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远古人类与史前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夏商西周的兴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
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授课
班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是统编版中职历史教科书《中职历史基础模块》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第1课;
本课设置了3个子目:子目一为“远古人类与史前文化遗存”,该子目讲述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典型的文化遗址,并通过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展示出了中国早期阶级的分化;子目二为“从部落到国家”,该子目通过分析原始人类到父系氏族公社的过程,结合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进入到了早期国家阶段,奴隶社会即将到来;子目三为“夏商西周的兴亡”,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从旧石器时代的起源阶段到早期国家夏朝出现和早期国家在商、周两朝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述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爱国情怀;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和课堂纪律的把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了解夏商周的更替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考古材料分析,说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过程,锻炼从历史材料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存中培养文化自信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学习通、历史图片、视频
教法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
课前预习
便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引入
5 分钟
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任务1
10 分钟
(活动、案例等设计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一、远古人类与史前文化遗存
(一)远古人类
1、这些早期人类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些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完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资料卡
3.展示图片
提问:早期人类分布有什么特点
4、展示图片
史前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5、小组讨论,学生代表起来讲述你最喜欢的史前文化遗存
6.教师总结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区别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观察图片并回答
人物资料卡,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远古人类
锻炼学生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任务2
10 分钟
二、从部落到国家
1、回忆前面所学,梳理时间线
2、观看视频,通过分析良渚遗址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观看视频,分析材料
梳理学生知识
播放考古视频,通过考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考古中分析早期国家的特点
任务3
10 分钟
三、夏商西周的兴亡
1、播放启继位的故事视频
提问:通过视频你能看出继位方式产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讲述夏朝相关的制度,以及考古
教师讲述商朝相关知识,提问:提到商朝你会想到什么?
4、播放视频,结合视频和所学,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讲述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5、结合所学,小组讨论,上周时期的奴隶制经济
1.观看案例故事,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分享讨论结果。
2.聆听
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王位世袭制的含义
播放视频,让血学生对分封制有进一步了解
评价总结
5 分钟
教师总结
学生反思
梳理学生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题
提前了解下一课相关历史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反思与不足:
1.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
2.讲课语音语调起伏较小,不够生动。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设计,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我介绍二,成绩核算方法,课程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课堂导入,学习任务,课堂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