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拟召开“感文化之韵品节气之美”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慧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她完善。
1. 下面是有关清明的材料,其中有些字词小慧拿不准,请帮她判断。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 ① (粹 瘁)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 ② (致 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在古代,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它承载着寒食、扫墓与踏青的功能。随着时间流逝,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为一天,才有了清明时节踏青、扫墓并纪念先祖的功能。清明节扫墓,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习俗由来已久。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作出选择( )
A. hóu zǎi shènB. hòu zài shèn
C. hòu zǎi zhěnD. hóu zài zhě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B (2)粹 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物候:wù hòu,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承载:chéng zà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慎终:shèn zhōng ,指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标志:指总体单位的特征。
2. 小慧想在下面一段话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她补写。
古人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的轮转和物候的变化。西湖之畔,白居易用“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点染了早春的生机;三峡两岸,郦道元用“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三峡》)展现了盛夏时节江水的浩大与湍急;远行路上,马致远用“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深秋的凄凉萧瑟;湖心亭上,张岱用“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静空明;塞北胡天,岑参以花喻雪,用“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勾画出奇丽的边塞雪景。
【答案】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 沿溯阻绝 ③. 枯藤老树昏鸦 ④. 古道西风瘦马 ⑤. 大雪三日 ⑥.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⑦.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⑧.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莺、溯、藤、树、瘦、梨”等字的写法。
3. 小慧准备制作节气宣传视频,请你从下面两个节气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帮她设计一个视频脚本。
A夏至 B大寒
示例:立春:我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我的到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答案】示例:A夏至: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我到来的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也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正式开启。
示例:B大寒:我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是“非常、十分”的意思;寒,代表“寒冷”。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寒冷到了极点,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大寒”的文化知识。
结合“立春:我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我的到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可知,视频脚本先要解析节气的基本含义,并以“我”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该节气的特点、意义。
示例一:选A,夏至: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即夏天,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我到来的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意味着盛夏的来临。
示例二:选B,大寒:我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大”代表极致的程度,“寒”是寒冷。我的到来意味着天寒地冻、生机潜伏。
4. 活动小组想为下面的文字配一幅插图,小慧打算将下边的图片推荐过去,但需要结合画面内容说明理由,请你帮助完成。
“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提示:图片中饺子中间的图案为人物及楼宇的剪影
【答案】图片中的寒梅图案表现冬至节的天气寒冷;正中央为一个圆形,里面有“冬至”二字,圆形代表着一种循环,标示冬至阳气开始兴作变强;图片中饺子代表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中的人物手拉着手,代表冬至是家人祭祖、宴饮的时节;人物后面楼宇的剪影代表千家万户,说明冬至是中华儿女传统节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
