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2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3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2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4月
    须知:
    1.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并填涂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 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组织培养,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B. ②是嫁接,属于人工营养繁殖
    C. ③是压条,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D. ②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图中:①是组织培养,②是嫁接,③压条。
    【详解】A.①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繁殖的速度很快,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但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不能培育出植物新品种,A错误。
    B.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如②嫁接属于人工营养繁殖,B正确。
    C.③是压条,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压条是无性生殖,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C正确。
    D.②是嫁接,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植株易成活,D正确。
    故选A。
    2.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③属于单细胞生物
    B. ②③细胞中无叶绿体,它们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 ①②③都有细胞壁,但③无成形的细胞核
    D. ①与④的主要区别是①有细胞膜、液泡和叶绿体,而④没有
    【答案】D
    【解析】
    【分析】1.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2.图中:①是植物细胞,②是酵母菌,③是细菌,④是动物细胞。
    【详解】A.题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②酵母菌和③细菌,A正确。
    B.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②酵母菌,③细菌,④动物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正确。
    C.①是植物细胞、②是酵母菌、③是细菌都含有细胞壁,但③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①植物细胞与④动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①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不是细胞膜)、液泡和叶绿体,而④动物细胞不具有,D错误。
    故选D。
    3. 如图是昆虫两种发育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图中①为卵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破茧成蝶”中的“茧”是指图中的③
    B. 蝗虫属于①→②→④发育过程
    C. 蝗虫的④阶段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D. 两种发育过程的昆虫体表都有外骨骼,都是体外受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苍蝇、蜜蜂、家蚕、菜粉蝶、蚊子。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3)图中①为卵期,②为幼虫期,③为蛹期,④为成虫期。
    【详解】A.“破茧成蝶”中的“茧”是指图中的③蛹期,A正确。
    B.蝗虫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④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C.蝗虫的成虫阶段对农作物危害最大,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期,C正确。
    D.两种发育过程的昆虫都是体内受精,体表都有外骨骼,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发育过程。
    4. 如图是哺乳动物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脐带中的血管B. ②表示胎盘
    C. ③表示母体中的血管D. ④可以代表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详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结合题图可知,①是母体中的血管,②表示胎盘,③表示脐带中的血管,④可以代表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早B. 男、女第二性征与性腺无关
    C. 青春期开始形成两性生殖器官D.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男孩进入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2年,A错误。
    B.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B错误。
    C.生殖器官的形成是在胚胎时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会迅速发育,C错误。
    D.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正确。
    故选D。
    6. 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都可以看到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详解】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7.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A.虽然用凸透镜矫正,但经光线的折射,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故A不符合题意;
    BC.远视眼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校正,图中用凹透镜校正,是错误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用凸透镜矫正,并且经光线的折射后,像正好落在了视网膜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2012月5月21日早晨,萧山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 “”形B. “○”形C. “”形D. “ ”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太阳光通过纸板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根据日偏食缺口的方向知道,只有A符合实际。
    故选A。
    9.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示意图,选取饱满且有活力的6颗大豆种子,将A烧杯放在20℃的恒温箱中,B烧杯放入5℃的冰箱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是( )
    A. 6颗实验的种子中只有②号种子有可能萌发
    B.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所用的种子数量太少
    C. ①与③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A.由实验设计看只有②号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所以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②号种子,假如它也未萌发,那就是不满足自身条件(种子已经死亡或种子缺胚不完整)或种子正在休眠,A正确。
    B.该实验每组只用一粒种子,实验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B正确。
    C.①与③有两个变量,分别水分和空气,因此①与③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D.由于探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温度,主要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①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水分,主要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③对照组有唯一变量——空气,主要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0.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葡萄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我们平时吃的葡萄果肉主要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 )
    A. 子房B. 胚珠C. 子房壁D. 胚
    【答案】C
    【解析】
    【分析】葡萄属于被子植物,能够形成果实,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其中葡萄果肉属于果皮,葡萄籽属于种子,葡萄植株经过传粉和受精后,花中子房的发育情况见下图:
    【详解】葡萄植株经过传粉和受精后,葡萄果肉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葡萄籽属于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花柄变成了果柄,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端午节家家要吃粽子,包裹糯米的粽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 大脑B. 鼻子C. 舌D. 耳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各类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详解】A.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表面的大脑皮层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可见,包裹糯米的粽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形成这种感觉(嗅觉)的器官是大脑,A正确。
    B.鼻子是嗅觉器官,其中的嗅觉细胞能够接收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递到大脑,形成嗅觉,B错误。
    C.舌是味觉器官,负责感知味道,如甜、酸、苦、咸和鲜等。舌头与嗅觉无关,C错误。
    D.耳是听觉器官,负责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耳朵与嗅觉无关,D错误。
    故选A。
