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演练测评(八)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演练测评(八)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2.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 )
A.思维和存在
B.量变和质变
C.运动和静止
D.相对和绝对
3.《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尊重自然规律就能取得成功
4.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
B.整体与部分
C.联系和矛盾
D.发展和矛盾
6.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 )
A.能动创造性
B.客观实在性
C.正确目的性
D.直接选择性
7.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是( )
A.新冠疫情蔓延
B.石油价格上涨
C.税收优惠政策
D.碳交易量增加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两者是依赖和排斥的关系
B.两者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C.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D.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9.发展的实质是( )
A.运动
B.变化
C.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双项选择题
1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的致辞中指出: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国际社会应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使地球恢复健康,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话语逻辑中包含的哲理是( )
A.量变超过一定范围必然引起质变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1.针对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总量不足问题又重新凸显、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等情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还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等,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不定项选择题
12.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参考答案
1.C 材料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并未涉及“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否认存在决定思维,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者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思维决定存在,C项符合题意。D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
2.B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B项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是世界对立统一的两面,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A项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项与题意不符。相对和绝对,都是同一事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重属性,D项与题意不符。
3.C 材料启示我们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B项错误。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成功,D项错误。
4.D 材料表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社会,A项错误。自然界是物质的,本身就具有客观性,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C项不符合题意。
5.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A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A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B项不符合题意。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而不是正确目的性,C项错误。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而不是直接选择性,D项错误。
7.C “税收优惠政策”属于意识现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属于物质范畴,是物质现象,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8.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反相成的,所以二者是排斥和依赖的关系,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二者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9.D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运动变化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质变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A、B、C三项排除。
10.AD 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即生态破坏已达到相当的程度,即将突破一定范围,导致生态灾难的发生,体现了“量变超过一定范围必然引起质变”,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的哲理,B项不符合题意。“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事物发展”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错误。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去阻止生态破坏程度上升,使其降低,从而促进地球恢复健康,朝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哲理,D项符合题意。
11.BC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哲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未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项不符合题意。
12.ABCD “各美其美”即世界上不同的文明都有其不同的美,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A项符合题意。“天下大同”即不同文明的美都有共同和相通之处,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B项符合题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即我们要尊重世界上不同文明所创造的美,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说明不同的文明都表现着美,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项符合题意。各个文明在大同美下展现其不同的美,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D项符合题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真题(思想政治),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八)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马克思说,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文以载道,诗歌亦是如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七)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