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冲刺2024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
2024高考最后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独家组卷预测押题,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最后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独家组卷预测押题,有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24山东临沂四县区三模)
材料一:
“天人合一”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核心,即视天道与人道、天与人、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可以达到本质上的统一与协调。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演变为“天人感应”论,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观的是宋代哲学家张载,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样强调天人以类相合。张载提出“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惑,所谓性即天道也”。中国先贤们多有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阐发,虽表述不尽相同,但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合一观点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即充分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精神的和谐统一。从审美层面上来讲,它启示与人的至真、至善、至美,追求人与自然相互渗透、融合、完美合一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幸福美满,专门为营造吉祥氛围而创造的装饰造型艺术。它源于远古图腾,始于商周,发展完善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以求生、趋利、避害为主题,表达了人们驱除邪恶、灾害,追求吉祥、幸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愿望,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吉祥图案是中国祈吉纳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其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吉祥图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观念的主导思想,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中,如“鸳鸯戏水”“吉祥如意”“鹤寿延年”“年年有余”等,就充分显示了传统吉祥图案回归自然的题材美、意境美、造型美,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说:“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这种升华到哲学高度的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其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
材料二:
“天人合一”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但又是很特殊的一部分:人决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征服者、占有者,但人又有高贵之处,“人者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的高贵不在于别处,就在于负有一种特殊使命,完成自然界的“化育”之功。人人各有其性,但我人之性与他人之性,与万物之性是相通的,尽其性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使物物各遂其生,各顺其性,实现万物多样性的统一,使整个自然界生机盎然,充满生意,这就是人性的实现。
虽然“天人合一”对人性、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天人合一”在现代的意义,也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首先,老庄的绝圣弃智、摒弃文明、返璞归真的方式虽然可以消极地限制新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的出现,但却无力解决已经存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是以葬送人类文明进程为代价的。其次,儒家通过道德掌握世界的方式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思想虽然道出了一个真谛,即人类对自然也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问题,但仅有一颗道德良心也无助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可见,不加批判地以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来解决人类和地球的危机是不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
