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自交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的表现型为矮茎
B. ③的基因型与F1相同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2中杂合子占2/3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子二代表现为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3∶1。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①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表现为高茎,②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因此①②的表现型为高茎,A错误;
B、③是d雌配子和d雄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③与F1(Dd)的基因型不同,B错误;
C、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F2中,DD∶Dd∶dd=1∶2∶1,其中杂合子占1/2,D错误。
故选C。
2. 荠菜的果实形状由两对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果实形状就是三角形,无显性基因(aabb)存在时,果实形状为卵形。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荠菜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其后代中结三角形果实的与结卵形果实的荠菜数量比例分别是( )
A 12:3:1和2:1:1B. 15:1和3:1
C. 9:7和1:3D. 9:6:1和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荠菜自交,其后代基因型为A-B-:A-bb:aaB-:aabb=9:3:3:1,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果实形状就是三角形,无显性基因(aabb)存在时,果实形状为卵形,所以其后代中结三角形果实的与结卵形果实的荠菜数量比是15:1;基因型为AaBb的荠菜测交,子代AaBb:Aabb:aaBba:aabb=1:1:1:1,后代中结三角形果实的与结卵形果实的荠菜数量比例为3:1。B符合题意。
故选B。
3. 若一个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Cc,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且形成过程中无突变、染色体互换发生,则其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
A. 1个ABC和2个abcB. 1个AbC和2个aBc
C. 1个abc和2个ABCD. 1个aBc和2个AbC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 可以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 同时形成三个极体。
【详解】由一个卵原细胞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由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同,由第一极体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同,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互补, 已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Cc,且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BC,故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BC(与卵细胞相同,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而来)、abc、abc,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若在鸡的某个细胞中可检测到同时具有2条W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B. 次级精母细胞、体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体细胞D. 初级卵母细胞、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
【详解】A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都不存在W染色体,AB错误;
C、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含有W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中可能同时具有2条 W染色体,C正确;
D、初级卵母细胞中只含有1条W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5. 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同卵双胞胎,兄弟俩均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A. 1B. 1/9C. 1/3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父母均无病,但却有一个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父母均为杂合子。
【详解】由1、2、5判断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均为杂合子,设1和2基因型均为Aa。由于3和4为同卵双生且均正常,均可能为Aa(2/3)或AA(1/3),C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中国人习惯称爸爸的父母为祖父和祖母,称妈妈的父母为外祖父和外祖母,姐姐小明和弟弟小华是亲姐弟,分析他们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小明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来自外祖母,小华细胞中最少有多少条染色体来自祖父( )
A. 0-23 1B. 23 1C. 0- 23 0D. 23 0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详解】小明的外祖母中有一半的染色体,也就是23条染色体,以卵细胞的形式,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了小明的母亲,小明的母亲在形成卵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会将小明的外祖母传递给她的23条染色体随机地分配到卵细胞中去,也就是说,小明细胞中会有0-23条染色体来自其外祖母;小华是小明的弟弟,其最少含有1条染色体来自其祖父,也就Y染色体,通过其祖父其父亲小华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科学家在探究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C. 在艾弗里将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得到S型活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D.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表现出毒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
C、在艾弗里将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得到S型活菌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基因重组(广义上的基因重组:S型细菌的DNA片段转移到R型细菌的DNA上),C正确;
D、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质状物质,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表现出致病性(可使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温的目的是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供合适的条件
B. 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32P组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 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D. 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出现放射性的情况。
