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传承中华瑰宝,发扬戏曲文化。下列戏曲表演用品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AB.BC.CD.D
2.2023年,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丰硕成果。下列与科技成就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造北斗卫星系统——与星载铷钟所用的物理性质不同
B.实施海底封存——液化时,其共价键被破坏
C.开启航运氢能时代——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D.突破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其主要成分为晶体硅
3.走进美丽广东,体会文化魅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粤绣所用“金银线”中含有的醋酸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加热牛奶和蛋清混合物制作双皮奶,该过程涉及蛋白质的变性
C.岭南古建筑采用青砖黛瓦风格,青砖中青色来自氧化铁
D.航海船舶的外壳安装锌块,利用了牺牲阳极法的防腐原理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的制备、检验及氨水的制备。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为
B.将制得的通入②中,滴入浓盐酸后,②中产生大量白烟
C.为得到氨水,应选择④作为氨气的吸收装置
D.向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可生成
5.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的机会。课程中所涉及的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A.AB.BC.CD.D
6.利用“氧氯化法”以乙烯为原料制备氯乙烯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Ⅰ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化合物Ⅱ与的乙醇溶液反应可得到化合物Ⅰ
C.裂解时,另一产物为
D.化合物Ⅲ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为
7.我国科学家设计了水/有机混合高能锂硫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电极为负极
B.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锂电极方向迁移
C.硫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D.理论上,每消耗1mlS,同时消耗2 ml
8.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取杂化轨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B.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变为完美立方体块,体现晶体的自范性
D.绚烂烟花的产生是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引起的
9.按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烧瓶内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B.Ⅱ中无水硫酸铜可替换为无水
C.Ⅲ中溶液褪色,证明产物中有
D.Ⅳ中溶液褪色且Ⅴ中产生沉淀,证明产物中一定有
10.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有关联的是( )
A.AB.BC.CD.D
1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向W形管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浓盐酸,当充满整个W形管后点燃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固体为
B.②处试纸变蓝,说明具有氧化性
C.③处可观察到钠块剧烈燃烧,且产生大量白雾
D.④处碱石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钠反应
12.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下列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置于水中:
B.将通入石灰乳中:
C.水蒸气通过灼热铁粉:
D.氨的催化氧化:
13.光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醛的机理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光催化剂表面会发生反应
B.CH3OOH为中间产物
C.上述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D.每生成30 g HCHO,总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4
1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在前三周期均有分布,基态X原子有四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Y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工业上常通过电解Z的氧化物制取其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电负性: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原子半径:
D.Z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小于Z的元素有2种
15.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由废水(含、等)提铀并同步产电的工艺,其工作原理和相关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从电极经导线流向CCF电极
B.CCF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有:
C.生成的反应中,
D.利用电解法再次获得含溶液,需将附着、的电极置于阳极
16.常温下,向某溶剂(不参与反应)中加入一定量X、Y和M,所得溶液中同时存在如下平衡:
(ⅰ)
(ⅱ)
(ⅲ)
X、Y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300 s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300 s内,
B.时,反应(ⅲ)的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若反应(ⅲ)的,则X比Y更稳定
D.若再向容器中加入上述溶剂,则、均不变
二、实验题
17.实验室利用以铜为电极电解稀溶液的方法测定的值。
Ⅰ.电解液的配制:
(1)将 溶液配制为 溶液。
①量取浓时,适宜的量筒规格为_______(填标号)。
A.10 mLB.25 mLC.50 mLD.100 mL
②配制溶液时,进行如下操作:
溶解→冷却→操作ⅰ→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操作ⅱ→装瓶贴标签
下图_______、_______(填标号)所示操作依次为操作ⅰ、操作ⅱ。
Ⅱ.值的测定:通过测定阳极铜片质量的变化量和通过电路的电量Q,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为q,)。
(2)在20℃、101 kPa下,电流为0.2 A,以精铜片为电极,电解溶液,10 min后关闭电源。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
a.阳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且铜片质量减少;
b.阴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c.电解质溶液变蓝。
①为准确测量,电解前需将已除去油污的铜片_______,并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再称重。
②经检验,阳极上产生的气体为,电极反应为_______;该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导致的测定值比其理论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为避免阳极副反应的发生,探究实验条件的影响。
查阅资料:电解过程中,电解电压低将导致反应速率慢,电压高则易引发电极副反应。电流强度相同时,电压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成反比。
提出猜想:猜想ⅰ:电流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电极副反应。
猜想ⅱ:硫酸浓度越低,越容易引发电极副反应。
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时,进行如下表实验,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定通过电路的电量Q,并测算3 min内阳极铜片质量的减少量。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2、3和4可知,猜想ⅰ成立,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