观察图片可知,画面中上方是汉字“冬至”两个字,直接点明了图片所代表的节气。左上角是一个寒梅图案,白色的梅花就像朵朵的雪花,凸显出冬至节气时天气的寒冷;中间为一个圆形,象征着一年四季轮回,标示冬至阳气开始兴起,慢慢变强;白色的像饺子形状的半圆形,象征冬至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半圆中有一家大小温馨地手牵手的剪影,代表着团圆,寓指冬至节气是家人祭祖、宴饮的时节,寄寓了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饺子中间楼宇的剪影,按时冬至时,千家万户一起庆祝,表现冬至这一节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其非常重要。在下方有一白色区域像大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凸显出冬至节天气的寒冷。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5. 小慧拟写了一副有关节气的对联,但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帮她把对联组合完整,并将上下联填写在横线上。
河柳 大雪飘飘 正绽红 添暖意 东风习习 欲萌翠 山梅 接阳春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大雪飘飘 ②. 山梅正绽红添暖意 ③. 东风习习 ④. 河柳欲萌翠接阳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与格式要求有“七相”之说,即为其基本要素:①两联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同;⑤语气相称;⑥文字相异;⑦平仄相间。
根据内容可知,对联内容涉及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河柳”“东风习习”“欲萌翠”“接阳春”是对春天的描写;“大雪飘飘”“正绽红”“添暖意”“山梅”是对冬天的描述。再根据内容可知,冬天梅花绽放,雪中一点艳丽的红能够给人带来暖意,所以“山梅正绽红添暖意”放在一起。相对应的,“河柳欲萌翠接阳春”连在一起。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意”是仄声,“春”是平声,故上联:大雪飘飘,山梅正绽红添暖意;下联:东风习习,河柳欲萌翠接阳春。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开往边远山区的火车
戴希
①你在某所重点大学上学,半年后将要毕业。他是你的同班同学。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你们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
②你们并肩坐在一列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上,一边欣赏窗外的山山水水,一边畅谈未来。火车终于到达站点,你们下车步行很长一段山路后来到一个山村,住下来后,才知道这个山村山多地薄,离县城远,交通不便;村民种的粮食,不但产量低,还得人背肩扛,徒步远行到集市去卖。一般早晨天刚亮,村民就出门赶路,晚上天擦黑才能回家。
③所有这一切,村民们都坦然面对,他们顽强坚守,毫无怨言。
④你们各自住在一户农户家。
⑤你住的那户只有奶奶和孙子留守。奶奶七十多岁,孙子七岁,奶奶和孙子穿着破旧。可他们生活从容,充满阳光。
⑥每天早晨六点前,奶奶会起床做早饭,做好饭后和孙子一块儿吃。说是做饭,其实就是煮锅稀饭,抓点儿咸菜放里面;或者煮点儿面条,舀点儿辣椒油再放点儿葱花。
⑦吃过早饭,孙子背上旧书包,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往山村小学读书。虽然学校有些简陋,可是在这里读书的孩子都专心致志。
⑧孙子上学去了,奶奶就去喂牛放羊、种菜栽树、割草砍柴……往往忙碌至夜幕降临才回家做晚饭。
⑨孙子放学回家后,如果天没完全黑,他便在屋檐下的明亮处,趴在一张高木凳上认真地写作业。
⑩不上学时,孙子会帮奶奶干活儿:要么在厨房里,有模有样地生火做饭;要么上山打柴,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干柴,气喘吁吁……
⑪你住进他们家后,他们的饮食依旧,只是吃饭前,如果有鸡生蛋,他们要给你煎个鸡蛋或冲碗蛋花,而以前,他们家的鸡蛋只是用来卖钱买日用品的;他们的劳作依旧,只是不让你像他们一样干活儿。你要辅导孙子读书做作业,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奶奶也乐得合不拢嘴。
⑫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奶奶说可不能让你受苦;孙子说向你学文化长知识,机会难得,他打心眼里,愿意你来他家。你心里漾起粼粼的潋滟。
⑬你送给奶奶和孙子每人一套新衣服,又送给孙子一个新书包,他们高兴坏了,宛如得到了人间珍宝。你问他们:“为什么新衣服不常穿,新书包不常用?”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哪舍得!新衣服等过年时穿,新书包等旧书包不能用了再用。”
⑭住在另一个困难户家的他,眼里也经常含着感动的泪水。
⑮一个月后,你们结束调研。要离开山村时,闻讯而至的村民把你们送到村口,久久不肯转身。望着他们,你们心潮起伏。
⑯“我打听过,山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学历高的老师”,并排坐在返程的绿皮火车上,你真挚而诚恳地对他说,“我们同为师范生,教书育人更有优势。不如,毕业后我们再结伴来山村支教吧?”
⑰看着你期待的目光,他情不自禁地点头。你们会心一笑。
⑱约定的时间到了。你们准备乘上开往那个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学校支教。
⑲可就在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我们还是别去了,山村条件太差、日子太难熬,不如回城里找工作,寻求更好的发展吧?”你大吃一惊。
⑳“怎么能这样呢?”盯着他的双眼,你坚定地摇头,“不,我必须信守诺言!”
㉑就这样,你们一个临阵而退,返回大城市谋职;一个毅然前行,登上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支教。
㉒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
㉓艳阳高照的日子,你受邀进省城参加全省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你热泪盈眶。
㉔颁奖大会结束,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你。
㉔又是火车站,在你准备乘上那趟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之前,他下意识地拉住你的手:“别再去山村受苦受累了,留在省城吧。”
㉖你轻轻抽出自己的手,上下打量他半晌,依然坚定地摇头:“不,山里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我舍不得撇下他们!”
㉗你又登上熟悉的、开往边远山区的那趟绿皮火车。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年第1期,有删改)
6.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7. “你”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为什么还要写“他”这一次要人物呢?