【详解】A、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需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目的是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供合适的条件,A正确;
B、32P只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32P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原因是时间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B错误;
C、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的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了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故选B。
9. 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B. 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C. 某人X染色体上有a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a种
D. 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中碱基有A、T、C、G 4种,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假设由n对碱基形成的DNA分子,最多可形成4n种DNA分子。
【详解】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B正确;
C、特定的基因中只能是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能有多种排列方式,C错误;
D、某DNA片段由2000个碱基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D正确。
故选C。
10. 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嘧啶碱基=5:3,则此生物可能是( )
A. T1噬菌体B. 肺炎链球菌C. 酵母菌D.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T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在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与题意不相符,A错误;
B、 肺炎链球菌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在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与题意不相符,B错误;
C、 酵母菌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在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与题意不相符,C正确;
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为单链结构,其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不相等,因此可能存在嘌呤碱基︰嘧啶碱基=5︰3,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
11. 下图为某真核生物核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B. 图示可体现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 解旋酶破坏的是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 图中3个复制起点同时开始DNA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图中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错误:
B、图中显示了DNA复制的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之间的氢键,C错误;
D、DNA复制过程中,复制速率是相同的,而图中3个复制起点处所形成的“复制泡”大小不同,因此说明3个复制起点不是同时开始复制的,D错误。
故选B。
12. 于你而言,基因、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信使R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④转运RNA上识别密码子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⑤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⑥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 ⑥①④③B. ①②③④
C. ⑥①③④D. ⑥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⑥;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因此遗传信息位于DNA分子中,即①;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即③;反密码子是转运RNA上识别密码子的3个相邻的碱基,即④。
综上所述,基因、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是指⑥①③④,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参与翻译过程的 mRNA 和 t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至起始密码子时,翻译过程即开始
B. 进入核糖体的一个tRNA会先后占据mRNA上两个结合位点
C. 参与该过程的各种RNA均为单链结构,且没有氢键
D. mRNA 上的密码子种类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中需要原料氨基酸、ATP供能、蛋白质合成酶的催化和tRNA的转运等。
【详解】A、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不是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A错误;
B、核糖体同时有读取两个密码子位点,携带氨基酸的tRNA只会占据mRNA上的1个结合位点,B错误;
C、参与翻译过程的RNA均为单链,但tRNA有氢键,C错误;
D、mRNA上密码子的种类变化可能使对应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4. TATAbx是核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RNA聚合酶牢固结合后起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ATAbx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种类数为3种
B. TATAbx与RNA聚合酶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C. TATAbx甲基化后使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D. TATAbx的缺失可能导致基因的表达异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1、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TATAbx的本质是DNA的一部分,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种类数为6种,分别为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A错误;
B、、RNA聚合酶是蛋白质,不能与TATAbx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TATAbx的甲基化不能改变的碱基序列,因此基因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C错误;
D、TATAbx“关闭”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所以TATAbx的缺失可关闭异常基因的表达,导致基因的表达异常,D正确。
故选D。
15. 雌性蝗虫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蝗虫有23条染色体(22+X)。某只雄蝗虫的基因型为AaXBO。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若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蝗虫精巢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
B. 该蝗虫可产生基因型为AO、aO、AXB、aXB的四种精子
C. 该蝗虫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可形成11个四分体
