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果肉酸甜可口,属于营养组织B.番茄的果皮主要上皮组织构成
C.番茄植株的花、果实、种子属于营养器官D.番茄植株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同
2.下列有关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B.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
3.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设计如图所示,图中①是叶片的银边部位,②和④是不遮光绿色部位,③是遮光绿色部位。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提示:透明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
A.该同学设计的装置,可以形成四组对照实验
B.①处与②处对照,探究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②处与④处对照,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产物
D.③处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4.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其中A、B、①、②、③依次为:( )
A.线粒体、叶绿体、氧气、二氧化碳、水
B.叶绿体、线粒体、氧气、二氧化碳、水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
D.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
6.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③组成
B.血液经过③和④内壁的过滤作用,血液变成静脉血
C.④内的液体与③内的液体相比,④内不含葡萄糖
D.⑦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⑦内尿素含量明显降低
7.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某种食物过敏是人体防御功能过强造成的
D.接种卡介苗能够预防百白破
8.为了比较人体呼出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正确的是( )
A.两个锥形瓶内应取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手紧捏b处橡皮管
C.甲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不变
D.呼气时,气体进入甲瓶
9.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10.达芙妮小岛上的勇地雀最早的时候取食小种子。1977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较大鸟喙的勇地雀逐渐取食大花蒺藜的种子(大花蒺藜抗旱,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只有大的鸟喙才能啄破取食)。如图为1975年—1979年勇地雀群体鸟喙的平均深度发生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勇地雀的喙因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
B.干旱时勇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变异
C.干旱诱发了勇地雀鸟喙的变异
D.环境变化决定勇地雀喙进化的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1.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图1还缺少_______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1中的生物通过图2中的_______(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3 所示的_______(填字母)。
(3)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2的_______(填字母或数字)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就“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2.“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石,是国家安全的底线。科学家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具有丰富的营养。如图所示,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从大米饭中获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水稻种子中的__________。
(2)海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__________,由图中实验__________可判断无芒为隐性性状。
(3)实验二亲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用字母D、d表示)
(4)若将实验二中子一代有芒之间进行杂交获得子二代,则子二代有芒海水稻中携带无芒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13.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是对“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途径的坚守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了解被子植物的生命历程,小刚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于今年清明节期间,将一些菜豆种子播种在学校的劳动园地。下面是菜豆植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问答问题:
(1)选在清明节期间而不是冬天进行播种,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除此条件外,小刚和同学们在播种时还应注意种子萌发的其他外部条件。
(2)菜豆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⑤]__________散失,进入大气。
(3)一段时间后,菜豆植株上开出朵朵小花。经历__________和受精后,有豆荚展露枝头。小心剥开一个豆荚,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些颗粒状的结构(如图乙②),这些颗粒状结构都是由图丙中的[③]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
(4)花全部凋谢后,看着稀疏的豆荚,小刚感觉有些遗憾。来年小刚还想种菜豆,请你给小刚提供一项可以增加菜豆产量的具体措施(浇水施肥除外)__________。
14.中华鲟、白鲟和长江鲟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轮船航行、水下施工、养殖设备运行等人为活动都能产生水下噪音。杂交鲟由人工杂交培育获得,可用于科学研究。研究人员探究了噪音对杂交鲟的行为有怎样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①选取生长发育状态接近且健康的杂交鲟若干条,进行相同的喂养管理。实验前12小时停止投喂。
②将杂交鲟置于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测定其游泳速率和进食速率,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游泳速率是指小鱼在单位时间内游泳的快慢,摄食速率是指小鱼在单位时间内取食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研究了噪音对杂交鲟__________的影响。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抓取杂交鲟放入实验装置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立刻开始实验。
(3)分析图乙数据可知:噪音对杂交鲟游泳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在第48小时停止噪音之后,杂交鲟实验期间的进食速率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到噪音处理前的水平。
(4)根据本实验,请你给长江鲟鱼的保护提一条建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分析】(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没有系统。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A.番茄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故A正确。
B.番茄果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果肉部分,植物没有上皮组织,故B错误。
C.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故C错误。
D.番茄植株属于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属于动物,其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番茄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故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能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是能够运动的物体,但不是生物,A错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B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D错误。
【点睛】了解生物的特点和分类,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①②的变量是叶绿体,②④的变量是二氧化碳;②③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详解】A.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①②的变量是以叶绿体的一组对照实验;②④的变量是以二氧化碳的一组对照实验;②③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错误。
B.①②的变量是叶绿体,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②④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装置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就是使④叶片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原料,C错误。
