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第1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第2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解析版)第1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解析版)第2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米从2010年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是全球前三大手机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AI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无论是OS(操作系统)、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都积累了非常全面的技术能力,这些能力都将逐步应用于汽车上。小米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小米SU7正式发布。按照规划,小米SU7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上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米公司跨界进军汽车行业并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雄厚的资本B. 先进的科技C. 优惠政策D. 品牌影响
    2. 下列城市居民购买小米SU7意愿强烈的可能是( )
    A 哈尔滨B. 海口C. 乌鲁木齐D. 无锡
    3. 小米汽车预售火爆对传统车企最大启示是( )
    A.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全面淘汰燃油车B. 依靠外资提升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
    C. 注重品牌打造,提供专业售后服务D. 加快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小米的研发团队规模庞大,技术实力雄厚,B正确;雄厚的资本是保障,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优惠政策是外部条件,能否成功在于企业本身,C错误;小米品牌主要在手机方面的影响,但汽车制造与手机没有关联性,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哈尔滨位于东北,冬季气候寒冷,对于汽车的电池续航有一定影响,低温环境电池耗电快,故哈尔滨对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不强,A错误;海口位于海南,气温高,空调使用频率高,耗电大,对汽车的续航影响大,B错误;鲁木齐位于新疆,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影响大,且新疆的充电设备配套不完善,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低,C错误;无锡位于江苏,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充电桩配套完善,新能源使用相对成本低,购买意愿强,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全面淘汰燃油车,在短期内不符合实际,A错误;小米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研发和技术,只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才能更有竞争力,B错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需要做的是加快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是售后服务,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文房四宝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载体。在前唐时期,“文房四宝”专指诸葛笔、徽州李庭桂墨、呈献堂纸和江西婺源县卫龙砚。宋朝至今,“文房四宝”专指胡笔、徽墨、生宣纸、端砚。随着国学潮、书画热、“怀古风”兴起,文房四宝及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文房四宝及相关配套产业的产业基础最好的省份是( )
    A. 山东B. 湖北C. 安徽D. 江苏
    5. 文房四宝行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需求增加B.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C. 网络销售和全球化市场的拓展D.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从题目信息可知,“宋朝至今,“文房四宝”专指胡笔、徽墨、生宣纸、端砚”,产地分别是浙江、安徽、安徽、广东,安徽占两个,且文化底蕴弄厚,生产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于没有著名文房四宝产地的山东、湖北、江苏等省份,C对,ABD错。故选C。
    【5题详解】
    从题目信息可知,“随着国学潮、书画热、怀古风兴起,文房四宝及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需求增加,促进了文房四宝产业在近年来迅速发展,A对;政策因素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且不及市场的需求对产业影响更加显著,B错;文房四宝及书画艺术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内,全球化对其影响有限,C错;科技创新能力对传统书画用具生产影响有限,D错,故选A。
    【点睛】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土壤风蚀强度主要受风速、降水、气温、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戈壁广布。左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右图示意1982--2015年该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河西走廊土壤风蚀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
    A. 冬春B. 春夏
    C. 夏秋D. 秋冬
    7. 推测1982~2015年河西走廊风蚀强度是( )
    A. 增大趋势B. 减弱趋势
    C. 稳定状态D. 剧烈波动
    8. 近年来河西走廊部分绿洲土壤风蚀率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变化B. 蒸发量变化
    C. 河流水位变化D. 地下水位变化
    【答案】6. A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气温低,土壤冻结,地表植被稀少,靠近冬季分发源地,风力侵蚀作用强,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右图,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年均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降水量虽然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没有明显增加,这意味着蒸发量可能增加,土壤湿度可能降低,有利于风蚀作用,而且可能会剧烈波动,排除ABC,故选D。
    【8题详解】
    近年来河西走廊部分绿洲土壤风蚀率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变化。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绿洲地区植被缺水死亡,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导致风蚀率增大,D对;降水量变化、蒸发量变化一级河流水位变化并非主要因素,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土壤风蚀强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中风速、降水、气温、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地表增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冰川融化、降水强度、降水量、土壤解冻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原河流沙量。下面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区域,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上游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右上图中代表雅鲁藏布江上游降水强度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云层对高原冬季增暖贡献较强B. 水汽对高原冬季的增暖贡献较弱
    C. 冰川融化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弱D. 地表反射率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强
