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共12页。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5.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片段。
6.通过阅读阅读链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共同之处。
教学重点:
1.了解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层次;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2.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3.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片段。
4.通过阅读阅读链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共同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
3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任务一: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
1.单元人文要素:世界各地,都介绍了哪些地方?
2.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3.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确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课文,习得课文是如何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景物的描写的方法,通过练笔,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
任务二:情境导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1.今天我们跟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游览威尼斯,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尼、斯、艇。
2.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他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多次的观察。他看到了:
3.简介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水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威尼斯也是一座以船代车的城市。河道中多种多样的船只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风景。
4.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都看到了什么?
任务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
2.检测朗读效果,理解词语,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注意评价,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及时理解。(祷告、哗笑)
(2)指导个别生字的写法。(翘、垫)
(3)识记本课词语,听写5个词语。
任务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
2.学生自主理解,理解后在小组内交流。
3.个别汇报,老师引导纠正。
4.教师总结: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5.你发现了作者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解释理由。
6.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一道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2.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3.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片段。
4.通过阅读阅读链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共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片段。
教学过程
任务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播放威尼斯的视频片段,教师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视频里的这座城市是哪里?(威尼斯,板书:威尼斯),你发现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水多)
既然这里是水城,猜猜这里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小艇,板书:的小艇)
2.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威尼斯旅游,他跟你们一样敏锐地发现威尼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小艇,所以他激动地拿起了笔,通过写小艇,让我们领略了威尼斯独特的风光。今天让我们带上我们的照相机和摄像机跟着作家马克吐温去威尼斯继续领略它独特的风光。(板书:独特风光)
任务二:导学结合,讲解小艇的样子。
过渡:课文围绕着“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那威尼斯的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小艇的图片。
1.看图自行描述小艇的样子:
(图片)这就是小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指名2人描述)
想看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怎么写威尼斯小艇的吗?学生浏览课文找到第2段。
2.学习作者的表达
A出示课文第2段,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小艇的特点,让学生概括小艇的特点。
独木舟:把独木中间去掉,这样的小艇就又长又窄又深,小艇的样子一下子就看到了。
新月:月初如钩般的月亮,是弯弯的,像眉毛一样,但还没弯到镰刀般的程度。不仅写清了小艇弯成了什么样,还写出了小艇两头向上翘起的特点。
水蛇:像水蛇一样轻快灵活,用手比划水蛇游动的样子,读展示轻快灵活。
B与你们描述的相比,作者的描写有什么好处?出示句子对比体会。
你们说:小艇很长,马克吐温说:
你们说:小艇又窄又深,马克吐温说:
你们说船的两头翘起,马克吐温说: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不仅写出了小艇长、窄、深,两头向上翘,和轻快灵活的特点,还用熟悉的事物作比,拉近小艇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好了解小艇的特点。)
3.此时,你会给小艇照照片?还是录视频?(区分静态和动态描写,板书。)
4.小艇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资料及其第一段说说。(适应威尼斯河道纵横交错,并不宽阔的环境。)
资料: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纵横交叉的118个岛屿。因此,威尼斯有“桥城”“水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
出示第一段,学生齐读,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理解。
看着图片一个学生讲解。
任务三: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欣赏威尼斯的美丽。
1.默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想用照相机拍下的画面的文字下面画“~”,把你想用摄像机录下的画面的文字下面画“—”,有疑问的地方标上“?”。
2.合作交流:
小组长组织,选一位同学先交流用照相机拍下的画面,再交流用摄像机录下的画面。交流时其他同学用心倾听并适当补充。
3.学生汇报交流:
指定一名学生汇报,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将课文动静描写的地方区分清楚。
活动一:坐小艇,欣赏威尼斯风景
1.(过渡)如此美丽又轻快灵活的小艇,想坐坐吗?(配乐,师朗读课文第3段)
2,采访:坐在软软的如沙发一般的皮垫子上,什么感觉?你录的视频里最美的画面是哪里?读出美感。
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声招呼,是什么感觉?用一个词语形容。
师:如此舒适,又有情趣的小艇,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又喜欢呢?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多么富有生趣的生活啊!板书:生趣。
3.你来学校的路上,坐上电动车或者小汽车你的见闻感受是什么样的?仿照这段话说话。
活动二:体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1.师:我们的镜头里怎能少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船夫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4段,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生读后汇报:中心句)
2.要求: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儿呢?请默读第4段,找出行船环境的关键词,体会船夫的技术好在哪里。
3.汇报:来往船只很多;拥挤;极窄
4.指导朗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学生做动作体会作者写法的层层递进。
5.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也写出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侧面,夸张)
6.出示第四段,思考中间三句与最后一句表达有什么不同。
7.采访船夫:你们的驾驶技术为什么这么高超?(日久天长驾驶小艇,孰能生巧,练就了这身好本领,与小艇的外形也有很大的关系。)
活动三:体会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白天之喧闹
要求:白天的时候人们用小艇都做些什么?
1.指名读第5段后,学生说说谁都用小艇作什么。
2.补白,感受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年妇女坐小艇去做什么?
还会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做什么?
出示:学生--(背着书包,匆匆走下小艇奔向学校。);市长---(提着公文包,匆匆坐上小艇去上班。)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具体。
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看来威尼斯的人或来威尼斯的游客,寸步不离小艇啊。这又一次地说明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人动则艇动。
(二)夜之寂静
要求:默读5、6段,画出你认为描写威尼斯景色最美的句子。
1.生读自学。
2.汇报:
①生读最美的句子,说感受。
②出示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注意指导读出静态描写的宁静之美,重点词:笼罩、沉沉。)
3.音乐画面朗读融为一体,感受威尼斯寂静的美。
师:多美的景色,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想去看看吗?
师:带着看画面时的感受和心情,再来读这段话。(指名)
师:配乐,播放图片,深情朗读:皎洁的月光,高大的石头建筑,古老的桥梁,停泊不动的小艇,组成了一幅非常寂静,非常优美,又非常让人神往的画面,个别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轻声齐读或者老师引读。
问:“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白天喧闹,晚上寂静。为何寂静?小艇不动了,寂静就笼罩着威尼斯,威尼斯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动了,威尼斯就充满了喧哗,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即:“人歇则艇歇”。)齐读。
4.做导游,介绍威尼斯的小艇。
老师出示课文结构图,关键词,学生同桌练习后,在班上介绍。
5.小结:
师:回看整篇文章,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完美结合起来描写,是本文的又有一大写作特点。
师:同学们,这就是威尼斯的小艇,这就是带给威尼斯生机与活力的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笼罩着寂静,富上诗意的小艇。难怪作者在第一段写到——
任务四:运用写法 进行表达
1.出示第六自然段,发现表达的特点,进行练笔:群鸟飞过湖面。
引导:
(1)想象画面,静态的景物有什么,动态的景物有什么?这幅画由动到静的变化。
(2)出示画面,学生说话。老师点拨:动态的动作要写具体,可以群体和个体相结合。
(3)练写片段。
2.分享片段,及时评价。
任务五:对比阅读,体会独特。(此环节完不成的,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1.读读 “阅读链接”,边读边把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圈画出来,然后填写下面的表格。
文章游览途经地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作者的感受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
《威尼斯之夜》
2.交流,理解。
3.小结提升: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延伸:我们的国家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如: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地方,查阅资料,从历史背景、外观和结构、相关故事等方面去了解,摘录关键信息。
作业设计:
1.回家当导游,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实践类)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一处名胜古迹。(拓展类)
3.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的两个片段,发现与课文相同的地方。(延伸类)(课堂完不成的课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动态 静态
(生趣) (宁静)
独特风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