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展开考试时间:7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e-56 Cu-64 K-39 Cl-35.5 Ca-40 S-32 Mg-24 Na-23 K-39 Zn-65 N-14 Al-27 Ba-137
一、选择题
1. 2023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已成功首飞,制造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更高B. 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 铝锂合金是混合物D. 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金属的熔点,则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低,不符合题意;
B、一般合金的抗腐蚀性比其成分金属更强,因此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强,不符合题意;
C、铝锂合金是由铝、锂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金属的硬度,则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向Cu(NO3)2溶液中分别加入金属X、Y,反应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物质板出,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Cu>X>YB. X>Cu>YC. X>Y>CuD. Y>Cu>X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现有X、Y两种金属,分别把它们插入到 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X>Cu>Y。
故选:B。
3.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该试卷源自 全站资源不到一元,每日更新。 A. 稀释浓硫酸B. 二氧化碳验满
C. 干燥CO2D. 测溶液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由长导气管进入,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测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会污染试剂,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4. 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该物质是
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
C. 硝酸铵固体D. 氧化钙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该物质遇水会吸热,造成瓶内气体遇冷体积缩小,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被压向集气瓶,故出现左高右低现象。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应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应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小,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应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请根据如表和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B. 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 碱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NaCl的溶液一定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
【详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氯化铜属于盐,水溶液pH<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Na2CO3 溶液为盐溶液,pH>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溶于水的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D、 NaCl的溶液pH=7,显中性,一定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 为了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物质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物质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物质乙由2个氢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乙的个数比是1:3
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物质乙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乙的个数比是2:6=1:3,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钾B. b点对应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和
C. c点对应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D. 四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a点pH呈碱性,说明溶液中的稀硫酸已经完全反应,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钾和未反应的氢氧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pH=7,呈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钾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存在微粒有K+、、H+、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pH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稀硫酸过量,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a点pH呈碱性,溶质中氢氧化钾有较多,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较多,b点pH=7,呈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钾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d点pH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数目最多,因此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能形成白烟
B. 氢氧化钙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D. 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具有挥发性,而HCl易溶于水,则挥发出的HCl会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则能形成白雾,而不是白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但氢氧化钠也具有腐蚀性,则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而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则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 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A说法不合理;
B、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说法合理;
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可能是碳酸盐,故C说法不合理;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说法不合理,故选B。
10. 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B. 图②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C. 图③表示直流电电解水
D. 图④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布满锈迹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错误。
C、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错误。
D、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根据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成正比,镁:,铁:,则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选择填充题
1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重的是______。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浓盐酸 D.______
【答案】 ①. A ②. 浓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钙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够在空气中潮解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正确;
B、碳酸钙露置在空气中不会变化,质量不会增加,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空气中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自身质量减小,错误;
D、氧化钙易吸水并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加;
故选A,补充:浓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钙等(合理即可)。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 ①. C ②. 将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A、锌排在铁和铜的前面,故加入的锌粉既与原有物质硫酸亚铁也和杂质硫酸铜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但能除去杂质,也能除去原有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粉与稀盐酸不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将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若溶液变红,则气体为二氧化碳,若无明显现象,则为一氧化碳,故可以将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的方法鉴别CO2和CO(合理即可)。
故选C,将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1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B.t1℃时,甲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为3:25
C.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D.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答案】 ①. A ②. 降温结晶
【解析】
【详解】A、降温能使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恰好变为饱和,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值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30g÷2=15g,则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若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三、填空与简答
1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石油作为燃料使用时“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的现象。石油是一种________能源(选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中需用草木灰蒸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锌工艺记载:“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冶炼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ZnCO3Zn+3X↑,碳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体现了碳的单质_______性(填化学性质)。
【答案】(1)不可再生
(2)
(3) ①. +2 ②. CO ③. 还原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碳酸钾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碳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
【小问3详解】
锌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填:+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锌、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3,反应后锌、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故3X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O;
该反应中碳得氧,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15. 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有关。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3)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制得,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备的反应原理为,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6)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_________(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答案】(1)压强 (2)隔绝空气 (3)+4##+4价
(4)NaCl (5)乳化
(6)S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打开可乐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从而大量溢出,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小问2详解】
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 ×2=0,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小问4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则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Cl;
【小问5详解】
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较大油珠,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乳化作用;
【小问6详解】
煤中含有硫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则煤燃烧时放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6. 如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_______。
(2)t1℃时,将15g固体c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_______。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4)为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
(5)如图2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______(选填“a”、“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
【答案】(1) 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或t1℃时,a和c的溶解度为20g)
(2)60g (3)降低温度
(4)降温结晶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P点是a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小问2详解】
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 a物质,将15g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g+50g=60g,故填:60g;
【小问3详解】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填:降低温度;
【小问4详解】
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 中混有少量的 b,提纯 a 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小问5详解】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烧杯中的液体温度也会升高,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故填:c。
17. 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1)通过该流程可得出SiO2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 难溶于水B. 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操作I、II的名称是______。
(3)加入稀硫酸前常将铝土矿粉碎,目的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滤液I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取少量滤液I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检验(填试剂名称),若现象是溶液变红,则表明滤液I中仍然含有硫酸。
【答案】(1)AB (2)过滤
(3) ①.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 Al2O3+3H2SO4=Al2(SO4)3+3H2O
(4)(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
【分析】根据流程可知,铝土矿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铝,反应后经过操作I,得到滤渣I:SiO2和滤液I,操作I为分离固体和液体,属于过滤;滤液I中含有硫酸铝,加入氨水后,生成Al(OH)3沉淀,操作Ⅱ为分离固体和液体,属于过滤;Al(OH)3沉淀灼烧得到Al2O3;Al2O3电解得到铝单质。
【小问1详解】
由于加入稀硫酸后,SiO2进入滤渣,说明SiO2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又难溶于水,故选AB。
【小问2详解】
操作I、II能将固体、液体分离,它们的名称是过滤;
【小问3详解】
将铝土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稀硫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
【小问4详解】
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取少量滤液I于试管中,滴加试剂,现象是溶液变红,则加入的试剂为石蕊。
四、实验题
18.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I)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如图1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发生装置,a仪器名称___________。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图2是氨气喷泉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烧瓶,形成___________色的喷泉。
(3)当喷泉实验结束后,测烧瓶内溶液的pH。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镊子撕一小段pH试纸,放到干净的玻璃片上:
步骤二: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步骤三: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步骤四: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取pH。
该实验步骤___________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1) ①. 试管
②.
