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领域 孕育 陨石 花香鸟语
    B. 帷幕 静穆 思慕 目空一切
    C. 雾霭 寤寐 欺侮 大彻大悟
    D. 漂移 屹立 佁然 天衣无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yù/yù/yǔn/yǔ;
    B.mù/mù/mù/mù;
    C.wù/wù/wǔ/wù;
    D.yí/yì/yǐ/yī;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阳春三月,____________,来到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桫椤海生态旅游示范区,眼前的景象令人____________。山峦起伏,峰回路转,仿佛一幅自然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清澈的溪流____________流淌,唱响了自然的和谐之歌。晨雾____________其间,阳光洒落在杪椤树的枝叶上,令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A. 杂草丛生 叹为观止 潺潺 弥漫B. 草长莺飞 叹为观止 潺潺 弥漫
    C. 草长莺飞 惊叹不已 湍湍 弥散D. 杂草丛生 惊叹不已 湍湍 弥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使用。
    第一空:
    杂草丛生:杂草到处生长,形容荒乱。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句子想表达的景区三月景色的美好,故“草长莺飞”恰当;
    第二空: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惊叹不已: 满口赞赏和赞叹。
    从程度上说,“叹为观止”更能表现赞美之情。
    第三空:
    潺潺: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湍湍:形容水流急疾的样子。
    从“唱响了自然的和谐之歌”可知,突出的是声音的优美,这里“潺潺”更为恰当。
    第四空:
    弥漫:充满或布满了烟雾、
    弥散: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
    句中指的是晨雾布满在景区内。所以“弥漫”恰当。
    故选B。
    3. 婷婷向同学们介绍了四川滑肉的制作方法,号召大家在家做一道特色菜。下面的制作步骤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加精盐、味精2克、姜末、淀粉稍拌,再加入鸡蛋液拌匀上浆,手捏着肉块感觉很滑腻时,静置一会儿。
    ②猪肥膘肉去皮洗净,切成块,用清水浸泡10分钟取出沥干,盛于碗内。
    ③再另取一炒锅置于旺火上,下猪肉汤、酱油、味精烧沸后,端锅离火加葱花、胡椒粉,起锅浇在汤盘中。
    ④取出炒锅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烧至七成热,将肉块散开下锅,约炸10分钟,至金黄色时,用漏勺沥油,稍凉后码进汤盘。
    A. ②①④③B. ④②①③C. ④②③①D. 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②①在前,介绍的是材料的准备,④③则介绍是烹饪的过程,放后面。②①由洗到处理,符合制作的正确次序;④③先烧制再调味,也是正常的制作次序。
    故选A。
    4. 同学展示了一组汉字小诗,请以“月”为题,从字形(如示例一)或意象(如示例二)的角度入手,创作一首汉字诗,句式不限,不超过4行。
    【答案】答案示例一

    月牙儿弯弯的
    像小船,
    船里藏着
    我的梦!
    答案示例二

    月光皎洁,
    沉浸了大地的梦境,
    亲人的心,交汇在万水千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示例:

    月亮弯弯挂在夜空,
    像一面明镜
    千里相思寄给明月,
    梦相逢。
    5. 九年级(1)班开展了“古诗苑漫步”活动,第二组的几位同学决定从《东坡集》中汲取营养,开展诵古诗、品古诗、辑古诗的活动。小慧同学找到了两个不同封面的《东坡集》。你更喜欢哪种封面呢?请写出你的选择,并说明选择它的理由。
    写作提示:①说明所选书的封面内容和设计特点;②8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更喜欢封面1。这个封面构图简洁素雅、重点突出。最上面“东坡集”三个字点明了书的内容。书的下面远处群山连绵,树木葱茏,近处烟波浩渺,一叶孤舟横亘江上,这让人联想到苏轼闲适淡泊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
    我更喜欢封面2。这个封面的画面古朴厚重,立体感强。皎洁的月光下,苏轼头带纶巾,白衣飘飘,默默伫立,似在眺望明月,实在思念亲人。上方左边“千里快哉风,一点浩策气”八个字,飘逸洒脱。右边“东坡集”三个字点明了书的内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封面,从两个方面对封面进行说明。
    首先点出所选封面内容,在说明封面内容的过程中,主要按照顺序,对封面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读。其次点明设计特点。从整体封面的风格入手,可以先分要素说明,而后总结整体的风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更喜欢封面1。这个封面简洁复古,大方明净。左上方“东坡集”点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右下角,一幅山水画,意境悠远,峰峦重叠,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这个封面更适合一生洒脱、于人世间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苏东坡。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平常喝的纯牛奶属于常温奶,是以鲜牛乳为原料,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这种奶只需在常温下避强光存放即可。而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灭菌的瞬时温度至少132℃,这种灭菌方法能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生产方便,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人称“白色血液”。牛奶中所含的20多种氨基酸中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儿童常喝纯牛奶,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人常饮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维持体内酸碱度的平衡。
    材料二:
    酸奶是以纯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它营养丰富,美味诱人,也适合乳糖不耐受者饮用。有人认为酸奶既帮助消化又可减肥。实际上,喝酸奶可以促进胃酸分泌,其中所含有的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但是酸奶自身是没有消化酶的,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酸奶本身也含有一定热量,吃饱饭再喝酸奶就等于额外摄入这些热量,因为很多乳酸菌饮品口感颇佳,小朋友容易贪饮而造成过量饮用,从而导致蛀牙等问题。酸奶的品种繁多,最近有一种很受年轻人欢迎的炭烧酸奶,色浓价高颜值突出,看起来似乎比普通酸奶更加高级。这种炭烧酸奶与炭火没有直接关系,它是将生牛乳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然后再添加菌种进行低温长时间发酵,有些炭烧酸奶产品在宣传中介绍自己经过7小时或9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慢发酵,说的就是这个。在这个加热的过程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还原糖(如牛奶中的乳糖、额外添加的葡萄糖等)发生“美拉德反应”(也被称为褐色反应),结果便形成炭烧酸奶的褐色外观和焦香口感。
    材料三:
    酸奶和纯牛奶都很好,从营养价值上来说,酸奶和纯牛奶两者差异不是很大,都是钙的最佳来源,也是蛋白质、维生素AD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牛奶中的钙含量更多,是补钙的佳品,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也比较高。而酸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成的,相对于牛奶来说,酸奶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体维生素D水平,更好地提高免疫力,促进对血糖的控制。如果你很少喝酸奶,或是想换换口味,选炭烧风味没什么问题。至少从膳食结构的角度,喝点牛奶或酸奶可以增加钙和蛋白质的摄入,无论哪种风味的酸奶,营养结构总体上是类似的。不过,如果你有每天喝酸奶的习惯,还是更推荐选择传统酸奶,主要是因为性价比更高一些。
    6.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平常喝的纯牛奶是以鲜牛乳为原料,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属于常温奶。
    B. 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灭菌的瞬时温度能达到132℃,这种灭菌方法能杀灭牛奶中的一些微生物。
    C. 酸奶和纯牛奶不仅都是钙的最佳来源,同时它们也是蛋白质、维生素AD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
    D. 儿童常喝纯牛奶对骨骼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人常饮用纯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酸奶中含有消化酶和益生菌,所以喝酸奶是可以促进胃酸分泌的。
    B. 因为酸奶本身含有一定热量,所以只要小朋友喝酸奶,就会导致蛀牙等问题。
    C. 酸奶是以纯牛奶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后再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D. 炭烧酸奶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与7小时或9个小时132℃高温炭火有直接关系的。
    8. 根据材料,酸奶的优点不包括( )
    A. 营养丰富,美味诱人。
    B. 品种繁多,可促进肠道健康。
    C. 提高免疫力,促进对血糖的控制。
    D. 可直接帮助消化,物美价廉。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B.“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灭菌的瞬时温度能达到132℃,这种灭菌方法能杀灭牛奶中的一些微生物”表述有误。从材料一“而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灭菌的瞬时温度至少132℃,这种灭菌方法能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可知,132℃是最少能达到的温度,且能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不是“一些微生物”;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因为酸奶中含有消化酶和益生菌,所以喝酸奶是可以促进胃酸分泌的”表述错误。从材料二“但是酸奶自身是没有消化酶的,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可知,消化酶并不是酸奶中的物质;
    B.“因为酸奶本身含有一定的热量,所以只要小朋友喝酸奶,就会导致蛀牙等问题”表述错误。从材料二“酸奶本身也含有一定热量,吃饱饭再喝酸奶就等于额外摄入这些热量,因为很多乳酸菌饮品口感颇佳,小朋友容易贪饮而造成过量饮用,从而导致蛀牙等问题”可知,小朋友导致蛀牙等问题是因为过量饮用酸奶造成的,并不是酸奶本身含有一定的热量的原因;
    D.“炭烧酸奶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与7小时或9个小时132℃高温炭火有直接关系的”表述错误。从材料二“有些炭烧酸奶产品在宣传中介绍自己经过7小时或9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慢发酵,说的就是这个。在这个加热的过程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还原糖(如牛奶中的乳糖、额外添加的葡萄糖等)发生‘美拉德反应’(也被称为褐色反应),结果便形成炭烧酸奶的褐色外观和焦香口感。”可知,炭烧酸奶发生的“美拉德反应”并没有产生7小时或9个小时132℃高温炭火,“132℃高温”是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灭菌的瞬时的温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D.“可直接帮助消化……”表述错误。从材料二“有人认为酸奶既帮助消化又可减肥。实际上,喝酸奶可以促进胃酸分泌,其中所含有的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但是酸奶自身是没有消化酶的,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可知,酸奶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
    故选D。