要建立天人合一的新秩序,不但要求人类对自然要负起道德义务和责任,而且要求人类拥有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本质力量。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既说明了那种以人为主人、以自然为奴仆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那种主体性黄昏的到来,使人们从盲目乐观自信、不可一世、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美梦中醒来,也说明了人仍然没有足够的智慧了解人类、自然界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之道。人类要步入一个高度文明、高度进化和发展的社会,一方面必须抛弃那种为所欲为的带有破坏性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自我把握的本质力量,增强自控制、自调节、能动创造的主体性,真正成为自然自我意识的承担者。只有运用科学理性和健全理智有效地控制自我,实现对自我的控制和对自然的掌握的统一,才能有效地克服和解决已经出现的危及人类生存的异化态现象,并避免新的类型的异化态现象出现。由此可见,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为所欲为,缺乏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天人合一精神,导致了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但如果一味拒斥和摒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无助于地球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危机的解决,无助于重建体现着天人合一理想精神的人和自然、生态圈和智力技术圈的和谐协调新关系。所以,从处理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角度考察,有必要实现人的主体性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整合。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给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一种方向性的范导和制衡作用,而主体性思想则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提供现实手段、措施、动力因素方面的思想指导。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只有在实现了“天人对立”基础上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真正需要的。
(摘编自《“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核心,经过庄子、汉代董仲舒及宋代张载的阐述,其内涵逐渐丰富。
B.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它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C.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如果一味想做自然界的主宰者、占有者,就难以完成自然界的“化育”之功。
D.当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说明了人仍没有足够的智慧了解人类,自然界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之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的和谐统一关系,二者表述不尽一样,论述的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B.徐复观先生认为.在世界古代各文化体系中,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是其它文化系统无法比拟的。
C.老庄思想可以限制新环境污染的出现,而儒家思想无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因此前者更具有借鉴意义。
D.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进化的社会,人类必须抛弃带有破坏性的主体性,不断提高自我把握的本质力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B.《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C.《尚书·太甲》:“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D.《论衡》:“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4.下面题为“人定胜天”的宣传画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人们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的情景。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传画真实再现了60年代人民改造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人民战胜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
B.宣传画说明当时劳动人民肩负兴修水利、战胜自然灾害的特殊使命,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
C.“人定胜天”违背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割裂了人对自我的控制和对自然的掌握的统一,现在看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人定胜天”体现了材料二中“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点,但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占有者,应该对自然担负起道德义务和责任。
5.由于人们肆意围猎、乱砍滥伐,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曾经水草丰美的天然名苑,成为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柄树”的荒漠沙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塞罕坝人采取科学方法,几代人接续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简要评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024浙江省精诚联盟三模)
大庙
张新科
老家司马楼是座千年古镇,地处三县交界。①司马楼人爱谝,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俺们司马楼,鸡鸣三县”。司马楼中心有座寺庙。别的寺庙都有响亮的名字,这座庙却没有,马马虎虎地叫做“大庙”。
