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苍苔”是指( )
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D.植株矮小的绿色植物
2.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不含有的气体是( )
A.氨气B.甲烷C.氧气D.水蒸气
3.人们把水中生活的鲸归类到哺乳动物中,主要依据是( )
A.鲸是用肺呼吸的B.鲸是胎生哺乳的
C.鲸是恒温动物D.鲸的心脏有四腔
4.下列不可以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口池塘B.一片草地C.一群蚂蚁D.一条河流
5.同学们在秋游时,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下列符合这些特征的植物是( )
A.竹子B.银杏C.桂花D.枫树
6.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研究发现,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其亲缘关系就( )
A.越远B.越近C.较近D.较远
7.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含义。下列与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
A.体温不恒定B.用鳍协调游泳
C.身体呈流线型D.用鳃呼吸
8.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们最依赖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化石B.骨骼C.岩浆D.地层
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B.大猩猩C.森林古猿D.北京猿人
10.现有A、B、C三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所同在的分类单位最小的是“纲”,B和C所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则A、B、C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A和BB.B和CC.A和CD.项目都一样
11.裙带菜、海带和紫菜是沿海地区人工养殖量较大的海藻品种,这三种植物( )
A.都属于多细胞藻类B.都依靠种子繁殖
C.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D.可食用部分主要是叶
12.去年入秋以后,全国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迎来近些年的小高峰。其中支原体变异明显是病程变长的主因之一。这种变异是由于( )
A.人工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种内斗争的结果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______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______(一种即可),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是______。
(4)下列现象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①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______环境(填“适应”或“影响”);②树在秋天落叶、保护色是生物______环境(填“适应”或“影响”)。
三、读图填空题
14.请结合图中的有关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______,①~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填序号)。
(2)动物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明显区别,如动物②用______呼吸;③用______呼吸,______辅助呼吸。
(3)①~⑤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填序号),恒定的体温可以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生活范围。
15.如图是某位美国学者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请试图答问题。
(1)这是美国学者______设计的实验装置。A内泵入的混合气体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成分。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为其提供能量。
(3)沸水主要是为了产生______,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转变成______物质。
16.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某一类或几类生物,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大多数细菌和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的角色。
(2)乙、丙代表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其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自身,有的通过[③]______作用将体内一部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______利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3)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17.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浅色岩P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少,而深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多,这是______的结果。在浅色岩P区深色属于______变异,在深色岩P区深色属于______变异。
(2)囊鼠的天敌有蛇、狐狸、猫头鹰等动物,其中囊鼠与上述天敌中_____的共同特征最多。
(3)鼠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2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Ⅰ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在Ⅱ层内有没有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________。
四、探究题
18.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由蓝色变成黄色,生物学实验中常用BTB检测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使用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影响)
(1)鲫鱼在水中生活,用_______呼吸,游泳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_______的协调作用。
(2)烧杯二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前,小军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_______(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
(5)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应怜屐齿印苍苔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所以A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有甲烷、氨、水蒸气、氢等,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故选C。
3.答案:B
解析:鲸鱼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生殖方式为胎生,具有哺乳的特征,所以属于哺乳动物,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一个池塘,即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片草地,即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一群蚂蚁,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环境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解析:题中叙述的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竹子、桂花和枫树都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故选B。
6.答案:B
解析:研究生物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涉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生物学的应用中,比较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化石的纵向比较或对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来推断生物的大致进化过程,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研究发现,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其亲缘关系就越近,因此题目中ACD不正确,故B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鱼的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A符合题意。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其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胸鳍和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不符合题意。
C.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对游泳时的阻力,C不符合题意。
D.鱼生活的水中,用鳃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岛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不同的骨骼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地层和岩浆都是非生物物质,无法作为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A和B所同在的分类单位最小的是“纲”,B和C所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纲”大于“目”,则A、B、C亲缘关系最近的是B和C,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裙带菜、海带和紫菜。裙带菜、海带和紫菜都属于多细胞藻类,故A正确。
B.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故B不正确。
C.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故C不正确.
D.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故D不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是因为变异的支原体更适应环境,药物把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并保留下来,后代的抗药性都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1)环境/非生物
(2)分布
(3)青蛙;捕食关系
(4)影响;适应
解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青蛙。害虫取食水稻,青蛙捕食害虫。所以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是捕食关系。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①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影响环境;②树在秋天落叶、保护色是生物适应环境。
14.答案:(1)脊柱;①
(2)鳃;肺③.皮肤
(3)④⑤
解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①蜗牛身体背部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不同。②属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③青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
(3)由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表被毛(羽毛),为恒温动物。其它动物为变温动物,所以①~⑤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④家鸽、⑤家兔。恒定的体温可以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生活范围,更加适应陆地环境。
15.答案:(1)米勒;原始大气
(2)闪电
(3)水蒸气;原始海洋
(4)有机小分子
解析:(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氧气。
(2)正负电极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这主要是为实验提供能量。
(3)沸水主要是加热使水产生水蒸气,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4)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6.答案:(1)真菌;分解者
(2)呼吸;生产者③.物质循环
(3)生态平衡
解析:(1)图中甲代表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乙、丙代表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其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自身,有的通过③呼吸作用将体内一部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7.答案:(1)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不利;有利
(2)狐狸
(3)有可能
解析:(1)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因此,浅色岩P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少,而深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根据其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由图1可知,在浅色岩P区深色个体较少,因为在该区域深色属于不利变异,在深色岩P区深色个体较多,是因为在该区域深色属于有利变异。
(2)囊鼠、蛇、狐狸、猫头鹰等四种动物,囊鼠与狐狸属于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猫头鹰属于鸟类;因此囊鼠与其天敌中的狐狸共同特征最多。
(3)已知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Ⅰ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Ⅱ层属于较晚近的地层,而物种丙在更早的地层中已经出现,所以,在Ⅱ层内有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18.答案:(1)鳃;鳍
(2)形成对照
(3)交替
(4)增高
(5)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解析:(1)鲫鱼属于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身体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烧杯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烧杯二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因此在实验中的烧杯二作用是起到对照。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
(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具有鲫鱼的鱼缸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没有鲫鱼的鱼缸二中的水呈蓝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由鱼的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5)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步骤
烧杯一
烧杯二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
2
在鱼口的前方滴两滴BTB溶液,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水中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3次,分析得出结论
4
实验现象:烧杯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烧杯二中的水呈蓝色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共6页。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