③根据实验1~4相关数据,由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测算的值误差最小。
实验结论:
④根据最优实验条件的数据计算,_______(已知:)。
三、填空题
18.锆被称为原子时代的头号金属。一种以氧氯化锆(主要含,还含有少量、、等元素)为原料生产金属锆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酸溶”后溶液中各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②25℃时,,;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后,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萃取”时,锆元素可与萃取剂形成多种络合物,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沉淀”后,“废液”中,则“废液”中_______。
(4)“沸腾氯化”时,转化为,同时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①“还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②沸点远低于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
(6)某种掺杂的晶胞如图所示,位于晶胞的面心。
①晶体中每个O周围与其最近的O个数为_______。
②已知该晶胞为立方晶胞,晶胞中O与Zr的最小间距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
③如图所示结构()与上述晶胞结构不一致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19.用“氧化-萃取法”可从卤水中提取碘,其方法为向酸化的卤水中加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R)进行萃取。该过程涉及以下反应:
(ⅰ)
(ⅱ)
(ⅲ)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_______。
(2)基态碘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3)①反应条件会影响碘的萃取率。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碘萃取率[]曲线如图所示:
萃取温度从300 K升高至320 K,碘萃取率缓慢下降。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忽略萃取剂的挥发、的挥发及分解产生的影响)。当萃取温度超过320 K时,的分解导致碘萃取率明显下降。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增大溶液的pH,碘萃取率降低
B.增大萃取剂用量,碘萃取率升高
C.萃取体系平衡后加水稀释,变小
D.增大的浓度,反应(ⅰ)的速率增大
(4)未加萃取剂时,固定总碘浓度为,平衡时溶液中的、、分布系数σ与溶液中初始关系如图所示。[总碘浓度各组分折合为后的浓度之和,,如]
①设平衡时、、分别为、、,则a、b、c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
②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测定卤水中的方法:取卤水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氧化剂恰好将全部氧化为;加溶液酸化后,再加入适量溶液,密闭静置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3次,平均消耗,则卤水中_______。(已知:)
四、推断题
20.我国科学家从土曲霉中发现了一种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良好的药物,其中间体化合物Ⅸ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1)化合物Ⅰ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化合物Ⅰ还可与化合物M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Ⅱ,原子利用率为100%,M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在分子组成上比化合物Ⅳ()少的化合物N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
(4)根据化合物Ⅴ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5)下列与反应⑦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反应过程中,有断裂和键形成
B.中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化合物Ⅶ和Ⅷ的分子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Ⅶ分子中,存在由轨道“头碰头”形成的键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请设计以为主要原料合成的路线________(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商周傩戏使用的青铜面具属于铜合金,合金是金属材料,而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
B.战国礼乐使用的青瓷甬钟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B符合题意;
C.宋元杂剧使用的缂丝团扇是由有机物组成,C不符合题意;
D.清皮影戏使用的牛皮人偶是由蛋白质组成,不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答案:A
解析:A.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所以二氧化碳液化时,只改变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分子内的共价键,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乙酸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加热牛奶和蛋清混合物制作双皮奶,加热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B正确;
C.青砖中青色来自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C错误;
D.航海船舶的外壳安装锌块,利用了金属防腐中的牺牲阳极法,锌作为负极消耗,铁作为正极被保护,D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制备氨气应该选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固加热,只加热氯化铵产生的氨气逸不出,会在管口与HCl结合又生成氯化铵,A错误;
B.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固体小颗粒,因此产生大量白烟,B正确;
C.氨水极易溶于水,而装置④可以防止倒吸,C正确;
D.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先反应为,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A.烘焙糕点:加入小苏打做膨松剂,是由于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具有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可在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用于保鲜防腐,故B正确;
C.施肥时,将碳酸氢铵埋入土壤中,是为了防止受热分解,故C正确;
D.向植物油中加入溶液,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得到肥皂,故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A.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则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
B.1,2—二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炔、氯化钠和水,不可能生成氯乙烯,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X为氯化氢,故C正确;
D.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锂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硫电极)移动,故B错误;
C.硫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依据电子守恒可知,每消耗1mlS,同时消耗4mlLi,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共价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1个C原子与周围的4个C原子形成单键,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采取杂化,故A正确;B.与。反应生成和为蓝色沉淀,故B正确;C.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自范性,则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故C正确;D.绚烂烟花的产生是焰色试验,电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放出热量,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故D错误。