1932年,乡公所来了个姓昝的乡长。“昝”字司马楼人不会读,不会读的字取半边,大部分人叫日乡长,也有喊处乡长的。昝乡长是个文化人,上任不久就雄心勃勃地整顿风化,倡导礼教。他寻遍县志、大户人家的家谱以及当地名人的诗文后,他最终得出司马楼镇兴盛于宋代的结论。“乱世毁塔,盛世建庙,就把大庙建成的时间定在宋代吧。”昝乡长别的话司马楼人不认,唯独这句话人人都认。
从此大庙在方圆百里内扬名立万。每逢过年遇节,不但司马楼和两个邻镇的人前来烧香磕头,其他地方的信众也纷至沓来祈福求愿。大庙一时佛烟弥漫,香客不绝。那时,司马楼的家户都很穷酸,平常能吃上咸饭已属不易,但大庙的和尚却不一样,卖香火积累了点钱,白面、豆腐和粉条倒时不时能管个肚饱。因此,司马楼人人都想进大庙,但寺庙的规矩是走一个补一个,那些削尖脑袋想进大庙的没几个能如愿。
司马楼从昝乡长起换过八茬主儿之后,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来了位姓洪的主任。洪主任上任前,大庙早已断了香火,成了司马楼储存摆放农药、化肥、太平车和犁耙的场所。洪主任把庙内的和尚都赶走了,只留下一个二十来岁名叫新生的小伙子担任护庙人兼保管员。报名时新生情真意切地说,“俺叫新生,希望新社会能给俺一次重新做人,获得新生的机会。”一句话说得洪主任心花怒放,夸赞小伙子觉悟高,特批他一人留了下来。
大庙作为司马楼最好最大的房子却被用做仓库,洪主任心不甘情不愿。脑瓜灵活的他去过几次县城电影院后,决心将大庙改为乡镇电影院。洪主任是个大马金刀说干就干的人,从县城请来放映队后的当天下午,立即召开了司马楼男女老少都参加的动员会,说拆掉大庙内的菩萨,今晚就在里面放电影给大家看。
大庙内人头攒动,一时热闹非凡。
每天晚上,大庙电影院都放电影,票价内外有别,外地人收全价,本镇人半价。检票员新生吃住在庙内,大庙电影院就是他的家。电影放映前,新生把庙内的板凳摆得整整齐齐,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电影结束后,他又把弄乱的板凳重新归置好,把瓜子纸屑堆积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电影放映过程中,新生手持藤条,在大庙内转悠着维持秩序。几年之后,老放映员病退,铁蛋成了正式的放映员住进了大庙,大庙成了新生和铁蛋共同的家。
大庙内的电影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放映了十几年,时光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来在司马楼风光无限的洪主任被开除回家,新生和铁蛋也都娶妻生子。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司马楼先后冒出了三四家录像厅。日夜喧闹的录像厅播放的全是武打和红男绿女谈情说爱的新奇玩意。大庙的电影票是两毛一张,而录像厅只有一毛,新奇加便宜,司马楼的大人小孩都去了录像厅。大庙电影院来的观众越来越少,两年之后,大庙开始隔天放电影,尽管这样,一部片子两天也聚不拢半庙人。
一天,司马楼人得到消息,放了二十多年电影的大庙电影院要关门了。
关门的那天晚上,大庙要放映一部不要钱的电影,司马楼不少人都去了。新生提前让人给在外地的我捎了口信,说有空也回来一趟吧,今后在司马楼就再也没电影院了。我是个念旧的人,从外地特意赶了回去。
电影开演前,大庙内围满了人。观众当中,没有年轻货,也没有生瓜蛋子,清一色全是老人。六十多岁的洪主任也来了,多年前就离开司马楼的我再也没有见过洪主任,他头发花白,四颗门牙也不见了,说起话来漏风听不清楚,但没有人愿意花工夫搭理他。
那天晚上,放的影片是《小兵张嘎》,据说是新生特意选定的。新生说,寺庙讲究轮回,从哪开始就从哪结束。②一句话,说得我心里酸酸的,泪水顺着脸颊无声地流淌,落在大庙坑洼不平的地面上。
电影开始了。铁蛋一如既往,全神贯注地站在放映桌旁倒带、换片、调节光度和音量,忙个不停。新生依然手里拿个藤条在大庙内转来转去……
电影在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中达到了高潮。
嘎子英姿飒爽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银幕上,只见他在岗楼内与敌人机智周旋,趁敌不备,举起板凳砸死了值班的伪军。接着,用煤油灯点燃了楼梯。熊熊烈火烧得伪军呼爹叫娘,乱做一团。最后,一声巨响把敌人全部送上了西天……看到这个场景,大庙内所有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鼓掌声、吆喝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看完《小兵张嘎》后的一年,我得到消息,说老家一代流行建寺庙,大庙又要重塑菩萨了。
起初,县城的一个老板来到司马楼,要将大庙改为百货公司。实力雄厚的老板许诺,百货公司开张吉日,为司马楼的每户人家免费发放五公斤葵花油、五袋洗衣粉外加五双腈纶棉袜子。全镇的人都签字同意,唯独新生和铁蛋不同意。两人心里清楚,大庙改成百货公司,他们就没有栖身之地了。两人乘车来到县城找到了县长,说大庙建于六百多年前的宋代,是国家珍贵的文物,如果改成百货公司,就要大动干戈,大庙就毁了。两人还说如果县里同意建百货公司,他们就到地区和省里去告……
大庙被保存了下来。
又过了一年,另外一位有钱的老板来到司马楼,说要重建大庙,让司马楼的百年香火得以延续。这一次,新生和铁蛋满心欢喜,但司马楼其他人不同意。这位老板同样有实力,说如果大家支持,大庙塑好菩萨那天,为每户免费发放十公斤葵花油、十袋洗衣粉外加十双腈纶棉袜子。③最后,全镇的人都欢欢喜喜地签字同意了。
有了寺庙就得有和尚。大庙重建,除了住持由老板指定外,其余的和尚都要对外招聘。招聘的前一天夜里,新生和铁蛋都偷偷剃了光头。第二天,当两人来到招聘现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比他们早到的十几个司马楼的人,个个都剃了光头,人挨人正排队等待面试。排在队伍最前头的不是别人,是六十大几的洪主任。
轮到新生面试了,新生激动地说:“俺过去为老菩萨看过门,懂庙内的规矩,今后俺也一定能为新菩萨看好门。”
老板说:“恁为老菩萨看门,老菩萨倒了,为电影院把门,电影院关了。恁说说这是咋回事?”
新生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④面试结束后,洪主任和其他三人被录取,新生和铁蛋却点头哈腰地与老板握手告别。
半年后,大庙修缮完毕。大庙四周的老房子都拆掉了,面积扩大了一倍。大庙正门口不但建了停车场,还在四周建了几十间门面,被出租当做香房或者用来兜售旅游纪念品。大庙左右两侧最好的门面一间是新生的,另一间是铁蛋的。
司马楼的人还像原先一样爱谝,不过现在总喜欢说:“俺们司马楼,鸡鸣三县,俺们大庙,香火灵验……”
(摘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以大庙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和发展为主线,以新生、洪主任人物性格变化为副线,体现了作者对时代、人性的反思。
B.在洪主任的带领下,秉持着破旧立新观念的司马楼人拆掉了原先大庙内的菩萨,从中折射时代的发展使司马楼人消弭了对大庙及菩萨的敬畏之心。