    12. 小滨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下列不属于此类繁殖方式的是( )
    A. 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B. 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 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D. 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详解】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属于无性生殖,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 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镜子可以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江中看到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亮的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B. 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
    C. 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错误;
    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高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正确;
    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
    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15. 每年3月,西湖边海棠花红、嫩柳绿芽,迎春花黄艳艳、樱花梨花白纷纷,是游览赏景的好时节。关于景“色”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花红,因花瓣能反射红外线
    B. 绿芽,因叶片能透过绿光
    C. 黄艳艳,因反射黄光
    D. 白纷纷,因为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花红,因花瓣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A错误;
    B.绿芽,因叶片能反射绿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B错误;
    C.迎春花黄艳艳,因为只能反射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C正确;
    D.白纷纷,因为反射了所有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C。
    16. 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
    A. 从1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 从1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 从2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D. 从2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线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品图片,需要用闪光灯;玻璃罩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摄时,光线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发生逆光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 手和透镜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 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即像可以由墙(相当于光屏)呈接,所以,此像是实像,故A错误;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由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知道,当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故C错误;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即物距减小,像距变大,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知道,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
    故选D。
    18. 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 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 结构2过度变凸,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 结构4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4是视网膜,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
    【详解】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A正确。
    BD.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像,晶状体变凸,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B错误,D正确。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C正确。
    故选B。
    19. 如图,一束光通过放在O处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O处的光学元件( )
    A. 只能是平面镜B. 只能是凸透镜
    C. 只能是凹透镜D.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通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对于凹透镜,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平面镜也可以改变光路,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
    故选D。
    20.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f<2cmB. 2cm<f<4cm
    C. 4cm<f<5cmD. 5cm<f<8cm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可得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8cm<2f,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等于10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可得10cm>2f,凸透镜的焦距为
    4cm<f<5cm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题,第27题第3空和第29题每空两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 下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D表示__________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时期会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长出胡须 ②喉结突出 ③身体长高 ④声调低沉
    【答案】 ①. 卵巢 ②. 受精 ③. 输卵管 ④. ③
    【解析】
    【分析】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详解】(1)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能产生卵细胞,因此B是卵巢
    (2)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C细胞是受精卵,D表示受精。
    (3)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是人长身体最快的时期,骨骼生长完成。其次是男女性器官的迅速发育,性器官的差异是第一性征,男孩和女孩的睾丸和卵巢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女生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而身体长高不属于第二性征。
    22. 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2)图中B、C阶段用______呼吸,从E阶段开始用______呼吸。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它进行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答案】 ①. B→C→E→A ②. 鳃 ③. 肺和皮肤 ④. 体外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1)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继续发育,其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受精卵→B、C蝌蚪→E幼蛙→A成蛙。
    (2)青蛙的呼吸器官是外鳃→内鳃→肺,皮肤辅助,因此,图中的B、C蝌蚪用鳃呼吸。从E幼蛙开始主要用肺呼吸。
    (3)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卵生,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如图所示为某豆类植物的花、种子、植株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23. 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与受精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___________。
    24. 甲图中结构[⑥]_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如图乙,种子的胚通常包括___________(选填图乙中的序号)。
    25. 种子可以压榨食用油,该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6. 图丙中的①是由图乙中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发育而成。
    【答案】23. 胚 24. ①. 胚珠 ②. ①②③④
    25. ④ 26. ②
    【解析】
    【分析】图甲为某豆类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壁、⑥是胚珠。
    图乙为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
    图丙为植株,其中,①是叶、②是茎、③是根。
    【23题详解】
    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4题详解】
    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受精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
    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