8.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 有人说,选文中“你”的做法值得肯定与赞美,而“他”的做法应该受到谴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6. 两人为了为了写好毕业论文,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在山区两人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因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两人约定来乡村支教,但最终只有一人坚持去边远山区支教。
7. 这一次要人物衬托了“你”不怕吃苦,坚守初心,为乡村教育做贡献的高大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 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你”对他出尔反尔、临阵而退的惊讶,同时表现了“你”信守诺言,不改变初衷的形象。
9. 例如:“你”的做法值得肯定与赞美,“你”认识到乡村孩子的困境,舍弃了优越的条件,毅然来到贫穷边远的山区,令人敬佩。但“他”的做法也是符合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选择或决定,而是如文中的“你”一样尊重“他”的选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①段“他是你的同班同学。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你们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第⑪段“你住进他们家后,他们的饮食依旧,只是吃饭前,如果有鸡生蛋,他们要给你煎个鸡蛋或冲碗蛋花,而以前,他们家的鸡蛋只是用来卖钱买日用品的;他们的劳作依旧,只是不让你像他们一样干活儿。你要辅导孙子读书做作业,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奶奶也乐得合不拢嘴”,第⑭段“住在另一个困难户家的他,眼里也经常含着感动的泪水”,第⑯段“‘我打听过,山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学历高的老师’,并排坐在返程的绿皮火车上,你真挚而诚恳地对他说,‘我们同为师范生,教书育人更有优势。不如,毕业后我们再结伴来山村支教吧’”,第⑱段“约定的时间到了。你们准备乘上开往那个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学校支教”,第⑲段“可就在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我们还是别去了,山村条件太差、日子太难熬,不如回城里找工作,寻求更好的发展吧?’你大吃一惊”,第㉑段“就这样,你们一个临阵而退,返回大城市谋职;一个毅然前行,登上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支教”,第㉖段“不,山里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我舍不得撇下他们”可知,这里主要人物是“你”和“他”两人,事件是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在山区两人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因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两人约定来乡村支教,结果是只有一人坚持去边远山区支教。综合以上可概括为:两人为了为了写好毕业论文,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在山区两人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因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两人约定来乡村支教,但最终只有一人坚持去边远山区支教。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结合第⑯段“我们同为师范生,教书育人更有优势。不如,毕业后我们再结伴来山村支教吧”,第⑲段“可就在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我们还是别去了,山村条件太差、日子太难熬,不如回城里找工作,寻求更好的发展吧’”,第㉔段“又是火车站,在你准备乘上那趟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之前,他下意识地拉住你的手:‘别再去山村受苦受累了,留在省城吧’”可知,文中的“他”和“你”约定好了毕业后来山区支教,但是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而“你”毅然去了山区;颁奖大会结束后,“他”劝“你”留在省城,“你”坚定地拒绝了,毅然回到了山区,由此可知这里的“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衬托了“你”不顾山区环境的艰苦,为山区孩子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结合第⑳段“‘怎么能这样呢?’盯着他的双眼,你坚定地摇头,‘不,我必须信守诺言’”可知,这里的“怎么能这样呢”“不,我必须信守诺言”运用了语言描写,“盯着”“摇头”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第⑲段“可就在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我们还是别去了,山村条件太差、日子太难熬,不如回城里找工作,寻求更好的发展吧?’你大吃一惊”可知,这里写出了“你”得知“他”临时改变了主意,没有坚守约定时的状态,体现出了“你”的惊讶和失望,同时也衬托了“你”信守诺言,不改变初衷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看法。
文中的“你”毕业后选择来到边远的山区支教,对于“他”没有遵守诺言,“你”没有责怪“他”,而是坚定地选择了支教这条路,当“你”再次和“他”相遇,“他”又一次劝说“你”留在省城,“你”舍不得山里的孩子,觉得他们需要良好的教育,“你”果断拒绝了,依然坚定地回到那边远山区,你甘愿受苦,默默为乡村教育做贡献,为乡村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你”的高尚品格值得肯定与赞美;“他”答应了同学毕业后去边远乡村支教,但是却没有信守诺言,这一点确实做的不对,但是他劝说“你”别去山村受苦受累,劝你留在省城,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为“你”着想,体现了“他”关爱“你”的一面;“他”自己留在了省城,这也是他自己的个人选择,支教的生活毕竟很苦,我们不能道德绑架,不能强迫“他”必须这么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道德和法律,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二)(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①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中从未断绝,其延续时间长,艺术成就高,且其基本结构系统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一贯性。
②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依穴而居,所谓“山顶洞人”就是居住在山顶上的洞穴之中;象形字“宫”就很像两两相套的圆形穴,乃至同居住相关的汉字“窑”“窝”“窠”“窟”等都还保留着穴字头。直到氏族社会时期,地面建造的干栏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才出现。