D. 对蝗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雌性产生的雌配子为22+X,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是22+X或22+0。
【详解】A、雄蝗虫体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0、1、2,故最多有两条X染色体,A错误;
B、雄蝗虫的基因型为AaXBO,按照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O、aO、AXB、aXB的四种精子,B正确;
C、该蝗虫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可形成11个四分体,即常染色体可以形成四分体,而X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C正确;
D、蝗虫基因组测序应该测11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12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正确。
故选A。
16. 某生物卵原细胞可“逆反”减数分裂,如图所示(图中仅呈现细胞内的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逆反”减数分裂的互换发生于减数分裂Ⅱ
B. “逆反”减数分裂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C. “逆反”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 “逆反”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卵原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卵原细胞,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八个子细胞。
2、图中“逆反”减数分裂指着丝粒分裂于减数分裂Ⅰ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分裂Ⅱ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A、“逆反”减数分裂的互换发生于减数分裂Ⅰ,A错误;
B、据题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Ⅱ,B错误;
C、由图可知,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于减数分裂Ⅰ,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Ⅰ,C错误;
D、“逆反”减数分裂指着丝粒分裂于减数分裂Ⅰ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分裂Ⅱ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故选D。
17. 菜心起源于中国,有“蔬菜之冠”的美誉。菜心花是两性花,花色是菜心的重要性状,对提高种子纯度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用乳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杂交,F1均为黄花。F1与亲本乳白花杂交,后代乳白花∶黄花=491∶501,F1与亲本黄花杂交,后代绝大多数是黄花,出现极少量的乳白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花为隐性性状,乳白花为显性性状
B. 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出现极少量乳白花可能是F1去雄不彻底导致的
D. 菜心花色不同是因为叶绿体内色素含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乳白花菜心和黄花菜心杂交,F1均为黄花,黄花为显性性状,乳白花为隐性性状,A错误;
B、F1与亲本乳白花杂交,后代乳白花:黄花=1:1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F1与亲本乳白花杂交,后代乳白花:黄花=1:1,F1与亲本黄花杂交,后代绝大多数是黄花,但出现极少量的乳白花。出现极少量乳白花可能是F1去雄不彻底F1自交导致的,C正确;
D、菜心花色不同是因为液泡内色素含量不同,而不是叶绿体中色素不同,D错误。
故选C。
18.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患者红细胞中缺乏G6PD,食用蚕豆后易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所有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组合中,儿子为患者的概率均为50%,而女儿为携带者的概率为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蚕豆病属于一种隐性遗传病
B. 控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合成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 人群中女性蚕豆病患者的概率高于男性
D. 女性携带者产生的卵细胞中G6PD基因有1个或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1、伴性遗传: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病父子病。
【详解】AB、根据题意,当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生育后代中,男性后代为患者的概率是50%,而女性后代为携带者的概率为50%;该性状在向后代传递的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且女性表现正常,出现50%携带者,而男性患病概率为50%,故蚕豆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AB正确;
C、根据AB选项分析可知,蚕豆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C错误;
D、女性携带者为杂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卵细胞中G6PD基因有1个或0个,D正确。
故选C。
19. 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该种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仅考虑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这对性状,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
D. ♀甲(Aabb)×♂乙(aaBb),子代抗除草剂植物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B正确;
C、该二倍体植物属于雌雄同株,故没有性染色体,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AaBb产生的花粉的比例为(1A∶2a)×(1B∶1b)=1AB∶1Ab∶2aB∶2ab,C正确;
D、♀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3/4,在抗除草剂植株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3,D错误。
故选D
20. 两纯种花生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个体籽粒表型及比例为厚壳高含油量∶厚壳低含油量∶薄壳高含油量∶薄壳低含油量=27∶9∶21∶7.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对性状中,壳的厚度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B. 壳厚度和种子含油量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F1个体测交,子代薄壳高含油量所占比例为1/4D. F2中厚壳高含油量个体的基因型有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两纯种花生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厚壳高含油量∶厚壳低含油量∶薄壳高含油量∶薄壳低含油量=27∶9∶21∶7,其中厚壳∶薄壳=36∶28=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花生壳的厚薄由两对基因控制,A正确;
B、F2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厚壳高含油量∶厚壳低含油量∶薄壳高含油量∶薄壳低含油量=27∶9∶21∶7,其中厚壳∶薄壳=36∶28=9∶7,高含油量∶低含油量=3∶1,壳厚度和种子含油量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若相关基因用A/a、B/b、D/d表示,则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Dd,若F1个体测交,即与aabbdd个体杂交,子代薄壳高含油量(aaB-D-、A-bbD-、aabbD-)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