    因此,甲图中结构⑥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乙,种子的胚通常包括①②③④。
    【25题详解】
    豆类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种子可以压榨食用油,该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乙中的④子叶。
    【26题详解】
    结合第(2)小题详解,丙中的①是叶,由图乙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
    27. 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当③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答案】 ①. 听神经 ②. 鼓膜 ③. 外耳道 ④. 不能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听小骨,②耳蜗,③听神经,④鼓膜,⑤外耳道。
    2.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详解】(1)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⑤是外耳道。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当③听神经受损时,造成的耳聋是不能治愈的。
    28. 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___________度,空气在___________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
    【答案】 ①. 30 ②. NN´左
    【解析】
    【详解】[1]由图知道
    ∠MOC=∠MOA
    又因为AO与BO在MN的同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 CO和AO分别为入射和反射光线,MM'为法线,剩下的OB是折射光线,此时折射角
    ∠BOM'=90°-60°=30°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知道,CO为入射光线,故入射角
    ∠MOC=∠MOA=90°-20°=70°
    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应该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那么NN′左侧为空气。
    29.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可以用___________原理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___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 无 ③. 不变 ④. 变小
    【解析】
    【详解】(1)[1][2]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3][4]如下图,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AOB与△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
    30. 小雅在一根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了一下,小唐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的时间相差0.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小唐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______传播过来的。木头和金属,有时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______进行判断。试求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①. 空气 ②. 音色 ③. 182m
    【解析】
    【详解】[1]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过来的。
    [2]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所以木头和金属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是木头还是金属。
    [3]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敲击金属管后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5s,所以,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加上0.5s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
    代入数据
    解得金属管长s=182m。
    31. 如图所示,让一束阳光通过棱镜产生了七色光带,A是___________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___________(填“①”或“②”“③”)处,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比较明显;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出现的光带颜色为___________色。
    【答案】 ①. 紫 ②. ③ ③. 红
    【解析】
    【详解】[1][2]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七色光,三棱镜对各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对紫光的偏振能力最强,因此A是紫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红外线处,因为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比较明显。
    [3]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由于红纸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则光屏上出现的光带颜色为红色。
    32. 小宁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到家里金鱼缸中的水面,在金鱼缸壁水面上方和下方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光线M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___________(填“加一些水”或“放掉一些水”);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 ①. 加一些水 ②. 顺时针
    【解析】
    【详解】[1]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也不发生改变,因此过B'点做OB的平行线即为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显然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水面需上升,即应该加一些水。
    [2]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每空2分,共44分)
    33. 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但是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____。
    (2)比较第_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选项)。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低温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种子休眠
    C.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答案】 ①. 4℃ ②. 2、3 ③. 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④. C
    【解析】
    【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详解】(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第1组实验种子均未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率是19%,两者唯一的变量是温度,说明4℃的温度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2)比较2、3组两组实验结果,唯一的变量是湿沙,有湿沙的萌发率比没有湿沙的要高,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第1组跟第3组不能成为对照组,因为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湿沙。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要与第一组设立对照实验,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湿沙,所以第4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A.该实验方案尚不能说明湿沙条件也能打破种子的休眠,A错误。
    B.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组已经说明低温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B错误。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C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4.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
    (2)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3)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2所示为甲、乙、丙三个音叉受力敲击后,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乙音叉和丙音叉发声的频率一样 D.甲音叉和丙音叉发声的响度一样
    【答案】 ①. 振动 ②. 有振动,听不到声音 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④. BD
    【解析】
    【详解】(1)[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乒乓球在振动,同时听到声音,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3]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做,仍然有振动,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4]由图可知,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的频率高,甲丙的振幅相同,乙的振幅小,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A.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即甲音叉和乙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故A错误;
    B.丙振动的频率比甲高,所以甲音叉比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故B正确;
    C.丙振动的频率比乙高,所以丙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甲丙的振幅相同,所以甲音叉和丙音叉发声的响度一样,故D正确。