③隋代的著名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体现了精妙的力学。它是一座空腹拱桥,这种设计可以减轻桥的自重,并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力。
④宋代手工业发达,木建筑采用模数制——一种高效、科学的计算方法。它以“材”作为基本单位,而“材分八等”,每一等“材”分别有固定的高、宽尺寸。把“材”作为造屋的基本尺寸,不仅可以确定建筑的整体尺寸,还可以方便设计与施工。
⑤工业化时代,产业革命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现代建筑的革命,从艺术风格到设计理念,乃至环境科学的渗透、信息技术的辅助等,都使建筑科学实现了新的突破。
⑥今天,我们的追求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文明,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包括城市发展、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都在考量之列。
——(选自江忆《建筑,多学科的艺术》,有删改)
【文本二】
①生土建筑,是利用未经高温烧制的原土(没有扰动过的原状土、自然土),结合水、稻草和沙子等天然材料,通过人类的智慧与劳动,构筑而成的建筑。看似普通的土壤,是如何变得坚如磐石的呢?答案是化学的力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深入研究土壤的微观结构,巧妙地混合各种元素与化合物,仿佛为土壤披上了一件化学战衣。石灰、天然纤维素等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成了这件“战衣”中的神奇成分。
②石灰,这看似普通的白色粉末,在化学反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它与土壤混合并遇水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坚硬的碳酸钙。这个过程就如同赋予了土壤新的生命,使其固化、变硬,最终形成承重墙体。
③而稻草与沙子在化学反应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稻草如同细小的桥梁,使土块之间更为紧密相连,增强了整体结构的韧性。沙子则作为填充物,填补了土壤中的空隙,使墙体更为稳固。
④为了让生土材料更加环保和耐用,科学家正在利用现代化学技术从植物中提取天然黏合剂,并从废弃物中回收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以创造出既坚固又可持续的建筑材料。
⑤现代生土建筑不仅是回归自然的象征,更是化学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展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完美融合。下次当你遇见生土建筑时,不妨好好体会一下化学赋予这朴实无华之土的坚固与魅力。
——(选自吴吉明《建筑中的学科之美》,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了我国建筑悠久历史及发展过程。
B. 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既减轻了桥的自重,又能抵抗洪水冲击。
C. 土壤变得坚如磐石的一大原因是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后形成了坚硬的碳酸钙。
D. 文本二的画线句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生土建筑的本质特征。
11. 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二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12. 文本一与文本二都是事物说明文,但语言特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A更合理。第①段总写生土建筑和定义和构成,第②③④分别写了生土建筑的构成要素——石灰、稻草和沙子、天然黏合剂,第⑤段写现代生土建筑,因此①/②③④/⑤结构划分更合理。
12. 文本一是科学小品文,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较为生动形象。文本二是科技说明文,多用科学语言,语言准确、简练。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D.文本二的画线句“生土建筑,是利用未经高温烧制的原土(没有扰动过的原状土、自然土),结合水、稻草和沙子等天然材料,通过人类的智慧与劳动,构筑而成的建筑”,是个简洁的判断句,说明了生土建筑的本质特征,因此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不是作诠释;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文本二说明对象是生土建筑,运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第①段说明了什么是生土建筑,以及生土建筑的主要成分,是总说,因此为第一层;
第②③④段分别说明了生土建筑中石灰、稻草与沙子、天然黏合剂等主要成分,是分说,因此为第二层;
第⑤段“现代生土建筑不仅是回归自然的象征,更是化学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展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完美融合”说明了生土建筑的意义,是总结的段落。
因此A“①/②③④/⑤”的结合划分更合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
文本一题目为《建筑,多学科的艺术》,是普及建筑知识的科学小品文。文本一介绍科学知识,多用描述性的语言,生动活泼,如第②段“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依穴而居,所谓‘山顶洞人’就是居住在山顶上的洞穴之中;象形字‘宫’就很像两两相套的圆形穴,乃至同居住相关的汉字‘窑’‘窝’‘窠’‘窟’等都还保留着穴字头”结合文字学的知识来介绍建筑方面的知识,很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文本二《建筑中的学科之美》是规范的说明文,语言准确,多用学术性的名词进行说明。如第②段“石灰,这看似普通的白色粉末,在化学反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它与土壤混合并遇水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坚硬的碳酸钙”运用化学知识,讲解了石灰在生土建筑中的作用,科学严密,语言准确简练。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简子昼居①,喟然太息曰:“异哉!吾欲伐卫十年矣,而卫不伐。”侍者曰:“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君若不欲则可也;君若欲之,请令伐之。”简子曰:“不如而②言也。卫有士十人于吾所,吾乃且伐之,十人者其言不义也,而我伐之,是我为不义也。”故简子之时,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殁③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游十士而国家得安。简子可谓好从谏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①居:闲坐。②而:同“尔”,你。③殁(mò):死,去世。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 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王曰:“善!”
