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 原有认知,至于这些认知 是否正确,可以在接下来 的活动中用实验验证。)
二、新课探索
师:1.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
发出声音的。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 ……,皮筋能否发出声音?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橡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2,继 续 观 察 几 种 正 在 发 声 的 物 体 , 看 一 看 它 们 是 怎 样 发 出 声音的。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探索活动,学 生观察总结出这些发 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 而对“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有 更深的理解。)
三、师生研讨
师: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设计意图: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 己的观点,没有证据的观 点不能轻易相信。)
拓展
师: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生: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设计意图:探究的过程由外部的宏 观现象拓展到我们身体 内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 知识进行迁移。)
课堂巩固
1.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
A.水不能传播声音
B.水能传播声音
C.无法确定
2.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真空B.固体C.液体
3.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A.空气B.大地C.水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证据?
教学反思
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 (敲打、碰撞、拍打……)产生了声音。针对这一问题,我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锣发声的过程,停止 敲击时,仍然有声音。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 声音的外在条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