    故选BD。
    35.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小金同学发现买来的奶茶没过多久就变质了。于是他对食品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小金同学取了甲、乙、丙三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牛奶,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分钟,冷却后取出,分别作如下处理: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宜选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A.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牛奶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牛奶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4)虽然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定的苦恼,但是生活中聪明的人们也会利用有益菌制作美味的食物,例如制作酸奶不可缺少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__(填 “细菌”或“真菌”)
    【答案】 ①. 除去牛奶中原有的微生物,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②. 甲乙 ③. AB ④. 乳酸菌 ⑤. 细菌
    【解析】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奶茶高温加热,目的是除去牛奶中原有的微生物,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变量是温度,图中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3)甲、乙组对照,变量是温度,甲组25℃奶茶变质、乙组5℃不变质,说明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甲、丙组对照,变量是奶茶是否能接触空气中的细菌,甲组能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结果变质、丙组不能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结果没有变质,说明奶茶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4)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乳酸菌属于细菌。
    36.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在忘带刻度尺的情况下,小科选用下面的___________(填序号)三种器材出能进行实验探究。
    (2)下表数据是小敏同学测得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蜡烛B与蜡烛A的像没有完全重合
    (3)将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
    (4)小思同学完成实验后,她根据结论推测:若图中人的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并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向下移一段距离,则该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_____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答案】 ①. ①③④ ②. C ③. A ④. C
    【解析】
    【详解】(1)[1]在忘带刻度尺的情况下,小科选用跳棋作为物体,茶色玻璃作为平面镜,而方格纸代替白纸和刻度尺,即选①③④三种器材也能进行实验探究。
    (2)[2]A.如果选用的玻璃板太厚,那么四组数据中像距和物镜的差值都会比较大,不会只有第二组出现这种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像距和物距的差异会非常小,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B与蜡烛A的像没有完全重合,而其它各组完全重合,可能出现只有第二组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形,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3]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应选择左右不对称的物体,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并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向下移一段距离,两个镜子都能反射光成像,都成完整的像,因为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像的位置不变,即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乙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______反射;
    (2)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3)保持图乙中的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更___________的,相当于物体远离时要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才能观察清楚;
    (4)如图乙,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应移至___________厘米刻度处。
    【答案】 ①. 10.0 ②. 漫 ③. C ④. 大 ⑤. 40.0
    【解析】
    【详解】(1)[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20.0cm-10.0cm =10.0cm
    [2]由于光屏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当光射到光屏上时,光会反射到四面八方去,人就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2)[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正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调节或者光屏向上移,或者将蜡烛向上移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图乙中,保持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即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像距会减小,则可以更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
    (4)[5]由图乙知,物距的大小为
    u=25.0cm-10.0cm=15.0cm
    像距的大小为
    v=55.0cm-25.0cm=30.0cm
    此时光屏上成的是清晰的像,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时,光屏上还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40.0cm刻度处。
    四、作图题和计算题(共3题,共12分)
    38. 如图,A为河底的鹅卵石,A'为河边观察者在B处看到的虚像,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先根据A′与B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折射点与鹅卵石A的位置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详解】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为折射点,折射点与B点间的连线为折射光线;然后连接A与折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9. 如图甲中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过C点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连接AB并做其垂直平分线,可得到平面镜的位置;因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一条光线过C点,因此当A点为像点时,可以连接AC,交平面镜于点O,然后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再连接OC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0. 已知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后被反射,反射光线经过一凹透镜,如图所示,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像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41. 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
    (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
    (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时间间隔是多少?
    (3)该轿车车速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85m;(2)0.9s;(3)37.8m/s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知,第一个脉冲信号发出0.5s后,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到,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
    由得,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
    (2)由图知,由图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发出0.3s后,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到,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
    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3)由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
    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
    轿车行驶速度为
    答:(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的距离为85m;
    (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3)该轿车车速为37.8m/s。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奶茶
    瓶口处理
    打开
    打开
    用橡皮塞赛紧
    恒温培养一周
    25℃
    5℃
    25℃
    实验结果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相关试卷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6页。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6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