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第1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第2页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 (山东),共9页。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023·青海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和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二氧化碳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该生态系统平衡时,③④⑤⑥⑦的总量等于①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2.(2023·山东济南二模)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海草、红树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3.(2023·福建泉州调研)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现象。该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四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C.镉沿食物链不断聚集并最终积累在最高营养级,随生物的遗体残骸等能回归非生物环境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B、D两项错误。
    4.B 解析 CO2“零排放”不等于“不排放”,而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人为碳排放”≤“人为碳移除”,A项正确;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过程,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项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过程属于碳循环中返回大气中CO2的环节,D项正确。
    5.B 解析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子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A项正确;影响温带地区树木年轮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异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有些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D项正确。
    6.A 解析 与对照组相比,在二氧化碳刺激下,蚊子能忽略绿色、蓝色或紫色圆点,而会飞向红色、橙色或黑色圆点,该研究说明蚊子发现叮咬对象需要化学信息,A项错误;该研究显示了二氧化碳对蚊子的影响,该实验结果有助于人们设计出更好的驱蚊剂、诱捕器等防蚊工具,B项正确;由实验结果显示,在二氧化碳刺激下,蚊子会继续忽略绿色、蓝色或紫色圆点,而会飞向红色、橙色或黑色圆点,因此,该研究提示人们在野外应避免选择橙色或黑色等颜色的衣服,以免被蚊子叮咬,C项正确;这项研究揭示了蚊子的嗅觉对蚊子视觉的影响效果,D项正确。
    7.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棉蚜虫与蚁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密度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A项正确;棉蚜虫的化学信息(蜜露、告警外激素)可来自生物个体或群体,B项错误;棉田中插种的高粱可以招引棉蚜虫天敌从而控制棉蚜虫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C项正确;信息传递在群落、生态系统层面的功能为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项正确。
    8.D 解析 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项正确;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如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B项正确;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通过循环,实现了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C项正确;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呼伦贝尔草原的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该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了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项错误。
    9.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以及结构和功能都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各种成分稳定不变,A项错误;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所以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故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而恢复力稳定性降低,C项错误;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但正反馈调节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状态,D项错误。
    10.B 解析 过量氮、磷污染物排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但由于空间等资源有限,某藻类种群呈“S”形增长,A项正确;随着污染的加剧,鱼、虾等大型水生动物因死亡而减少,这些水生动物死亡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这属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B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外界的能量补充,故恢复平衡后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其正常功能,C项正确;生态修复过程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鱼类等水生动物,为确保投放的水生动物在水体中分布的立体层次性,需要考虑不同水生动物的习性,同时在确定某种水生动物投放量时,应考虑投放水生动物的上一营养级现有的生物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
    关键能力提升练
    1.C 解析 从A、B两时期的碳吸收量和碳释放量的差值来看,A时期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而B时期碳释放量大于碳吸收量,说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小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消耗的有机物量,此时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时期,C项错误。
    2.A 解析 群聚信息素能聚集飞蝗,但不能杀死蝗虫,A项错误;分析题意可知,蝗虫喜好在干旱裸露的荒地产卵,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造成蝗虫卵死亡,故人工降雨可通过增加环境湿度而降低蝗灾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B项正确;4VA是飞蝗的群聚信息素,导致蝗虫聚群成灾,故可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干扰信息传递,阻止蝗虫聚集,C项正确;群聚信息素可聚集蝗虫,可利用该特点人工合成群聚信息素使蝗虫聚集,进而监测田间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D项正确。
    3.A 解析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输出的物质更多,故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A项正确;由于利用鸭子进行害虫防治,该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B项错误;稻田养鸭模式增加了鸭子,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由于杂草、害虫和老黄稻叶中的能量被鸭子利用,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故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高,D项错误。
    4.答案 (1)增大 直接
    (2)生产者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
    (3)水平
    (4)喜欢较高温度 上升
    (5)营养级多样性高,食物网复杂
    解析 (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使得环境容纳量增大;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藻类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3)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是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4)12月气温低,12月没有调查到A鱼的原因可能与其喜欢较高温度的生活习性有关;结合图示可知,4月、8月和12月B鱼的平均资源量密度呈上升趋势。
    (5)三亚蜈支洲岛的平均营养级多样性最高,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5.答案 (1)消费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 化学
    (3)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4)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 (1)滨蟹以玉黍螺为食,玉黍螺取食墨角藻。滨蟹和玉黍螺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墨角藻→玉黍螺→滨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2)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捕食者的存在对墨角藻的影响效果。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对玉黍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玉黍螺对墨角藻的取食。
    (3)根据图2结果可以看出,在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墨角藻的存留率较大,说明玉黍螺受到捕食者的影响,减少了对墨角藻的取食,而在无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小玉黍螺的取食量大于大玉黍螺的取食量,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4)在题述实验中,玉黍螺可获得捕食者的信息,进而影响了其捕食情况,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不同
    区域
    群落结构指标
    营养级长度(NR)
    摄食来源多样性水平(CR)
    平均营养级多样性(CD)
    三亚蜈
    支洲岛
    7.60
    6.36
    1.92
    南海中
    西部
    4.91
    3.49
    1.20
    陵水湾
    4.66
    4.45
    1.49
    南沙群
    岛西南部
    4.30
    3.40
    1.00

    相关试卷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多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多项版)含答案,共8页。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多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多项版)含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