C.随着录像厅、电视机的出现,大庙电影院的发展也陷入了危机,正是时代的发展才有了电影院的建立,也因为时代的发展,导致了电影院的倒闭。
D.小说的开端和结局有惊人的相似,兜兜转转,大庙终究被保留了下来,各地的信众纷至沓来祈福求愿,大庙在新时代被司马楼人赋予了新的意义。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引用司马楼人的俗语,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与文章结尾处的“新俗语”相呼应。
B.句子②通过第一人称,让作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便于抒发出作者对大庙电影院即将关门的伤感之情。
C.句子③中“欢欢喜喜”一词突出了司马楼人领到物资后的欢喜,体现了司马楼人的无知、从众与麻木。
D.句子④通过不合常理的“握手告别”,为后文写新生、铁蛋在寺庙钱卖香和纪念品的行为埋下伏笔。
8.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本文在刻画新生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请结合文本分析新生的性格特点。(4分)
9.鲁迅强调小说必须“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如《孔乙己》《阿Q正传》。本文在这一点上也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24山东潍坊三模)
材料一:
世谓受福佑者,既以为行善所致;又谓被祸害者,为恶所得。汉将李广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常不在其中,而诸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然以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常有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太守,羌常反,吾诱而降之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之,独此矣!”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广然之,闻者信之。夫不侯犹不王者也。不侯何恨,不王何负乎?孔子不王,论者不谓之有负;李广不侯,王朔谓之有恨。然则王朔之言,失论之实矣。
(节选自《论衡·祸虚篇》)
材料二: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①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昔者,司马穰苴卒然擢于闾伍之间而将齐军一申令于庄贾②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为之赴战遂一举而摧燕晋之师。以其得治军之纪律,能使夫三军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广不求诸此,乃从妄人之谈,而深自罪悔于杀已降,以为祸盖莫大于此者,亦已疏矣。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李广论》)
【注】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庄贾,春秋时齐人。司马穰苴与庄贾约日中会于军门,庄贾日夕方至军中,司马穰苴以按时不至,违犯军令,依律斩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司马穣苴卒然A摧于闾伍之间而将B齐军C一申令D于庄贾E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F为之赴战G遂一举H而摧燕晋之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表被动,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被”意思相同。
B.后人,指居于人后,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后人”意思不同。
C.遂,指终于、竟,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遂”的意思并不相同。
D.疏,指疏浅、荒谬,与《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中的“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向王朔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认为自己一直参与汉朝打击匈奴的战事,屡建战功却未能封侯。
B.材料一认为,孔子未被封王不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李广未被封侯也不是因为做了有所悔恨的事。
C.为了使国家整齐划一,一定要强制人们遵守不愿接受的法制,因为法制松弛会导致国家灭亡。
D.将帅统领军队有的凭借恩德,也有的依仗军纪,两者各有利弊,优秀的将领应该做到兼而有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4分)
(2)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引述了李广未能封侯一事,但具体目的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2024江西师大附中三模)
腊前月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①已剥胭脂笔,四破②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注】①尖:月季花蓓蕾的顶端,此指月季花苞。②四破:指月季花完全展开时的形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出句写普通的花,对句写腊前的月季,通过对比,表现腊前月季蓬勃的生机。
B.颈联出句把腊前月季的香味和桃李的香味进行对比,突出其香味非桃李可相媲美。
C.颈联中的“斗”字刻画出腊前月季傲霜斗雪的品格,是因为诗人对它有赞美之情。
D.尾联写诗人的独特感受,点明题旨,照应首联;“喜作”“忘却”使诗歌语言活泼幽默。
16.颔联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2024山东聊城三模)
(1)李密在《陈情表》中首先概述了自己不幸的命运,并进一步深化了与祖母之间的情感纽带,“ , ”两句强调了祖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透露出祖孙间的深厚情感。
