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意)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调查时间变化而变化
B. 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着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影响因素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均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A、种群的数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故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调查时间变化而变化,A正确;
B、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D、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故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均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2. 飞机草原产中美洲,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香料被引入泰国,随后经由越南、缅甸等国扩散至我国云南。飞机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引种飞机草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本地物种丰富度
B. 适当增加样方数量可提高调查飞机草种群密度的准确性
C. 飞机草分泌的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不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D. 扩散到野外草地的飞机草不会改变该地区其他草本植物的生态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机选取的样方数量越多,计算的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越接近所调查的种群密度的实际值。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飞机草可作为一种香料,适当引种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但大量引种可能导致飞机草扩散,抑制本地物种生长,降低本地物种丰富度,A错误;
B、适当增加样方数量可减小误差,提高调查飞机草种群密度的准确性,B正确;
C、飞机草分泌的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会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可能导致群落中优势植被改变,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D、扩散到野外草地飞机草会挤占其他草本植物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可能会改变本地物种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B。
3. 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难题,但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利用某湿地的多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 以上措施使水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C. 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过程中,水体生物群落出现了初生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难题,但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利用某湿地的多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所有以上措施使水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压力,B正确;
C、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不同的植物,是水平方向的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C错误;
D、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过程中,水体生物群落出现了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4. 蚜虫尤其麦长管蚜是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农业害虫之一,向麦田中投放麦长管蚜的天敌——瓢虫、,可有效缓解粮食减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田中分布的不同种蚜虫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 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
C. 投放瓢虫、防治麦长管蚜属于生物防治
D. 小麦在麦田中的分布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 植物以及昆虫卵,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样方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记重捕法 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诱捕法 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
【详解】A、麦田中不同种蚜虫能体现物种多样性,A错误;
B、麦长管蚜的活动范围较小,调查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错误;
C、投放瓢虫、防治麦长管蚜利用的是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小麦在麦田中的分布仅体现了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情况,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C。
5. 2023年广东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调查工作中新增记录的野生植物共有15种,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短穗刺蕊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15种植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自然保护区的遗传多样性
B. 短穗刺蕊草与该地区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具有重要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 保护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即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A、该自然保护区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所有生物的全部基因,A错误;
B、短穗刺蕊草与该地区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具有重要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故应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保护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错误。
故选C。
6. 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几十年来,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导致呼伦贝尔天然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同时为蝗虫的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呼伦贝尔草原蝗虫数量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
B. 草场退化和蝗虫数量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 草原上放养牲畜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喷洒高效农药能快速杀灭蝗虫,因此是防治蝗虫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调查蝗虫卵的密度通常用样方法,A正确;
B、草场退化和蝗虫数量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草原上放养牲畜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错误;
D、防治蝗虫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A。
7. 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B. 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C. 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D.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A、人类消费水平越高,所需的生产资源越多,产生的废物越多,因此,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A错误;