D、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Dd,F2中厚壳高含油量花生植株的基因型(A-B-D-)的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
故选C。
21. DNA折纸术是一种全新的DNA自组装方法,如图所示,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短DNA片段,能够可控地构造出高度复杂的DNA纳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折纸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 DNA支架双螺旋结构
C. DNA折纸术构建的是物理模型
D. 利用此技术也有望将RNA构造出类似的纳米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由题图可知,DNA折纸术是利用短单链DNA与DNA支架的碱基互补配对,进而构造出复杂的DNA纳米结构,A正确;
B、DNA支架是单链DNA,不具有双螺旋结构,B错误;
C、DNA折纸术构建的是物理模型,C正确;
D、RNA也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利用此技术也可能将RNA构造出纳米结构,D正确。
故选B。
22. 2020年8月,施一公院士团队因发现“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研究发现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译的过程(如题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剪切体的发现是对传统基因表达过程的一个重要补充
B. 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错误,不一定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C. 剪接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D. 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信使RNA的过程;②表示剪接体对信使RNA前体进行剪接;③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剪接体将信使RNA前体进行剪切拼接后,形成的信使RNA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用于翻译,因此剪切体的发现是对传统基因表达过程的一个重要补充,A正确;
B、在真核细胞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则会导致形成的信使RNA与正常的信使RNA不一样,但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C、剪接体能将前体信使RNA剪切拼接后得到成熟信使RNA,此过程涉及切断磷酸二酯键,也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正确;
D、信使RNA前体为单链结构,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得到的信使RNA的长度发生了改变,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23. α-Amanitin是一种来自毒蘑菇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RNA聚合酶Ⅲ的作用,但RNA聚合酶I以及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是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使用α-Amanitin会导致肺炎链球菌细胞内基因表达异常
B. 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减弱不会影响细胞内RNA聚合酶Ⅰ、Ⅱ的合成
C. RNA聚合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同
D. 三种酶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据表格分析,核仁中的RNA聚合酶I合成rRNA,与蛋白质组合形成核糖体,对α-Amanitin不敏感;核质中的RNA聚合酶Ⅱ合成hnRNA ,最后加工成mRNA,是翻译的模板,对α-Amanitin敏感;RNA聚合酶Ⅲ合成tRNA运输氨基酸。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根据题意,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α-Amanitin不敏感,故α-Amanitin不会导致导致肺炎链球菌细胞内基因表达异常,A错误;
B、RNA聚合酶I、II属于蛋白质,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t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错误;
C、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不完全相同,转录有T-A,而翻译只有U-A,C错误;
D、三种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因此三种酶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些酶的基因不同,D正确。
故选D。
24. 某学习小组在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活动中,利用如下表所示材料构建一个含脱氧核苷酸数最多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各分子之间的连接键及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都用订书针(足够多)代替,一个订书针代表一个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以上材料能构建一个含 420个脱氧核苷酸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B. 在构建该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一共需要用到 1058个订书针
C. 该模型所代表的 DNA分子如果表达,则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数最多为42个
D. 该小组可以构建的出多种符合要求的 DNA分子,且(A+T)/(G+C)与(A+G)/(T+C)的比值均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能形成60个A-T碱基对,60个C-G碱基对,即共需要250个碱基,则需要250个脱氧核糖和250个磷酸基团。
【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能形成65个A-T碱基对,60个C-G碱基对,即共需要250个碱基,则需要250个脱氧核糖和250个磷酸基团,用以上材料能构建一个含250个脱氧核苷酸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A错误;
B、在构建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一共需要用到订书针的数目为250×2+(125-1)×2+65×2+60×3= 1058个,B正确;
C、以DNA的一条链转录来的mRNA有125个碱基,可以构成41个密码子,则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数最多为41个,C错误;
D、构建一个含脱氧核苷酸数最多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则都是含有65个A,65个T,60个C,60个G,(A+G)/(T+C)的比值均相同,D错误。
故选B。
25. 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用玉米分生区细胞(2N=20)进行如下实验:将细胞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1个周期,取出细胞冲洗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个周期时间,对每个培养周期的细胞进行取样,检测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放射性分布。图甲表示DNA可能存在的三种复制模式,图乙表示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第1个周期的中期染色体情况为图乙中的A,则该结果不能确定复制方式为图甲中的a
B. 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b模式,则可推测第1个周期产生的子细胞中带有放射性的核DNA为20个
C. 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a模式,则可推测第2个周期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0~20条
