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城市群中,通过借用邻近城市的人口,达到支持特定功能或经济绩效的临界人口规模,被称为城市的“借用规模”。在城市群发展初期,大城市从周边小城市吸纳资源,可能抑制小城市发展,产生集聚阴影;在发展后期,扩散机制起主要作用,小城市常因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动力。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借用规模”(数值越大借用规模越显著)。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中“借用规模”最显著的是( )
A.菏泽 B.烟台 C.珠海 D.东莞
2.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 )
A.大城市辐射力强 B.处于发展后期 C.集聚阴影 D.扩散机制显著
3.为了更好地发挥“借用规模”,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应( )
①积极完善产业基础 ②保持产业结构趋同
③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 ④控制城区人口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春玉米作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增加玉米产量,农民在播种玉米时多采用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主要生产方式。完成4~5题。
4.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 )
A.利于夜间保温 B.增强雨水储存 C.提高白天地温 D.防止水分蒸发
5.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该地更适宜采用( )
A.无覆盖 B.地膜覆盖 C.秸秆覆盖 D.砂石覆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甲图为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为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完成6~8题。
6.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7.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水平
8.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是黑龙江省抚远市(48°N,134°E)下图为2024年1月1日6时51分“第一缕阳光”洒向抚远市东极广场的瞬间。完成9~10题。
9.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镜头需要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0.与抚远市相比,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 )
A.白昼时间较短 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日出位置偏北 D.日出时间较早
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进退产生深刻影响。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水体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左图示意海侵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右图示意按顺序发展的不同时期海平面。据此完成11~12题。
11.根据甲、乙沉积序列推断( )
A.甲表示海退,陆地面积扩大 B.甲表示海侵,陆地面积缩小
C.乙表示海侵,陆地面积扩大 D.乙表示海退,陆地面积缩小
12.甲沉积序列时期( )
A.老沉积层的面积大于新沉积层 B.地球上有更多的碳元素被固定
C.海平面发展顺序为4→3→2→1 D.多年冻土融化使温室气体释放
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欧洲补给多,消融重大,移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据此,完成13~14题。
13.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 )
A.冰川前进快于消融 B.冰川补给量大
C.坡度较小利于积雪 D.冰川消融量大
14.我国还可能出现“冰绿之地”的地区是( )
A.长白山区 B.秦岭地区 C.横断山区 D.天山山脉
土壤干层是土壤剖面中的干燥化土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土层含水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在雨季不能恢复。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干燥化现象最典型的地区。图左为黄土高原上生长了6~10年后开始退化的人工林所形成的“小老头树”现象,据研究,该现象的产生与地下干层的形成密切相关。图右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完成15~16题。
15.在山地垂直带内部,相同条件下,“小老头树”现象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缓坡多于陡坡 B.阳坡多于阴坡
C.海拔低处多于高处 D.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16.仅从水分补给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小老头树”现象最容易出现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下图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
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6分)
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4分)
(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广东韩江三角洲平原(图左)原为海湾。距今2500年以来,该地地壳和海平面基本稳定,三角洲上逐渐形成多条高大宽阔的沙垄(图右)。两晋开始,大量移民陆续进入韩江流域开垦荒地,建立村镇。宋末以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当地先民“与海争地”,不断开发滨海盐碱地,在沙垄上建立村落。
说明韩江三角洲上任一条沙垄的形成过程。(6分)
描述韩江三角洲沙垄的走向特点,并分析沙垄数多的原因。(6分)
简述韩江三角洲上村落建立时间的空间差异,并指出这些村落易遭受的自然灾害。
(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科尔沁地区的北甸子村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当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之前植被生长茂盛,随着外来农耕人口集中迁入,北甸子村也陷入了“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解决生态贫困过程中,村民发现土壤表面虽然覆盖了浮沙,但挖掉浮沙之后便可以见到湿土层,于是当地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图)。
说明外来农耕人口进入北甸子村导致“生态恶化一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过程。
(8分)
与恢复草地相比,分析北甸子村民首先植树造林的原因。(6分)
(3)分析北甸子村“林—农一牧”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6分)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2024.05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高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解析】1.根据材料借用邻近城市的人口,达到支持特定功能或经济绩效的临界人口规模,被称为城市的“借用规模”。可知借用规模与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东莞的借用绩效最高,故“借用规模”最显著的是东莞,D正确;菏泽、 烟台和珠海的借用绩效相对较低,ABC错误;故选D。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小城市呈现出借用功能、借用绩效为负的多,说明被大城市吸纳了大量资源,被抑制了发展,产生集聚阴影,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发展初期,B错误,C正确;在发展后期,扩散机制才起主要作用,小城市常因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动力,大城市辐射力强,AD错误;故选C。
3.积极完善产业基础,提高自身产业实力,增强竞争力,吸引相邻城市的人口,①正确;保持产业结构趋同会造成恶性竞争,且无法吸引相邻城市人口,②错误;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实现各城市功能互补,才能相互利用对方的人口,③正确;控制城区人口规模,不利于发挥借用规模,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
4.A 5.C