    (二)(9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邻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胡椒单独种在一边,胡椒的长势一般甚至缓慢;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则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罗勒和胡椒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相邻的不同植物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限度减少竞争;而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9. 植物“交流”的方式不包括( )
    A. 释放化学物质
    B. 发送物理信号
    C. 通过第三方的帮助
    D. 通过根系传达
    10. 下列说明方法,文章没有运用到的一项是( )
    A. 列数字B. 打比方C. 作比较D. 举例子
    1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为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传达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B. 将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一定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
    C. 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 文章的结尾指明了研究“植物聊天”的现实作用。
    【答案】9. D 10. A 11.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信息。
    D.结合第③段“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第⑤段“植物还可以通过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第⑥段“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可知: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在第三方的帮助下等“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A.结合第⑤段“将胡椒单独种在一边,胡椒的长势一般甚至缓慢;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则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罗勒和胡椒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第⑥段“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可知:文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栽种在罗勒附近的胡椒的长势和单独种的胡椒的长势作比较,突出罗勒对胡椒的长势的影响;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文章列举了菟丝子为其他植物传输信号的例子,表明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同时作者将“菟丝子”比作“送信使者”,突出菟丝子作为第三方来帮助不同植物进行交流。由此可知,文章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结合第⑦段“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限度减少竞争;而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第⑧段“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可知: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会抑制对方生长,他们是不适宜合种的植物,因为这样不利于水稻增产。本项说法不当;
    故选B。
    (三)(18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粽叶飘香时
    ①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端午到了。
    ②街上的摊点开始吆喝起各式各样的粽子。商场的大楼挂满了斑斓的条幅,营造着端午的氛围。我穿行于这节日的森林里,开始想念故乡的粽香。
    ③为包出最好的粽子,母亲会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去河边采芦叶和苇草。她起得很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在芦叶挂着晶莹的露水之时。之后,再选上好的糯米。糯米先要泡上一宿,然后堆在一个大铁盆里。青青的芦叶和苇草放在旁边,闪着亮光。
    ④母亲系上围裙,坐下来,左边是芦叶和苇草,右边放着糯米。她熟练地将两张芦叶交叠在一起,然后在右手握成一个斗形,左手抓半把糯米,轻轻地一松手,把米填进去。米全部填好了,她折过侧面的芦叶来封口。她的嘴里含着苇草的一端,用拇指拉紧另一端,顺着整个粽子一绕,一个鲜绿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整个动作是那样的连贯和优美。
    ⑤天暗了下来,粽子全包完了,一个个饱满而结实。看着眼前的粽子,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她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地放入锅中,密实而紧凑。白白的雾气开始氤氲起来,慢慢地飘出浓浓的芦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两个时辰后,撤掉柴火,让底火来焖。一勾新月挂上树梢,滑嫩芳润、清香醇厚的粽子终于新鲜出锅。那天晚上,村子里每家都在煮粽子,粽子的清香从每一个角落飘散出来,弥漫在院落,沁润在心里。
    ⑥粽叶飘香的日子,另一件值得巴望的就是吃鸭蛋。
    ⑦母亲选一个结实的瓦缸,先在里面装满了黄泥,然后加粗粒的盐和花椒,倒一点白酒,把它们搅匀。然后挑出最好的鸭蛋,把它们洗干净,在每一个蛋上小心地糊上一层层薄薄的黄泥后,整齐地放进缸里。腌鸭蛋,时间太早,等到端午会太咸;迟了未免又少了些咸色,不够入味。母亲把时间把握得正好,她腌的蛋咸淡适中,剥开,红黄油的淋漓,吃在嘴里,沙朗得很。
    ⑧鸭蛋是和粽子一道煮的,需提前拿出来,不然时间长了会全部爆破。她把白净净或绿粉粉的鸭蛋用冷水浸一下,干了之后,在上面涂上红黄的颜料,然后装进一个小小的络子里,给我们姐弟挂在胸前。这个小小的烙子是用彩色皮筋结的,专门用来装鸭蛋,大小正好。村里的每一个孩子的胸前几乎都挂着一个鸭蛋,大家见面了,一个个捧着相互撞击,谁的不被击破,就是胜者。
    ⑨家里的鸭蛋更多的是拿到街上卖,换一些油盐酱醋,挂在胸前的常舍不得吃。吃的时候很小心,先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壳薄明晰,玲珑剔透,我们用它来装萤火虫。
