲穿着棉鞋去县里踏雪开会是详写,母亲把门框窗户缝隙里多塞一指高的稻草是略写。这样写详略得当,事情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突出母亲对家人的关爱,母亲富有生活智慧。
8. 表层含义:母亲做的棉鞋鞋帮高出一指,给窗户缝隙塞进一指高的稻草,挡住冷风寒气,让家人感受到了“一指高”的温暖。深层含义:表现了母亲富有生活智慧以及母亲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⑤段“穿着新布鞋,吸溜吸溜喝着烫嘴的玉米粥,阳光透过风门子的厚白纸照射进来,我们家的角角落落都那么温暖。我们有母亲,还能暖着,多好”可知,本文主要通过写母亲为全家人做布鞋这件小事,目的是衬托出母亲无私的爱,所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本项中“从小处着眼,大处落笔”表述有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③段“第一场寒流到来之前,垫了新鞋垫的新鞋就放在枕头旁边,我们急不可耐地穿在脚上,鞋面紧贴着脚面,松紧正合适,从没感觉脚面受挤压而有丝毫的不舒服;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在雪地里走上几个来回,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母亲做的棉鞋的鞋帮总要比别的母亲做的鞋帮高出一指”可知,因为母亲做的高出一手指的鞋帮,在寒流来到时,母亲纳的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使我们的脚在寒冷的冬天也很温暖;
根据第③段“母亲说暖从脚底生,脚暖心就暖,心暖人就不容易生邪念。那一指高的温暖,在我的人生中扎下根来”可知,母亲纳高出一手指的鞋帮,是教导我们这样脚在冬日就会保暖,脚暖心就暖,心暖人就不容易生邪念。母亲希望我们被高出一手指的鞋温暖,走正路,做个温暖的人,母亲这样做鞋也表现出她对家人深深的爱。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第②段“我们喜欢看母亲飞针走线,把针锥在头发上不断篦着,篦着,时间无声裁剪着母亲在墙上的影子,寒冷和恐惧在母亲的故事中流逝”可知,“飞针走线”是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这里指母亲纳鞋非常熟练。因为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穿母亲做的鞋,母亲为了满足我们起早贪黑纳鞋,“飞针走线”,一语双关,既表现出母亲纳鞋底的熟练程度,也表现出母亲的辛苦程度,为了全家人每天熬夜不停地忙着。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详略。
根据第③段“我们急不可耐地穿在脚上,鞋面紧贴着脚面,松紧正合适,从没感觉脚面受挤压而有丝毫的不舒服;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在雪地里走上几个来回,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母亲做的棉鞋的鞋帮总要比别的母亲做的鞋帮高出一指”可知,详写穿上母亲做的鞋的感受,非常合适舒服,并且不会进冷风和雪;
根据第③段“有年冬天大雪纷飞,父亲从城里开会踏雪归来,兴奋地说整个会场除了掌声,最多的是踩脚声。他们鞋里进了雪,化成水,冷得只能跺脚。父亲这鞋帮高出一指,正好拥贴住脚脖,一点儿雪也进不去,让人羡慕得要命”可知,详写父亲穿着母亲纳的鞋冒雪去开会,父亲因鞋帮高出一指鞋内没有进雪脚非常温暖,与其他人鞋内进雪化水冷的冻脚形成对比,突出母亲富有生活智慧,纳的鞋非常实用。
根据第④段“母亲做的棉鞋鞋头稍宽,有人嘲笑说像鲶鱼头,虽然这常让我们哭着回家,母亲却说宽敞多好,喘气也舒服——脚趾头也需要喘气。无论什么时候都记住,穿得再好,人冷就显不出体面,穿得厚一点难看一点不要紧,暖会给人最大的体面。我们在地上轻轻跺着脚,虽然有些蹼蹼踏踏,但脚趾头每一次蜷曲,透过鞋垫,都能感觉鞋底上针脚的细密和那些密密麻麻但均匀有致的平浅的针窝”可知,母亲做鞋有自己的想法,将鞋头做宽是为了让脚趾更加舒适,母亲做的鞋让我们的脚在冬日更加温暖,更加体面,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细心的照顾和关爱;
根据第⑤段“做鞋期间,母亲总要抽出空,晾晒几把稻草,在傍晚来临之前,在门框窗户框缝隙里塞实,塞得再也摁不进去一根。母亲说多塞一指高的稻草,就能阻挡外面千军万马似的冷风寒气,寒冷揣着再锋利的刀子,也穿不透紧紧抱在一起的稻草”可知,作者写母亲在做鞋时习惯把门框窗户缝隙里多塞一指高的稻草给家人带来更多的温暖,是略写。此处略写母亲做鞋时的小习惯更能体现出母亲的心细,富有生活智慧,这样写详略得当,使事情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故事结构更加完整。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根据第③段“第一场寒流到来之前,垫了新鞋垫的新鞋就放在枕头旁边,我们急不可耐地穿在脚上,鞋面紧贴着脚面,松紧正合适,从没感觉脚面受挤压而有丝毫的不舒服;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在雪地里走上几个来回,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也不会渗进一粒雪,母亲做的棉鞋的鞋帮总要比别的母亲做的鞋帮高出一指”和第⑤段“做鞋期间,母亲总要抽出空,晾晒几把稻草,在傍晚来临之前,在门框窗户框缝隙里塞实,塞得再也摁不进去一根。母亲说多塞一指高的稻草,就能阻挡外面千军万马似的冷风寒气,寒冷揣着再锋利的刀子,也穿不透紧紧抱在一起的稻草”可知,标题“一指高的温暖”表层含义指文章内提到的两个情节:母亲做的棉鞋鞋帮高出一指,鞋内进不了雪和冷风给家人脚带来温暖,和母亲做鞋间隙给窗户缝隙塞进一指高的稻草,可以挡住冷风寒气,让家人感受到了“一指高”的温暖;
根据第⑤段“穿着新布鞋,吸溜吸溜喝着烫嘴的玉米粥,阳光透过风门子的厚白纸照射进来,我们家的角角落落都那么温暖。我们有母亲,还能暖着,多好”可知,标题“一指高的温暖”深层含义指母亲用她富有的生活智慧让家人享受到一指高的鞋帮和稻草带来的温暖,体现了母亲的智慧和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二](16分)