16. 甲文中的齐威王与乙文中的赵简子都善于纳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们身上的不同点。
【答案】13. ①. 伐:讨伐、攻打。 ②. ① ③. 且:副词,将近、将要。
14.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5. 示例:“善”字后加上感叹号“!”,表示的是齐威王对邹忌进谏的赞同和认可,带有强烈的肯定语气,使得文本更加生动和形象。
16. 齐威王:主要体现在他勇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通过纳谏使国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赵简子:体现在他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通过人才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想攻打卫国已经十年了。东征西伐,意思是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伐:讨伐、攻打。
(2)句意为:凭着赵国的强大攻打弱小的卫国。细:微小。故选①。
(3)句意为:我将要攻打卫国了。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岁了。且:副词,将近、将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期年,满一年。期:满。虽:即使。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王曰:‘善’”,意思是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
从语义上看,“善”字在这里表示是齐威王对邹忌进谏的赞同和认可,带有强烈的肯定语气。因此,在“善”字后加上感叹号“!”可以更好地表达这种语气,使得文本更加生动和形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要求,即分析齐威王和赵简子在纳谏方面的不同点。然后,仔细阅读并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内容,抓住各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接着,从纳谏的角度出发,比较两位君主在纳谏方面的不同表现。最后,提炼出两位君主在纳谏方面的不同点,并简要阐述这些不同点。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通过邹忌的讽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主动采取措施,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最终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乙文《吕氏春秋》中,赵简子虽然也善于纳谏,但他更侧重于因才用人,以人才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他听到侍者建议伐卫时,并没有直接采纳,而是考虑到卫国拥有十位有才能的人,认为伐卫不义,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
综上所述,齐威王和赵简子虽然都善于纳谏,但齐威王主要体现在勇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使国家政治清明;而赵简子则体现在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以人才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
赵简子白天闲坐,慨然长叹说:“真怪呀!我想攻打卫国已经十年了,但到现在也没有攻打。”侍者说:“凭着赵国的强大攻打弱小的卫国,国君您如果不想打就罢了;您如果想打,请现在就攻打它。”简子说:“不像你说的那样啊。卫国有十个士在我这里,我将要攻打卫国了,十个人都说这是不义的行为,而我攻打它,就是我做不义之事啊。”所以在赵简子当政时,卫国用十个人就扼制住了赵国的军队,一直到赵简子去世。卫国可以说是懂得任用人的了,让十个士出游赵国,国家就得到了安定。简子可以说是喜欢听从劝谏的了,听了十个士的话避免了侵夺弱小的坏名声。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 下面诗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8. 诗人的另一首诗《春望》和本诗都写到了“鸟”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7. C 18. 示例:《望岳》中“决眦入归鸟”写出了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看见飞鸟归林。这句诗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泰山(祖国山河)的热爱。 《春望》中“恨别鸟惊心”听到鸟鸣也觉得心惊不已,表达了诗人怨恨别离,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情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意为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所以表达的是诗人的自信,以及伟大的抱负。同时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A.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着朋友逐月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
B.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悲壮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C.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不畏”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D.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借黄金台之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了唐军将士的英雄气概,传达出诗人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对于出击外族侵略将士的赞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