B、生态赤字说明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出现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B正确;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C正确;
D、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A。
8.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B. 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 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 与一般的生物学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注意:(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每天定时取样,采用抽样检测法,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并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A正确;
B、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B错误;
C、先盖上盖玻片,再从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内,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C错误;
D、该实验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D错误。
故选A。
9.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察觉。但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表征群落演替进行的动态。下列现象不能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的是( )
A. 在弃耕的农田上长出了茂密的灌木丛
B. 在长满地衣的岩石上出现了苔藓植物
C. 在铺满荷叶的荷塘中,荷花逐渐伸出水面
D. 在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
【详解】A、在弃耕的农田上长出了茂密的灌木丛,随着时间的推移,灌木丛成为优势种,属于群落演替,A正确;
B、在长满地衣的岩石上出现了苔藓植物,优势种从地衣变为苔藓,发生了优势种的取代,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
D、在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成为优势种,属于群落演替,D正确。
故选C。
10.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生物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希腊陆龟和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快速奔跑的狮和斑马等生活在森林群落中
B. 希腊陆龟可能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C.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相同
D. 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气孔在白天开放利于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分布的特点:
(1)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由东部向西部依次分布。
(2)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3)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详解】A、快速奔跑的狮子和斑马等生物应生活在热带草原群落中,而不是森林群落中,A错误;
B、希腊陆龟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有利于保存水分,B正确;
C、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如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便适应干旱环境,C错误;
D、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在夜间开放,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茎部,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储存水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1. 种群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增长曲线等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估算和增长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抽样检测法测定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菌体数目来绘制增长曲线
B. 在对未调查过的某植物种群计数时,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方大小
C.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
D. 记名计算法描述土壤中小动物的等级常用“多、较多、少、很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其适用范围为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等。样方法常用取样方法有:①五点取样法和②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标志个体与末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详解】A、测定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菌体数目可以选择用血细胞计数板法,也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的数据可用于来绘制增长曲线,A正确;
B、不同植物大小,生长情况不一,需要根据植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样方大小,因此在对未调查过的某植物种群计数时,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方大小,B正确;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基本维持数量的稳定,即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记名计算法描述土壤中小动物的等级常用“非常多、多、较多、少、很少”,D错误。
故选D。
12. 酒酿馒头是先利用糯米制成酒酿,然后将酒酿、酵母和糖调入面粉和成面团发酵后蒸制而成,因带有酒香而得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酒酿时应将糯米蒸熟并冷却再拌入酒曲,以防止酵母菌等失活
B. 制作酒酿时糯米中的能量去向有热能散失、转入ATP中和酒精中
C. 酒酿馒头制作过程中NADH还原丙酮酸和氧气,最终产物不同但均产生ATP
D. 酒酿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内丙酮酸分解发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高温会使酵母菌失活,制作酒酿时应将糯米蒸熟并冷却再拌入酒曲,以防止酵母菌等失活,A正确;
B、制作酒酿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即制作酒酿时糯米中的能量去向有热能散失、转入ATP中和酒精中,B正确;
C、制作酒酿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即酒酿制作过程中NADH还原丙酮酸生成酒精,不产生ATP,馒头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NADH还原氧气,能产生ATP,C错误;
D、制作酒酿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丙酮酸分解(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馒头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丙酮酸分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C。
13. 青霉素是产黄青霉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菌药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产黄青霉菌菌种进行选育并计数
B. 判别产黄青霉菌是否混入乳酸菌,应在无氧环境中培养稀释涂布的平板
C. 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还需pH小于7
D. 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与沉淀的方法获得青霉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值得注意的是,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详解】A、分离微生物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但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来计数,因为该接种方法中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可根据菌落数确定菌体的数目,A正确;
B、由于乳酸菌属于厌氧菌,而产黄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判别产黄青霉菌是否混入乳酸菌,应在无氧环境中培养稀释涂布的平板,观察培养基上有无菌落产生,B正确;
C、因为产黄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且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存,因此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还需pH小于7,C正确;
