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41定比点差法、齐次化、极点极线问题、蝴蝶问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题型一:定比点差法
题型二:齐次化
题型三:极点极线问题
题型四:蝴蝶问题
【典例例题】
题型一:定比点差法
例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若,求
例2.已知,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可以重合),求取值范围.
例3.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椭圆上的三个动点,且,若,求的值.
题型二:齐次化
例4.已知抛物线,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为坐标原点.证明:.
例5.如图,椭圆,经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P,Q(均异于点,证明:直线AP与AQ的斜率之和为2.
例6.已知椭圆,设直线不经过点且与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与直线的斜率的和为,证明:直线过定点.
题型三:极点极线问题
例7.已知椭圆M:(a>b>0)过A(-2,0),B(0,1)两点.
(1)求椭圆M的离心率;
(2)设椭圆M的右顶点为C,点P在椭圆M上(P不与椭圆M的顶点重合),直线AB与直线CP交于点Q,直线BP交x轴于点S,求证:直线SQ过定点.
例8.若双曲线与椭圆共顶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之积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椭圆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直线l与椭圆C交于P、Q两点,设直线与的斜率分别为,,且.试问,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例9.如图,椭圆E:的离心率是,过点P(0,1)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当直线平行与轴时,直线被椭圆E截得的线段长为.
(1)求椭圆E的方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与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A、B分别为椭圆E:(a>1)的左、右顶点,G为E的上顶点,,P为直线x=6上的动点,PA与E的另一交点为C,PB与E的另一交点为D.
(1)求E的方程;
(2)证明:直线CD过定点.
变式2.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且过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为直线上任意一点,直线,分别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求证: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变式3.设椭圆过点,且左焦点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当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不同点,时,在线段上取点,且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
题型四:蝴蝶问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半径相交于点,设点的轨迹为曲线。
(1)求曲线的方程;
(2)若,设过点的直线与曲线分别交于点,其中,求证:直线必过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无关)
例11.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且,椭圆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椭圆的右焦点,且斜率不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直线,的交于点,求证:点在直线上.
例12.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离心率为,点P为椭圆上一点.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如图,过点C(0,1)且斜率大于1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M,N两点,记直线AM的斜率为k1,直线BN的斜率为k2,若k1=2k2,求直线l斜率的值.
变式4.如图,为坐标原点,椭圆()的焦距等于其长半轴长,为椭圆的上、下顶点,且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于异于的两点,直线交于点.求证:点的纵坐标为定值3.
变式5.已知点在椭圆:上,为坐标原点,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不经过点的直线:(且)与椭圆交于,两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与点不重合),直线,与轴分别交于两点,,求证:.
变式6.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在椭圆上,的周长为,面积的最大值为2.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交于,连接,并延长交椭圆于,连接,探索与的斜率之比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专题41 定比点差法、齐次化、极点极线问题、蝴蝶问题
【题型归纳目录】
题型一:定比点差法
题型二:齐次化
题型三:极点极线问题
题型四:蝴蝶问题
【典例例题】
题型一:定比点差法
例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若,求
【解析】由,可设椭圆为(),
设,,,由,
所以,.
又
由(1)-(3)得,
又.
又.
例2.已知,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可以重合),求取值范围.
【解析】设,,,由,
所以.
由
由(1)-(3)得:
,又,
又,从而.
例3.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椭圆上的三个动点,且,若,求的值.
【解析】设,,,,由,得
①满足
满足
②由
③由(1)-(3)得:
,又
,同理可得
.
题型二:齐次化
例4.已知抛物线,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为坐标原点.证明:.
【解析】直线
由,得
则由,得:,
整理得:,即:.
所以,
则,即:.
例5.如图,椭圆,经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P,Q(均异于点,证明:直线AP与AQ的斜率之和为2.
【解析】设直线
则.
由,
得:.
则,
故.
所以.
即.
例6.已知椭圆,设直线不经过点且与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与直线的斜率的和为,证明:直线过定点.
【解析】设直线......(1)
由,得
即:......(2)
由(1)(2)得:
整理得:
则,
则,代入直线,得:
显然,直线过定点.
题型三:极点极线问题
例7.已知椭圆M:(a>b>0)过A(-2,0),B(0,1)两点.
(1)求椭圆M的离心率;
(2)设椭圆M的右顶点为C,点P在椭圆M上(P不与椭圆M的顶点重合),直线AB与直线CP交于点Q,直线BP交x轴于点S,求证:直线SQ过定点.
【解析】(1)因为点,都在椭圆上,
所以,.
所以.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
(2)由(1)知椭圆的方程为,.
由题意知:直线的方程为.
设(,),,.
因为三点共线,所以有,,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三点共线,
所以,即.
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即.
又因为点在椭圆上,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所以直线过定点.
例8.若双曲线与椭圆共顶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之积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椭圆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直线l与椭圆C交于P、Q两点,设直线与的斜率分别为,,且.试问,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已知得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又两曲线离心率之积为,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
由题意知,所以,.
所以椭圆的标准万程为.
(2)当直线l的斜率为零时,由对称性可知:
,不满足,
故直线l的斜率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
由,得:,
因为直线l与椭圆C交于P、Q两点,
所以,
整理得:,
设、,则
,,,.
因为,
所以,
整理得:,
,
将,代入整理得: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此时满足,
因此,直线l恒过定点.
例9.如图,椭圆E:的离心率是,过点P(0,1)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当直线平行与轴时,直线被椭圆E截得的线段长为.
(1)求椭圆E的方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与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已知,点在椭圆E上.
因此,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当直线与轴平行时,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如果存在定点Q满足条件,则,即.