《望岳》中,“决眦入归鸟”意思是: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决眦”二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春望》中,“恨别鸟惊心”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花开鸟鸣之景,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四、名著阅读(5分)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9.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人生活的世界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请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我选择《西游记》中的唐僧。唐僧的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爱憎分明,始终团结一心,所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修成正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要求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人物的理想方向明确,追求目标坚定,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西游记》中唐僧的梦想就是到西天求得真经,造福黎民苍生,这是他奋斗的方向。一路上,他经受了很多妖魔鬼怪要蒸他煮他,很多女人要招他为婿,很多荣华富贵在等待着他的考验,历经千难万险,但他矢志不渝,信念坚定,最终修成正果。究其原因是他前进的的方向明确,并为之坚守如初。
20. 作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之一的《水浒传》,其前70回中对水浒主要英雄人物的叙述描写与《史记》中人物列传的写法基本一致。正如金圣叹所评:“《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金圣叹这一评语的理解。
【答案】示例:《水浒传》中有诸如“武十回”“宋十回”等集中描写单个人物主要经历的章回,其独立性较强,类似于一个人物的单传。例如“鲁智深传”就是选取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官寺和大闹野猪林等片断组成,从而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和直爽粗犷的性格特征。“武松传”则主要是通过打虎、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等几个故事来刻划武松勇敢、狠毒机智而又恩怨分明的性格特点,将武松的主要人物故事写在一起,就是列传的写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写法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根据题干“传记往往以人为经,以事为纬,选取人物一生中主要的经历来着重描述”“和“《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提示可知,可理解为《水浒传》中写其中的一个人物,会用多个篇章进行刻画,类似于为人物作传。例如“林冲传”就是选取与高衙内结仇,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等片段组成,从而刻画出一个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一开始为人安分守己,隐忍退让,循规蹈矩到被逼上梁山,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形象。例如“杨志传”就是选取”失陷花石纲”“卖刀杀人”“东郭斗武”“中计失纲”“双夺宝珠寺”“落草二龙山”等片段组成,刻画出一个忠诚重义、谨慎精明但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形象。
五、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很多拐角不设防/不经意就会撞上个满怀/譬如风/譬如雨/譬如六月/恰好蔷薇探出头来在笑/恰好石榴摆出一副不肖的样子/恰好荷花就立在水中央独自清放
(1)请以“拐角遇见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面的小诗耐人寻味:蔷薇、石榴、荷花,它们都在六月的风雨中傲然独立,绽放自我。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例文1:
拐角遇见美好
在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被他人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所影响,而正是那次拐角的遇见,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上学,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学校走去,书包也似乎比以往重了许多,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那一段时间,我的成绩总体下滑,这令我十分失落,每天上课也提不起精神,老师讲的内容也根本听不进去。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拐弯走进小巷,在拐角处发现有一家早餐店,以前我从未注意看过,只是急匆匆的路过去上学,这家早餐店不大,但看上去很整洁,客人也不算多。从这位男店主的口音知道他是外地人,大约四十来岁,每当有客人来时,他总会热情地招呼,脸上总挂着他那招牌式的微笑。就在这时门外出现了一位客人,客人进店,店主马上为他搬好椅子,利索地擦净桌子,给客人倒上一杯热茶,指着墙上的早点宣传图询问客人:请问您要来点什么?客人边说他边记,然后迅速跑到厨房为他准备。
没过多久,我就看见他端着热腾腾的早点走向客人,等客人吃完,结了账,店主额头上已经浮现出一层密密的汗珠。也许他这样一天下来,忙前忙后,尽管十分疲劳,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可这并不影响他,那淡淡的微笑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看着他忙碌的身影,一丝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加快脚步,继续向学校走去。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有很多像他一样外来的打工者,他们住的吃的都很简单,为了生活,他们都在努力地奋斗着,虽然艰辛,但过得充实满足。而我呢,父母为我准备好了一切,衣食无忧,我又凭什么不去努力呢?就被学习的拦路虎打倒了呢?
从此,我坚定信心,打起精神,勤奋学习,成绩也慢慢提了起来。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那位店主温暖的笑脸和那忙碌的身影,我再不会自暴自弃,取而代之的是去努力解决。
正是那一位店主,正是那一个拐角,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并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例文2:
无惧风雨
刚刚还是乌云密布,下着大雨的天空,突然由阴转晴,两山之间,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题记
一星陨落,不会暗淡星空灿烂。 花凋零,荒凉不了整个春天。 君不见蔷薇、石榴、荷花,它们都在六月的风雨中傲然独立,绽放自我吗?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路顺风、平安无事的,往往会经历 些风风雨雨、大风大浪。然而,这又算什么呢?