材料一
传统图书馆在新时代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①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最为基础和传统的服务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渐受到了诸多挑战,比如出版商以及书店能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一些传统图书馆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阅读环境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②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数读者在寻找自己所需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不是直接借助传统的百科全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还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共享,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节选自《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有改动)
材料二
①随着暑假到来,图书馆的人气也火爆了起来。暑假期间,太湖县图书馆备足精神食粮,拓展阅读空间,丰富阅读供给,充实服务队伍,营造良好环境,用“清凉”的服务助推阅读热潮。
②充实多样阅读资源。6月底,上架新书2000多册,并在暑假期间定期更新上架一批新书,同时,图书管理员根据中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将不同阶段学生必读好书精心挑选出来放在书架醒目位置,方便学生借阅。除此以外,还利用微信公众号、数字阅读设备,适时更新数字阅读资源,服务读者时时可读、处处可读。
③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图书馆各窗口全天候开放空调,配备的应急医药箱里仁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医药用品一应俱全,为读者倾力打造提供清凉舒适安全的阅读环境。针对暑期到馆人数增多、一座难求的问题,增加开放多功能厅和电子阅览室两个阅读空间,接纳更多读者到馆看书学习。
(节选自“人民网”2023年07月21日)
材料三
①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满意度持续提升,但书香中国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②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去图书馆借书、读书还存在一些烦恼。比如,图书馆离家太远、开放时间不合适……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居民去图书馆的积极性。
③还有些人不知道附近的图书馆在哪儿。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较低。(详细数据见下表)
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知晓率统计表
④我国每年推出40万余种新书,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面对数字化阅读潮流,图书馆也需要变革。
(节选自《民生周刊》2023年5月1日,有改动)
9. 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传统图书馆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在基础设施设备和阅读环境等方面都比较差。
B.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C. 太湖县图书馆暑假人气火爆的原因,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D. 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数字化阅读潮流将会取代图书馆阅读。
10.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1. 阅读材料二,为这一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12. 为使省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9. D 10. 基础设施设备和阅读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习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11. 示例:“清凉”服务助推阅读“热潮”