    11.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没有北极地区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地形地势B. 海洋洋流C. 大气环流D. 地表反射率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来源明显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因此上游降水强度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最大,读图可知,①贡献最大,A正确;由于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也会加重水土流失,贡献率仅次于降水强度,②是降水量,土壤解冻使得土质更疏松,易被侵蚀,③是土壤解冻,④是冰川融化,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因此云层对高原冬季增暖贡献较弱,A错误;冬季降水较少,水汽不足,水汽对高原冬季的增暖贡献较弱,B正确;夏季冰川融化增多,地表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因此冰川融化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强,地表反射率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弱,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北极地区海冰覆盖范围广,面积大,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地区海冰融化面积大,地表反射率明显降低,增暖放大现象强,而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北极地区,因此气候变暖之后冰雪融化面积占比较小,地表反射率变化较小,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没有北极地区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表反射率的变化,D正确,气候变暖对地形地势、海洋洋流、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极放大效应:全球变暖导致升温,海冰反射率正反馈。 冰雪对于太阳辐射是具有反射作用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下垫面水域扩大,海冰的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使海水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对近地面大气的加热作用随之增强,导致近地面升温。更暖的气温使得海冰进一步减少, 从而形成了海冰—反射率正反馈,如此反复加速了北极的升温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20世纪70年代,下图所示研究区的地下水丰富且基本处于天然状态。1980年以来,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2016年开始,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
    (1)简述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地下水丰富的条件。
    (2)从地下水的收支角度,阐释1980~2016年甲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特点。
    (3)推测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的水源地。
    (4)说明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的理由。
    【答案】(1)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水量较大且补给稳定;河流沿岸多松散堆积物,河水易下渗补给地下水;河流沿岸自然植被减缓蒸发,涵养水源;松散堆积物孔隙大,地下水储存空间大;人口密度小,人类生产生活取水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小。
    (2)甲地地处农田,农业生产耗水量大;距离孔雀河较远,得到河流补给较少,地下水入不敷出;地下水埋藏深度波动加深,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
    (3)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没有支流汇入;夏季受气温和山地降水影响,博斯腾湖水量丰富,补水水源地是博斯腾湖。
    (4)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耗水量大,农业生产需水量多;夏季河流两岸植被生长需水量大;夏季补水提高河岸土壤湿度,更利于生态修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孔雀河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地下水丰富原因、水体变化对比、生态补水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可知,博斯腾湖面积较大,补给给孔雀河的水量较大且较为稳定,因此孔雀河水量较大且较稳定,为流域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稳定的水源补给;河流沿岸的胡杨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孔隙大,河水易下渗、侧渗补给地下水,同时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利于下渗,地下水储存空间大;20世纪70年代该地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人类生产生活取水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小。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地下水埋深波动下降,下降幅度大,原因为:甲地地处农田,农业灌溉耗水量大,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地下水位降低。且甲地距离孔雀河较远,得到河流补给量较少,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小于支出量,因此地下水埋藏深度波动加深,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可知,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读图可知,流域内气候较干旱,没有支流汇入;夏季受气温和山地降水影响,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博斯腾湖水量丰富,因此补水水源地是博斯腾湖。
    【小问4详解】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体消耗量大;读图可知,孔雀河流域有大面积的农田,夏季农业用水量大,大量引用河流水进行灌溉,河流水量少;孔雀河沿岸有胡杨林等植被的分布,夏季为植被的生长期,植被需水量大。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孔雀河天然洪峰出现在夏季,但在人类干扰下,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尤其在夏季水位下降最明显;胡杨种子主要在夏季形成,可以借助水流扩散,且提高河岸土壤湿度,利于种子萌发和定植,更利于生态修复。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解决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某学者根据我国老子的“无为”思想,研究出了以“不耕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除草”为四大法则的“自然农法”。他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强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方式。此法实施的初期产量较低,但实施几年后,无论是粮食、蔬菜或水果,单产基本接近现代农业的产量。目前,该农法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关注。下图为某地“自然农法”水稻、小麦种植示意图。
    (1)“自然农法”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保持,请做合理解释。
    (2)说明“自然农法”中在田里播种三叶草的目的。
    (3)与现代农业生产相比,“自然农法”经济效益更高,试分析原因。
    (4)指出“自然农法”在我国尚未广泛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
    【答案】(1)免耕,土壤结构不受破坏,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强;不施农药化肥,土壤微生物易保持平衡,不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不除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保持。
    (2)种三叶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并为麦苗遮挡阳光;三叶草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滋养改良土壤,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自然农法”投入的劳动力较少,节省人力成本;不用农药化肥,耕种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生产投入降低;农产品品质更好,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高。