所以Q点在y轴上,可设Q点的坐标为.
当直线与轴垂直时,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
则,
由,有,解得或.
所以,若存在不同于点P的定点Q满足条件,
则Q点的坐标只可能为.
下面证明:对任意的直线,均有.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由上可知,结论成立.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A、B的坐标分别为.
联立得.
其判别式,
所以,.
因此.
易知,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又,
所以,即三点共线.
所以.
故存在与P不同的定点,使得恒成立.
变式1.已知A、B分别为椭圆E:(a>1)的左、右顶点,G为E的上顶点,,P为直线x=6上的动点,PA与E的另一交点为C,PB与E的另一交点为D.
(1)求E的方程;
(2)证明:直线CD过定点.
【解析】(1)依据题意作出如下图象:
由椭圆方程可得:,,
,
,
椭圆方程为:
(2)证明:设,
则直线的方程为:,即:
联立直线的方程与椭圆方程可得:,整理得:
,解得:或
将代入直线可得:
所以点的坐标为.
同理可得:点的坐标为
当时,
直线的方程为:,
整理可得:
整理得:
所以直线过定点.
当时,直线:,直线过点.
故直线CD过定点.
变式2.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且过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为直线上任意一点,直线,分别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求证: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解析】(1)椭圆的一个焦点,则另一个焦点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代入计算得.
又,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
则直线,与联立,解得
同理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
所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坐标为
变式3.设椭圆过点,且左焦点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当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不同点,时,在线段上取点,且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
【解析】(1)因为椭圆的左焦点为,
所以,
设椭圆方程为,
又因为椭圆过点,
所以,
解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2)设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
得:.
由,
得,
即,
则,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是,
则,
所以点在定直线上
题型四:蝴蝶问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半径相交于点,设点的轨迹为曲线。
(1)求曲线的方程;
(2)若,设过点的直线与曲线分别交于点,其中,求证:直线必过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无关)
【解析】(1)∵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由椭圆的定义知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6为长轴长的椭圆
,∴
曲线的方程为:。
(2)点的坐标为
直线方程为:,即,
直线方程为:,即。
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
解得:.
当时,直线方程为:
令,解得:。此时必过点;
当时,直线方程为:,与轴交点为。
所以直线必过轴上的一定点。
例11.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且,椭圆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椭圆的右焦点,且斜率不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直线,的交于点,求证:点在直线上.
【解析】(1)因为,椭圆离心率为,
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是.
(2)①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如图,
因为椭圆的右焦点为,所以直线的方程是.
所以点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
所以直线的方程是,
直线的方程是.
所以直线,的交点的坐标是.
所以点在直线上.
②若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如图.
设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组
消去,整理得.
显然.不妨设,,
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是.
令,得.
直线的方程是.
令,得.
所以
分子
.
.
所以点在直线上.
例12.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离心率为,点P为椭圆上一点.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如图,过点C(0,1)且斜率大于1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M,N两点,记直线AM的斜率为k1,直线BN的斜率为k2,若k1=2k2,求直线l斜率的值.
【解析】(1)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a=2c.
又因为a2=b2+c2,所以b=c.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又因为点P为椭圆上一点,所以+=1,解得c=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其方程为y=kx+1.
设M(x1,y1),N(x2,y2).
联立方程组
消去y可得(3+4k2)x2+8kx-8=0.
所以由根与系数关系可知x1+x2=-,x1x2=-.
因为k1=,k2=,且k1=2k2,所以=.
即=.①
又因为M(x1,y1),N(x2,y2)在椭圆上,
所以=(4-),=(4-).②
将②代入①可得:=,即3x1x2+10(x1+x2)+12=0.
所以3+10+12=0,即12k2-20k+3=0.
解得k=或k=,又因为k>1,所以k=.
变式4.如图,为坐标原点,椭圆()的焦距等于其长半轴长,为椭圆的上、下顶点,且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于异于的两点,直线交于点.求证:点的纵坐标为定值3.
【解析】(1)由题意可知:,,又,
有,故椭圆的方程为:.
(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用的横坐标表示的纵坐标,再联立的方程和椭圆的方程,消去得,利用韦达定理化简的纵坐标后可得所求的定值.
设(),
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得,消去得,
,,且有,
又,,
由得,
故,整理得到
,故
.
故点的纵坐标为3.
变式5.已知点在椭圆:上,为坐标原点,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不经过点的直线:(且)与椭圆交于,两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与点不重合),直线,与轴分别交于两点,,求证:.
【解析】(Ⅰ)由题意,,
即①又②
联立①①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Ⅱ)设,,,由,
得,
所以,即,
又因为,所以,,
,,
解法一:要证明,可转化为证明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只需证明,即证明.
∴
∴,∴.
解法二:要证明,可转化为证明直线,与轴交点、连线中点的纵坐标为,即垂直平分即可.
直线与的方程分别为:
,,
分别令,得,
而,同解法一,可得
,即垂直平分.
所以,.
变式6.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在椭圆上,的周长为,面积的最大值为2.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交于,连接,并延长交椭圆于,连接,探索与的斜率之比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
,
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设,则
直线AD:,
代入C:得,
因为,代入化简得,
设,则,
所以,,
直线,
同理可得,.
所以
,
所以:.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39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39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原卷版+解析),共86页。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32一类与斜率和、差、商、积问题的探究(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32一类与斜率和、差、商、积问题的探究(原卷版+解析),共64页。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29弦长问题及长度和、差、商、积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之方法技巧专题29弦长问题及长度和、差、商、积问题(原卷版+解析),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