12. ①建立便民图书馆(或:在各社区建立图书馆)。②根据市民需要科学确定开放时间(或:延长开放时间)。③利用新媒体加大对图书馆宣传力度,提高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D.根据材料三第④段“我国每年推出40万余种新书,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面对数字化阅读潮流,图书馆也需要变革”可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图书馆需要变革,但不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潮流将会取代图书馆阅读,本项“数字化阅读潮流将会取代图书馆阅读”有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而一些传统图书馆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阅读环境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可知,基础设施设备和阅读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数读者在寻找自己所需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不是直接借助传统的百科全书”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习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暑假期间,太湖县图书馆备足精神食粮,拓展阅读空间,丰富阅读供给,充实服务队伍,营造良好环境,用‘清凉’的服务助推阅读热潮”可拟写为:“清凉”服务助推阅读“热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去图书馆借书、读书还存在一些烦恼。比如,图书馆离家太远、开放时间不合适……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居民去图书馆的积极性”可提出:建立便民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还有些人不知道附近的图书馆在哪儿。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较低”可提出:利用新媒体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提高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
[三](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思烈,咸竭其辞。自顷军①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②。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③,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④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威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
〔注]①顷年:近年。②厥初:当初。③谠(dǎng):正直。④私嬖(bì):私心贪欲。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
(2)衡于虑 衡:_________________
(3)志意盈满 盈:_________________
(4)为人上者 为: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16.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3. ①. 选拔、任用 ②. 同“横”,梗塞、不顺 ③. 满,充满 ④. 作为
14. 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
15. (1)(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所以只要是忠烈之士,都竭尽自己的忠诚来进谏。
16. 甲文以六个人物的示例从人讲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说明贞观之初皇帝乐于纳谏,以贞观之初皇帝乐于听谏言与现在“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进行对比,劝谏皇帝广开言路,以免误国。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任用。
②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③句意:陛下志得意满。盈:满,充满。
④句意:作为至高无上的君主。为:作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以前在贞观初期,陛下兢兢业业身体力行,虚怀若谷,谦虚待人。
“在贞观之初”介词短语,表示时间,放在句首,故在“初”后断句;
“侧身励行”并列短语,语意完整,中间不断开,故“行”后断句。
故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断为: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1)入:在国内;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恒:往往。
(2)凡:只要;咸:都;竭:竭尽。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甲文以六个人物的示例从人讲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结合“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可知,闻善必行,即使偶尔有小过失,都可以接纳忠言规谏,每当听到直言良谏,都会喜形于色,说明贞观之初皇帝乐于纳谏;结合“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可知,只喜欢听阿谀之辞,空说倡导直言敢谏的行为,却厌恶逆耳之言,与贞观之初皇帝乐于听谏言进行对比,劝谏皇帝广开言路,以免误国。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以前在贞观初期,陛下兢兢业业身体力行,虚怀若谷,谦虚待人。因为您闻善必行,即使偶尔有小过失,都可以接纳忠言规谏,每当听到直言良谏,都会喜形于色。因此只要是忠烈之士,都竭尽自己的忠诚来进谏。但近年来,四海升平,外族降服,陛下志得意满,处理事务就跟以前不同了。尽管口中高谈阔论自己如何痛很邪恶,却只喜欢听阿谀之辞,空说倡导直言敢谏的行为,却厌恶逆耳之言。私心渐起,公道日消,路上来往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这种变化。自古国家兴盛与衰亡,无不因此而起。作为至高无上的君主,怎能不小心警惕呢?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背影”,是父子挚爱深情,是让人泪目的风景;“白杨树”,是西北农民质朴、坚强的精神缩影,是值得礼赞的风景;“藤野先生”,是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益友,是值得铭记的心灵风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最美的风景
