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31分子和原子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31分子和原子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9)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区别是:
①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④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
3、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①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②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
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间有间隔
①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a、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5)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性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2)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②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特性主要有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典例1-1】(2023•西峡县三模)物质是由各种微粒构成的。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C.离子D.中子
【典例1-2】(2022秋•桓台县期末)化学式是建立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认识的桥梁,各概念间有如下关系图。请参照实例完成下列问题(②③④处写化学符号):
实例:若①是氯化钠,则②是NaCl,③是Na+、Cl﹣,④是Na、Cl。
(1)若①是水,则②是 ,③是 ,④是 ;
(2)若④是Fe,则①是 ,②是 ,③是 。
【变式1-1】(2022秋•邹城市期末)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B.中子C.元素D.质子
【变式1-2】(2022秋•平邑县月考)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汞是由 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物质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不变的粒子是 。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种 变化。
【考点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2-1】(2022秋•兰山区校级期末)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运动 原子不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质量大 原子质量小
【典例2-2】(2023•前郭县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2)从宏观角度分析,水与过氧化氢都是由 组成的。
(3)从微观角度分析,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
【变式2-1】(2022秋•丰都县期末)新冠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到酒精(C2H5OH)、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等消毒液,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元素D.氧离子
【变式2-2】(2022秋•高青县期中)水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 聚集而成的。
【考点3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典例3-1】(2023春•松北区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典例3-2】(2023•西华县二模)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用水壶烧水,水烧开会把壶盖顶开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却不同 。
【变式3-1】(2023•罗庄区二模)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变式3-2】(2023•辉县市二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海水经风吹日晒制得粗盐: 。
(2)夏天水泥路面经常拱起的原因是: 。
【考点4 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性】
【典例4-1】(2023•晋江市模拟)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玻璃管平放在桌面上)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中观察到a处先出现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的白烟是氯化铵小液滴
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C.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不断运动
D.若把直角玻璃管放在冷水中,则不会看到有白烟生成
【典例4-2】(2023•定远县模拟)Y形管是一种简易实验仪器,同学们用Y形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分子的性质的验证实验
(1)一段时间后,B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 ,由此又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变式4-1】(2023•东方一模)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将在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制冰过程中投入使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冷循环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变式4-2】(2022秋•丰台区期末)空气和水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1)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起到 的作用。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一、选择题。
1.(2023•文圣区校级三模)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氢元素
2.(2023•房山区二模)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B.H2O2 C.H2SO4 D.Ca(OH)2
3.(2023•子洲县校级二模)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A.石油B.空气C.冰水D.碘酒
4.(2023•高新区校级二模)初中化学中概念比较多,准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③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④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⑤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A.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5.(2022•溧阳市校级三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6.(2023•红河州一模)唐贞观年间,西风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从微观角度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C.分子分解成原子D.分子在不断运动
7.(2023春•越秀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未打开瓶盖的可乐振荡后有气泡产生,等大部分气泡快速破裂后,以下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可乐上方空间瓶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可乐上方空间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可乐上方空间瓶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可乐上方空间瓶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8.(2023•乳山市模拟)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所具有的能量、间隔、排列方式与普通水相同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所以在人体内储存时间较长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9.(2023•芜湖模拟)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在一只加少许湿沙子的大烧杯口盖一个盘子,盘里放入一些冰块,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沙中的水分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B.盘中冰块变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C.盘下水蒸气变为水滴,水分子间间隔变大D.形成“雨”的过程中,发生了升华
二、填空题。
10.(2022秋•淮阴区期中)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表示混合物的有 ,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下同)
(2)表示由原子构成物质的有 ,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有 。
11.(2021秋•岷县校级月考)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 发生变化,
不发生变化,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12.(2023•高新区校级三模)请从分子的角度回答问题。
(1)夏天暴晒条件下,自行车轮胎爆炸 。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
13.(2023•内江)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氨的水溶液显 。
三、解答题。
14.(2022春•桓台县期中)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符号间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是NaCl,则④是 ,③是 (以上写名称,下同);
(2)若③是氧气,则②是 ,④是 ;
(3)若④是镁原子,则③是 。
15.(2023•驻马店模拟)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16.(2023•宛城区校级三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17.(2022秋•阳新县期末)已知:①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l)分子的质量,并且分子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反比.②氨气和氯化氢都极易溶于水.③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H3+HCl→NH4Cl(白烟).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充满HCl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
(1)若通过产生白烟的位置探究NH3分子和HCl分子的运动速率大小,应进行操作:关闭止水夹b, ;
(2)上述实验产生的白烟距离 (填“A”或“B”)瓶一端较近,反应后,烧瓶A和B内的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
(3)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b(不进行其他操作),烧瓶A和B中的共同现象: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的运动;3.微粒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5、他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不同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可以分解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解。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原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堂检测,文件包含21空气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21空气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检测,文件包含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