D、发酵结束后,发酵产生的青霉素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可以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与沉淀的方法获得,D错误。
故选D。
14.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搭配,错误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核移植的原理: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细胞大,营养丰富,且细胞质物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突变率高,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时,应该采用植物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而不是花粉粒,C错误;
D、利用自体干细胞分化成器官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故选C。
15. 向鼠成纤维细胞中导入Oct3/4、Sx2、K1f4和c-Myc4四种基因,用多能性标志物Fbx15筛选转化后的细胞,可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该种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相似的特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0ct3/4基因外,其余三种基因均可由其他基因代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iPS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
B. 可用显微注射法直接将四种基因注入成纤维细胞
C. iPS细胞和ES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但都能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D. Oct3/4、Sx2、Klf4和c-Myc4四种基因是成纤维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必需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相似的特性,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A错误;
B、向鼠成纤维细胞中导入Oct3/4、Sx2、Kf4和c-Myc4四种基因,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B错误;
C、成纤维细胞被诱导为iPS细胞后,可重新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且全能性升高,C正确;
D、据题干信息“除0ct3/4基因外,其余三种基因均可由其他基因代替”可知,Sx2、Klf4和c-Myc4三种基因不是成纤维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必需基因,D错误。
故选C。
16. T4溶菌酶(A0)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对T4溶菌酶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改成半胱氨酸,该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获得了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
B. A0和A1空间结构的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
C. 检测A1活性时可先将A1与底物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中
D. 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是一种直接制造出的新蛋白质,需要进行功能的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2、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
【详解】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都要对基因进行操作,其操作对象相同,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和A0相比,A1不仅仅是氨基酸的序列不同,同时还增加了一个二硫键,导致空间结构也有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B正确;
C、检测A1活性时应先将A1与底物分别置于高温环境,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C错误;
D、耐热的T4溶菌酶(A1)是通过改造相应的基因而后借助基因工程的受体生产出的新蛋白质,需要进行功能的鉴定,D错误。
故选B。
17.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 利用豌豆杂交研究伴性遗传规律
B. 利用菠菜进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C. 利用伞藻探究细胞核功能
D. 利用小球藻研究卡尔文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详解】A、豌豆是两性花,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不能用于研究伴性遗传规律,A错误;
B、菠菜为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富含DNA,可进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B正确;
C、伞藻分为伞帽(便于形态结构的观察)、伞柄和假根(含有细胞核),能利用伞藻探究细胞核功能,C正确;
D、小球藻为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能利用小球藻研究卡尔文循环,D正确。
故选A。
18.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杀虫机理不同。在转Bt海蛋白基因抗虫棉作物种植区发现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显著上升。科学家尝试用转双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幼虫进行防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PCR或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对植株的抗虫性状进行检测
B. 种植转单基因抗虫棉与种植转双基因抗虫棉会导致棉铃虫种群基因库不同
C. 种植转双基因的棉花可减缓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度
D.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应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
【答案】A
【解析】
【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A、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目基因,但是不能检测植株的抗虫性状,A错误;
B、单基因抗性筛选与双基因抗性筛选由于导入的基因不同导致棉铃虫种群基因库不同,B正确;
C、种植转双基因的烟草与只种植含Bt蛋白的一种转基因植物相比,能够存活下的不仅是含抗虫基因的植物,因此可减缓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度,C正确;
D、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应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D正确。
故选A。
19.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食品千万不能吃,吃了会导致性早熟
B.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设计婴儿性别
C. 为了国家的安全,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
D. 试管牛所采用的技术中包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解】A、应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直接导致性早熟,A错误;
B、我国不允许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设计婴儿性别,B正确;
C、为了国家安全,应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错误;
D、 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牛所采用的技术中包含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等,没有克隆技术(核心是细胞核移植),D错误。
故选B。
20.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从桑葚胚中分离少量滋养层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B. 经超数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C. 从羊水中提取细胞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淘汰基因型为hh的胚胎
D.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将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该夫妇采用辅助生育技术生育后代,首先需要对该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然后在体外让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将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形成早期胚胎,进行基因检测,然后进行胚胎移植生育健康孩子。