D. 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a模式,则可推测第3个周期的中期染色体情况可能为图乙中的B、C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图甲中的a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图乙中的A,即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混合复制,A正确;
B、图甲的b是全保留复制,玉米的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0,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b模式,则可推测第1个周期产生的子细胞中带有放射性的只有亲代的DNA,即带有放射性的核DNA为10个,B错误;
C、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a模式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随机分到两个子细胞,故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0~20条,C正确;
D、若DNA复制符合图甲的a模式,即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继续培养第三个周期,依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染色体没有放射性,只有少数染色体上的其中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即符合图中的B、C,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人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人群中对该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表中第三组调查,判断显性性状的是___,依据是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第三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___。
(3)第三组的某人拇指不能向背侧变曲,但他的哥哥能,他哥哥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是___。
【答案】(1) ①.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②. 双亲拇指均能向背侧弯曲,但子代中有其部分孩子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AA×AA、AA×Aa、Aa×Aa
(3)AA1/3、Aa2/3(AA∶Aa=1∶2)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中第三组,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子代中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根据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可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第三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三种可能。
【小问3详解】
由于第三组中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Aa和Aa×Aa三种可能;若第三组的一个同学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变曲,则其双亲基因型都为Aa,他的一个哥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故其基因型AA或Aa,并且AA:Aa=1:2,故AA=1/3、Aa=2/3。
27.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是___,其中有染色体___条,细胞⑥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
(2)若图1表示的是卵巢内细胞的分裂图像,则一定需要修改的图是___(填序号)。
(3)图1中,细胞⑤中有___个核DNA,细胞⑤___(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①~⑥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填序号)。
(4)图2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___段,细胞④对应于图2中的___段,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初级精母细胞 ②. 4 ③. AaBb
(2)② (3) ①. 8 ②. 有 ③. ③④
(4) ①. FG ②. HI ③.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
图1:细胞①②③④表示减数分裂,由于出现了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①②③④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⑤⑥表示有丝分裂,⑤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小问1详解】
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细胞②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其中有染色体4条,细胞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仍然为体细胞,故子细胞的基因型AaBb。
【小问2详解】
若图1表示的是卵巢内细胞的分裂图像,卵巢内的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那么图中细胞②应该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一定需要修改的图是②。
【小问3详解】
细胞⑤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存在同源染色体,故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具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③④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
【小问4详解】
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为减数分裂,HI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FG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1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8. 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图中,酶A是___,酶B是___。
(2)从甲图可以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__。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___(部位)中。
(3)写出乙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④___⑧___。
(4)在乙图所在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有m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则___。
A. n≤0.5
B. n≥0.5
C. 胞嘧啶为n(1/2m-1)
D. 胞嘧啶为m(1/2n-1)
(5)如果甲图中a链的序列是3′-AGGTCC-5′,那么它的互补链d的序列是___。
A. 3′-TCCAGG-5′B. 3′-GATACC-5′
C. 3′-AGGTCC-5′D. 3′-GGACCT-5′
【答案】(1) ①. 解旋酶 ②. DNA聚合酶
(2) ①. 半保留复制 ②. 细胞核
(3) ①. 氢键 ②.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4)D (5)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代表DNA复制过程,酶A为解旋酶,酶B为DNA聚合酶;乙图中①是胞嘧啶,②是腺嘌呤,③是鸟嘌呤,④是氢键,⑤是磷酸基团,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小问1详解】
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中,酶A和酶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酶A是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酶B是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
【小问2详解】