    ⑩夜色降临,小伙伴们都出来了。在树丛里,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我们伸出手掌,轻轻捏入拳内,手心的亮光便闪烁不定。我们小心地从蛋壳破口将它送入里面,一个蛋壳可以装十几只。最后用蛋膜粘口水糊住蛋口,分明就是一盏小小的灯笼。我们提着它,穿行于村口巷尾、田野麦场,那一丝丝忽明忽暗的光,引得我们小小的心柔软而温暖。玩累了,放在枕边,看着看着,一起潜入了梦乡。
    ⑪童年像一场清远的梦,早已离我远去。如今的市场里各种粽子琳琅满目,招揽声不绝于耳。鸭蛋更是随处可见。它们常有着精美的包装。可无论是粽子还是鸭蛋,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12. 文章围绕“粽叶飘香时”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事情,其中不包括( )
    A. 母亲包粽子、煮粽子
    B. 母亲腌鸭蛋、煮鸭蛋
    C. “我们”比谁的鸭蛋大
    D. “我们”用鸭蛋壳装萤火虫
    13. 下列对文章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景物描写,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两种花,自然点出“端午到了”。
    B. 运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
    C. “红”和“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富有画面感。
    D.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琅琅上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4. 第⑤段中写“看着眼前的粽子,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请你想象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15. 阅读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对这两处文章结尾加以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节选自《社戏》)
    【答案】12. C 13. D
    14. 围绕“母亲想着孩子能吃上自己亲手包好的粽子,内心温暖,充满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来描述即可
    15. 相同点:两文结尾都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对记忆中人的怀念;在现实生活中再难以有当年的情境,再难以体会当年的心情。 不同点:《社戏》中“我”难忘的是平桥村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还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粽叶飘香时》中作者怀念的是端午的粽子和鸭蛋,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④段“母亲系上围裙,坐下来,左边是芦叶和苇草,右边放着糯米。她熟练地将两张芦叶交叠在一起,然后在右手握成一个斗形,左手抓半把糯米,轻轻地一松手,把米填进去。米全部填好了,她折过侧面的芦叶来封口……”⑤段“她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地放入锅中,密实而紧凑。白白的雾气开始氤氲起来,慢慢地飘出浓浓的芦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两个时辰后,撤掉柴火,让底火来焖”可概括为:母亲包粽子、煮粽子;
    根据⑦段“母亲选一个结实的瓦缸,先在里面装满了黄泥,然后加粗粒的盐和花椒,倒一点白酒,把它们搅匀。然后挑出最好的鸭蛋,把它们洗干净,在每一个蛋上小心地糊上一层层薄薄的黄泥后,整齐地放进缸里”⑧段“鸭蛋是和粽子一道煮的,需提前拿出来,不然时间长了会全部爆破……”可概括为:母亲腌鸭蛋、煮鸭蛋;
    根据⑨段“吃的时候很小心,先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壳薄明晰,玲珑剔透,我们用它来装萤火虫”可概括为:“我们”用鸭蛋壳装萤火虫;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一句是景物描写,“红”和“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而且“石榴花”和“栀子花”富有季节特征,自然而然地点出“端午到了”,从而引出下面端午节有关粽子和鸭蛋的话题及描写,描写自然、符合逻辑。其次,“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一句运用短句,句式简短、整齐,语言简洁质朴,简洁明了,自然而然引出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快速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下面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回忆。
    D.有误,句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母亲准备材料,采芦叶和苇草、选泡糯米,不怕吃苦,想着孩子能吃上自己亲手包好粽子,内心就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据此回答。
    示例:孩子们喜欢吃我包的粽子,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我也很欣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点:结合文章尾段“可无论是粽子还是鸭蛋,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和《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分析,两篇文章的结尾“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都写到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怀念,也强调以往的美好情境都不可能再有,当年的心情也难以再体会得到。
    不同点:《社戏》中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我”难忘的是平桥村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还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粽叶飘香时》“可无论是粽子还是鸭蛋,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是写作者怀念端午的粽子和鸭蛋,从而由物及人,抒发对母亲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16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窦游志(节选)