9.答案:C
解析:A.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全部降低,体现浓硫酸强氧化性,未体现酸性,故A错误;
B.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检验水,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水,但是无水氯化钙无颜色变化,故B错误;
C.品红褪色证明二氧化硫的存在,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不能证明产物中一定有,原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汽油,石油分馏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不可用pH试纸测量新制氯水的pH,故B错误;C.明矾不具有杀菌消毒效力,不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水解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明矾具有净水作用,故C错误;D.水解呈碱性,施加适量石膏,生成碳酸钙,可降低土壤的碱性,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①处放置的高锰酸钾固体用于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气,所以①处固体不可能为二氧化锰,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②处放置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实验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会变为蓝色,因为氯气把碘化钾中碘离子氧化物为碘单质,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③处的钠块与氯气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钠,反应中会有大量的白烟产生,不可能产生大量白雾,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处放置的碱石灰主要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该反应不能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
C.水蒸气与灼热铁粉反应生成三氧化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氨的催化氧化为催化剂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光催化剂表面水转化为和·OH,其反应为,A正确;
B.·OOH和反应生成,进一步反应生成HCHO,则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B正确;
C.进一步反应生成HCHO,该过程中氧与氧之间的非极性键发生断裂,但整个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生成,C错误;
D.甲烷制甲醛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见:每生成30 gHCHO,其物质的量为1 ml,则总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答案:D
解析:A.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氧元素的非极性强于碳元素,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C>Al,故A正确;
B.水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甲烷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水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甲烷,沸点高于甲烷,故B正确;
C.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则三种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O>H,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镁原子的3s轨道为稳定的全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铝元素的只有钠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铁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CCF电极为正极,则电子从Fe电极经导线流向CCF电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CCF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根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中氧化剂 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错误;
D.利用电解法再次获得含溶液时,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CCF电极为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100~300s内,生成物N的浓度变化量为(0.112—0.090)ml/L+(0.011—0.010)ml/L=0.023ml/L,则n的反应速率为,故A错误;
B.由图可知,300s时反应达到平衡,反应(ⅲ)的平衡常数,100s时反应(ⅲ)的浓度熵,则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B正确;
C.若反应(ⅲ)的,则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X的能量高于Y的能量,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则Y比X更稳定,故C错误;
D.若再向容器中加入上述溶剂,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减小,反应(ⅰ)、(ⅱ)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Y的物质的量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1)B;b;d
(2)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偏大
(3)200;20;实验3相比实验2,电流强度增大2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2倍;实验4相比实验3,电流强度增大1.5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1.5倍;1;
解析:(1)①由稀释定律可知,配制为250mL1.0ml/L硫酸溶液需要18ml/L浓硫酸溶液的体积为,则量取浓硫酸的量筒规格为25mL,故选B;
②配制250mL1.0ml/L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为溶解→冷却→移液→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由图可知,题给装置的操作分别为溶解、移液、注入、摇匀、混匀、定容,则操作ⅰ、操作ⅱ分别为b、d,故答案为:b;d;
(2)①铜片表面形成的碱式碳酸铜会影响铜片质量的测定,所以为准确测量,电解前需将已除去油污的铜片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除去碱式碳酸铜,并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再称重,故答案为: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
②由电解规律可知,电解时,铜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阳极上产生氧气说明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由电量可知,氧气生成会使得实验测得电量偏高,而铜失去电子数目偏小,所以副反应发生可能导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值比其理论值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和2探究副反应与硫酸浓度的关系、实验2、3和4探究理论电量与副反应的关系,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中溶液的总体积应保持不变,实验3中稀硫酸和蒸馏水的体积与实验2相同,则a为200、b为20、c为180,故答案为:200;20;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3中理论电流是实验2的2倍,而实测电量36.70>18.34×2,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0.0095<0.0055×2;实验4理论电流是实验2的1.5倍,而实测电量55.02>36.70×1.5,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0.0130<0.0095×1.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流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电极副反应,证明猜想ⅰ成立,故答案为:实验3相比实验2,电流强度增大2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2倍;实验4相比实验3,电流强度增大1.5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1.5倍;