(2)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一词中,苏轼用“ , ”两句描绘的梦中所见场景,却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场景。
(3)江月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典型审美形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景观,它常常被使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4吉林吉林地区三模)
春节期间,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穿搭 A ,不少网友将这种现象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提及传统中式服装,人们头脑中往往会出现“( )”的画面,因为中式服装注重表面装饰。绣花精美华丽,又多裹衣博带,饰带层叠,风格和谐雍容,而新中式服装设计则在吸取传统服装的神韵的基础上 B ,呈现出简约大方、舒适自然的审美风格,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时代的他们,一般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也有着平视世界的底气,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正因如此,他们更能看到传统文化那极致的魅力,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与他们对于个性美的追求 C 。关于“新中式”产品还能有多美,关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继续创新,人们还有着更多的期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B.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B.宝玉见了这般景况,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
C.主要的房屋一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D.东北家常菜看上去品相一般,实际上滋味可口,营养实惠,备受人们喜爱。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024吉林吉林地区三模)
“粉雪”被誉为雪中极品,其颗粒状结构结实饱满,能够相互支撑,不易被碾碎。“粉雪”可减少滑雪的阻力和摩擦,提高滑雪的速度。不过粉雪要堆积成雪道,光有完美的雪片还不行, ① 。通常山顶附近风速低于每小时15英里的地方更易见到粉雪,否则太强的风会把积雪卷起来,让它们紧紧堆在一起,不再保持松散。
滑雪爱好者找粉雪并不是靠拿着放大镜观察雪片的形状, ② 。雪液比越高,雪的质量越轻,雪越松软干燥,滑行起来极其顺畅。不过一旦不慎掉入粉雪堆,一定要护住口鼻, ③ ,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与粉雪相对应的湿雪并非一无是处,它们潮湿而厚重,互相黏在起的特性让它们成为了完美的滚雪球、堆雪人的材料。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湿雪”与“粉雪”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以“湿雪”为主语简要概括,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河北雄安三模)
有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名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是‘我’。”然而当代作家毕淑敏却说:“我很重要。”
对于“我”和“我们”,人们着眼点不同,因而强调的对象也就不同。“我”和“我们”,孰轻孰重?这自然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沉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高考押题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经过庄子、汉代董仲舒及宋代张载的阐述,其内涵逐渐丰富”错)
2.C【解析】“因此前者更具有借鉴意义”于文无据)
3.B【解析】材料一说的是“天人合一”作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4.D【解析】“体现了材料二中‘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点”错)
5.①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为所欲为,缺乏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天人合一精神,导致生态危机。
②塞罕坝奇迹说明只有运用科学理性和健全理智有效地控制自我,实现对自我的控制和对自然的掌握的统一,才能有效地解决已经出现的生态危机。
③塞罕坝奇迹说明实现人的主体性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整合,实现“天人对立”基础上的“天人合一”才是解决问题所真正需要的思想和方法。 (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6.A【解析】本文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以大庙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为主线,以新生、铁蛋的生活经历为副线,两条线相互交织。本文并没有新生、洪主任的人物性格变化,其性格是一以贯之的。
7.B【解析】小说中的“我”不等同于作者,“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我”作为一个曾经是但已经离开司马楼的人,不同于司马楼的人,“我”见证了大庙变迁,“我”对大庙有留念,我对司马楼人有反思,但“我”不等于作者本人。
8.①通过电影放映前后新生都会把电影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细节,突出了新生积极上进,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这是积极的一面。(也可以写“俺叫新生”的觉悟,“反对改为百货公司”的执拗)②通过新庙建成后新生剃光头应聘和尚的细节,突出了新生面对生活的窘境,只能点头哈腰为利益服务的特点,这是消极的一面。