    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②。越信宿③,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④“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
    【注释】①涩:不通畅,指水浅,行船艰难;②城府:指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③信宿:连住两晚;④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
    B. 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
    C. 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
    D. 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
    17.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益涩 益:更加
    B. 遂缘小溪 缘:沿着
    C. 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 或:或者
    D. 溪声绕亭址出山去 去:离开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十问仅得二三。
    (2)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答案】16. A 17. C
    18. 示例:(1)大致问十句只能够得到两三句(有用的回答)。 (2)翻过两道山岭,前面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寒华亭对面几步远是漱玉亭,还有一眼泉水,泉口虽小,打水是不费事的,喝上一口,真甜。“相对数步为漱玉亭”主谓句,介绍了漱玉亭的位置,“复泉”主谓句,“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构成并列关系,阐述了泉的特点;
    故断为: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有勉强答应,有的答非所问;或:有的;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率:大致,大抵;仅:只;
    (2)首:起头,开始;当道:正处在路中;髹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点睛】参考译文:
    水更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于是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左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是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前面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山深林密,仰望高天,有一种置身陷井的感觉;猛一抬头,已走到密林的尽头,顿觉开阔明朗起来,百里之内,一览无余。不远处有一个亭子叫隐秀亭,隐蔽在无边无际的杉树林里,流水哗哗地绕着亭子转出山去。紧接着又有一个亭子叫寒华亭,刻写着许多诗文,我来不及细读了;寒华亭对面几步远是漱玉亭,还有一眼泉水,泉口虽小,打水是不费事的,喝上一口,真甜。再往前走,有一个大亭子,正卡在雪窦山主峰的出入口,把山路一分为二。
    (二)(6分)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②,始见香炉峰③。
    尝读远公④传,永怀尘外踪⑤。
    东林精舍⑥近,日暮但闻钟。
    【注释】①挂席:与“扬帆”同义。②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内、外城)。③香炉峰:庐山最有名的一峰。④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⑤尘外踪:远离尘俗的踪迹。⑥东林精舍:慧远隐居时居住的寺庙。
    19.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B. 颔联“始见”二字描摹出诗人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幽怨神态。
    C. 颈联诗人借写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D. 尾句“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
    20.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的“泊舟”“日暮”等照应了题目。
    B.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全诗主要写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D. 全诗按照“眺望香炉峰—乘船远航—泊舟浔阳”的顺序叙事描写。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颔联“始见”二字描摹出诗人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之情,“幽怨”表述错误;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全诗按照“乘船远航——泊舟浔阳——眺望香炉峰”的顺序描写;
    故选D。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21. 在横线上按要求填写。
    (1)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寤寐思服。(《诗经·关雎》)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与儿童生活平静,享受天伦之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如三月兮 ②. 求之不得 ③. 海内存知己 ④. 天涯若比邻 ⑤. 黄发垂髫 ⑥.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兮、得、涯、垂髫、怡”等字词容易写错。
    四、名著阅读(6分)
    22. 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答案】示例:①友谊的特质是平等的、双向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1)“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思是: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这句话体现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教育我们做人懂得感恩,要知恩图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五、写作(60分)