③由题给信息可知,电解过程中,电解电压低将导致反应速率慢,电压高则易引发电极副反应;电流强度相同时,电压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成反比,所以实验中应选择较高浓度的硫酸溶液、低电流的实验条件,则由表格数据可知,由实验1测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误差最小,故答案为:1;
④由实验1数据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故答案为:。
18.答案:(1)+4
(2)
(3)
(4)
(5)把还原为,避免升华时含有杂质;是分子晶体,是离子晶体
(6)6;;D
解析:(1)分析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酸溶”后不变价,因此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4。
(2)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3)“沉淀”后的“废液”中有,,则,,则“废液”中,故答案为:。
(4)“沸腾氯化”时,加入C、通入氯气,转化为,同时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①由于和沸点接近,因此加入把还原为,避免升华时含有杂质,最后升华得到,故答案为:把还原为,避免升华时含有杂质;
②沸点远低于的可能原因为:是分子晶体,是离子晶体,故答案为:是分子晶体,是离子晶体。
(6)①由晶胞图可知,因此晶体中每个O周围与其最近的O个数为6个,故答案为:6;
②已知该晶胞为立方晶胞,晶胞中含钙离子在面心,有个,O离子在晶胞的体心位置,有8个,锆离子在顶点有8个,面心有4个,总共有,晶胞中O与锆离子的最小间距为anm,晶胞边长的一半设为x,得到,计算得到,则晶胞的边长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故答案为:;
③A.晶体结构式晶胞旋转得到的,和晶胞结构相同,故A正确;
B.晶胞中含钙离子有1个,锆离子有3个,O离子有8个,微粒间的距离相同,和晶胞结构相同,故B正确;
C.晶胞中含钙离子有1个,锆离子有3个,O离子个,微粒间的距离相同,和晶胞结构相同,故C正确;
D.晶胞中含钙离子有1个,O离子有8个,锆离子个,钙离子之间的距离和晶胞中钙离子的距离不同,故D错误;
与上述晶胞结构不一致的是D,故答案为:D。
19.答案:(1)
(2)
(3)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碘萃取率下降;C
(4);667
(5)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ⅱ得到反应,则反应,故答案为:—276.4kJ/ml;
(2)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3)①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萃取温度从300 K升高至320 K时,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机相的浓度减小,碘萃取率下降,故答案为: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碘萃取率下降;
②A.增大溶液的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ⅰ、ⅱ、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平衡碘萃取率降低,故正确;
B.增大萃取剂用量,反应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碘萃取率升高,故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ⅱ的平衡常数,溶液中,萃取体系平衡后加水稀释时,碘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常数不变,则溶液中的值增大,故错误;
D.增大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ⅰ)的速率增大,故正确;
故选C;
(4)①由碘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平衡时溶液中,由此可得a+2b+3c=0.01,故答案为:a+2b+3c;
②由图可知,溶液中碘离子浓度为、碘三离子的浓度为、碘浓度为,则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667;
(5)由题意可得如下转化关系:,滴定消耗 ml/L硫代硫酸钠溶液,则卤水中碘离子浓度为,故答案为:。
20.答案:(1)酯基
(2)HBrO
(3)14;或
(4)氢气、催化剂,加热;加成反应;
(5)AD
(6)
解析:(1)由Ⅰ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Ⅰ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故答案为:酯基;
(2)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化合物Ⅰ可与化合物M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Ⅱ,原子利用率为100%,则M的化学式为HBrO,故答案为:HBrO;
(3)在分子组成上比化合物Ⅳ()少的化合物N的分子式为,不饱和度为5,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含有苯环和醛基,若苯环上连有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可能为或,共两种,若苯环上连有2个取代基,则可能连有和、和-CHO,分别有邻间对三种,共有6种,若苯环上连有三个取代基,则连有两个和一个-CHO,共有6种,因此化合物N共有14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或,故答案为:14;或。
(4)化合物Ⅴ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氢气、催化剂,加热;加成反应;。
(5)A.观察化合物Ⅶ和Ⅷ的结构可知,反应过程中有断裂和O-H、C-H键形成,故A错误;
B.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孤电子对数为0,因此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故B正确;
C.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化合物Ⅶ和Ⅷ的分子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故C正确;
D.“头碰头”形成σ键,“肩并肩”形成π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D。
(6)参照上述流程可得以为主要原料合成的路线为:,故答案为:。
A商周傩戏使用的青铜面具
B战国礼乐使用的青瓷甬钟
C宋元杂剧使用的缂丝团扇
D清皮影戏使用的牛皮人偶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烘焙糕点:加入小苏打做膨松剂
固体溶于水吸热
B
酿葡萄酒:向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
具有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C
种植瓜果:施肥时,将碳酸氢铵埋入土壤中
受热易分解
D
自制肥皂:向植物油中加入溶液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汽油
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B
可用pH试纸测量新制氯水的pH
新制氯水中含有
C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水解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
D
加适量石膏可降低盐碱地(含较多的)土壤的碱性
可与反应生成更难溶的
实验编号
理论电流
实测电量
溶液的体积
蒸馏水的体积
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
1
0.1
18.33
a
0
0.0060
2
0.1
18.34
20
180
0.0055
3
0.2
36.70
b
c
0.0095
4
0.3
55.02
20
180
0.0130
物质
沸点/℃
331
315
1300
700
1150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_______
_______
b
浓,加热
_______
消去反应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3,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共4页。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