【解析】新生、铁蛋都是复杂的,他们身上有善的一面,他们积极工作、认真负责,同时他们身上也有不完满的一面,他们追求利益,因寻求生机而剃光头应聘和尚,人物形象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塑造,体现了人物的多元与立体。①②两点各2分,其中人物性格特点1分,文本对应的细节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小说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塑造了一群自私自利、抛却信仰、麻木无知的司马楼人,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②大庙仅仅是一座大庙,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司马楼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语尽讽刺,读者透过大庙的历史变迁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及社会的反思。③文章通过塑造新生、铁蛋等具有复杂性的人物,他们在历史变迁的潮流中无所适从,但也部分地参与其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历史变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诠释着历史与个人的关系。
【解析】鲁迅观点的本质是小说需要揭露时代弊病,而本文通过对大庙变迁的叙述以及对司马楼人、新生、铁蛋、洪主任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人性的丑恶、时代变迁下人的异化以及善良美好向时代妥协等社会病苦。第①点强调司马楼人的逐利行为,揭示其丑恶的嘴脸;第②点强调时代的变迁,体现作者对时代、历史的反思;第③点强调以新生、铁蛋为代表的较为美好的一类人,他们参与时代,用自己的方式改造时代,但同时也不得不向时代妥协的命运。每点2分,意思写到即可,共6分。
10.CEG
11.A【解析】被,指遭受。
12.A【解析】“屡建战功”错。
13.(1)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是用它来严整三军。(4分。译出大意给2分,“循”“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士卒虽然安逸,乐意为他拼死作战,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就没有用来约束他们的办法。(4分。译出大意给2分,“佚”“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材料一借之批判王朔的因果宿命论(2分),材料二借之强调治军应严肃纪律(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世人认为受上天赐福保佑,是做好事招致的;又认为遭受祸害,是做坏事得来的。汉将李广与望气的术士王朔私下闲谈说:“从汉朝打击匈奴以来,我没有不参加的,而各校尉以下,才能达不到一般人的水平,但是因为与匈奴打仗有功得以封侯的有几十人。我不居于人后,但是最终没有得到一点儿功劳,来取得封地,为什么呢?难道是我的骨相不应该被封侯呢?还是本来命中注定的呢?”王朔问道:“将军您自己想想,可曾有悔恨的事呢?”李广说:“我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引诱投降的八百多人,他们都被我用欺诈的方法在同一天杀死了。直到现在还为之悔恨的事,只有这一件。”王朔说:“灾祸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士兵更大的,这就是将军你不能封侯的原因。”李广认为正确,听的人也相信是这样。没有被封侯如同没有被封王。没有被封侯有什么悔恨的事,没有被封王又有什么亏心事呢?孔子没有被封王,议论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亏心事;李广没有被封侯,王朔却认为他有悔恨的事。既然这样,那么王朔的话,违背了事理的逻辑。
材料二:
治理国家如果法制松弛的,国家就会灭亡;治理军队如果纪律废弛的,打仗就会失败。法制并不是人们心中安于遵守的事,但是我一定驱使百姓遵守,是用它来使百姓整齐划一;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是用它来严整三军。
过去,李广率领军队屯兵边境四十余年,凭借将军的身份远出边塞作战,一年接着一年,经历的大小战斗有七十多次。当时汉武帝对于立功者的赏赐十分丰厚,由于打败敌人立功而被封侯的有数十、上百人,李广手下的将士被封侯的也有很多人。而李广总是由于打败仗被处罚,没有建立一点儿功劳来取得封侯的爵赏,最终因违犯军令自杀来抵挡幕府小吏的责难。当时、后世的士人,没有不惋惜他的才能,而深深地悲叹他多舛的命运。我曾私下探究过这件事,凭借李广的才能竞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他统率军队纪律不严明,这就是他功勋、爵赏都不能得到,而又最终陷于死地的原因。
士兵有的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拼命作战而死,有的为遵守将领的命令拼命作战而死。士兵只知道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拼死作战却不知道遵守将领的命令拼死战斗,常常会发展为骄横;士卒只知道遵守将领的命令拼死作战却不知道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去拼死战斗,常常会产生怨恨。善于统率士兵的将领,既能使士兵为了报答自己的恩德而拼死作战,又能使士兵为了执行军令而拼死作战,这样的将帅就可以百战百胜。现在李广治理军队,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乐而舒适。至于部队的编制、屯住、戒严、管理,一切废弛简略,以便使士卒的个人私愿得到满足,而擅自对士兵施加恩惠。所说的军队纪律,是从来没有用过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对士兵宽容和缓不苛求,士兵都喜欢爱戴他。程不识却说:“士卒虽然安逸,乐意为他拼死作战,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就没有用来约束他们的办法。”这就是他恩德没有加上军令,而功劳必定难以建立的原因。
从前,司马穰苴突然从普通百姓中提拔起来统帅齐国军队,一旦当他借斩杀庄贾而申明军令,三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为他作战,于是一举打败燕、晋军队。这是因为他使用严明的纪律治理军队,能使全军上下为遵守军纪而死。李广不从这方面寻求自己难以封侯的原因,竟然听从狂妄无知之人的胡说,而深深自责悔恨曾经杀死已投降的士卒,认为灾祸大概没有比这更大的,也未免太疏浅了吧!