D.③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缺少光照,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D错误。
故选B。
4.D
【分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C错误。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含有A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B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存在于细胞质中;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用式子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②二氧化碳和③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①氧。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③代表水,故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D
【分析】图片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肾小管,⑦肾静脉。
【详解】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⑥肾小管组成,而不是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
B.血液经过③肾小球和④肾小囊内壁,发生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血液还是动脉血,而不是血液变成静脉血,B错误。
C.④(肾小囊)内的液体(原尿)与③(肾小球)内的液体(血液)相比,④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而不是葡萄糖,C错误。
D.⑦肾静脉内的液体是静脉血;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动脉血)相比,⑦内尿素含量明显降低,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详解】A、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错误。
B、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
C、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C正确。
D、接种卡介苗能够预防肺结核,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1.人吸气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呼气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
2.该同学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a;呼气时,打开开关a,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甲中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详解】A.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故两个锥形瓶内应取等量的澄清石灰水,A正确。
B.吸气时,手紧捏a处橡皮管,使气体从b处进入口腔,B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甲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不变,C正确。
D.呼气时,手紧捏b处橡皮管,使呼出的气体进入甲瓶,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围绕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A不符合题意。
B.海拔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素的含量会降低,而不是增多,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存斗争产生适者生存的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在干旱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个体能够获得食物,满足自身生长,而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由于缺乏食物而被淘汰,因而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数量减少,即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因而数量大增,A错误。
B.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种子较大的耐干旱的蒺藜生存,蒺藜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具有大鸟喙和深鸟喙的鸟才能获得食物,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因此,喙大深是有利变异,喙短小是不利变异,B错误。
C.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C错误。
D.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遗传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1.(1)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③④/④③ b
(3)②绿色出行/节水节电/植树造林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图二中,①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图三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⑤⑥是氧气、⑦是二氧化碳、⑧是氧气。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图二中,③④表示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图三中,b是线粒体,是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
(3)图二中,②过程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个人来说,为“低碳生活”,可以提倡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12.(1)胚乳;(2)相对性状一;(3)Dd;(4)2/3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海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我们从大米饭中获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水稻种子中的胚乳。
(2)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因此海水稻产生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从实验一中可以看出,亲代是有芒和无芒杂交,子代全是有芒性状,可判断有芒是显性性状,无芒是隐性性状。
(3)有芒是显性性状,无芒是隐性性状,如果用字母D、d表示基因的显隐性。则控制有芒的基因可能是DD或Dd,无芒的基因dd。实验二中子代无芒的基因为dd,分别来自亲代各提供一个基因d,则亲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Dd。
(4)若将实验二中子一代有芒(Dd)之间进行杂交获得子二代,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则子二代有芒海水稻中携带无芒基因的个体,即Dd所占的比例为2/3。
13.(1)适宜的温度;(2)气孔;(3)传粉胚珠;(4)合理密植等
【分析】图甲中的①上表皮、②叶肉、③下表皮、④叶脉、⑤气孔;图乙中的①果皮、②种子、③果实;图丙中的①花柱、②子房壁、③胚珠。
【详解】(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选在清明节期间而不是冬天进行播种,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菜豆植株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导管由下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大多数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即图甲中的⑤气孔散失,进入大气。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小心剥开一个豆荚,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些颗粒状的结构是种子,是由图丙中的③胚珠发育而来。
(4)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增加菜豆产量的措施有: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
14.(1)游泳速率和摄食速率
(2)不能
(3)噪音后,杂交鲟的游泳速率明显增大不能
(4)轮船航行尽量避开长江鲟鱼栖息地(或降低水下施工的噪音、降低养殖设备运行噪音等)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详解】(1)分析实验步骤,由“测定其游泳速率和进食速率”可知,该实验研究了噪音对杂交鲟游泳速率和进食速率的影响。
(2)刚刚抓来的杂交鲟,由于受到刺激(惊吓),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所以,抓取杂交鲟放入实验装置后不能立刻开始实验。
(3)分析图乙,在使用噪音前,杂交鲟的游泳速率约为0.06左右;使用噪音后,杂交鲟的游泳速率约为0.08左右。由此得出:噪音后,杂交鲟游泳速率明显增大。
分析图丙,在第48小时停止噪音之后,杂交鲟的游泳速率逐渐恢复,但直到96小时,只达到0.25左右(远低于0.4),故得出结论:杂交鲟实验期间的进食速率不能恢复到噪音处理前的水平。
(4)综合以上详解,要避免噪音对长江鲟的影响。故可以降低水下施工的噪音、降低养殖设备运行噪音、轮船航行尽量避开长江鲟鱼栖息地等。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考试版),共4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解析版),共11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考试版A4),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爱眼睛,远离近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