【详解】A、桑葚胚细胞没有分化出滋养层细胞,出现滋养层细胞发生在囊胚期,A错误;
B、培育试管婴儿时,需先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再进行体外受精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B错误;
C、从羊水中提取细胞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留下基因型为hh的胚胎,C错误;
D、原肠胚会分化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三个胚层,三个胚层将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60分)
2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爆发形成水华,从而引起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同一水体中部分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对蓝细菌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调查蓝细菌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差值不确定”)。
(3)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蓝细菌覆盖水面,使水中光照强度下降,导致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
(2) ①. 抽样检测 ②. 差值不确定
(3) ①. 苦草 ②. 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 ③. 苦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苦草不适应当地环境导致死亡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浸提液的种类,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故苦草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金鱼藻和黑藻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起到抑制蓝细菌繁殖的作用。
【小问1详解】
蓝细菌大量繁殖,使得蓝细菌覆盖水面,能到达水体的光照减少,水中植物也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的生长,水中光照强度下降,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制造有机物减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导致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
【小问2详解】
蓝细菌体积微小,且分布于水体中,调查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蓝细菌分布不均匀,若吸出的样液是蓝细菌较多的部分,则会导致结果比真实值大,若吸出的样液是蓝细菌分布较少的部分,则导致结果比真实值小,故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差值不确定。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浸提液的种类,与其他组相比,苦草浸提液组随培养时间延长蓝细菌密度下降更显著,故苦草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引入新的物种时,需要考虑该物种对引入地区其他生物的作用,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苦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苦草不适应当地环境导致死亡。
22.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但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量砍伐,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经过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75.5%,黑琴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大大增加,被赞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异兽的天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_____,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
(2)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演替,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塞罕坝治理开始时种植单一,人工林出现严重的病虫害,之后增加了植物的种类种植,病虫害减少。为什么增加植物种类种植后,病虫害减少了?_____。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②. 速度和方向
(2) ①. 次生 ②.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解析】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小问1详解】
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小问2详解】
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小问3详解】
在塞罕坝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开始时人们在荒原上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严重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林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之后增加了植物的种类种植,病虫害减少,这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3. 某生态研究小组为了从纤维素分解菌中获取纤维素酶,以便将农作物秸秆作为酿酒工业的原料,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分离提取较纯的纤维素分解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土壤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接种到鉴别(加入刚果红)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⑤挑选菌落
(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的培养基该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
(2)在培养基中还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氮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接种方法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对其通常用_____________法灭菌。
(4)若选择培养后预估锥形瓶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鉴别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锥形瓶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倍。在鉴别培养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写两点)。
(5)图乙中出现的无透明带的菌落,其代谢类型(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6)流程图中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挑选产生了____________的菌落。
【答案】(1)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
(2)参与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化合物的合成
(3)灼烧灭菌 (4) ①. 104 ②. 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
(5)自养型 (6)透明圈
【解析】
【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的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小问1详解】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从而利用纤维素,为了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这样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小问2详解】
氮源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化合物的合成。
【小问3详解】
接种环常用灼烧灭菌法灭菌。
【小问4详解】
要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假设稀释倍数为a,在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则根据计算公式(C÷V)×M可知,至少应将锥形瓶中的菌液稀释2×107÷200×10=104倍,即至少应将锥形瓶中的菌液稀释104倍。KH2PO4和Na2HPO4是两种无机盐,其可作为缓冲物质,因此在鉴别培养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保持细菌生长过程中pH的稳定等。
【小问5详解】