③. C ④. 向下排空气法 (2)红
(3) ①. 二 ②. 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a仪器是试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氨气是“固固加热反应”,因此发生装置选C装置;根据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易溶于水,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小问2详解】
根据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因此加有酚酞的水遇到氨气会变成红色,形成红色喷泉;
【小问3详解】
步骤二错误,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氨水溶液显碱性,用水将试纸润湿后,所测溶液的浓度减小,溶液的碱性减弱,pH偏小。
五、科学探究题
19. M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张老师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玉的猜想是M>Al>Cu;小静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_。
【设计与实验一】小影取长短、粗细相同的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下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丝表面的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因而无气泡产生。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长短、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拓展与延伸】实验结束,同学们积极性未减,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向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请你帮助回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滤渣中一定不含锌,一定含有铜和银
B.滤渣中含有两种或三种固体
C.滤液中一定含Zn(NO3)2,一定不含AgNO3
D.滤液中一定含Zn(NO3)2,可能含AgNO3和Cu(NO3)2
【答案】 ①. Al>Cu>M ②. Al>M>Cu ③. M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④. ⑤. 丙 ⑥. BC
【解析】
【详解】[猜想与假设]
金属活动性:Al>Cu,则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能为M>Al>Cu、Al>M>Cu、Al>Cu>M,故填:Al>Cu>M;
[设计与实验一]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M、Al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且Al反应更剧烈,Cu不与稀盐酸反应,则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M>Cu,故填:Al>M>Cu;
[设计与实验二]
(1)根据Al>M>Cu,则试管乙中M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M和铜,则观察到的现象是M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填:M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试管丙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交流与表达]
试管甲铝能与MSO4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Al>M;试管乙中M与硫酸铜能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M>Cu;试管丙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Al>Cu,由试管甲、乙实验即可验证金属活动性Al>M>Cu,则可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故填:丙;
[拓展与延伸]
根据金属活动性Zn>Cu>Ag,发生反应为,银不与硝酸铜反应;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可知硝酸铜完全反应,则锌粉可能恰好将硝酸铜反应完,也可能过量,分析如下:
A、由上面分析可知:滤渣成分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锌,判断错误;
B、由上面分析可知:滤渣中含有两种或三种固体,判断正确;
C、由上面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Zn(NO3)2,一定不含AgNO3,判断正确;
D、由上面分析可知:滤液中只含Zn(NO3)2,不含有AgNO3和Cu(NO3)2,判断错误。
故选BC。
六、计算题
20. 南昌市豫东学校九年级同学们在桥边采集了一些废旧大理石样品,并测定这些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大理石样品,把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1)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很大,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描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具有毒性
B. 可用作气体肥料
C. 可用于冶炼金属
D. 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
(2)表格中m的值为____。
(3)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
(4)计算参加反应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答案】(1)BD (2)5
(3)75% (4)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92g
则参加反应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参加反应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A、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该选项描述正确;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BD。
【小问2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刚开始时,每次加入20g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小20g-16g=4g,而第4次时固体质量只减少8g-5g=3g,则说明碳酸钙完全反应,则m的值为5。
【小问3详解】
减少的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4详解】
见答案。溶液
稀硫酸
溶液
NaCl溶液
水
溶液
KOH溶液
pH
>7
<7
=7
=7
>7
>7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锌粉
B.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C.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CO2和CO
______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铜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M>Al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______
发生反应
滤渣成分
滤液中溶质成分
锌粉恰好与硝酸铜完全反应
银、铜
Zn(NO3)2
锌粉过量
银、铜、锌
Zn(NO3)2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质量/g
16
12
8
5
m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x、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1),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2克和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