又是一年夏天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到我脸上,这热乎乎的夏天的阳光,让我有些恍惚了,我好像又看到了那一老一小,在夏日里奔跑的样子,那是炎热的夏日里最美风景。
那是一个闷热的周日,知了在窗外聒噪的叫着,好像也在控诉对这夏天的强烈不满。我呆在家里动也不想动。这时妹妹来了,她要我一起去前面那块草地上放风筝。我极不情愿的被拖出了门。
太阳真大,一切都被烤得软塌塌的毫无生气的样子。我找了个一处树荫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就不想动了。“姐姐我们放风筝吧!“不要,”“唉,陪我玩一会儿吧!”“不想。”……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呵呵呵,小姑娘,年纪青青就这么没精神啊!还赶不上我一个老头子呢!”我觉得脸上一阵发热,只得一咕噜站起来,“这才像样嘛!”我见和我说话的人,手里拿着一只黑色的风筝,后面跟着一个小小的男孩。说完他们就笑着走开了。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孩子走路怎么一歪一歪的,仔细瞧才发现他有一条腿竟然是拖着的,我不禁好奇,这个样子,怎么放风筝?
他们立刻就给了我回答,只见小孩子在前面拉线站着,老头子在后面高举着风筝,嘴里一边高喊着指挥“快跑,快跑,要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啊!可是没多久,那个孩子就像被绊倒一样,摔了下去……“起来!起来!刚才我们还差一点点就飞到天上去了,加油!加油!”然后那个本来要哭的孩子脸上荡漾出一丝笑容,又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他们一次次的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慢慢地跑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草地上很多人都在看他们,他们也当不知道,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突然老人回头望了望,正好对上了我的视线。那一刹那,我觉得有一束阳光直射我的心底,它劈开了重重的阴霾,照亮了我……是啊,我还这么年轻,这么健康,我有力量,我可以去拼搏,可以去闯荡。我心里升起一股活力,感觉到了力量。我跑去和妹妹一起把风筝放到了高高的天空上。老人和小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还在不屈的抗争。我比他们幸运,所以我得更加努力更加拼搏!
阳光依旧灿烂,鸟儿仍然歌唱,那个夏天,我见到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风景会留在我心底,在我需要的时候鼓励我!照亮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根据对“是让人泪目的风景”“是值得礼赞的风景”“是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益友,是值得铭记的心灵风景”的分析,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是“风景”。“风景”一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这是实指。告诉我们可以从风景的本义来写,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风景”还可以指人间真情或生活场景”,二者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借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
2.选材构思:可以描绘大自然:欢歌鸣叫鸟儿,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令人怦然心跳峭壁。从而表达对家乡美丽环境的赞美之情。可以写面对街道的拆迁通知,爷爷沉默了,久久没有说话。这院子,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从爷爷的爷爷出生起我们家就住在这里,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这个院子四面临树,整个大院被槐树包围着,庭院里种植着菊花、月季花、薄荷,遍地开来。那在墙角鸡舍里的鸡与巷子里玩耍的家狗互问互答。这质朴而又亲切的情景,伴随着我的童年,是我想留住的风景。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细节描写。落实好防沉迷要求……
【甲】课业时间,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游戏。
【乙】学校和家庭联动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使用、正确认识、科学对待网络。
阅读服务设施
公共图书馆
报刊栏
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
知晓率
30.7%
25.8%
27.1%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1):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