    23. 向温暖出发,去采撷亲人的关怀;向童年出发,去寻觅欢乐的时光;向梦想出发、去拼搏美好的未来;向书海出发,去寻觅哲人的智慧……出发,是走在路上,看芳草鲜美;出发,是遇见未知,感受天地与爱。出发,是告别,亦是迎接。
    要求;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向美好出发
    秋已至,大雁南飞。我站在阳台边,感受着柔和的秋风,望着一排排大雁从空中掠过。它们井然有序,浩浩荡荡。
    大雁是一种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群体迁徙。它们常常跋涉到很远的地方,寻觅温暖之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
    当然,不仅大雁这类候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有些人也如此。马赛人在东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带着家人、牲畜、帐篷南北穿梭,只为让自己吃穿不愁,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他们依赖自然,自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若追求更好的生活,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实现。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也会追求美好的事物,这或许是人的本能。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大雁已远去,只留下几个黑点,几只鸽子从窗前飞过。望着眼前的景象,我心中那片平静的湖水漾起阵阵涟漪。我连忙取出手机,记录下这份美好。当我再次抬起头时,空中的美景早已消失,天空变得幽静、黯淡。美好是短暂的,美好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转瞬即逝,因此显得无比珍贵。
    我匆匆跑下楼,将那一瞬间的美好与妈妈分享。妈妈看后,眼中闪现出如星星般的亮光。原来,美好也是可以传递的。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经历,这个过程也许是艰难的,也许是容易的,但无论如何,在找到美好的时候,一定是快乐的。
    其实,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幸福。因为追求会让你真心地付出、努力地奋斗,它带来了人们生存的意义。当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你会发觉天格外蓝,世界格外美好,自己格外幸福。
    美好也许就是看见夕阳西下的美景,也许就是嗅到扑鼻的芳香,也许就是感受到和煦的春风,也许就是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总是追求美好,却不知美好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愿我们都追求美好、捕捉美好,最终品味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由材料“向温暖出发,去采撷亲人的关怀;向童年出发,去寻觅欢乐的时光;向梦想出发、去拼搏美好的未来;向书海出发,去寻觅哲人的智慧……”可知,关键词是“出发”。“出发”是一声号令,一种行动,一种期盼,一种心态……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要有方向,出发总是成长。据此可拟题为“向温暖出发”“带着微笑出发”“向美好出发”“带着自信出发”“向梦想出发”“向未来出发”等。立意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将“出发”理解为对梦想的追逐,可以写关于个人梦想、职业追求或者人生理想的实现过程;将“出发”理解为个人心灵的成长与转变,可以写关于自我认知、价值观重塑或者情感成熟的过程;将“出发”理解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履行,可以写关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或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将“出发”理解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可以写关于科学探索、文化交流或者个人冒险经历的故事等等。通过写作,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构思选材:我们可以结合个人经历、阅读积累和时代背景来丰富文章内容。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挑选典型的故事,展现自己在某个阶段是如何“出发”的。这些故事可以是学习上的进步、情感上的成熟或者职业上的发展等。可以从读过的书籍、文章中汲取灵感,引用相关的故事或观点来支撑自己的主题。这些素材可以是历史人物的事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或者名人名言等。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代背景,探讨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如何出发”。例如,可以写关于疫情背景下人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梦想的故事,或者写关于科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等。在构思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可以先确定主题和立意,然后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和故事,最后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文章,使整体内容连贯。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文学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有内容深度又有艺术美感。
    示例一
    示例二
    习作

    被冻僵的雨,
    趴在
    栅栏上,
    流泪等待春天。

    一任冰冷肆虐,
    依旧,姗姗而落,
    漫天
    闪耀着自己晶莹的光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相关试卷

    四川省岳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岳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岳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岳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