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解析版).docx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第1页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第2页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第3页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解析版)第1页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解析版)第2页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测试题,文件包含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docx、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分子与物质的组成
    •知识点2 分子的热运动
    •知识点3 扩散现象
    •知识点4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点5 分子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1
    分子与物质的组成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2、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x10-10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x10-10m。
    4、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一个紧挨着一个排列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实验现象与结论: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比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典例1-1】(2023秋•西平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答案】C
    【解答】解: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铁粉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ABD选项说法不正确,C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典例1-2】(2021秋•集贤县期末)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分子 、原子构成的,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小 。(选填“大”或“小”)。
    【答案】分子;小。
    【解答】解: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故答案为:分子;小。
    【变式1-1】(2023秋•铁岭月考)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直径2.5μm的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答案】C
    【解答】解: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故A错误;
    B、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一般显微镜看不到,所以必须使用超级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C、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尘埃的直径为2.5μm,达不到10﹣10m的数量级,故尘埃不是分子,而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2】(2022•苏州模拟)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 10﹣10 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答案】10﹣10。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其直径以10﹣10m来量度。
    故答案为:10﹣10。
    知识点2
    分子的热运动
    1、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
    2、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典例2-1】(2023秋•大安市期末)下列在我们舒兰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稻花飘香
    C.秋天,红叶满山D.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B
    【解答】解:
    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稻花飘香是稻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B、看到红叶满山是光的反射现象,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典例2-2】(2022秋•龙岗区期末)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结果。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 温度 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越剧烈,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答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温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子,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故答案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温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变式2-1】(2022秋•醴陵市期末)下列是醴陵八景中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状元芳洲,柳枝吐芽B.仙山望岳,山涧瀑布
    C.耿祠荷风,荷香满园D.五彩瓷谷,雪花飘飘
    【答案】C
    【解答】解: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荷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2】(2023•官渡区校级开学)H7N9禽流感蔓延期间,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必须戴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m~5×10﹣6m(分子的直径约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 不是 (填“是”或“不是”)分子。
    【答案】不是
    【解答】解:较大的分子直径约为1×10﹣9m,是非常小的,一粒飞沫的直径为1×10﹣6~5×10﹣6m,因为飞沫的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所以飞沫不是分子。
    故答案为:不是。
    知识点3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
    (1)进入鲜花店时,香气扑鼻而来,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把冰糖放入水中,过段时间水会变甜等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半杯凉水和半杯热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结果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这是因为装热水的杯子中水温高,分子运动快,所以水先变红,这实际上说明了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典例3-1】(2023秋•城关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百合是临夏州种植较多的一种植物。在百合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走在花丛中,会闻到阵阵花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百合花粉在向四周扩散
    B.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D.温度变为0℃时,分子将停止运动
    【答案】B
    【解答】解:A、这是百合花粉分子在向四周扩散,故A错误;
    B、闻到了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百合的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
    D、温度变为0℃时,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3-2】(2023秋•康县期末)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剧烈 (选填“剧烈”或“缓慢”)。
    【答案】扩散;剧烈。
    【解答】解: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扩散;剧烈。
    【变式3-1】(2023秋•定边县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酒厂附近,弥漫酒香B.八月桂花,满园飘香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D.沙尘暴起,尘土飞扬
    【答案】D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故ABC正确;沙尘肉眼能够观察到,因此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变式3-2】(2023秋•宁江区期末)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 扩散 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 温度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扩散,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因为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
    知识点4
    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如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3)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4)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典例4-1】(2023秋•哈尔滨期末)如图所示,有关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丙图中,“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丁图中,模拟的是固体分子,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答案】C
    【解答】解: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C错误;
    D、图丁中,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因此模拟的是固体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典例4-2】(2023秋•城关区校级期末)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2N;让玻璃板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微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选填“>”“<”或“=”)0.2N,这是因为水和玻璃板之间有 引力 。
    【答案】>;引力
    【解答】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大于0.2N;这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故答案为:>;引力。
    【变式4-1】(2022秋•利通区校级期末)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说明了两个铅块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B.分子引力C.分子斥力D.大气压力
    【答案】B
    【解答】解: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故选:B。
    【变式4-2】(2023秋•甘井子区期末)“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荷花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就在于荷花的外表有一层蜡质的小突起,具有自洁的功能。若如图的荷叶上小水珠晃动后会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文中还有“香远益清”,意思是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这是 扩散 现象。
    【答案】引力;扩散。
    【解答】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荷叶上小水珠晃动后会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香远益清”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引力;扩散。
    知识点5
    分子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5、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
    6、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注意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要误以为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
