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化学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化学必刷卷(南通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化学必刷卷(南通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铂铑合金催化氧化氨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e-56 Cl-35.5 Na-23 I-127 K-39
第 = 1 \* ROMAN I卷选择题(共20分)
(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生油中富含蛋白质B.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不会造成污染
C.缺钙可以导致贫血D.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铁锈都属于金属氧化物B.纯碱、氯酸钾都属于盐
C.氟、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合作滴加液体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D.测定溶液的pH
4.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且与其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焊锡熔点低,可用用于焊接金属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铜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主要过程如下:
5.阶段Ⅰ的物质转化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甲醇的化学式可为CH4O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6.阶段II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测一个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R>Cu>Ag
【详解】(1)A、该变化是原子核之间的结合,不属于化学变化范畴,故A正确;
B、氘、氚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是1,故B正确;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2种,即氢元素和氦元素,故C错误;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即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氚原子,故D错误。
故选AB。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n=2;该反应过程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有氢离子、铁、氧化铜,反应后实际生成的有亚铁离子、铜原子以及水分子,即A为Cu,故填:2;Cu;水分子;
(3)①由于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若将铁丝替换成R丝进行实验,观察到①中R丝表面有气泡出现,说明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边,由于乙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烧杯乙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所以图乙所示的②中存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应是,故填:;
②由图甲①中铁丝有气泡产生,说明铁位于氢前边,铜位于氢后边;由图甲②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丝进行实验,观察到①中R丝表面出现气泡,说明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边,由于图乙②中R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烧杯乙中溶质是硫酸亚铁,说明R的活动性小于铁,故Fe、Cu、Ag、R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Fe>R>Cu>Ag,故填:Fe>R>Cu>Ag。
12.(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HCl
(2)Fe2O3+6HCl=2FeCl3+3H2O
(3) H+、Al3+、Fe3+、Fe2+亚铁离子
(4)使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铝离子不转化为沉淀
(5)过滤 NaOH
【详解】(1)由图可知,生成的铝鞣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氯元素,所以流程开始加入的酸最佳为盐酸,其化学式我HCl,故填HCl。
(2)“酸溶”过程中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酸溶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高铝铁矿石中的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则“氧化”前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亚铁和过量的元素,其中的阳离子有H+、Al3+、Fe3+、Fe2+,故填H+、Al3+、Fe3+、Fe2+;
由图可知,最终铁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几种阳离子中被氧化的是亚铁离子,故填亚铁离子。
(4)由图可知,调节pH时需严格控制加入的碱性溶液的用量,其目的是使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铝离子不转化为沉淀,故填使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铝离子不转化为沉淀。
(5)由图可知,操作I将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与溶液进行了分离,则操作I为过滤,故填过滤;
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表面附有含有铝离子的溶液,铝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证明滤渣Fe(OH)3已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如无沉淀生成,说明滤渣Fe(OH)3已洗涤干净,故填NaOH。
13.(化学方程式每条2分,其余每空1分)
乳化作用降低 39500 CH2O+O2CO2+H2O 物理 1:1.5 2K2FeO4+3Zn=2K2ZnO2+Fe2O3+ZnO 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详解】Ⅰ.化学与生活
①洗洁精的去污是把大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随水流走,所以是乳化作用,故填: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故填:降低;
③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500g×40%=(500g+x)×0.5%,解得x=39500g,故填:39500;
Ⅱ.化学和环境
①依据图1,甲醛与氧气在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催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填:CH2O+O2CO2+H2O;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除去甲醛,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③通过观察图2曲线延伸方向可以发现,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为1:1.5时,甲醛的浓度持续下降且10h后甲醛浓度很低,故填:1:1.5;
Ⅲ.化学和新能源
①高铁酸钾(K2FeO4)和单质锌作用,在释放出电能的同时生成K2ZnO2、Fe2O3及Z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FeO4+3Zn=2K2ZnO2+Fe2O3+ZnO,故填:2K2FeO4+3Zn=2K2ZnO2+Fe2O3+ZnO;
②汽车发生猛烈撞击时,储气罐中的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此过程中氮气发生的微观变化是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填: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4.(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向日葵杆灰
(2)提供热量,维持浸洗草木灰水的温度(答案合理即可)
(3)搅拌器转速500r/min、时间20min
(4)将可能残留在液体里面的碳酸钾全部集中起来(答案合理即可)
(5)夹紧锥形瓶两侧的胶皮管,由分液漏斗加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来,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答案合理即可)
(6)防止液体倒吸入装置B中(答案合理即可)
(7) 41.4 bc
(8) NaOH 向实验后的烧杯溶液里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待溶液中沉淀完全析出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实验后烧杯中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反之没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向日葵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最高,故表格中钾含量最高的草木灰是向日葵杆灰。
(2)由题干可知实验中“用60℃水浸洗草木灰”,用“水浴”加热可以提供热量且容易维持浸洗草木灰水的温度。
(3)根据图2,比较四条钾浸取率曲线,可知同一时间下,搅拌器转速在500 r/min时,钾浸取率较高,在20分钟的时候开始出现平缓的浸取率曲线,故搅拌器转速控制在每分钟500转,浸取时间为20分钟,比较适宜。
(4)洗涤液中也会有部分碳酸钾溶解在其中,所以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目的是将可能残留在液体里面的碳酸钾全部集中起来。
(5)夹紧锥形瓶两侧的胶皮管,由分液漏斗加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来,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6)实验测定碳酸钾的含量,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装置C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增重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B中应该为浓硫酸溶液,用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为防止装置内气压减小,会导致液体倒吸到装置B中,所以使用球形干燥管。
(7)称量图3中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1.76g,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一中20g草木灰烘干得到9.9g固体,实验二中取实验一中的烘干固体6.6g,
设6.6g固体中碳酸钾的的质量为x,
解得x=5.52g
提取出固体中含有碳酸钾的质量=,则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a、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导致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含有其它钾盐,与硫酸不反应,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低,符合题意;
c、固体含有氯化钠,与硫酸不反应,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低,符合题意;故选bc。
(8)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烧杯中会有氢氧化钠剩余,所以实验后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除了Na2CO3,还可能含有NaOH;验证方案可为:向实验后的烧杯溶液里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待溶液中沉淀完全析出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实验后烧杯中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反之没有。
15.(5分)(1)吸附作用(2)2 取交换后的水,加入肥皂水,若泡沫少,浮渣多,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3)0.135mg/L
【详解】(1)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所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故填:吸附作用;
(2)①因为1个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一个Na+带1个单位正电荷,交换前后离子电荷数是守恒的,所以一个可以交换出2个Na+,故填:2;
②生活中软硬水的检验方法是加入肥皂水,若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所以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取交换后的水,加入肥皂水,若泡沫少,浮渣多,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故填:取交换后的水,加入肥皂水,若泡沫少,浮渣多,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
(3)设生成I2的质量为0.0254mg时需要ClO2的质量为x
x=0.0135mg
该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0.0135mg1000ml/100ml=0.135mg/L
答:该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0.135mg/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刷卷02——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2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南通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