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一篇经典美文,而课文第三部分的第四段和第五段在写景技巧上更是经典。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荷塘月色》是职业高中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整体的学习重点是: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而第四段和第五段又是全文的重点,这两段细腻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从而抒发自己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四段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第五段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这两段中多种修辞手法,写景角度,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等写作技巧的运用。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分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1)鉴赏:精读第四段和第五段,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语言风格方面赏析。
(2)探究:结合其他段落分组讨论作者的“淡淡的情怀”。(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第四段和第五段文章的赏析,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2)教学难点:结合其它段落分组讨论作者的“淡淡的情怀”。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讲课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二个课时,本班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已经讨论分析过,对文中作者感情有了初步体会。但由于职高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鉴于此种情况,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理解文章内在感情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采用:引导——感知——品读、赏析的教学模式,并主要采用讲解法、提问讨论法、指导诵读法。
讲解法:主要针对第四段和第五段的“博喻”和“通感”修辞的讲解。对于“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必要进行讲解。
提问讨论法:针对第四段和第五段启发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析文章的情景交融的写景技巧,其中蕴含的作者淡淡的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指导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2.说学法
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朗读法:帮助理解课文,感受意境。
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荷塘月色》第四段第五段的范读音频、流行歌曲《荷塘月色》的MTV。
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那一夜,我的心里颇不宁静;
那一夜,我享受了独处的妙处;
那一夜,我领略了你的风致;
那一夜,你邂逅了我淡淡的情怀。
2.为了和上节课所讲内容衔接起来,也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讲解学习,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回顾本文作者的行踪和心情是怎样?(课件展示)
3.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品读赏析
1.学生自读第四段和第五段后再播放央视主持人康辉的这两段的朗读音频。
2.学生再朗读第四段和第五段。
3.引导学生赏析第四段和第五段,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对第四段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让学生分析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写景技巧,并告知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语言风格入手。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六个问题设计为例: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
(3)这里写的是月下的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体会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
(4)作者对月光下的荷塘仅仅是做静态的描绘么?(理解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5)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
(6)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
4、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第五段中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通感修辞、虚实结合的写法、明暗色彩的变化方面做详细指导,以下也举六个问题设计为例:
(1)月光如流水一般。为什么用流水来比喻月光?(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引导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揣摩。)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引导学生回顾复习通感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和“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引导学生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效果。)
(5)“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引导学生理解明暗色彩的变化写法的表达效果。)
(6)“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 弯弯的杨柳”等句子。(引导学生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
(三)布置作业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本课“叠词”“通感”“写景角度的转换”等写景技巧,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实现情景交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后作业:
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定时间,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五、说板书设计
【结束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写作背景,课文赏析,全文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