该选择培养基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生存,将该菌接种到加有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会出现透明圈,而图乙中出现了无透明带的菌落,说明它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推测其代谢类型最可能是自养型。
【小问6详解】
该选择培养基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生存,将该菌接种到加有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故流程图中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挑选产生了透明圈的菌落。
24. 基因工程:制备新型酵母菌
(1)已知酵母菌不能吸收淀粉,若想使新型酵母菌可以直接利用淀粉发酵,则应导入多步分解淀粉所需的多种酶,推测这些酶生效的场所应该是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
(2)同源切割是一种代替限制酶、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方法。当目的基因两侧的小段序列与基因表达载体上某序列相同时,就可以发生同源切割,将目的基因直接插入。研究人员运用同源切割的方式,在目的基因两端加上一组同源序列A、B,已知酵母菌体内DNA有许多A-B序列位点可以同源切割插入。构建完成的目的基因结构如图,则应选择图中的引物________对目的基因进行PCR。
(3)已知酵母菌不能合成尿嘧啶,因此尿嘧啶合成基因(UGA)常用作标记基因,又知尿嘧啶可以使5-氟乳清酸转化为对酵母菌有毒的物质。
Ⅰ.导入目的基因的酵母菌应在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培养。由于需要导入多种酶基因,需要多次筛选,因此在导入一种目的基因后,要切除UGA基因,再重新导入。研究人员在UGA基因序列两端加上酵母菌DNA中不存在的同源C、C′序列,以便对UGA基因进行切除。C、C′的序列方向将影响切割时同源序列的配对方式,进而决定DNA片段在切割后是否可以顺利重连,如图,则应选择方式________进行连接。
Ⅱ.切去UGA基因的酵母菌应在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培养。
(4)综上,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同源序列在导入酵母菌的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排列方式应该如图________。
【答案】(1)细胞外 (2)P1和P6
(3) ①. 缺乏尿嘧啶 ②. 2 ③. 含有5-氟乳清酸
(4)3
【解析】
【分析】PCR技术:
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复制;
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④方式: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
⑤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小问1详解】
由于酵母菌不能吸收淀粉,所以导入分解淀粉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外。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目的基因两侧的小段序列与基因表达载体上某序列相同时,就可以发生同源切割,将目的基因直接插入,要保证目的基因两侧的小段序列与基因表达载体上某序列相同(都含有同源序列A、B),需要选择P1和P6这对引物进行PCR。
【小问3详解】
Ⅰ.选择了尿嘧啶合成基因(UGA)作标记基因,则应该将酵母菌放在缺乏尿嘧啶的培养基上培养,如果导入成功,则形成菌落;如果没有导入,则缺乏尿嘧啶,不能生存;方式一,C和C′方向相反,如果切割,则末端在一条链上,不能连接,所以选择方式二,连接方向相同,切割后形成末端,便于连接。Ⅱ.由于尿嘧啶可以使5-氟乳清酸转化为对酵母菌有毒的物质,所以应该在含有5-氟乳清酸的培养基上筛选切去UGA基因的酵母菌,如果切割成功,则不含尿嘧啶,形成菌落,如果切割不成功,则会产生有毒物质,不能形成菌落。
【小问4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C和C′的中间插入UGA,A和B之间插入的目的基因,所以图3正确。
25. 人体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由三种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cTnC),其中cTnl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基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___,以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
(2)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___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3)每隔2周用cTnl作为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___,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因素是___。
(4)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细胞的是___,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筛选获得___。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是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___的特点,因此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6)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能与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可通过测定特定底物分解产生产物的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答案】(1) ①. 血清##动物血清 ②. 维持培养液的pH
(2) ①. 抗生素 ②. 定期更换培养液
(3) ①. 浆细胞##B细胞 ②. 聚乙二醇##PEG
(4) ①. 乙和丙 ②. 能产生抗cTnl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6)与待测抗原结合,以及催化特定底物分解
【解析】
【分析】题中图示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其中,给小鼠注射cTnI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能分泌抗体的即浆细胞,促使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可能大量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但是甲中有多种融合后的细胞(浆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后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等等)和未成功融合的细胞(浆细胞、骨髓瘤细胞),①过程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才能生长;所以得到的乙就是杂交瘤细胞,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因此乙中有能产生其他抗体的细胞,所以要经过②过程,就是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丙代表的就是能分泌抗cTnI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1详解】
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基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以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2详解】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小问3详解】
每隔2周用cTnl作为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相应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病毒诱导)等,其中,常用的化学诱导因素是聚乙二醇,或PEG。
【小问4详解】
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细胞的是乙和丙,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筛选获得能产生抗cTnl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5详解】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是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因此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小问6详解】
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酶能催化特定的反应发生,所以,在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以及催化特定底物分解,可通过测定特定底物分解产生产物的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①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体积大,细胞质能有效
调控核内基因表达
②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③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花粉粒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④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四川省泸州市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