15.C 【解析】“进一步刻画了腊前月季傲霜斗雪品格,表现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错误,选项对“斗”的理解不准确,“更同梅斗雪霜中”还可以理解为与梅花在霜雪中斗艳。
16.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季花苞比喻成一支胭脂色的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花含苞待放的情态;②注重色彩描绘。红色的花瓣和绿色花蕊互相映衬,鲜艳亮丽;③化静为动。“剥”字表现月季绽开时顷刻间的动作,赋予静态的月季以动态美。
17.(6分)(1)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2小轩窗 正梳妆
(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愍”“躬”“轩”“妆”“畔”“已”“尊”“酹”。
18.A风靡一时 B化繁为简 C一拍即合/不谋而合
【解析】A处由上文的“春节期间”和下文的“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血脉觉醒”,可推知新中式服装在春节这一段时间非常盛行,可知填“风靡一时”;B处,上文强调了传统中式服装的重工、繁琐、华贵,下文则首先强调新中式服装“简洁大方”的特点,可知其改良方式为“化繁为简”。此处填“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则依据不足,且与“在吸取传统服装的神韵的基础上”有矛盾,非最优解。C处由上文“他们更能看到传统文化那极致的魅力,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并结合语段整体内容可知,新中式的审美风格与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因语境中新中式服装的风格背后隐藏着设计者的理念,故可填“一拍即合”或“不谋而合”。但“不约而同”有动作、活动“同时”发生的意思,因此是错解。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如有其他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B【解析】B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出自《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意为罗袄上有一双双新帖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与文中“因为传统中式服装注重表面装饰,绣花精美华丽”句关联度高。A项“足下蹑丝,头上玳瑁光”出自《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是说(刘兰芝)脚上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并非文段对象“服装”。C项中“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出自《琵琶行》(白居易),意为“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写琵琶女往昔的奢靡与欢乐;D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离骚》(屈原),意为“我要用芳馨的芰荷制成上衫,用漂亮的芙蓉缀成下裳”,诗句写出诗人要离开当时的政治斗争,在归隐中服洁自芳,独善其身。这里芰荷、芙蓉既为香花,同时也象征了作者美好的人格。C、D两项均与文意无关。
20.C【解析】词义辨析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直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突出语境运用与表达,考题形式灵活多变,更注重考生的语境分析与理解能力。C项中的“一般”与文段中“(他们)一般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中的“一般”都是“普遍,通常”的意思。A项“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中“一般”相当于“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B项“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中“一般”相当于“像……一样”;D项“东北家常菜看上去品相一般”中的“一般”表示普普通通、没有特色。
21.①还要具备风力条件 ②而是靠观测雪液比 ③以免吸入粉雪
【解析】补写题考察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涉及语言的连贯能力,尤其是理清一段话的结构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①处为段中句,前句“完美的雪片”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光有”“不行”可知横线处要填写另一必备条件。在根据下文“风速”相关内容,可知横线处要引出下文关键词“风”,故填“还要具备风力条件”;②处为段首句,主要作用是引起/统领下文,可确定关键词为“雪液比”;③处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根据上文粉雪“质量轻”“松软”“干燥”等特点,“不慎掉入粉雪堆”时,如果没有“护住口鼻”则会造成“窒息”的后果,可知关键词为“吸入粉雪”,结合前后逻辑,已经强调“一定护住口鼻”,与横线后“造成窒息甚至死亡”的结果出现矛盾,则知需有“以免”“避免”类的词语,该空答案几乎唯一。
【评分参考】每空2分,对3空给6分。每空中逻辑连词1分,关键词1分。如有其他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湿雪虽然没有粉雪干燥松散,不适合滑雪,但潮湿厚重,可以成为滚雪球、堆雪人的材料。
【解析】依据题干要求湿雪在句子成分中要作主语,“粉雪”可作为比较对象出现。转折关联词有可是、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等等。提炼文中关键信息:粉雪干燥松散,适合滑雪;湿雪潮湿厚重,显然不适合滑雪,但可以成为滚雪球、堆雪人的材料。结合字数要求,学生只要符合:主语正确、转折词恰当、关键信息全,则可得分,语序可以调整。
【评分参考】主语正确1分,转折词恰当1分。关键信息(参考案划线处)有一处得1分,三处则可计3分,共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略
【参考立意】
基于二者关系,从不同角度观照,可以有如下几种构思:
①“我们”的利益远大于“我”的利益,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选择前者,摒弃后者。
②一个人只有寓“我”于“我们”之中,才能有所作为。
③认清“我”在“我们”中的位置,把握好“有我”“无我”“忘我”的时空。
④只有无限热爱“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我”的作用。
⑤“我们”是无数个“我”的力量的凝聚,无论是谁,断不可将“我”凌驾于“我们”之上。
⑥“我”和“我们”血肉相连,“我们”因为“我”而精彩,“我”依靠“我们”而生存发展。
⑦“我们”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个“我”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Ⅰ卷押题预测卷语文试题(有详细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名校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有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Ⅱ卷】语文,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