桑兰因奥运会时的失误,造成下半身无法动弹,只得整天坐在轮椅上。双手畸形的她,依旧在网络博客上描述自我的一切完美生活,依旧用那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生活,哪怕她余生都得在轮椅上渡过; 音乐巨人贝多芬双耳失聪,这对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他仍坚持创作,用心去领悟音乐,倾听音乐,仍旧写出了名曲命运交响曲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坚强的意志促使他重新站起来。因战争而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他,坚持自我写作,使他的人生依旧辉煌!
然而,他们能做到,为何我们不能?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进升阶梯,是信徒者的洗礼之水,是失败者的无底深渊。风雨,使我们树立的青春大厦更牢固;风雨,使我们采摘的胜利之果更甜美;风雨,使我们拥有的坚强根须更牢实,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不会做乞怜者,祈祷上帝给予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只会单独应对风雨,享受风雨的磨练,享受属 于自我的彩虹。是困难这场风雨,让梅花傲霜斗雪;让白杨挺拔不屈; 让荷花濯清涟而不妖。
相信吧!经历风雨,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过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让我们看到自我人生道路上那道亮丽的彩虹! 相信,困难这场风雨,只会浇灌出未来属于你的成功之花 。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此题是半命题作文,请以“拐角遇见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拐角”指的是,拐弯的地方。“遇见”指的是碰见;综合可知,题目指的是“在拐弯的地方碰见某些东西”,“拐角”暗示遇见的东西是不经意间遇见的。写作前要先将自己遇到什么补充完整。如“拐角遇见温暖”“拐角遇见感动”“拐角遇见成长”。写作时要突出“我”在拐角遇见什么,是怎么“遇见”这些东西,他们有什么特点,这次“遇见”对“我”生活的影响,文章要通过具体的叙事,表现青少年追求真善美的积极情感。
第二、选材构思:此题要求写成记叙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材,切入点要小,选取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刻的场景,叙述具体的事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注意详略安排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例如,写“拐角遇见温暖”,此处的“拐角”指的是不经意间的地方,“我”看到令人温暖的一幕,“我”看见平时很严厉的爸爸在深夜时,为“我”盖被子,他的动作是那么轻,但“我”能在他轻轻的动作里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写作时, 要运用细致生动的描写,突出“温暖”给“我”人生的影响。结尾要运用议论手法对“温暖”这一事件进行议论,表现“我”的积极人生追求。
(2)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所给材料是一首诗,我们就要分析诗歌的内涵和寓意。“很多拐角不设防/不经意就会撞上个满怀/譬如风/譬如雨/譬如六月/恰好蔷薇探出头来在笑/恰好石榴摆出一副不肖的样子/恰好荷花就立在水中央独自清放”,六月里有风有雨,可是拐弯处有“探出头来在笑的蔷薇”“摆出一副不肖的样子的石榴”“立在水中央独自清放的荷花”,这些花在六月的风雨中傲然开放,无畏风雨的打击。由此,我们可以知“风”和“雨”象征的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而花朵在风雨中坚强傲立 ,象征的“我们”面对困难时要迎难而上,勇敢克服困难,其中“笑”“不肖”“独自”表现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要乐观积极,无视困难,独自克服困难。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文章可叙写青少年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故事,表现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构思选材:本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简单的议论文。写记叙文时,要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来表现少年迎难而上的精神,也可以叙写某些植物在风雨的摧残中,如何顽强战胜困难,这一幕给“我”的精神鼓励。例如,可写某个行动不便的人,在路上摔跤了,“我”想帮助他,但他拒绝“我”的帮助,然后“我”看见他自己如何站立起来,从他的身上,“我”看到坚强不屈,然后议论一下这种精神对“我”人生中的意义。写议论文时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实丰富,论证要合理。写作时要紧扣材料,开头提出论点;中间用三个并列式的分论点或递进式论点,如三个结果、三种做法等,结尾要重申论点。可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采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行文。如谈及“磨难是人生的老师”,可先写“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结果,面对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勇敢面对”,这里可以举出正反面事例,引入一些人物例子使论证更加有逻辑,通过举例论证,突出中心论点。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吾欲伐卫十年矣
词语推断法:东征西伐
_____
(2)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
查阅词典法:①微小;②详细,仔细;③精细,细密。(摘自《古汉语常用字》)
____填序号)
(3)吾乃且伐之
课内迁移法: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