【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地膜和秸秆覆盖都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散失,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利于夜间保温,A正确;地膜不利于雨水储存,秸秆覆盖白天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不是防止水分蒸发,排除BCD。故选A。
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春玉米作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秸秆覆盖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实现秸秆还田,保护土地肥力,因此更适宜该地采用,C正确;无覆盖无法对春玉米生长起到保温作用,地膜覆盖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本地砂石较少,原料不足,会增加成本,排除ABD。故选C。
6.D 7.B 8.A
【解析】6.从甲图数量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错;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且高耗能工业较多,产业结构未优化,B错;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等省多为能源大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但对能源依赖性仍较强,C错;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先增量后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正确。故选D。
7.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是因为经过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地区产业依赖碳排放量大的煤炭工业,B对;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总量均不如下游地区,A、C错;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
8.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应考虑各地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中游以山西、陕西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贸然转移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③错误;因此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A 10.C
【解析】9.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太阳日出东南方向,镜头需要朝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日全球日出东南方,但越南纬度较低,相比于抚远市,日出位置偏北,C正确;与抚远市相比,越南纬度较低,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白昼较抚远市长,A错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南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更接近,越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错误;越南最东部经度位置比抚远市更靠西,因此日出时间较晚,D错误。故选C。
11.B 12.D
【解析】11.根据材料,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水入侵陆地,陆地面积缩小,海水退出陆地,陆地面积扩大,排除C、D。根据材料,水体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根据图示甲沉积序列,下层颗粒物大,海水较浅。上层颗粒物较小,海水较深,沉积过程中,海水深度由浅变深,故甲表示海侵,陆地面积缩小,B正确,A错。故选B。
12.根据以上小题分析,甲为海侵形成的沉积序列,海洋面积扩大,沉积层逐渐扩大,新沉积层面积大于老沉积层,排除A。根据材料,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进退产生深刻影响,海侵期间,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度升高,多年冻土融化使温室气体释放,更多的碳元素被释放,D正确,排除B。海侵期间,海平面逐渐向陆地延伸,发展顺序为1-2-3-4,排除C。故选D。
13.A 14.C
【解析】13.由材料可知,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补充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冰川前进快于消融,A正确。冰川补给量大,冰川消融量大,坡度较小利于积雪,都不是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14.横断山区受来自于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海洋性降水丰富,相对海拔高,冰川广布,可能存在海洋性冰川,加之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这里可能存在冰川与绿树并存的现象,故C正确;秦岭地区、长白山相对高度没有长白山高,无大面积的冰川,不可能出现“冰绿之地”,AB错误;天山山脉处于内陆,海洋性冰川少,D错误。故选C。
15.B 16.C
【解析】15.在山地垂直带内部,相同条件下,陡坡径流流速快,水分比缓坡容易流失,陡坡土壤干化现象比缓坡严重,A错误;阳坡比阴坡蒸发旺盛,阳坡土壤干化现象比阴坡严重,B正确;高处水分比低处容易流失,高处土壤干化现象比低处严重,C错误;背风坡降水少于迎风坡,背风坡土壤干化现象比迎风坡严重,D错误。
相较于丙地,甲、乙、丁三地距河流较近,且甲、乙降水较多,水分补给较充足,不容易出现“小老头树”现象,ABD排除;丙处虽降水量居中,但离黄河较远,水分补给较少,容易出现“小老头树”现象,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1)汽车产业起步早,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业基础好;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
(每点2分,共6分)
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
(任选2条作答,共4分)
(3)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降低生产能耗,现低碳绿色生产;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国际市场;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每点2分,共6分)
18.(1)河流携沙入海后,受海水顶托在沿岸浅滩处堆积,形成水下沙堤;泥沙的持续堆积使沙堤升高,露出水面形成水上沙堤;河流和潮流携带的泥沙受阻进一步堆积,使水上沙堤加宽、加高,形成沙垄。
(2)特点: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与河流流向垂直。原因:流域开发强度大,韩江含沙量大;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韩江径流大,输沙多,泥沙沉积速率较快,海岸线向外推移较快。
(3)由西北向东南推迟。风暴潮、沙尘暴。
19.(1)外来农耕人口集中移入农牧区,导致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植被破坏,引发了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农牧业产出下降,导致了普遍的贫困;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和人口再生产,当地居民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增加开发强度,结果又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约束经济发展进而加剧贫困,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生态贫困怪圈。
(2)当地位于半湿润区,并且此前当地植被生长茂盛,证明降水条件满足森林生长;地下水丰富,浮沙下有湿土层,树木生长的土壤、水源条件优良;相较于草原,森林防风固沙能力更强;森林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而草原调节能力弱,更容易遭受破坏。
(3)大面积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受到林带保护的种植业发展较好,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饲料;养殖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北甸子村内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由此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布袋盐场产盐量较大的月份是,甲、乙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东北白桦林的植被群落特点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