    (4)“自然农法”涉及多学科知识,技术难度较高,农民掌握难度较大;初期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农民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与我国目前国情不相符,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都较小,推广面临较多困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自然农法与现代农业生产”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自然农法的基本原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农业生产的模式和特点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自然农法以“不耕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除草”为四大法则,免耕:不打乱土层,土壤通气、透水、导热、稳温,土壤结构不受破坏,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强;过度施用无机化肥也会加剧土壤板结,施用农药容易导致土壤污染,不施农药化肥:土壤微生物易保持平衡,不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不除草:草梗密布土表,腐烂成为丰厚的有机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保持。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草是一种绿肥作物,植株叶片较为密集,可以抑制杂草生长;植株死亡后,其根茎、叶片等的腐烂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样起作用的还有秸秆还田,并且秸秆还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两者都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小问3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自然农法以“不耕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除草”为四大法则与,现代农业生产相比,投入的劳动力较少,节省人力成本;自然农法减少了化肥、农药和耕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自然农法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农药残留,品质更优,能获取售价更高,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高。
    【小问4详解】
    “自然农法”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强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方式,涉及多学科知识,技术难度较高,农民掌握难度较大;此法实施的初期产量较低,获益周期较长,初期经济效益较差,农民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与我国目前国情不相符,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都较小,推广面临较多困难等。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甘肃省各类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涌现,2023年以来,在近郊游、微度假的热潮下,城市周边的重点旅游乡村依托特色自然资源,打造乡村休闲娱乐项目,做精乡村民宿,带动乡村热度持续提升。下图为2019~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万人次)和收入(亿元)统计图。
    据图指出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并简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的意义。
    【答案】特点: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较2022年增长70.74%(较2019年增长19.84%),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较2022年增长81.54%,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生机蓬勃,市场火热。
    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游客增多有利于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收入方式,加快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快乡村的现代化建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甘肃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背景,涉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特点:由图可知,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是15261.22万人,2022年接待的游客人数为8938.34,比2022年增长70.74%,较2019年增长19.84%;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81.93亿元,较2022年增长81.54%,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生机蓬勃,市场火热。意义: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总结作答: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产业链的联动整合,使之与文化、康养产业相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哺农的良性循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造血”能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充分就业,农民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本领,眼界也得到了拓宽,有利于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实现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跨越;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快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东北黑土地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但若长期掠夺式利用、土壤侵蚀,使黑土地退化,自然肥力下降,会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黑土地以高土壤肥力闻名,是因为其中有一个黑土层——腐殖质层,它是由于植物的根、茎、叶腐烂形成的黑色腐殖质。由于腐殖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结合形成团粒结构,使黑土层容重比其下面的土层较低、疏松、透水性好;当腐殖质进一步分解(矿化)时,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等养分。
    请阐述黑土地变薄、“变瘦(肥力下降)”过程,并从农业生产方面提出东北黑土地的保护措施。
    【答案】过程:黑土地遭遇大力开发,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黑土缺乏稳定的覆盖物保护;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作用下,在黑土层中上面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层被剥蚀后,深层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层上顶,黑土层变薄的同时也在“变瘦”。
    保护措施: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作物轮作,种养结合;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农田供水充足,减少风蚀对黑土的影响,帮助土壤留住更多养分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出现的问题为背景,涉及黑土地变薄、“变瘦”的过程、黑土地的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过程:东北是重要的农业种植区,由于长期对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保护,在风力、流水的作用下,黑土层中上面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层被剥蚀,而深层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层上顶,使黑土在变薄同时也在“变瘦”。措施:推广休耕和轮作制度,种养结合,使土壤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使用有机肥料,恢复土壤肥力;采用免耕,减少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农田供水充足,减少风蚀对黑土的影响,帮助土壤留住更多养分等。

    相关试卷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共7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4):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4),共7页。

    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3):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3),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