    【典例5-1】(2023秋•依安县期末)人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推断物体分子的相关情况。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推断: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水向下流。推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和斥力
    D.现象: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推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
    【答案】C
    【解答】解: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实际;
    B、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符合实际;
    C、水向下流说明水受到重力,故C不符合实际;
    D、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故D符合实际。
    故选:C。
    【典例5-2】(2022秋•湛江期末)拉伸一根铁棒要用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 引力 ;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 斥力 ;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间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铁棒很难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空隙中。
    故答案为:引力;斥力;间隙。
    【变式5-1】(2022秋•建安区期末)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吸食花蜜,该现象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A
    【解答】解: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故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变式5-2】(2023秋•朝阳区校级期末)“端州浓情,裹蒸飘香”,“裹蒸飘香”说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间 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作用力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 m。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作用力;10﹣10m。
    【解答】解:
    “粽叶飘香”是因为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吸入鼻子,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作用力;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作用力;10﹣10m。
    1.(2023•江都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
    D.电子的尺度小于质子的尺度
    【答案】C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分子保持物质的性质,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尺度小于质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春•蒙阴县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都变红
    C.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D.打开酒精瓶盖可以闻到酒精气味
    【答案】A
    【解答】解: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用眼睛直接看得到,尘埃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条件;
    BCD、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都变红、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和打开酒精瓶盖可以闻到酒精气味,这些现象是分子运动,故BCD不符合条件。
    故选:A。
    3.(2023秋•松山区期中)如图所示,在左侧锥形瓶中灌入无色的氨气,在右侧的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无色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过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氨气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该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引力D.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B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打开活塞后,右侧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逐渐变红,说明氨气从左侧的瓶中运动到了右侧的瓶中,这一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B。
    4.(2023秋•南岗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与其他三个现象产生原因不同的是( )
    A.万马奔腾
    B.车流滚滚
    C.花香引来蜜蜂
    D.浩瀚的银河系
    【答案】C
    【解答】解:A.万马奔腾,马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车流滚滚,车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C.花香能引来蜜蜂采蜜,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浩瀚的银河系,星系的位置相对于地球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由上可知,与其他三个现象产生原因不同的是C;
    故选:C。
    5.(2023春•江阴市期中)咸鸭蛋的一般制作方法: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鸭蛋变咸是一种扩散现象
    B.鸭蛋变咸是因为内部产生了盐
    C.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成
    D.鸭蛋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了鸭蛋里
    【答案】A
    【解答】解: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鸭蛋变咸是盐分子扩散到鸭蛋中,是一种扩散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023秋•江汉区期中)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很小
    【答案】B
    【解答】解:在“天宫课堂”上,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2023秋•秦都区校级期中)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D
    【解答】解:两铅块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铅块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吸在一起,故D正确。
    故选:D。
    8.(2023秋•永城市期中)小燕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开始液体分层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过几天界面变模糊说明发生了扩散
    C.液面下降是由于液体分子变小
    D.食用油在最上层是因为食用油分子最小
    【答案】B
    【解答】解:A、液体分层,是由于不会互溶的液体,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密度小的液体在上方,故A错误;
    B、界面变得模糊,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故B正确;
    C、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
    D、食用油在最上方,是由于食用油的密度最小,分子不一定最小,故D错误。
    故选:B。
    9.(2023秋•宽甸县期末)夏天池塘里的荷花盛开,荷花花香四溢是 扩散 现象;当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
    【答案】扩散;引力
    【解答】解:(1)荷花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10.(2023秋•靖宇县期末)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 扩散 现象。该现象除了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能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答案】扩散;引力。
    【解答】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扩散现象;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能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11.(2023秋•梅里斯区期末)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
    【答案】斥力;引力。
    【解答】解: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间隙变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固态难以被压缩,分子间间隙变大时,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固态难以被拉伸。
    故答案为:斥力;引力。
    12.(2023秋•堆龙德庆区校级期末)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很远就能闻到气味,这是因为 熔胶的气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 。
    【答案】熔胶的气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
    【解答】解: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因为熔胶的气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熔胶的气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
    13.(2022秋•大余县期末)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扩散 现象;制作“拔丝”需要用到糖浆,咀嚼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力 。
    【答案】扩散;引力。
    【解答】解:
    (1)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2)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14.(2023秋•衡南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见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
    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1)图a和图 d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 e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答案】(1)d;(2)e
    【解答】解: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图a和图d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e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d;(2)e。
    15.(2023秋•涧西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a和c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2)图 b和d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答案】(1)a和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b和d;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解答】解:(1)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c中将红墨水滴入热水中,可以看到整杯水很快变红,同样是扩散现象,二者原理相同。
    (2)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二者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1)a和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b和d;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71走进分子世界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docx、71走进分子世界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65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解读原卷版docx、65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苏科版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物理苏科版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64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解读原卷版docx、64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