从甲图可以看出,经DNA复制后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作半保留复制。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小问3详解】
乙图是DNA片段放大后的结构图,图中④是氢键,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组成。
【小问4详解】
AB、该DNA区段含有4种碱基,且A=T、C=G,腺嘌呤A有m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n不可能等于0.5,AB错误;
CD、腺嘌呤有m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则该区段碱基总数为:m/n,A=T=m,A+T=2m,因此C+G=m/n-2m,C=G=(m/n-2m)/2=m(1/2n-1),C错误,D正确。
故选D。
【小问5详解】
甲图中a链的序列是3'-AGGTCC-5',d链和它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它的互补链d的序列是3'-GGACCT-5',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 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图I、Ⅱ、Ⅲ表示在人体某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I代表过程________,DNA独特的_________为过程I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原则,保证了过程I能够准确地进行。
(2)图Ⅱ代表过程是以_____作为模板、四种________作为原料合成α链,该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该酶是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________结合的。
(3)翻译时_______沿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并按mRNA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序列的多肽链。
(4)上述三个过程能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双螺旋结构 ③. 碱基互补配对
(2) ①. DNA的一条链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RNA聚合酶 ④. DNA
(3) ①. 核糖体 ②. 氨基酸
(4)Ⅱ 和Ⅲ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Ⅰ可知,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为DNA复制过程;据图Ⅱ可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单链,因此该过程为转录过程; 据图Ⅲ可知,该过程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据图Ⅰ可知,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为DNA复制过程。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小问2详解】
据图Ⅱ可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单链,因此该过程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α链。RNA聚合酶起作用时,要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结合的。
【小问3详解】
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并按mRNA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小问4详解】
人体胰岛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合成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是蛋白质,因此,上述三个过程能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是Ⅱ 和Ⅲ。
30. 玉米籽粒的饱满和凹陷性状由A、a基因控制,种皮层的糊粉层的有色与无色性状由B、b基因控制,现将纯合凹陷有色和纯合饱满无色的玉米品系杂交,F1全为饱满有色,F1相互授粉,F2表现型及比例为饱满有色:饱满无色:凹陷有色:凹陷无色=a:b:c:d(a/b/c/d可能是包括0在内的任意值,且无遗传致死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亲本杂交后应收集并统计______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和母本”)上所结籽粒。
(2)能说明籽粒形状(饱满或凹陷)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则F2的表现型比例重新表示为数学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d构成的比例等式表示)。
(3)F1基因型是__________。假设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①如果F2的表现型比例不是产生a:b:c:d=9:3:3:1,在下图中表示出F1的基因在染色位置。_________
②若a:b:c:d=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验证上面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4)利用生物技术,在玉米的二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成功整合了一个抗虫基因(T),该玉米自交,理论上子代中抗虫个体(至少含有一个T基因)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①. 母本 ②. (a+b):(c+d)=3:1或(a+b)/(c+d)=3或(c+d):(a+b)=1:3或3(c+d)=(a+b) ③. AaBb ④. ⑤. 2:1:1:0 ⑥.
【解析】
【分析】据题分析:纯合凹陷有色和纯合饱满无色的玉米品系杂交,F1全为饱满有色,可判断籽粒饱满、种皮糊粉层有色为显性性状。
【详解】(1)杂交过程中父本只提供花粉,母本提供卵细胞,玉米亲本杂交后应收集并统计母本上所结籽粒。
(2)若籽粒形状(饱满或凹陷)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则F2中籽粒饱满:籽粒凹陷=(a+b):(c+d)=3:1或(a+b)/(c+d)=3或(c+d):(a+b)=1:3或3(c+d)=(a+b)。
(3)籽粒饱满、种皮糊粉层有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纯合凹陷有色基因型是aaBB,纯合饱满无色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假设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没有新的基因产生。①若F2的表现型比例不是产生a:b:c:d=9:3∶3:1,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籽粒凹陷基因(a)糊粉层有色基因(B)在一条染色体上,籽粒饱满基因(A)糊粉层无色基因 (b)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亲本的基因型,F1产生含子粒凹陷糊粉层有色基因和含籽粒饱满糊粉层无色基因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饱满有色:饱满无色:凹陷有色:凹陷无色=a:b:c:d=2:1:1:0。
(3)若某转基因玉米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成功整合了一个抗除草剂基因(T),则两个T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该转基因玉米自交,理论上子代中不含T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6,抗除草剂个体(至少含有一个T基因)所占15/16。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各定律的实质,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酶
细胞内定位
参与转录的产物
对α-Amanitin的敏感程度
RNA聚合酶Ⅰ
核仁
rRNA
不敏感
RNA聚合酶Ⅱ
核质
hnRNA
敏感
RNA聚合酶Ⅲ
核质
tRNA
存在物种特异性
300个
420个
A 150个
G60个
T 65个
C140个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之一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0
480
548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306
186
112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